时值岁末年关、双节将至,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多措并举全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安全监管无缝覆盖,守牢岁末安全关。

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广泛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严把安全生产关。安排网格员携带安全宣传资料,对辖区各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并向他们普及自防、自救、互救及逃生知识,同时要求企业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安全制度落实。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时至最后一季度生产,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活跃,加之正赶上冬季,往往季节性灾害天气时有发生,还有节日期间烟花爆竹经营销售燃放容易造成事故,安全事故风险增大。干汊河镇结合网格化管理,由网格安全监管人员等对镇域内工贸企业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就用电是否安全、烟花爆竹经营销售存放是否安全、消防设施是否配备齐全、是否按要求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详细查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下达现场检查记录和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在期限内完成隐患整改,并及时上报书面整改回复,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强化冬季气象灾害预警。提前分析研判雨雪和强降温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全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并利用微信和短信等媒介,及时传达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做好风险监测,加强救援处置能力,备足备好应急物资,遇到汛情或灾情迅速反应,及时上报,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险情能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22-12-22 09:41 来源:人民网

来到安徽省舒城县柏林乡石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农家书屋里一排排整齐的书柜映入眼帘,书柜上农业、法律、文化、儿童读物等各类图书和报纸杂志分门别类、摆放有序,一群群孩子正在静静阅读、品味书香……

近年来,舒城县通过“搭建文化平台、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让群众领略文化魅力,让乡村群众生活“更精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2019-2021年该县连续三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指数在省政府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排名C类县第一,2021、2022年连续获评“新时代乡村阅读”全国百强县。

坚持载体创新,搭建文化平台

“石井村农家书屋也是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一部分,村文化服务中心设有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娱乐活动室等多功能室,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免费向全体村民开放、提供服务。”柏林乡党委委员、宣统委员邓洪宽介绍说。目前,该乡按照综合性、多功能,有阵地、有经费、有人员的要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文化资源配置,建成1个乡综合文化站,2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平台,为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舒城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乡村文化广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为载体,构筑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活动平台,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送戏下乡、全民阅读、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据悉,该县21个乡镇、412个村(社区)通过提标升级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广场、大舞台、篮球场、户外健身场地、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在全省104个县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测评中位列第一。

坚持形式创新,丰富文化活动

伴随着“龙舒戏韵”舞曲的响起,“欢乐过大年、喜迎冬奥会”我们的美好生活——2022年安徽“村晚”在舒城县柏林乡杨店村拉开了序幕。节目三句半《咱们柏林就是美》、民间小调《四大婶表柏林》、碟子舞《五唱柏林农村无限好》以及舒城非遗项目《闹花船》等14个节目轮番上演。“没有明星大腕、带着泥土芳香,我们通过文化工作者、乡村文化能人和基层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节目,一场场热闹非凡的乡村文化盛宴,让乡亲们大饱眼福、直呼过瘾。”县文旅体局党组成员潘伟介绍说。

据了解,2022年该县圆满完成394场“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320场,观众约60多万人次。开展了“文化乐万家 新春走基层”、文化惠民巡演乡村行、“筑梦新时代 幸福舞起来”——全县广场舞大赛、六安市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舒城线上选拔赛、“喜迎二十大 军民共联欢”庆八一军地文艺汇演、“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舒城县2022年群众文艺调演、“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02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省领导批示了《舒城县推进文化惠民“暖心行动”接地气聚人气》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坚持内容创新,打造文化品牌

6月份的万佛山顶,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画家相聚于此,他们挥毫泼墨、尽兴山水,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水彩、油画、国画、书法等作品,有描绘万佛山整体山水的,有展现万佛山某一奇特景点的……“我们通过举办的‘丹青墨笔·书霞客’百名书法家创作、‘喜迎二十大·印象舒城’百名画家采风写生等‘五个一百’主题系列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舒城乡村旅游。”该县文联副主席陈胜介绍。

今年以来,该县充分利用干汊河镇周瑜和胡底文化、春秋乡文翁文化、南港镇梁祝文化等,发挥舒城小兰花炒制、舒席制作、显杨冲叉、山漆技艺等“非遗”优势,创新“文化+”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策划“春季赏花来舒茶”“林果之乡、甜蜜之约”“梁祝故里、米谷小镇”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直播近20场,线上累计观看逾100多万人次,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为媒,与特色产业跨界融合,打造农业品牌,带动经济发展,“莲花经济”“菊花经济”“华东莲花城”“千亩油菜花海”……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产业”节会150多场次,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休闲、购物、餐饮等全方位消费链,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胡圣卫)



【详情】
时间:2022-12-22 09:41 来源: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职业学校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十年。十年前,全国政协机关将舒城县确定为扶贫联系点后,全国政协机关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舒城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每年都作为重点工作列入支持项目,多方协商助推,实地调研指导,筹资捐建帮扶。十年来,舒城职业学校办学治校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省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不久,全国政协机关在舒城挂职干部成立调研组赴舒城职业学校进行考察调研,实地感受这十年的新成绩、新变化。

图片

▶▶▶ 百年职校 崭新面貌

“没想到这么现代化的职业学校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调研组一行走进舒城职业学校,就不由得发出了感叹。绵绵细雨中,镌刻着“明德至善 博学致远”的校训石岿然屹立,与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相得益彰。

据了解,舒城职业学校起源于1901年舒城县斌农学堂师范班,距今已有122年办学历史,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百年来培育了众多英才。

舒城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传文向调研组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舒城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秉承“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效。2017年8月,舒城县委、县政府投资6.1亿元择址新建的400亩现代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同年,原安徽省舒城师范学校、舒茶职业高级中学、舒城高级职业中学等三所优质公办中职学校整合为舒城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舒城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凝聚着政协力量——

为破解大别山革命老区长期存在的幼儿教师极度短缺这一突出难题,2017年,安徽省政协委员李云飞提交了《关于将舒城师范升格发展为皖西南大别山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提案》,同年3月,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黄书元提交了《关于加大大别山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培养力度的提案》的联名提案;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大别山区幼儿教师严重短缺问题》的提案,交由教育部主办、安徽省政府会办。

2018年9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率调研组到舒城县调研时,专程到舒城职业学校调研并座谈。六安市政协委员、舒城职业学校工会主席潘道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表示:“全国政协领导莅临舒城职业学校,亲自指导职业教育改革有关工作,对学校升格事宜给予大力支持,还代表全国政协机关捐赠1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舒城职业学校至今已培养了全县近87%的学前教育园长、77%的幼儿教师;舒城县2021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7.7%,高于六安市和安徽省的平均水平,实现了以高质量学前教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

百年职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 立德树人 全面培育

步出教学楼,正值课间休息。学生们迎面走来,精神昂扬,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舒城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韦宗林介绍,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创新性地推行准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多所周边市县职业学校前来调研,准备借鉴推广。

在交流中,调研组了解到,准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并非“为严而严”,班主任与教官相辅相成,严而不苛,以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引导全校近5000名中职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是关键。如何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舒城职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高从友有话说:“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我们积极调整办学模式,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全面推进学部制管理,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为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舒城职业学校健全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名师工作室(坊)管理办法等多重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5.8%,已达到安徽省A类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在办学模式方面,形成了“3+2”五年制大专、“3+3”高职高专升学和“3+4”职业本科升学模式,2022年本科录取35人,专科录取805人,本、专录取率达95.8%,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我们为学生构建了全方位的课程培养体系,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从友表示。

▶▶▶ 优特专业 适配需求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民生需求。

在交流座谈会上,针对调研组如何确保职业教育专业无缝衔接市场需求的提问,高传文表示,学校不断引入大国工匠、民间工艺传承大师、企业生产技术骨干等做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配合实际操作中的典型案例,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学校与近5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校企合作,与2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关系协议,其中不乏大型企业,每年吸纳实习学生超1000人次。同时与一批外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县政协常委、舒城职业学校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施胜是舒城县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曾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案中建议:“农村职业教育要直接面向‘三农’,建设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涉农专业(群),同时科学规划、集中发展优势县域特色产业,吸引人才、智力回流,实现乡村产业与人才的同频共振。”

如今,施胜的这些建议都在逐渐变为现实。据舒城县教育局局长包训祥介绍,学校依托舒城县产业链党建联盟,对接县域智能制造和食品加工企业,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让毕业生就业无障碍。截至目前,舒城职业学校已和12家“链上”成员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企业紧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2022年秋季学期首批非公党建产业链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特色班开班。

舒城职业学校紧扣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在课堂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建成的电子商务实训室里,学生们正认真聆听老师传授电商相关理论知识;进入隔壁模拟电商直播间,学生们又“摇身一变”成为电商主播直面镜头,尝试通过实战演练将“舒城小兰花”茶品送进千家万户;数控技术中心里,来自对口企业的工程师正在教导学生如何操作和维护智能机床,或许明年前往杭埠产业园、舒城经济开发区进行工学结合的1000名学生中,就有他们的身影;烹饪实训室里,国家级厨师正在教授传统名菜和拼盘艺术,学生们实习制作的西式披萨有模有样,集体练功的砂石翻炒整齐有力,“新徽菜·名徽厨”是努力方向;原版购置的复兴号高铁列车模拟仓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的学生身着紫色制服,端庄大气的身影即将融入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中……

未来,舒城职业学校还将围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科学谋划涉农专业设置,提高供需两端匹配度,多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优良的办学水平,使得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这里。负责招生工作的舒城职业学校党委委员高东高兴地说:“2022年,学校中职招生共计1916人,新生入学人数较去年新增500人,创近年新高!”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舒城职业学校走过百年沧桑,迎来了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教育强国、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相信舒城职业教育一定能够书写好新的时代答卷!

(全国政协机关在安徽舒城挂职干部调研组成员:薛潇、于一、周航、夏佳鑫、张颖、陈思哲、陈乃馨、邓添、王虹霖) 


【详情】
时间:2022-12-13 15: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走进安徽省舒城职业学校,操场上的动如脱兔与课常里的静如处子,学子们浓浓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舒城职业学校占地400亩,开设8大类19个专业,在校生4800余人,设立基础部、机电部、经信部、师范部等4个教学部,以及一个承担社会培训工作的培训部。


“引领乡村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和重要支撑。我们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坚持‘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高传文对职业学校的发展信心满怀。


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了,舒城职业学校数控实训室里仍灯火通明,2020级数控1班学生方云飞还在专心致志编程,他在电脑上勾勒要加工的外型轮廊,选择模配外型,确定进退刀点,生成刀的动行轨迹,再置处理生成代码,传送到机床上。方云飞即将参加六安市职业院校中职组综合车削加工技术技能大赛,他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检验自己的机会,所以倍加珍惜。


这个来自山区庐镇乡的学生,中考时没有达到普高线,选择就读舒城职业学校。在学校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越来越热爱所学的专业。“把自己的梦想编织进电脑里,可以在线下变成现实。”方云飞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奋斗着。


在舒城职业学校,来自农村的学生近80%。“乡村振兴需要实用型人才,需要的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我们尽量向这个方向培养人才。”高传文说,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就业与升学并重的办学方针,不断向社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我们在课程上设置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等课程,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们在教室里穿戴上智能设备,就如同站在田间地头使用农机设备,开展农业生产。在身临其境中,增加了学生对农业的亲近感。”


舒城职业学校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办专业,结合县域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旅游服务等主导产业,开设绿色食品、智能制造等专业;积极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接智能制造和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让毕业生就业无障碍。


“职业教育要赋能乡村振兴,一定要解决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两张皮’问题。”高传文说,“我们积极探索‘教、学、研、产、销、创’一体化办学模式,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面向社会技术急需的强专业、面向青年创新创业的大平台。同时,坚持锻造健全人格人品的学生,锻造富有家国情怀的学生,锻造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学生,锻造有着创新创造精神的学生。”


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舒城县委组织部、县委非公工委牵头成立了产业链联盟体系,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搭建“1+6+1+N”的开放式产业链组织体系。舒城县委非公工委专职副书记蔡海建介绍,“1”为课题攻坚组专班,“6”为各产业链已建立党群组织的“链成员”企业,“1”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舒城职业学校,“N”为计划发展为链上企业产业发展融合的潜在企业。


坚持双向自愿原则,舒城职业学校和12家“链上”成员企业共同培养企业紧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我们深度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高度联动,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形态,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人才结构需求紧密结合,以适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需要。”高传文说。


落户舒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刚毅科技有限公司与舒城职业学校一直保持多年的合作关系,他们之间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刚毅科技有限公司到舒城职业学校挂牌,建立专业实训室,冠名“刚毅班”;公司委派技术骨干到学校讲学,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对学生给予重点培养。


“把专业设在产业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培训融进田野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丰富‘大课堂’,打造‘练兵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干中学’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高传文说。


“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完善职高教育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助力乡村振兴。”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万喜说。(陈胜)


【详情】
时间:2022-12-12 15:54 来源:新华社

  近年来,舒城县五显镇秉承“三二一”办学模式,老年学校教学成果突出。2004年被授予“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校”,2020年再度被授予“安徽省省级示范校”荣誉称号。该镇五显、光明、陈院、余畈村先后被评为“舒城县示范老年学校”。五显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发展老年教育新路径,通过实践和摸索,逐渐形成发展农村老年教育“321”办学模式,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发挥他们的余热,参与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五显镇老年学校成立于1999年,目前发展镇老年中心校1所、村级老年学校16所、社区老年学校1所,学员1846名,现有教师16名,远程教育收看点18个,专兼职教师16名,学员1846人,实现村级老年教育全覆盖。

  五显镇老年教育坚持“三个为主”。首先,学员队伍以“五老”人员为主。“五老”主要指老党员、老村民代表、老年协会会员、老村民组长和退休回乡的教职工。目前,全镇共有老党员511人,老村民代表359人,老年协会会员806人,老村民组长136人,退休回乡教职工52人。其次,教学内容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老人实际需求为主。在老年学校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村制宜,使农村老年教育既有着眼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高度,又能直接体现为农村老人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切关怀上。今年以来,镇村老年学校多次开展以新冠疫情防护、老年健康知识、乡村环境整治等内容的专业知识教学和理论实践指导,效果显著。再者,师资力量以“能者为师”的兼职人员为主。聘请的教师多为在某一方面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他们热爱老年教育,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比如,芜湖中山书画院五显创作基地负责人邹文定被聘为镇村老年学校兼职教师,给广大学员进行书画教学,进一步激发了老年朋友对书法的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坚持“两个结合”。将学校管理班子与村老年协会组织相结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更有利于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将课堂教师的“教”与学员现场实践体验的“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多样性。每年定期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进行水稻栽培技术及生猪养殖和防疫等相关农业知识的培训,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察看、现场指导。各村校成立广场舞、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队,老年朋友们既得到锻炼,又加强了交流。

  坚持“一个共享”。始终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镇村老年学校均设有教室、阅览室、图书室、文娱活动室、书画创作室、电子阅览室、家庭发展指导室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村级远程教育的优秀课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每月选择大家普遍欢迎和迫切需要的课件供广大学员学习。课程结束后,组织学员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学习效果,更好指导生活和工作实践。同时,积极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例如,每年七一组织老党员到周边市县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再教育活动,让广大老党员永葆纯正党性,更好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年重阳节,组织广大学员开展书画联谊及文艺演出活动等。

  五显镇党委、政府对老年教育高度重视,为老年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所有村和社区均建立老年学校,均有完善的教学阵地和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了村级老年教育全覆盖。镇老年学校厅室齐全,功能完善,办学条件良好。镇政府为各村老年学校每年拨付一定工作经费,确保老年学校活动正常开展。五显镇老年学校2004年被授予“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校”荣誉称号,2019年通过省级复审,再次荣获“安徽省级示范校”荣誉称号。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多次接待前来参观、观摩的各地老教委领导。镇村老年学校每年开展集中教学活动不少于24次,分散教学活动不少于12次,老年人口入学率达25%,极大丰富了农村老年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和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显镇坚持“321”办学模式,坚定“帮助群众富脑袋,带动群众富口袋”的办学理念,利用3年时间,全镇16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全面办起村级老年学校,实现村级老年教育全覆盖。梅山村老年学校学员纪道明,自从参加村老年学校学习后,由原先的贫困户发展成养殖大户,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和“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昔日的小山村,因为老年教育变得远近闻名。(李娜)


【详情】
时间:2022-12-07 09:55 来源:中安在线

近年来,安徽省舒城县棠树乡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坚持“一核”引领、“四治”融合、“五力”并进的治理方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一核多维”联动,凝聚基层党建合力。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大力挖掘培养返乡毕业大学生、致富能手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养,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党组织生机活力。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培训,通过“冬训”“三会一课”制度等累计培训党员1250人次。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实施“头雁回归”工程,注重从致富带头人、优秀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中选配村党支部书记5人,下派村党组织书记3人,补选村“两委”2人;推进村级后备干部挖掘和培育工作,采用“笔试+面试+试用期”的考核模式,选拔年轻后备干部12人,不断充实干部队伍“储备库”。

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激发乡村自治活力。推行全科网格员制度,根据群众意愿、党员数量、地理位置等情况,将16个村划分为267个网格,并构筑“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网格员”的组织体系,村“两委”干部任各自包保片区的一级网格长,党小组组长任二级网格长,中心村民组组长任网格员,负责协调和落实所包组网格化各项工作。在乡司法所、综治办、党建办等站所办政策把关下,完善“一约五会”制度,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贴会、乡贤促进会,并从政治过硬、品德高尚、热心为民的乡贤能人、退休干部、党小组长、中心组长推选5至12名代表担任“五会”成员,使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夯实“立体保护”屏障,增强法治护航定力。按照“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机制,投资20多万元改建原西塘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一站三中心”,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整合,握指成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定分止争、维护稳定的职责。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指导16个村分别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一村一法律顾问合同书》,明确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实现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在烽西村和路西村创建“百姓说事点”,让群众通过“唠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纠纷、百姓诉求等社情民意在“说事点”反映出来,并通过信息员反映到有关部门,使许多矛盾纠纷和百姓合理诉求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

突出“柔性引导”主线,推动德治教化有力。以仁德、义德、诚德、爱德、孝德“五德”为内容,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群众推选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营造“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风尚。截至目前,全乡成功推选出32名棠树好人,其中乡级好人8名,村级好人24名。棠树乡八里村参照银行运行模式,以道德评议为基础、好人评选为抓手、积分存折为载体、道德激励为手段,创建八里村“道德银行”,制定出4大类26小项加分细则,细化出15项扣分行为,通过“议、评、晒、奖、建”五步法,将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有效的把基层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巡回演出、荷花节、元旦晚会、广场舞比赛、送春联年画下乡、“美丽新棠树”杯摄影大赛、“翰墨抒怀战役战贫”书画比赛展、健身走、阅读等文化体育活动,打造文化项目,提升文明素养。

创新“智慧管理”模式,提升乡村智治效力。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先后与钉钉、电信公司合作,开展“数字棠树”建设,平台含有智慧党建、三务公开、平安建设、监督反馈、通知公告、便民服务等板块,让服务群众由线下转为线上,实现村级治理智慧化、数据化、便民化、常态化。实施“雪亮工程”,运用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人像比对、以图搜图等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提高反恐防暴、治安防控、案件侦办、事件分析研判、异常情况追踪等实战能力,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智慧数据支撑,使其成为新时代守护人民安宁的“千里眼”“顺风耳”。截至目前,棠树乡视频监控研判中心接入智慧党建视频监控64个,汇聚接入公安监控72路,另2021年建成西塘、寒塘、墩塘、烽西、三拐5个村全覆盖视频监控125个,村民组及主要路口监控全覆盖重点公共区域覆盖率达100%。(赵雪梅)



【详情】
时间:2022-12-02 09:28 来源:人民网

初冬时节,走进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陡河村火龙果生产基地,一排排犹如仙人掌的绿色藤蔓上挂满一颗颗紫红色的火龙果,色泽鲜艳、果形饱满、甚是诱人,不少周边游客和村民正提着篮子、手拿剪刀,忙着采摘自己喜欢的果子。

陡河村距镇区8公里,曾经一无自然资源优势,二无特色主导产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曾属舒城县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近年来,陡河村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搭建平台、引进企业、吸纳人才”等途径,探索种植火龙果,融合了油茶、菊花等休闲、采摘农业,带“火”了一方经济,也给该村及全镇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

补齐短板“筑巢引凤”

近年来,陡河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实施项目区的田间道路系统、农田灌排系统、防洪防灾系统等,给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耕地高效利用夯实了基础。

如今,一块块高标准农田错落有致,一道道首尾相连的排灌渠、一条条机耕路和通村、通组水泥路阡陌交错……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村容村貌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成功人士和有知识、有抱负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陡河村在外打工的90后村民汪洋,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了一个从事火龙果种植的朋友,考虑到舒城县当时还没有人种植火龙果,加上家乡有的是好山好水,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汪洋决定回老家试一试。

南果北种初见成效

2017年,汪洋利用自家和亲戚的3亩多地,开始搭建大棚试种火龙果,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学、实践,经过两年时间连续试种试验,逐步掌握了火龙果在当地的生长习性,热带水果在张母桥镇陡河村开花结果了。同时,他在村里流转了60多亩土地,创办了六安市惠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火龙果、反季节西瓜、蔬菜等无公害绿色果蔬种植,实行长短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汪洋说,创业初期,从资金筹措、大棚建设、种苗采购运输栽植,到施农家肥、浇水、整枝、修剪,再到采摘、销售等,刚开始每一步他都尽量自己动手,一方面为了节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累热带水果在山区栽培的技术和经验。

南果北种初见成效后,他主要通过QQ、微信视频、抖音直播及乡间口碑相传等方式开展销售,健康绿色的火龙果很快受到市场的欢迎,吸引众多周边群众和县城、六安等地商家前来采购。

“一业兴”带动“多业旺”

见到火龙果基地发展势头良好,陡河村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决定抓住机会,利用衔接资金支持大棚水果种植,推动规模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2020年,争取扶贫项目资金49万元,新建15个水果大棚,汪洋自己筹措资金16万元,完善了配套设施,实行村企联建,租赁承包经营,公司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金,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增收。

经过一番努力,火龙果种植获得了成功,当年亩产达500多公斤,纯收入达40多万元,陡河村也一举成为舒城县首个火龙果种植基地。基地里种植、管理、采摘等工作,吸纳不少村民参与,为当地脱贫户、监测对象提供务工就业岗位,让他们实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带动脱贫户5户发展产业,带动8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随着火龙果产业步入快车道,也让陡河村着实“火”了一把。“种植规模扩大了,游客和收购商更多了,并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使‘一业兴’带动‘多业旺’。”张母桥镇党委副书记姚诗健说。如今,游客到火龙果基地采摘游玩后,还可以观赏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油茶林,体验板山生态园“农家乐”,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作者:胡圣卫 黄雪彦)


【详情】
时间:2022-11-30 11:36 来源:学习强国

“这次开展‘以例说纪、以案说法’清廉巡回宣讲,课上运用大量翔实数据和鲜活典型案例,以及恪守廉洁自律底线的重要性,我觉得送教到基层受益良多。”11月18日,国网舒城县供电公司汤池中心供电所副所长俞建华在听取该公司开展“以例说纪、以案说法”清廉巡回宣讲后有感而发。


01.jpg


今年以来,国网舒城县供电公司纪委聚焦关键岗位、基层一线,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一体推进,以教育监督和文化熏陶相结合,不断增强干部员工廉洁从业意识,营造崇廉拒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02.jpg


做实警示教育,引导员工守住底线。开展“以例说纪、以案说法”清廉巡回宣讲创新宣讲活动形式,以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和部门单位负责人自主讲相结合,以重点岗位职责清单、负面清单、红线清单“三单”和廉课教材库、典型案例库为主要宣讲内容,分层分类开展全覆盖警示教育,增强广大干部员工遵纪守法的意识。


细化监督约束,强化业务规范管理。积极应用“清廉皖电”数智监督和移动终端平台,开展专业风险监督和疑似问题核查,完成157条疑似问题核实整改、监督情况报告2份,提醒谈话处理1人,持续推动业务管理规范提升。开展物资领域“以案促改”暨专项约谈,督促举一反三、对照自查,严防关键岗位廉洁风险。


03.jpg


致力文化熏陶,涵养风清气正生态。开展“合家话清廉”家风建设活动,组织实施家风教育和纪律规定集体学习,观看廉政教育视频,开展学习体会交流,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六个一”活动,引导员工家属当好“廉管家”。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柏林廉洁文化示范供电所创建,厚植廉洁文化以点带面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04.jpg


下一步,国网舒城县供电公司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把理论武装和履责实践有机结合,找准职能定位、展现担当作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为企业加快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作者:舒纪宣)


【详情】
时间:2022-11-25 17:06 来源:学习强国

这几天,穆道舜正在忙着学习,并积极适应新岗位。前段时间,他的工作有了调动,任金寨县公安局副局长一职。此前,他是舒城县公安局高峰派出所所长,三级警督。上个月,穆道舜荣获了2022年三季度“安徽好人”称号。


“我只是履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尽一名党员的义务。感谢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关心,我将把荣誉转化为动力。用忠诚坚守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11月21日,说起获得“安徽好人”荣誉称号的感受,穆道舜对记者说。


今年8月15日发生的一起野猪伤人警情,对穆道舜来说,印象深刻。


那天傍晚,舒城县高峰乡古塘村村民计宗月带着弟弟上山寻找水源,在一小山坡处,一头200斤左右的野猪突然扑向计宗月,并将其咬伤。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他们拨打了110。接警后,穆道舜带着辅警杨桂林,迅速赶往现场。危急时刻,穆道舜把村民拉到一边,握紧手中的钢叉用力刺向野猪,发怒的野猪用利齿把他左臂上的一块皮肉扯下。不顾钻心的疼痛,他带着民警和随后赶到的村民合力赶走了野猪。去医院后,他的伤口被缝了100多针。


谈起这件事,穆道舜对记者说:“我是人民警察,在那种危急时刻,就应该冲在前面,哪怕为此献出生命。”


在老百姓遇到危难时,穆道舜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老百姓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他总会想办法解决。


家住高峰乡五桥街道的居民许令三,他的父亲原来经营着一家柴油加油点。父亲去世后,许令三想接手加油点,却在办理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变更时遇到了麻烦。


“30多年了,以前办证都是手写,我父亲的身份证信息与主管部门的登记信息有误差,办不了过户。”为此,许令三跑了许多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无奈之下,求助派出所。穆道舜得知后,带着许令三与村里、主管部门对接联系,促成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由“办不成”到“办得成”。


作为基层民警,穆道舜懂得群众的疾苦,常常为他们送温暖。逢年过节,他都会提着大米、油、牛奶等生活用品到村里的老人家里坐一坐,唠唠家常;为了安置瘫痪的村民,他在街道帮忙租了一间房子,还自掏腰包送去电视机,跑前跑后帮助其申请无房户建房补助……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穆道舜自从警以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带去满满的温暖。(作者:朱茜)


【详情】
时间:2022-11-25 17:06 来源:学习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职业学校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十年。十年前,全国政协机关将舒城县确定为扶贫联系点后,全国政协机关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舒城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每年都作为重点工作列入支持项目,多方协商助推,实地调研指导,筹资捐建帮扶。十年来,舒城职业学校办学治校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全国零犯罪学校、省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不久,全国政协机关在舒城挂职干部成立调研组赴舒城职业学校进行考察调研,实地感受这十年的新成绩、新变化。

微信图片_20221125152136

▶▶▶ 百年职校 崭新面貌

“没想到这么现代化的职业学校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调研组一行走进舒城职业学校,就不由得发出了感叹。绵绵细雨中,镌刻着“明德至善 博学致远”的校训石岿然屹立,与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相得益彰。

据了解,舒城职业学校起源于1901年舒城县斌农学堂师范班,距今已有122年办学历史,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百年来培育了众多英才。

舒城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高传文向调研组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舒城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秉承“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效。2017年8月,舒城县委、县政府投资6.1亿元择址新建的400亩现代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同年,原安徽省舒城师范学校、舒茶职业高级中学、舒城高级职业中学等三所优质公办中职学校整合为舒城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舒城职业学校的快速发展凝聚着政协力量——

为破解大别山革命老区长期存在的幼儿教师极度短缺这一突出难题,2017年,安徽省政协委员李云飞提交了《关于将舒城师范升格发展为皖西南大别山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提案》,同年3月,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黄书元提交了《关于加大大别山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培养力度的提案》的联名提案;201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大别山区幼儿教师严重短缺问题》的提案,交由教育部主办、安徽省政府会办。

2018年9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率调研组到舒城县调研时,专程到舒城职业学校调研并座谈。六安市政协委员、舒城职业学校工会主席潘道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表示:“全国政协领导莅临舒城职业学校,亲自指导职业教育改革有关工作,对学校升格事宜给予大力支持,还代表全国政协机关捐赠1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舒城职业学校至今已培养了全县近87%的学前教育园长、77%的幼儿教师;舒城县2021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7.7%,高于六安市和安徽省的平均水平,实现了以高质量学前教育助力革命老区振兴。

百年职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 立德树人 全面培育

步出教学楼,正值课间休息。学生们迎面走来,精神昂扬,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舒城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韦宗林介绍,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创新性地推行准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多所周边市县职业学校前来调研,准备借鉴推广。

在交流中,调研组了解到,准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并非“为严而严”,班主任与教官相辅相成,严而不苛,以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引导全校近5000名中职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是关键。如何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舒城职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高从友有话说:“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我们积极调整办学模式,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全面推进学部制管理,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为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舒城职业学校健全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名师工作室(坊)管理办法等多重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5.8%,已达到安徽省A类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在办学模式方面,形成了“3+2”五年制大专、“3+3”高职高专升学和“3+4”职业本科升学模式,2022年本科录取35人,专科录取805人,本、专录取率达95.8%,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我们为学生构建了全方位的课程培养体系,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从友表示。

▶▶▶ 优特专业 适配需求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必须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民生需求。

在交流座谈会上,针对调研组如何确保职业教育专业无缝衔接市场需求的提问,高传文表示,学校不断引入大国工匠、民间工艺传承大师、企业生产技术骨干等做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配合实际操作中的典型案例,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学校与近5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校企合作,与2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关系协议,其中不乏大型企业,每年吸纳实习学生超1000人次。同时与一批外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县政协常委、舒城职业学校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施胜是舒城县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曾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提案中建议:“农村职业教育要直接面向‘三农’,建设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涉农专业(群),同时科学规划、集中发展优势县域特色产业,吸引人才、智力回流,实现乡村产业与人才的同频共振。”

如今,施胜的这些建议都在逐渐变为现实。据舒城县教育局局长包训祥介绍,学校依托舒城县产业链党建联盟,对接县域智能制造和食品加工企业,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让毕业生就业无障碍。截至目前,舒城职业学校已和12家“链上”成员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企业紧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2022年秋季学期首批非公党建产业链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专业特色班开班。

舒城职业学校紧扣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在课堂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建成的电子商务实训室里,学生们正认真聆听老师传授电商相关理论知识;进入隔壁模拟电商直播间,学生们又“摇身一变”成为电商主播直面镜头,尝试通过实战演练将“舒城小兰花”茶品送进千家万户;数控技术中心里,来自对口企业的工程师正在教导学生如何操作和维护智能机床,或许明年前往杭埠产业园、舒城经济开发区进行工学结合的1000名学生中,就有他们的身影;烹饪实训室里,国家级厨师正在教授传统名菜和拼盘艺术,学生们实习制作的西式披萨有模有样,集体练功的砂石翻炒整齐有力,“新徽菜·名徽厨”是努力方向;原版购置的复兴号高铁列车模拟仓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的学生身着紫色制服,端庄大气的身影即将融入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中……

未来,舒城职业学校还将围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产业,科学谋划涉农专业设置,提高供需两端匹配度,多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优良的办学水平,使得学校办学声誉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这里。负责招生工作的舒城职业学校党委委员高东高兴地说:“2022年,学校中职招生共计1916人,新生入学人数较去年新增500人,创近年新高!”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舒城职业学校走过百年沧桑,迎来了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教育强国、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相信舒城职业教育一定能够书写好新的时代答卷!

(全国政协机关在安徽舒城挂职干部调研组成员:薛潇、于一、周航、夏佳鑫、张颖、陈思哲、陈乃馨、邓添、王虹霖) 


【详情】
时间:2022-11-25 15:2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