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降低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10月25-26日,舒城县卫健委组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分别前往城关第三幼儿园和幸福幼儿园开展幼儿乳牙涂氟护牙活动。

此项工作开展前,医院和园方已提前做好幼儿牙齿涂氟防龋的宣传工作,并向每位家长发放告知书征求意见。活动中,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老师们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现场秩序井然。口腔医生在进行涂氟的同时,耐心安抚幼儿情绪,及时消除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并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让他们学会护理牙齿,提醒他们患蛀牙后要及时治疗。活动当天,医务人员共完成两所幼儿园200多名适龄幼儿涂氟工作。

口腔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身心健康、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为维护广大群众口腔健康,舒城县卫健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健康口腔行动”,稳步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目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城关镇卫生院三家医院均开放了儿童涂氟和窝沟封闭预约登记服务,并按照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舒城县卫健委将继续开展健康口腔进校园活动,通过定期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加强爱牙科普宣传,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提高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全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围。(李小燕)



【详情】
时间:2022-11-02 10:13 来源:中安在线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幸福成长,舒城县五显镇中心幼儿园秋学期开学后开展“为爱延时、多彩课程”的课后服务活动,开设了钢琴启蒙、创意美工、益智乐高、幼儿舞蹈等课程,有效解决了幼儿园孩子放学和家长下班时间存在的“时间差”问题。

据介绍,以往幼儿园下午3时50分就放学,为接孩子,有的父母轮流请假,有的让爷爷奶奶代劳,还有的就要委托亲朋代管。听说新学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把放学时间推迟到傍晚5点,不少家长积极性很高,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新学期开学,按照家长自愿、学生自愿的原则,70多名学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占到在校生140人的50%,受到学生和家长们欢迎。

为了丰富孩子的延时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五显镇中心幼儿园开设了钢琴启蒙、创意美工、益智乐高、幼儿舞蹈、早期阅读、快乐体适能等课程,充分满足幼儿及家长的不同需求,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选择课程,让幼儿在课程与活动的体验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孩子的潜质,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课后延时服务,最主要的就是缓解了幼儿园家长按时接娃难。”在该园园长彭宏看来,不仅对孩子和家长有益,老师也能从中受益,13名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可以接触不同班级的孩子,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共同搭班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接下来的课后服务中,该园将不断优化与更新内容形式,真正把“安心托幼”暖民心实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让家长托得安心、托得放心。(刘义胜 李光稳)  


【详情】
时间:2022-10-27 11:02 来源:人民网

今年以来,安徽省舒城县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10月15日,全县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完成整治改造老旧住宅小区及周边18个,整治改造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000余户。

健全工作机制。为全面推动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印发了《舒城县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并设立了现场工作专班,建立了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共同推动,按时完成。

完善改造方案。针对群众反映的“排水难、环境差、基础设施陈旧”等核心问题,着重把握小区“硬件”升级,实施雨污水分流,将小区内部管网分类梳理并接入市政管网中;依法拆除违建乱搭,整治“毁绿种菜”以及垃圾乱堆放,同时对楼栋外墙进行全面翻新,并实施了建筑节能改造,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强弱电改造、增加停车位、消防设施建设、设置出入门禁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此外,为打造“五分钟生活圈”,配套建设了社区公园、邻里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

统一技术标准。为做好“十四五”期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组织相关专家参与编制,县住建局印发了《舒城县老旧小区改造通用技术导则》,进一步明确了老旧小区改造具体技术标准,对小区的建设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规定,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规范有序。

注重群众参与。将群众工作贯穿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全过程。改造前,对拟改造的小区实行全面的民意摸排调查,居民支持率在三分之二以上方可启动实施;改造中,在每个小区聘请3-5名群众监督员参与工程例会、工程验收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改造后,推行群众评价机制,采取致群众一封信、召开居民议事会、听证会等形式,积极评定、反馈质量和效果。

严控改造质量。为确保整治质量,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前提下,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督改造进度和工程质量,全方位把好工程质量安全关,打造群众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王杰 李克梅)


【详情】
时间:2022-10-27 11:02 来源:人民网

连日来,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晴,土壤墒情逐渐好转,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棠树乡提前部署,抢抓时间,全力做好秋收秋播工作。在秋种现场,村民们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动农机收割水稻、翻犁田块、播撒油菜,早播的油菜苗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一幅热火朝天的秋忙图徐徐展开。

“秋季主要是种油菜,洪院村有1500余亩的油菜种植示范片,通过以抓示范片为契机,以点带面,全村共种植了1960亩油菜,预计在10月20日前全面播种完成。”洪院村支部书记周家银说道。








图为村民们在油菜田里忙碌

今年以来,棠树乡始终把粮油生产当做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为部署好秋种工作,乡召开秋种专题会议,及时部署相关工作,科学研判因村施策,压紧压实粮油生产责任,全面部署统筹到位。各村通过召开板凳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到村入户摸底排查,为村民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将秋种工作技术要点制作成录音由各村进行广播循环播放,提高秋种质量。截至目前,共召开板凳会约100场次,动员群众2000余人。

棠树乡为秋种做好全面准备,按照“扩面积、优品种、提单产、强链条”的发展思路,拟定秋耕、秋种计划,通过进一步推广油菜机械化、轻简化种植,提高种植综合效益,激发老百姓种植油菜积极性。积极推广“稻+油”轮作、免耕栽培、育苗移栽等高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力争高效率高质量打好秋种攻坚战,切实为来年油菜示范片的效益打下基础。

今年,棠树乡秋种计划面积39990亩,其中小麦4800亩,优质油菜播栽18090亩以上,蔬菜、绿肥、豌豆、中药材等经济作物16700亩以上。已经播种36878亩,完成率92%。(作者:高雅 徐永斌)


【详情】
时间:2022-10-24 15:57 来源:人民日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秋种工作会议精神,舒城县按照“部署早、行动快、要求严”方针,以“五项举措”推动秋种工作,目前播种按时序有效推进。

优化种植结构

舒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通过多方筛选、优中选优,推进优质品种规模标准化种植,大力开展单一品种整建制乡镇和创建高产高效示范片,优化了种植结构,提高了综合效益。在建设小麦示范片的基础上,适度扩种油菜,因地制宜拓展开发油菜的油用、菜用、花用、肥用、饲用、休闲旅游用等多种功能。

“洪院村有1500余亩的油菜种植示范片,通过以抓示范片为契机,以点带面,全村共种植了1960亩油菜,预计在10月20日前全面播种完成。”棠树乡洪院村支部书记周家银说道。

确保种满种足

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提升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提高秋种生产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支持村级组织与各类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农业生产托管,扩大服务规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生产方式。

引导单季流转。针对部分农户秋种意愿不强、秋种面积难以落实的田块,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及时转包给有经验的大户种植,确保种满种足。

目前,全县在365个行政村对4.36万农户开展粮油托管服务,面积达17.5万亩。

确保种好种优

狠抓精耕细作,按照“适期、适量、适墒、适法”的要求,推广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种肥同播等技术模式,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推广“整、种、管、收”机械化托管模式,提高播种质量。

全面推进绿色种植,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提升种植效益。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市场收购企业按品种、按标准签约专用小麦、优质油菜生产订单,实行订单化生产。

突出示范引领

县、乡、村三级创建油菜、小麦高质高效示范片。县重点创建千人桥镇小麦单一品种整建制规模化种植和柏林乡、杭埠镇、桃溪镇、百神庙镇等4个乡镇的小麦单一品种万亩示范片建设,创建棠树乡万亩油菜高质高效示范片;其他乡镇各建立1个500亩以上的小麦示范片,每个村至少建立一个集中100亩以上的小麦或油菜示范片。

防范灾害损失

做好“抗大旱、抗久旱”的准备,制定应对秋季持续干旱的应急方案。油菜生产强化防干旱、防渍涝、防冻害、防病虫“四防”关键措施落实,切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全面实现“保播种全苗、保安全越冬”工作目标;小麦生产通过“三精一壮”技术、绿色综防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实现产量与质量提升。

实施“小田变大田”。围绕“消除作业死角、优化地块布局、地块互联互通、完善灌溉排水、优化耕地质量”五个方面重点内容,大力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高项目区宜机化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周道武)



【详情】
时间:2022-10-20 10:10 来源:人民网

九月下旬,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河棚镇的水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季节。当地村民采取机械与人工收割相结合的方式,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顺利完成今年秋收工作。






图为河棚镇龙骨村王塝田畈稻田丰收在望

9月20日,在河棚镇龙骨村王塝田畈,稻田里一派繁忙。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着,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干净的谷粒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转运车。







图为河棚镇龙骨村王塝田畈稻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

“我们村集体今年种植的优质水稻面积350亩,第一批完全成熟的稻子近80亩,今天我们租来了2台收割机,从中午十一点三十分开始作业,到傍晚共收获水稻7万斤。”龙骨村委委员、副主任黄翠说道。

为保证成熟的水稻颗粒归仓,龙骨村两委召集村里所有公益岗人员来到作业田里,对收割机没有割到的零星稻穗或断穗进行二次收割。







图为收割机的出粮口将收割的稻子自动装入转运车上

据了解,今年年初,河棚镇龙骨村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中,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350亩种植良种水稻。通过实行秧苗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治虫的方式,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了秧苗质量,解决了农户育秧劳动力紧张、育秧技术水平低、秧苗质量差等问题,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虽然今年河棚持续高温少雨,对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我们村的3座水库发挥了大作用,基本上保障了水稻生长用水。”龙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玲慧说道。(作者:沈业忠 熊健)


【详情】
时间:2022-09-28 10:33 来源:学习强国

初秋时节,走进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河棚镇余塝村100亩瓜蒌种植基地,一排排支撑架上均匀地覆盖着瓜蒌攀爬网,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瓜蒌,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今春,我在余塝村余塝组流转抛荒土地100亩,从事瓜蒌种植。这是我第一次种植瓜蒌,长势这样好,预计一亩收入达5000元。”六安市科技特派员、河棚镇法华寨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成应高兴地说。

据了解,瓜蒌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绿色农产品,瓜蒌的青瓜、瓜皮、瓜子、瓜根部均可入药,瓜子炒制后是休闲食品,真可谓全身都是宝,非常适合山区发展种植,一年投入,多年收益。瓜蒌种植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大量农民就业,还可以带动部分农民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舒城县河棚镇法华寨家庭农场是一家六安市示范家庭农场,该农场法人王成应被评为舒城县第二批乡镇产业发展带头人,1992年被团中央和国家科委授予“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为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农场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论证,决定发展药食两用的瓜蒌产业并套种大豆,利用人工除草、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水肥一体化节肥节水滴灌设施等综合措施,开展绿色种植。自2022年元月开始动工建设以来,经过精心管理,目前瓜蒌长势喜人。

“我从整地、搭架、除草到日常管理一直都在基地务工,这里农忙时一天最多需要务工人员近20人。在瓜蒌基地干活的村民年均增加3000元至5000元的收入。”村民汪宜超说。

“因为第一年首种成功,增强了发展信心,计划明年再扩大100亩。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每亩350元租金外,还可以到瓜蒌种植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同时务工村民可以免费学习到瓜蒌种植技术,目前周边村民已有10多人有意向种植瓜蒌。下一步,鼓励并支持部分村民利用自家闲置的土地种植瓜蒌,发展壮大瓜蒌产业。”余塝村党支部书记廖保义说。

村里有了特色产业,村民就有了致富保障。如今,瓜蒌种植逐渐成为河棚镇乡村振兴路上的又一特色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产业。(沈业忠)

【详情】
时间:2022-09-16 09:00 来源:学习强国

一株株翠绿的丝瓜藤爬满了藤架,一朵朵鹅黄色的喇叭状花朵点缀在藤蔓之间,一根根长短不齐却个个饱满的丝瓜条垂悬空中,伴随着凉凉秋风轻轻摇摆着“身体”,累累硕果似乎在展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南港镇缸窑村丝瓜络种植基地内,缸窑村党支部书记张玉霞,正带领村民们在基地里忙着采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别看这不起眼的丝瓜络,用途广着呢!丝瓜络由于其发达的纤维、耐用耐磨的性能,吸水性和透气性又很好,可以用来做沐浴用品、鞋垫、床垫等产品,天然又环保。同时丝瓜络具有通筋活血化淤和保健作用,还可以用作中药材。”张玉霞一边采摘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村民增收困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缸窑村“两委”干部,成为该村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张玉霞带着几名村干部,到周边乡镇多个产业基地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在了解到丝瓜络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且生产周期短,收益也比较高,适合在当地种植后,缸窑村“两委”决定发展丝瓜络种植。

说干就干,今年2月,缸窑村通过南港镇党委、政府向县委组织部积极争取发展资金50万元,并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余亩闲置土地,正式开启了丝瓜络种植的产业之路。该项目依托村经济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农户参与种植,最后由第三方公司统一进行收购。今年6月,丝瓜络实现第一次丰收,产量达500余公斤。眼下,丝瓜络还将有两次采摘期,今年产量预计可达1500余公斤,总产值可达10万元。

“小小的丝瓜络,可是我们村的大产业,有效带动了我们村20多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务工收入可达到1万元以上,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30万元。”张玉霞信心满满地说。缸窑村重点打造的丝瓜络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成为了缸窑村集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张玉霞坦言,将继续扩大丝瓜络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筹划建设丝瓜络用品加工厂,引导丝瓜络产业由种植向初加工迈进,做大做强丝瓜络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作者:朱明月 储著坤)


【详情】
时间:2022-09-08 16:16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


2021 年 2 月 25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注视着习近平总书记神采奕奕地走上主席台,台下鼓掌的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曾到过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以一种十分敬仰的心情从人民大会堂前走过,但从未想到自己能够以获奖代表的身份走进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谈起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他那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他就是贠守宝,六安市舒城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单位分管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近年来,贠守宝先后当选舒城县“爱民、爱岗、爱县”模范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六安市党代表、人大代表等。
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贠守宝常说:“心系群众是脱贫攻坚致胜的基石,也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他是带着真心真情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2020年,本部门帮扶的162户结对贫困户全部脱贫。
刚接手扶贫工作,他便挤出时间到结对帮扶的张母桥镇白果村,入户走访调研,召开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了解村民所思、所盼,积极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
反复实地调研过后,他决定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开始,然后逐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他先期争取本单位支持白果村拓宽村组道路资金5万元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 2 万元,协调争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10万元,还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出工出力,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几年下来,村组道路硬化了,灌溉沟渠畅通了,饮用水安全有保障了,居民生活用电安全了,村民笑了,贠守宝也笑了。
在精心谋划和充分论证后,他又多方协调,扶持白果村新上了136千瓦光伏发电,当年增加集体收入7万元,2021年已超过15万元。紧接着,整合流转土地,种植花卉苗木168亩、杭白菊30亩、猕猴桃100亩,既带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就业贫困户的家庭收入。
熟悉张母桥的人都知道,白果村的车厢沟盛产樱桃。樱桃成熟的季节,镶嵌在车厢沟那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枝丫摇摆,挂满了晶莹透亮的珍珠,红如玛瑙,黄如凝脂,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采摘。2021年,仅车厢沟樱桃采摘体验就为当地居民带来超10万元的收入。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胡仁贵介绍说:“在贠总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们坚持打好‘车厢沟樱桃采摘’这张特色牌,充分利用车厢沟生态和传统村落优势,打造生态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
生态扶贫是十大扶贫之一。生态扶贫的重点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置、居民饮水安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四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此,县里专门成立了生态扶贫指挥部,贠守宝是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成员,他倍感肩上责任重大。
长期深入一线,贠守宝发现,随着农村生产生活和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村民们已经过上了城镇化的农村生活,农田耕地流转成大户集中种植,畜禽养殖也由家庭散养转向规模化养殖,普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极其困难。为了寻求解决办法,他走村串户,掀开过数不清的窨井盖,查阅资料,走访咨询,交流论证,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
2016 年,贠守宝向县政府递交了调研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精心筛选后,对164个建制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超过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
汤池镇九桠村、西河村,依托集镇污水处理厂和已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完善了污水管网;棠树乡路西村、春秋乡文冲村,在实施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中,配套建设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南港镇藕塘村、过湾村,按照综合利用模式,建设了无动力加人工湿地处理设施;杭埠镇何圩村、城关镇盛庄村,在已经雨污分流到位的集中安置点,规范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
这些年,贠守宝走过了舒城所有的镇村,现场指导全县 22 个乡镇“一村一品”优化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2560万元和县政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950万元,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2套,配套管网100余公里。
2021 年3月5日,张母桥镇白果村会议室,一场乡村振兴座谈会气氛热烈。整合资源引凤入巢,打造生态旅游精品,保障饮水安全,综合提升乡村环境,一桩桩、一件件,牵扯着贠守宝的心。
一年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母桥咸挂面在白果村小学旧址投产了。车厢沟道路拓宽了,环境也美化了,昔日的贫困村,已经成为留得住人气、聚得起财气的美丽乡村。(王德成)



【详情】
时间:2022-08-30 08:53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通过技术扶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通过产业“金钥匙”开启振兴“致富门”。

合作社搭平台 共创“甜蜜事业”

舒城县晓天镇天仓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传统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三月份,天仓村组织成立了鑫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整合村内蜜蜂养殖户,以大户带头、散户紧跟的方式抱团发展。同时,不断加强对蜂农的培训力度,不仅为蜂农解决了蜜蜂养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为发展蜜蜂产业打好了基础,增强了农户通过蜜蜂养殖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七月份,合作社通过成员大会征集意见,出台了蜜蜂养殖办法,规范养殖要求,以保证高品质的蜂蜜。同时倡议大家一年一采、统一定价,并由合作社统一包装,整合售卖。

蜜蜂产业的发展,使天仓村从传统养蜂业中摸索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安全、可持续的“甜蜜产业链”,做好“小蜜蜂”这篇“大文章”,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兴起来。目前,天仓村蜂蜜总产值近30万元,最高的农户年收入达7万多元。

“小瓜蒌”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村级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助力农户增产增收,舒城县干汊河镇春塘村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干汊河镇春塘村徐家村民组原有荒山林地150多亩,这里土层深厚,是肥沃的砂质壤土,特别适合种植瓜蒌。为盘活荒地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春塘村将开发徐家荒山林地、创建瓜蒌生产基地作为当年的首要任务。据悉,瓜蒌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首年产量即可达到亩产150斤以上,未来产量更可实现翻倍,实现每户每年增收5000—8000元,还可解决10多个就业岗位。

小小的瓜蒌全身都是宝,它的籽是休闲食品,皮和根可以入药,为了让小小瓜蒌早日成为春塘村乡村振兴大道上的金果果,下一步,春塘村将继续依托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努力拓展市场,从瓜蒌生产到产品加工建立一整条成熟的产业链,并结合该镇春秋山水涧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惠农富民 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近年来,舒城县千人桥镇以农村产业为抓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主导特色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该镇始终以现有产业为依托,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开展“双招双引”,把工商资本引向农业,把优秀人才引进农村,打造了一批产业帮扶基地、现代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同时,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和相关服务提升工程,推进重点企业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提档加速。

此外,千人桥镇培育了钱大山虾米、晚香玉、拾忆南田等特色农业品牌,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加工企业向示范种植基地延伸,“电商”模式助推农产品推广,“订单直销”链上合肥,融合实现传统农业向集种植、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稻虾共生”复合种养,“太空藕”特色培育,“绿稻红花”规模种植,着力构建立体农业新模式,纵深发展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下一步,全县将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的产业布局,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由“小而散”向“大而专”转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者:伍珊珊)


【详情】
时间:2022-08-15 15:50 来源:学习强国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