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舒城县南港镇河西村为国生态养殖场,敞亮的鸡舍、干净的环境、新科技养鸡设备让人眼前一亮,最让人惊奇的是,大棚里养殖了3万多只鸡,却丝毫没有难闻的气味。“我们运用自动化的粪污处理设备,在粪污氧化之前就实现了处置。同时,还在鸡舍外铺设了一层水帘,在鸡舍里安装了排气扇,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降温效果,还能实现换气,有效去除难闻的气味。”养殖场负责人李为国介绍说。

2017年,趁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作为国家级贫困村的河西村,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村“两委”开始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寻求产业发展带头人。在政策的吸引下,村民李为国主动联系了村“两委”,表明了自己想要返乡创业,创建蛋鸡养殖场的意图。

在了解到李为国的想法后,南港镇党委政府和河西村“两委”主动帮助其寻找项目建设用地,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和贷款优惠政策,终于,李为国的蛋鸡养殖场建了起来。

为了扩大产量、缩减成本,李为国引进了先进的养殖设备,还专门聘请了一名技术专家担当顾问。目前,养殖场已实现从饮水喂料、粪污收集到气味处理一整套流程的自动化,养殖技术也逐渐成熟,鸡蛋的每日损耗率不断下降,效益越来越高。

“现在养殖场共有蛋鸡3.8万只,每天可产蛋3.3万枚。行情好的话,年产值达到500多万,净利润可达50万元以上!”李为国介绍说。每天清早,工人们都会把鸡蛋分拣装箱,用货车运往县内外各大商超、农贸市场。

在做大规模、取得效益的同时,李为国不忘乡里,通过吸引就业、股权分红的方式带动和帮助当地群众致富达30多户。

在谈及下一步打算时,李为国充满信心地说:“我还将通过增加养殖种类、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拓宽销售渠道、完善电商销售的方式,为成为区域养殖行业的领头羊不断努力。”(马志安)



【详情】
时间:2022-05-30 15:48 来源:人民网

2022年以来,舒城县山七镇突出党建引领,多措并举,不断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原力。

俞海奎(右一)正在指导农户种植天麻。龚旭东供图

搭台引凤,人才回归添动力

“我在外面创业多年,积累了一点资源,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就想回来为家乡发展做一点贡献。”这是80后党员俞海奎在参加完了山七镇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后表露的心声。据悉,山七镇为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通过召开座谈会,建立人才库,云上交流等,经常联络沟通,做好对接服务。“我自己也没想到能搞得这么快,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建立起立体温室栽培基地。”俞海奎介绍说。

人才回归后,山七镇政府从政策支持、证照办理、场地租赁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据了解,俞海奎回乡后成立了淼润森天麻专业合作社,位于山七镇小河村,目前已投资500多万元,流转了当地的林场、租赁了当地厂房,带动周边5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预计每年能为小河村带来1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望母泉豆制品厂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制作白干。龚旭东供图

特色产业,振兴发展强有力

在山七镇,制作干子等豆制品的历史由来已久,优质的水源,成为了“山七干子”独特美味的独家秘方。“最多的时候,我们镇老街里面聚集了20多家做白干的家庭作坊。”家住老街的杨岭村书记王钧介绍到。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豆制品产业,形成特色品牌。2022年2月,在山七镇政府的谋划扶持下,位于山七镇杨岭村的望母泉豆制品厂正式投产,主要生产白干、豆腐、千张等豆制品。“我们的豆制品主要销往舒城县城和合肥市,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该厂负责人萧海峰介绍说。据悉,望母泉豆制品厂总投入300多万元,年产值近400万元,每年能为杨岭村带来约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张志菊和她的农耕文化有限公司。龚旭东供图

能人带动,引领壮大促合力

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众多荣誉的加持,是对山七镇农民张志菊的肯定。张志菊也没有辜负各级的肯定和关心,长期以来,她勤奋苦干,带头创业,一手成立的志菊专业农民合作社为当地农户和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2021年,来自湖北武汉的小伙罗艳军,在了解到张志菊的故事后,毛遂自荐,加入了她的团队,负责网络直播。2022年3月,舒城山湖农场的负责人刘同发,也加入了张志菊的合作社,和她共谋产业发展,成立了志菊农耕文化有限公司。“等到志菊的公司正式运营进入正轨后,对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以及农户的收入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公司所在地的谢榜村书记谢兴院说。

许金芝在她在改造的庞畈小学直播间内展示农特产品。龚旭东供图

盘活资源,闲置资产生活力

走进位于山七镇的庞畈小学,让人耳目一新。“这座小学在许金芝租赁之前荒废近3年了,比较破旧。”庞畈村书记朱读军说:“现在经过许金芝的重新打造,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村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原来,该村“两委”在2021年换届后,想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做文章,正好当地的味之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金芝因为产品质量佳,经济效益好,产品供不应求,想扩大规模。双方一拍即合,通过村“两委”的积极作为,许金芝顺利把庞畈小学租下来,并成功改造,实现了共赢。“这里现在既是我的生产基地,也是我的展示基地,更是我的直播基地。”许金芝说。她在直播间不仅销售自己的产品,更多是想把当地村民生产的优质土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到城里去,为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以来,山七镇相继出台了组织、产业等五大振兴实施办法和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政策保障,通过以奖代补等机制,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全镇17个村(街),都在积极谋划落实中:大河沿村“两委”正在与安徽农业大学联系准备打造杜鹃花研学基地;程河村准备打造百亩精品茶园;三石村的香榧基地初具规模……一幅产业旺、经济强、环境美的振兴之图正在山七镇内全面铺开。(龚旭东) 



【详情】
时间:2022-05-30 15:48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峰乡党委、政府在这片红土地上,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讲话精神,将红色资源视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将党建文化融入到红色文化中,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红色高峰”文旅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将高峰乡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红色美丽乡村。

2021年10月以来,西港冲原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进行了展陈提升后对外开放,纪念馆焕然一新。在此之前,馆内陈列设备相对陈旧,展出的文物资料部分老化,展示手段停留在平面文字图片解说水平。如今,改造后的新馆增加了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展示手段,并增添铜像、事件场景及各种历史事件浮雕等设施,大大提高了纪念馆的观赏性,让游客收获沉浸式、互动式体验。

展馆内专题陈列了“廉政自律教育专栏”“四支队廉政爱民事迹”“新四军铁军精神”,这也呼应了展馆外可容纳200人的红廉文化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是爱莲池,附近有两块刻着“廉”“正”的石头,石头上还分别刻了“律身惟廉为宜,律己宜带秋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两句格言,教育人们自律以廉洁最适宜,处事以不争先为崇尚,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2022年5月,一条6.5米宽的崭新柏油路通到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旧址,大大方便了沿路村民出行,为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让村里人踏踏实实吃上“旅游饭”,也让这个红色小村庄焕发新活力。

高峰乡旅游工作分管负责人表示,红色旅游是一种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在宣传红色旅游过程中需要着力倡导文明旅游,围绕“与文明相伴 与健康同行”主题,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红色高峰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作者:肖竹)



【详情】
时间:2022-05-30 15:48 来源:学习强国

“老陈啊,你家今年瓠子收得差不多了吧?这个品种还好卖吧?这地要休耕一个月,养一养地力,否则会影响下一茬种植的。”近日,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镇的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阮琦琦向蔬菜种植大户陈士波问起今年蔬菜种植情况。

邹学校院士来园区指导辣椒生产

邹学校院士来园区指导辣椒生产

“农科所的技术员对我们太关心了,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向我们了解情况。每年还给我们推荐新品种蔬菜。像这种短瓠子,就是阮所长去年推荐的,比老品种每公斤价格高了一两块钱呢!”陈士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舒城县农科所充分利用科研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通过打造“田间课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先进的农业技术、最新的蔬菜品种走出研究所,走向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间,促进增收致富,受到广泛好评。

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有6000余亩种植基地,主导产业为优质蔬菜、绿色稻米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里不仅有蔬菜种植大户,还有41个大棚是我们农科所的实验大棚。”行走在科技园区内,阮琦琦告诉记者,41个大棚种了400多个品种的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

开展辣椒品种评审活动

开展辣椒品种评审活动

“我们每年都会挑选出最适合舒城县种植环境、市场的30多个品种蔬菜,向县里蔬菜种植大户推荐。我们也会组织集中培训、田间授课,推介种植新技术和蔬菜新品种。”阮琦琦说。

在城关镇城南村,蔬菜种植大户徐家宏迎来了老熟人——农科所技术员周冬冬。看到工人们正在采摘黄瓜、瓠子、西蓝花,周冬冬上前了解新品种生产销售情况。

“农技人员每个月都会到田间地头来了解情况,给我们传授技术。”徐家宏说,通过田间课堂,他种植蔬菜的效益大大提高。

“就说这种瓠子,以前咱们只会种、不会管,一亩地只能收2000公斤。通过田间课堂的学习,我开始在大棚里搭架种植瓠子,现在一亩地能收5000公斤呢!”徐家宏向记者介绍,他家120亩地种植蔬菜,每年利润就有40多万元。

安农大学生在田间地头学习嫁接

安农大学生在田间地头学习嫁接

“农业技术只有走到田间地头,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真正服务农民。我们从2013年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来,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县内外技术干部、新型农民、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已累计培训各类学员2万多人次。”舒城县农科所所长葛自兵说。

此外,该县农科所从2020年开始,为中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培训,结合园区产学研教育基地,为来园区的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等活动,已接待了40多批次5000余名学生。


【详情】
时间:2022-05-30 15:47 来源:学习强国

五月浅夏,万物并秀,欣欣向荣。走进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河棚镇河棚村,如同走进一座美丽的公园,万亩群山碧绿之上苍松滴翠、油茶林郁郁葱葱;田间地头小麦扬花、油菜成熟,村内房屋或依山或近水而建,乡间别墅犹如星星点缀其间,与蓝天、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妆点起深山乡村五彩斑斓的生活。

河棚村是个偏远山村,距县城约50公里,曾经是全县80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河棚村通过市县乡联动帮扶“筑基”,依托“龙头”带动“小农户”,延伸“链条”发展“村经济”,土地“流转”激活“新引擎”,集聚要素、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依托“龙头”带动“小农户”

在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的油茶良种培育基地幼苗嫁接车间里,5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油茶胚芽嫁接工作。大家熟练地将一根根油茶芽苗砧木切开,再把一片事先准备好的油茶叶芽接穗插入芽苗砧木切口,然后用铝皮进行包扎,并将铝片适度捏紧,很快,一株油茶苗就嫁接成了。

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专业示范社,是安徽省规模最大、全国有名的育种基地,基地核心区位于河棚镇河棚村。“从种苗良种选育、繁育、育苗到栽植、采摘以及搬运等需要很多人员,基地用工尽力照顾、优先考虑困难家庭人员。公司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极大地方便村民照顾家庭。”公司负责人詹文勇说。

“变山区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河棚镇精心服务、培育本地龙头企业,抓龙头、扩基地、创品牌,通过大基地带动小农户、小产品催生大产业、小山村对接大市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镇人大副主席王坤东说。目前,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辐射带动该村小农户发展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年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其中吸纳稳定就近就业达70余人。

延伸“链条”发展“村经济”

现在的河棚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谁能想到,2014年河棚村是舒城县80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317户970人,贫困发生率达27.38%。近年来,该村以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为契机,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逐渐形成“一村一品”油茶特色产业。

为了延伸产业链,河棚村积极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投资50万元入股德昌油茶籽加工项目,建设油茶精深加工车间,进一步延伸油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疫情防控期间,河棚村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经检查、测温、登记,该村的20多名家庭妇女和往常一样走进基地、车间、库房,成为基地、车间的产业工人。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本地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把小农户嵌入产业‘链’,引导‘小农户’由传统单一耕地种粮的‘小农经济’发展油茶、茶叶、务工等多元化‘乡村经济’,是河棚镇正在探索实践的脱贫山区乡村振兴之路。”河棚镇党委书记张然说。

土地“流转”激活“新引擎”

近日,在河棚镇河棚村百亩金银花种植基地,一株株金银花花蕾饱满,迎来最佳采摘季,河棚村组织村民抓紧时间采摘。“村民把采摘的金银花称重后交由村里集中进行专业烘干,加工包装制品销售,村民按采摘多少取得劳动报酬。目前,采摘的金银花湿花达到2000公斤,晒干后约400公斤左右,预计今年可采湿花5000公斤左右。”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巢明霞说。

“近年来,随着村民外出务工,河棚村一些丘陵地、农用地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抛荒现象。”市商务局驻村工作队队长何金鱼介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知乡村发展必须做好土地利用这篇文章,把贫瘠荒芜的土地流转出去,激活“沉睡”资产。经过市场调研,河棚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非常适合传统中药材金银花的种植,村里通过与“金银花之乡”山东省平邑县对接,决定引进金银花“北花1号”,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2020年,该村争取项目资金85万元,流转土地约100亩,栽植了4万多株金银花,购置耕作和药材加工机械,新建400余平方米中药材加工仓储用房,发展中药材金银花产业。目前,该村通过本地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达1300多亩,其中脱贫户土地流转收入每年每亩达700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作者:胡圣卫 沈业忠 黄雪彦)


【详情】
时间:2022-05-25 16:13 来源:学习强国

近日,受疫情影响多地农产品滞销,对此,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迅速响应群众需求,凝聚力量发动社会各界,牵手供需两端,化解农产品产销难题。

文化助农:春茶产销有“出路”

舒城县现有茶园13万多亩,年产值超6亿元。茶叶不仅是山区传统特色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种植涉及16个乡镇211个村,涉及5万户20万农民的民生增收,全年茶叶收入主要集中在春茶。晓天镇是“舒城小兰花”茶的核心产区,全镇现有茶园3.8万亩,2021年茶产业产值达1.67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县外务工人员无法返乡采茶,当地政府在全县招募熟练采茶工,妇联、团委、茶协等组织还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发出倡议,分批组织了1400余名志愿者帮忙采茶,有效缓解了疫情导致的采茶用工短缺难题。

参加“游舒城”直播

参加“游舒城”直播

为有效拓宽茶叶市场销售渠道,晓天镇10余家电商销售平台全面开通,当地还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对“兰花古镇”、茶文化等进行宣传推广,为“舒城小兰花”茶叶网上销售造势助威。目前,全镇已开展相关宣传活动15场次,抖音号关注用户达1.6万人,助销茶叶1400多斤。

巾帼助农:春日绽放“她力量”

采茶时节,舒城县高峰乡巾帼志愿服务队组织了20余名志愿者到高阳村茶叶基地帮助茶农抢摘春茶,志愿者们在满山茶园间穿梭忙碌,不论是采茶“萌新”还是采茶能手,大家都热情高涨,干得有模有样,一叶叶细芽飞入篮中,满绿的茶园里飘出了欢声笑语,一个个竹篮里攒满了希望。

舒城县河棚镇新开村种植的平菇受疫情影响出现滞销,平菇种植基地现有大棚5个、菌棒2万个,日产食用平菇300斤,采摘后需冷藏保存,保鲜日期在3-5天。舒城县妇联主动作为,向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姐妹及家庭发出倡议,动员大家爱心采购。同时,县妇联积极搭建平台,介绍县餐饮协会到村考察,开展抖音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动员县内餐饮业联系采购,已帮助新开村销售平菇约500斤。

爱心助农:连接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连日来,位于舒城县晓天镇舒川村的舒城杰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里,机器运转,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忙碌着为当地茶农免费加工鲜叶。两天来,公司已为50多户茶农加工鲜叶700多斤,为茶农节约成本近1.5万元。

受疫情影响,舒城县部分乡镇农户农特产品滞销,申通快递舒城网点与当地电商直播平台合作发起“抗疫助农”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该县阙店乡神墩村脱贫户种植的黄姜拓宽销售渠道。活动开展以来,已接受下单2000余件,累计帮助农户销售黄姜超2万斤。目前,助农服务线上销售活动仍在进行中。

同时,舒城县邮政管理局向全县寄递企业发出倡议,号召寄递企业充分发挥邮政快递行业优势,助力解决疫情期间农特产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销售难题,以实际行动助农惠农、服务乡村振兴。(作者:伍珊珊)


【详情】
时间:2022-05-25 16:12 来源:学习强国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南港镇深入挖掘本地自然生态、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了藕塘梅园、沙埂“红村”、石头华溪涧科技示范园、过湾乡村振兴示范园等多个“网红打卡地”,实现了“处处是风景、时时可游玩”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美丽宜居乡村引客来

“五一”小长假,南港镇石头村华溪涧农业观光园内迎来了大批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热闹非凡。在这里,游客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沉醉在潺潺流水小桥人家的田园风光之中,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风味。

“绿水青山,小桥人家,这里实在太美了!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游客王女士说。

石头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了道路扩面、休闲文化广场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实施、观景平台和景观水霸等项目,同时注重生态和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21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打造华溪涧农业科技园,建成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生态田园等项目,还将投建漂流和儿童乐园项目,打造吃、住、游一体化的全链条旅游园区。

红色革命热土焕活力

走进南港镇东南部的沙埂村,红色是它的主色调。东沙埂革命人物展览馆、革命壁画、宣誓墙等红色资源,吸引了社会各界前来瞻仰学习。置身其中,让人不禁追忆起革命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其中,东沙埂革命人物展览馆被列为舒城县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该村结合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项目,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村部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开辟了村街循环道路,新建了休闲文化广场,重点打造了滨河休闲长廊,建成东沙埂革命人物展览馆,让革命老村焕发新的生机,为镇域旅游注入了活力。

农旅产旅融合促振兴

七彩艺术稻田、智能恒温航天果蔬大棚、农耕文化博物馆、风车长廊、跑马场、农特产品展览馆、徽派建筑民宿……南港镇过湾乡村振兴示范园里丰富多样的特色体验项目,让每一位游客放慢脚步,与静谧的乡野来个美好的邂逅。

南港镇以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以过湾乡村振兴示范园为抓手,推动富硒种植、加工生产、休闲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借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实现农旅深度融合,让乡村“种”出田园好风景,“游”出乡村慢生活,让农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走出一条生态富民之路。2020年,该园区获得“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称号。目前,示范园内稻米烘干仓储中心、加工研发中心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南港镇将汇聚各方力量,继续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和制茶制陶等地域资源,重点做好农旅、产旅、文旅融合发展文章,打造“乡村留得住乡愁、村民富得了口袋、品牌叫得响亮”的乡村旅游模式,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详情】
时间:2022-05-24 16:02 来源:学习强国

近年来,舒城县张母桥镇高度关注回乡创业青年需求,对他们开展常态化走访、跟踪式服务,并进行深入宣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对青年进行跟踪服务

每年农历九月,舒城县健翔杭白菊种植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近300亩的种植基地里,处处可见采摘工人。

健翔杭白菊种植基地是青年致富带头人苏成健、方成燕创办的。近年来,产业发展良好,基地不断扩大,可是菊花采摘面临工人不足的问题。“每年菊花采摘期短,厂里工人不足,我们便在村里及周边找来采摘技能熟练的群众,为他们采摘菊花。”李堰村团支部书记徐冬梅说。该村团支部通过微信宣传和入户走访宣传的方式,选来大量熟练工人,大大提高了杭白菊的采摘效率,增加了企业效益。

不仅仅是菊花采摘期,只要是基地急需,该村团支部便会牵线搭桥,为其输送工人。杭白菊种植基地的发展,给周边群众带出了一条致富道路。

对青年进行深入宣传

惠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火龙果、蔬菜、中药材等,年收入达40万元,带动当地多人就业,这让合作社的负责人汪洋广受赞誉。

其实,汪洋当初建立这块基地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回乡创业,大家也不相信这位长相憨厚的娃能创业成功。但汪洋坚持自己的理想,默默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起早贪黑到田间地头培种育苗。有几次突如其来的寒潮,几乎将他的努力毁于一旦,但他始终不放弃,终于种植成功第一批火龙果。

经过宣传,汪洋的产品逐步打开市场,产品的销量、品种、规模都有了质的提升。镇团委将其作为先进青年典型进行宣传,先后为其成功申报了“舒城县优秀共青团员”“六安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为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4月份,张母桥镇老冯农场的红颜草莓熟了,草莓颜值高,入口香甜。

往年这个时候,无论本地还是外地,都有不少人前来采摘。但是今年突发的严重疫情,让草莓没有了销售渠道。草莓卖不出去,眼看着就要坏掉,回乡创业青年冯盼盼心急如焚。这时,该镇团委及时走访了冯盼盼,了解他家草莓生产情况、销售情况,在得知销售情况不好后,立即将其产品信息、配送方式、联系方式上报给团县委,通过团县委的公众号平台向全社会推送产品,从而打通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让老冯农场的草莓得以正常销售。

“我们要全力为回乡创业青年提供支持,用心用情对回乡创业青年进行服务,让青年回得来,把青年留得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张母桥镇党委副书记路天茹说。(刘力) 


【详情】
时间:2022-05-24 09:26 来源:人民网

舒城县农科所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田头——

“老陈啊,你家今年瓠子收得差不多了吧?这个品种还好卖吧?这地要休耕一个月,养一养地力,否则会影响下一茬种植的。”近日,在位于舒城县桃溪镇的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阮琦琦向蔬菜种植大户陈士波问起今年蔬菜种植情况。

“农科所的技术员对我们太关心了,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向我们了解情况。每年还给我们推荐新品种蔬菜。像这种短瓠子,就是阮所长去年推荐的,比老品种每公斤价格高了一两块钱呢!”陈士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舒城县农科所充分利用科研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通过打造“田间课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先进的农业技术、最新的蔬菜品种走出研究所,走向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间,促进增收致富,受到广泛好评。

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有6000余亩种植基地,主导产业为优质蔬菜、绿色稻米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里不仅有蔬菜种植大户,还有41个大棚是我们农科所的实验大棚。”行走在科技园区内,阮琦琦告诉记者,41个大棚种了400多个品种的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

“我们每年都会挑选出最适合舒城县种植环境、市场的30多个品种蔬菜,向县里蔬菜种植大户推荐。我们也会组织集中培训、田间授课,推介种植新技术和蔬菜新品种。”阮琦琦说。

在城关镇城南村,蔬菜种植大户徐家宏迎来了老熟人——农科所技术员周冬冬。看到工人们正在采摘黄瓜、瓠子、西蓝花,周冬冬上前了解新品种生产销售情况。

“农技人员每个月都会到田间地头来了解情况,给我们传授技术。”徐家宏说,通过田间课堂,他种植蔬菜的效益大大提高。

“就说这种瓠子,以前咱们只会种、不会管,一亩地只能收2000公斤。通过田间课堂的学习,我开始在大棚里搭架种植瓠子,现在一亩地能收5000公斤呢!”徐家宏向记者介绍,他家120亩地种植蔬菜,每年利润就有40多万元。

“农业技术只有走到田间地头,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真正服务农民。我们从2013年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来,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县内外技术干部、新型农民、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已累计培训各类学员2万多人次。”舒城县农科所所长葛自兵说。

此外,舒城县农科所从2020年开始,为中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培训,结合园区产学研教育基地,为来园区的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等活动,已接待了40多批次5000余名学生。(作者:袁野)


【详情】
时间:2022-05-22 08:41 来源:学习强国

近日,受疫情影响多地农产品滞销,对此,舒城县迅速响应群众需求,凝聚力量发动社会各界,牵手供需两端,化解农产品产销难题。

文化助农:春茶产销有“出路”

舒城县现有茶园13万多亩,年产值超6亿元。茶叶不仅是山区传统特色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种植涉及16个乡镇211个村,涉及5万户20万农民的民生增收,全年茶叶收入主要集中在春茶。晓天镇是“舒城小兰花”茶的核心产区,全镇现有茶园3.8万亩,2021年茶产业产值达1.67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县外务工人员无法返乡采茶,当地政府在全县招募熟练采茶工,妇联、团委、茶协等组织还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发出倡议,分批组织了1400余名志愿者帮忙采茶,有效缓解了疫情导致的采茶用工短缺难题。

为有效拓宽茶叶市场销售渠道,该镇10余家电商销售平台全面开通,当地还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对“兰花古镇”、茶文化等进行宣传推广,为“舒城小兰花”茶叶网上销售造势助威。目前,全镇已开展相关宣传活动15场次,抖音号关注用户达1.6万人,助销茶叶1400多斤。

巾帼助农:春日绽放“她力量”

采茶时节,该县高峰乡巾帼志愿服务队组织了20余名志愿者到高阳村茶叶基地帮助茶农抢摘春茶,志愿者们在满山茶园间穿梭忙碌,不论是采茶“萌新”还是采茶能手,大家都热情高涨,干得有模有样,一叶叶细芽飞入篮中,满绿的茶园里飘出了欢声笑语,一个个竹篮里攒满了希望。

舒城县河棚镇新开村种植的平菇受疫情影响出现滞销,平菇种植基地现有大棚5个、菌棒2万个,日产食用平菇300斤,采摘后需冷藏保存,保鲜日期在3-5天。舒城县妇联主动作为,向全县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姐妹及家庭发出倡议,动员大家爱心采购。同时,县妇联积极搭建平台,介绍县餐饮协会到村考察,开展抖音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动员县内餐饮业联系采购,已帮助新开村销售平菇约500斤。

爱心助农:连接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连日来,位于舒城县晓天镇舒川村的舒城杰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里,机器运转,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忙碌着为当地茶农免费加工鲜叶。两天来,公司已为50多户茶农加工鲜叶700多斤,为茶农节约成本近1.5万元。

受疫情影响,舒城县部分乡镇农户农特产品滞销,申通快递舒城网点与当地电商直播平台合作发起“抗疫助农”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该县阙店乡神墩村脱贫户种植的黄姜拓宽销售渠道。活动开展以来,已接受下单2000余件,累计帮助农户销售黄姜超2万斤。目前,助农服务线上销售活动仍在进行中。

同时,舒城邮政管理局向全县寄递企业发出倡议,号召寄递企业充分发挥邮政快递行业优势,助力解决疫情期间农特产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销售难题,以实际行动助农惠农、服务乡村振兴。(伍珊珊)


【详情】
时间:2022-05-22 08:22 来源:人民网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