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舒城县百神庙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涉及五个行政村,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有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舒合村种植户秦纳雄承包的50亩耕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耕地的面积。百神庙镇舒合村种植户秦纳雄说:“现在土地平整过后,增加了面积,我就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操作,我以前种小麦我要用人工撒播,我现在就是机械在里面撒播,成本肯定降低了。”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中,百神庙镇舒合村因地制宜,严格按照小田变大田,提高农田标准的设计方案,紧紧抓住农业生产的空闲期,积极组织机械,有序将原先分散荒废的小田整治成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高标准农田,通过项目的实施,全村新增耕地达到30多亩。百神庙镇舒合村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金明芝说:“高标准项目实施过后,我们环境变好了,群众对我们称赞有加,很多废地都找回来了,田亩等于扩大了,拐拐角角的田全部整平了,便于耕作。群众为什么称赞,就是讲我们干了好事,对他也有益,实实在在受益。”
据统计,百神庙镇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建设面积1.14万亩,项目总投资2850万元,涉及白衣庵、舒平、舒合、林波、中心5个村,目前已完成总任务量的45%,预计到12月底前完成施工。(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徐茹 潘成敏)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庐镇乡榴辉岩、V形峡谷地貌地质文化乡成功入选全国地质文化村(镇)。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庐镇乡创建“地质+生态旅游+民宿+土特产”的乡村发展模式,找到了地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庐镇乡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辖13个行政村,总面积13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万人。由于地处大别山造山带东段,地质遗迹丰富、地质景观奇特,独特的榴辉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景观价值。庐镇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韦发长说:“我们乡的整体的风貌是V型的大峡谷,两条大峡谷,这两条大峡谷形成了峭壁,形成一系列的瀑布,百丈崖、万丈崖等,以及具有科研和观赏价值的榴辉岩遗迹、石林,这就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创建的模式也就是‘地质+生态旅游’。”
丰富的地质资源禀赋为庐镇乡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安菜村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以百丈崖瀑布为中心建设了旅游登山步道、景观人行桥,让游客置身山水间,感受自然风光;江山村依托黄石岩瀑布群,百年银杏树、百亩杜鹃花打造房车露营、仿古咖啡阁楼、观光石阶;和平村改造闲置建筑战备防空洞引进酒企打造天然洞藏酒庄,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业,形成自然观光、红色教育、地质科普推广、特色农业、酒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旅游共同发展态势。
庐镇乡独特的山区盆地气候,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当地传统的手工挂面、茶叶、蜂蜜等优质农特产品,深受游客的青睐。庐镇乡村民路云珍说:“2013年左右我们就回来在家里开小店,做豆腐,养蜂蜜。黄豆都是自家种的,蜂蜜都是我们自家野生的。现在旅游人多了,有些产品供不应求,买的人也很多,有些人买过以后,回头还叫我寄给她,还有回头客。”
庐镇乡打造地质文化乡,通过地质遗迹保护方式,充实乡村文化内涵,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把地质文化与地质故事融合起来,让村民实现物质上富裕、精神上富有,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高媛 胡帅 潘成敏)
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邻里和谐互助、红白喜事简办新办蔚然成风……走进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阙店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处处展现着文明的魅力。
近年来,舒城县阙店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通过制定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等错多项措施,有力破除陈规陋习。
积分兑出新风尚
自从村里建立了积分超市,村民每个季度都能拿着存折去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一张小小的积分存折在大团村兑出了乡风文明新风尚。
“以前,部分村民对我们的工作不是特别配合,觉得村里的工作与他们无关,浪费时间;现在,通过积分超市,村民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了。”三湾村村干部王齐勇感受到了村民越来越高的积极性。现在的大团村,文明乡风遍地吹,积分超市带给村民的不只是乡村面貌的改变,还有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阙店乡积极探索可示范、可推广、有影响的乡风文明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了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引导各村将“积分超市”变成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平台,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模范带动树新风
在阙店乡何店村,老党员杜功有的女儿出嫁时,没有要男方一分钱彩礼,这在当地的一些村民看来是很没面子的事。面对部分村民的不理解,杜功有却说:“有没有彩礼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儿婚后生活和谐美满。”
在遏制天价彩礼、落实移风易俗工作上,杜功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为破除陈规陋习,前些年,何店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杜功有被推选为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更新村规民约、拟定婚丧简办标准及办理流程……
近年来,阙店乡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抵制高价彩礼和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的规定,全乡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1000余份。同时,该乡还积极动员广大乡贤、企业家放下“面子工程”,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让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入民心
近期,“板凳议事”在该乡叶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围场而坐,围绕移风易俗工作的痛点难点,各抒己见、畅谈心声。
今年,阙店乡举办了“文明实践在阙店”乡村文化暖民心惠民宣传活动;8月启动了“2023年四季春晚——移风易俗让生活更美好”文艺演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将“移风易俗”观念深植群众心田,营造了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
自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阙店乡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着力改善乡村陈规陋习,引导群众摒弃不良习俗和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正日益融入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杜晓)
一条公路改变一个村庄,一条公路带动一项产业,一条公路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阙店乡努力做到“三个强化”,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修建产业路、富民路,为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强化规划引领,高品质建设农村公路。牢固树立“大交通”理念,注重全面系统谋划,将交通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着力优化农村公路布局,确保农村公路“建成一条、达标一条、见效一条”。随着何店村至牛角冲村建制村通环湖路四车道改造工程、吴展路至新阙路升级改造工程等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阙店乡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农村路网结构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强化质量监管,高质量建好农村公路。牢固树立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的养护理念,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阙店乡项目办和四好路长制办公室,不定时对项目进行现场监督,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进度与安全。落实责任公开制,对农村公路的建设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养护责任人进行立牌公示,方便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深化管理机制,高标准管好农村公路。近年来,阙店乡不断探索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新模式,成立了乡村两级道路养护队伍,做到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的“四有”保障,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负责维护道路设施、反馈路况信息,形成乡、村联动的路况保护网络,确保农村公路通畅和设施安全完好。同时加强对道路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养护人员如何做好道路养护工作,并定期对养护人员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将农村公路管养与乡风文明相结合,在群众中加大对公路管护宣传,形成农村公路人人管护的浓厚社会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700余份。(阙店乡人民政府 杜晓)
入冬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目标管理体系和秋冬季防火各项任务,确保安全度过森林防火期。
随着冬季森林防火关键期的到来,舒城县干汊河镇中心学校各个班级陆续开展了“森林防火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普及森林防火的意义以及正确的预防知识,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火灾对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干汊河镇中心校学生 王雅倩说:“森林防火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以后也会与父母朋友同学们多学习一些防火知识,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做防火小卫士。”
在全力开展“森林防火进校园”活动的同时,舒城县充分发挥“林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落实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目标管理体系,将所有林地的防火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广泛开展入户防火宣传、森林防火巡查、重点地块排查等工作,在重点地段设置卡点、放置宣传台、安装森林防火语音提示设备,最大程度上提升群众关于森林防火的知晓率。庐镇乡护林员杨培来说:“我们这个检查站,每天有2个人固定值班,还有4个护林员分别到自己的责任区开展巡护,主要是看游客或其他人员是否携带打火机等火种,有吸烟的、燃放爆竹的要及时劝阻,发现有冒烟的,现场查看,是明火的一方面自己扑救,然后及时向村干部报告。”
截止目前,该县共有近3000位网格员分片负责森林防火工作,真正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舒城县林业局副局长陈自法说:“目前已经进入防火期,我们林业局也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一是开展防火的宣传教育;第二个加强巡查巡护,确保山有人看,路口有人查,重要地块有人守;第三个加强火源管控,确保火源火种不进山;第四个我们根据有关要求,最好火灾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总之一句话我们要按照防火网格化管理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各级责任,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徐茹 潘成敏)
地处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城西郊的柏林乡大墩村是舒城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近年来,这个村按照“建设生态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要求,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走进大墩新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画卷。一排排造型新颖的乡村别墅,一幢幢整齐划一的多层住宅楼,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让人仿佛置身在城市的某个居民小区。村庄内道路整洁,绿树成荫。紧邻居民区大墩小学操场上,孩子们课间活动中的欢声笑语,更是为这座现代化新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大墩新村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住房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公益事业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村小学、幼儿园、文化体育中心、医疗室、社区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污水处理厂等。并配套建设了雨污分流管道、绿化、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村里正在按照示范点规划要求,逐步完善老龄公寓、文化休闲场所、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中心村的服务功能。
农村要富,发展产业是关键。坐落在大墩境内的技贸工艺,是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竹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企业自投产以来,生产经营一直都很红火,这家企业的用工大部分来自大墩村。柏林乡大墩村党支部书记黄宏保说:“我们村现在这里就业达到100人左右,每个月每人能拿到3000块钱,工资按月发放,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又增加了家庭收入。”截至目前,大墩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62.2万元,初步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为全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村“两委”将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与提升村民内在素养、培育文明乡风相结合,不断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净、绿、美”转变,村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柏林乡大墩村党支部书记黄宏保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抓好环境提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感,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张智 吴琪 潘成敏)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荷花村依托荷花堰生态园和中心村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荷花村,这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道路畅通,绿树成荫。万佛湖镇荷花村村民江世存说:“以前我们村不像这样,遍地都是杂草,柴草,秸草。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了垃圾桶,都有(保洁员)搞环卫卫生的,哪条路都是漂漂亮亮的,干干净净的。”
荷花村因荷花堰得名,辖13个村民组,666户,2143人,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近年来,荷花村引进了总投资近一亿元的荷花堰生态园。
为全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荷花堰生态园项目,荷花村选择荷花堰附近的1个集中安置点、3个自然村庄,作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示范点。中心村庄在垃圾处理、饮水安全、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方面严格按照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中心村庄已成为荷花堰生态园项目中的新景点。万佛湖镇人大副主席徐煜说:“荷花村是我们万佛湖镇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近年来在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以及产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万佛湖镇围绕和美乡村‘千万工程’要求,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许令强 吴琪 潘成敏)
连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抓住当前晴好天气,组织近千台收割机奋战秋收一线,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60万亩一季稻收割任务,确保丰收稻谷颗粒归仓。
金秋十月,柏林乡祝井村农机大户付业祥承包种植的1000多亩水稻陆续成熟,为了及时将成熟的稻谷收割归仓,付业祥将自家四台收割机全部调整到最佳状态参与秋收。柏林乡农机手付业祥说:“我们这台收割机一天大概能收30多亩,现在开始收割,大概连续收割一个多月,每台收割机全程一季大约能收到1000多亩。”
据付业祥介绍,在保障自家千亩水稻颗粒归仓的同时,他将有序安排机械协助周边种粮大户抢收在季水稻,四台收割机预计能完成五千亩的收割任务。
舒城县今年共种植60万亩一季稻,在秋收工作中,这个县农机服务中心成立秋收应急指挥部,并在14个重点产粮乡镇组建秋收服务队,对全县各类收割机械进行调配使用,同时积极联络跨区作业队支援舒城开展秋收工作,全力保障秋收的机械足额使用。舒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管理股股长王向阳说:“目前,我们组织现有781台收割机,争取外援100台左右,(一共)900多台收割机,我们争取在11月中上旬结束一季稻的收割任务,保证秋收秋种任务完成,确保粮食归仓。”(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汪亚飞 朱梅雪)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按照关闭停养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规划发展一批的总体部署,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加工带动基地建设肉鸽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肉鸽绿色养殖供应基地,从而促进了肉鸽养殖从业人员稳步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舒城县百神庙镇肉鸽养殖基地
为发展肉鸽产业,舒城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肉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全县长年饲养种鸽10万只以上,年加工销售乳鸽150多万只,乳鸽产品畅销上海、南京、广州、合肥等20多座城市。
养殖中的肉鸽
在舒城县百神庙镇舒城县景鸿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企业是一家集肉鸽养殖屠宰加工集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占地150亩,带动了全县50多户饲养。
2023年10月22日,全省肉鸽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在安徽省舒城县杭埠镇举办
下一步,舒城县将继续贯彻肉鸽绿色健康养殖理念,加快肉鸽业转型升级,推动肉鸽业健康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刘海燕)
走进安徽省舒城县山七镇杨岭村的老年食堂,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就餐大厅便映入眼帘,餐厅内配置有统一的桌椅、电饭煲、消毒柜等设施,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日常简单的饭菜,对菜式味道赞不绝口。“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啊,老了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该村年近80岁的李大妈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激动地说。
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助餐服务需求,提升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水平,山七镇推出党建引领“老年食堂+外卖”助餐服务模式,聚焦高龄、孤寡和困境老人用餐难问题,让老年人尽享晚年幸福“食光”。
创新“食堂+外卖模式”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幸福。为了解决老人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难题,该镇依托村域内饭店让老人现场就餐的“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固定用餐点,以村级主干道为“送餐线”,开发“关爱服务护理员”公益岗,与党员、村级网格员一起组建“村级孝善文化志愿服务队”,提供送餐服务,行动不便需要送餐服务的老人在家里就能吃上幸福食堂的“热乎饭”。
推广“邻里互助积分”让邻里之间距离更亲近。“老年食堂+外卖”助餐服务模式还纳入到该镇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体系中,鼓励更多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关系关爱高龄、孤寡和困境老人,互帮互助传递爱心。对邻里互助、志愿活动等方面有积极贡献的村民进行累加积分,可到文明孝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以文明孝善行为兑换的积分不仅兑换了物品,还是荣誉的象征,更推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如今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居多,老人们吃饭一般比较随意,该镇创新“老年食堂+外卖”助餐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也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把“将就”的午饭变成了充满欢声笑语的“茶话会”,也为一致打造孝善文化特色的山七镇增添了一抹夕阳红。(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