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为满足外地返乡人员的税费办理需求,舒城县税务部门安排干部职工开展“暖心服务”,为返乡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手机上不会操作,真的蛮着急的!”节前,已经返回舒城老家过节的刘先生,平时在浙江省宁波市务工,因急需缴纳宁波市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而自己不会操作,来到办税服务厅寻求帮助。

“别着急,我来帮您看看。”在办税厅值班的社保非税股廖梦兰闻讯赶来。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廖梦兰拨通了宁波市12366咨询电话,根据客服人员的指导,通过“浙里办”APP中灵活就业养老保险模块成功为该缴费人维护1月份缴费基数,确保了缴费人能及时缴纳灵活就业养老保险,不影响待遇享受。

“差点就逾期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业务办了,真是太感谢了!”日前,返乡过年的安徽继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桂平分公司负责人曹先生在当地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办理了广西公司的税费申报,对税务部门暖心做法连连点赞。

原来,在2月23号申报期的最后一天,曹先生因为雨雪天气无法回到广西当地办税,自己在网上申报时又遇到控件下载不成功、申报页面打不开等难题,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舒城办税厅需求帮助。现场税务工作人员指导纳税人登录广西省电子税务局,从安装控件到辅导填写申报表,最终顺利帮助纳税人成功申报了增值税及相关税费。

据了解,舒城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的春节“暖心服务”已经连续开展了5年,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刘宝新)



【详情】
时间:2024-02-29 16:22 来源:人民网
张母桥镇地处丘陵地区,竹类资源丰富。近年来,张母桥镇通过“收购+加工”的方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依托竹编产业拓出“富民”新路径。


图片


在张母桥镇自立竹木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十几名工人正有序忙碌着。脱贫户曹开纯坐在机器前将修理整齐的毛竹分切成小段,妻子小杜接过竹段,破成竹条,供应给工人进行深加工。作为竹编加工的头道工序执行人,曹开纯夫妻每年能拿到4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加上每年每人的3600元居家就业补贴,两口子一年到手近5万元。

2020年,张母桥镇出资承建1000平方米的新型钢构产业车间,并租赁给自立竹木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企业趁热打铁,从国内外接收大量订单,扩招村民进厂务工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共有工人近20人,包括脱贫户4户,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张母桥镇共有大型竹编加工企业4家,其生产的寿司卷、花篮、毛巾垫等热销海内外。依靠自身接做竹器订单早已不能满足供货需求,为企业分担订单的小型竹编加工作坊由此应运而生。

小作坊分散在各行政村,既有全职就业工人,也有散工、临时工。农闲季节,不少农民通过到小作坊从事竹编加工,来赚取报酬,增加收入。

“竹编经济”成为张母桥镇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种高效模式。接下来,张母桥镇将通过发掘竹编工艺品的文化价值,推动竹编制品绽放新的活力,织就共同富裕图景。


【详情】
时间:2024-02-26 09:26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两名求职者在商量岗位选择。

两名求职者在商量岗位选择。

1234567

2月19日,安徽省舒城县在体育中心举办2024年“春风行动”专项活动,委城乡劳动者、待业青年、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和有意愿参与地方建设的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帮扶。近年来,该县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让“春风行动”的阳光照进千家万户。(王可海 文/图)


【详情】
时间:2024-02-20 09:37 来源:人民网

2024年春节假期,安徽省舒城县完美收官,实现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双双“开门红”。初步统计,春节八天全县共接待游客5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无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多个景区旅游人气爆棚。春节假期,万佛湖景区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4.14万元,实现“安全、秩序、优质、高效、文明”五统一的旅游接待目标,喜迎新春“开门红”。开业不久的天子寨景区因赋予厚重文化底蕴,享有不同游乐体验,春节期间持续火爆,假期累计接待旅游超1.6万人次。鹏翔生态园大酒店、赛福酒店两家星级酒店餐饮、住宿火热预定,在春节前餐饮包厢预定量达到90%以上,客房出租率达到85%以上。古月山庄、望庄营地、随园小墅、华溪涧等民宿节日期间全部爆满,一房难求。

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浓郁年味。万佛湖景区春节假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优惠票价的基础上新增“生肖属龙免门票”、“身穿汉服免门票”等促销活动;以“龙腾盛世”主题,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旅相结合,融合风味美食、民俗灯会、演艺互动、汉服国潮、精品航线等旅游元素,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景区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闹的新春氛围。县文化馆举办第二届“狮舞盛世闹新春”民俗表演,在城区及景区组织开展传统的民间舞狮展示、锣鼓等流动演出活动,将舒城精品高质的演出剧目呈现给游客,丰富了游客的假日文化体验。

夜游活动成为消费新热点。万佛湖景区在做好白天游客接待的同时,注重做好夜间旅游活动的开展,通过“搭台唱戏”,布置灯光秀,组织灯迷互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景区“吸游”一大亮点。文翁研学旅游小镇景区举办舒城加特林电音节、华溪涧民宿举办春节烟花秀,绚烂的烟花秀加上精彩纷呈的演艺和互动活动,拉满节日仪式感。九龙寨儿童乐园开启夜玩模式,采用各色灯笼、射灯、氛围灯、LED灯带等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夜游风光,让游客们流连忘返。各类丰富多采的晚间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大大带动了夜间经济的繁荣。

惠民政策激发出游热情。春节期间,县旅游中心每日更新数条精品短视频,并开启直播“云游”模式,线上推介舒城文旅资源,期间共计推送28条短视频,开展5场直播,线上总曝光量达260万人次。组织开展“舒城文旅推广大使接您回家过年”,为了让返舒老乡春节期间迈出家门走进景区,鼓励游客乘坐高铁游舒城,县旅游中心前期与旅游企业多次沟通,推出多项旅游消费惠民政策:凭借2024年出行的高铁票,即可免费游玩鹏翔巧克力博物馆,享受大别山狼谷景区门票半价优惠等,开启“宠客”模式。春节期间,县旅游中心主动对接乡镇,先后参加了山七镇、张母镇等多场乡贤座谈会,并成功推介旅游项目8个。(佘海燕)



【详情】
时间:2024-02-20 09:37 来源:人民网

在舒城县张母桥镇,有这么一群青年志愿者,他们身穿“红马甲”,脚沾泥土香,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开展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在庙冲村,每月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穿梭在各个村庄的角落,他们有的手拿夹子清理垃圾,有的手拿扫把清扫道路,有的手拿宣传单和群众面对面普及健康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

村庄美了,道路净了,池塘清了,一系列的改变有目共睹,取得的成效有口皆碑。志愿者们用身体力行助力环境整治,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村民成为志愿者,让辖区内的群众自觉参与、自觉监督到环境治理中,共同维护村内环境整治。

践行安全服务,筑牢民生底线

安全关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青年志愿者践行安全服务,筑牢安全防线,兜牢民生底线。

年底前,青年志愿者们来到服装厂内,查看安全消防通道是否畅通,了解企业是否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并向老板和职工们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普及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办法。在镇中心校门口,志愿者向家长朋友们发放“一盔”“一带”宣传单,提醒骑车时注意佩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在居民家中,志愿者们检查煤气是否过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在积雪覆盖的马路上,志愿者们手拿铁锹、扫帚,清理道路积雪,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青年志愿者们的宣传和亲身实践普及了安全知识,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移风易俗,引领社会新风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让移风易俗观念入耳入脑入心,把文明新风吹进了大街小巷。

志愿者们走村入户,发放倡议书,引导群众红白喜事简办、拒绝攀比、杜绝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等现象。在清明节期间,志愿者们劝导群众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树立文明祭扫意识,严禁带明火上山,践行绿色祭扫理念。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凝聚青年力量,发挥青年作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春华章。(宋立华 刘力)



【详情】
时间:2024-02-06 16:27

2月4日,舒城高铁东站热闹非凡,“老乡,辛苦了!舒城文旅推广大使接您回家过年!”一道耀眼的风景线现身接站口,有公学始祖“文翁”、身穿马面裙的文旅推广大使,还有一群霸气十足的古装护卫……尽管站外大雪纷飞,但站内暖意融融,特别的接站仪式让旅客们感受到来自舒城文旅满腔的热情。

4日清晨,舒城县旅游中心主要负责人一行赶到南京南站,搭上“春运返乡专列”,在列车上开启直播模式,现场与返舒老乡互动,推介舒城文旅资源,场面热火朝天,直播间更是人气爆满互动不停,两个小时的直播时间,有7万多名网友观看。

为了让返舒老乡春节期间迈出家门走进景区,舒城县旅游中心前期与旅游企业多次沟通,推出多项旅游消费惠民政策,比如“高铁票游舒城”活动,凭借2024年出行的高铁票,即可免费游玩鹏翔巧克力博物馆,享受大别山狼谷景区门票半价优惠等。接站现场还组织了旅游企业参与,让返舒老乡一下高铁就能喝上一杯暖暖的舒城小兰花茶。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舒城在外务工的老乡们真切感受到家乡政府的关爱以及家乡的温暖,也使得四面八方的旅客深入了解舒城的景区景点、历史底蕴,全面展示了热情开放的城市形象和独特魅力,以线上“流量”带动线下“流量”,扩大消费“流量”,切实增强舒城文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佘海燕)



【详情】
时间:2024-02-06 16:27 来源:人民网

登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幸福山,极目远眺,一片片竹林遍布山野,浓郁葱茏,蔚为大观。尽管寒风呼啸,但竹子傲然屹立,坚韧不拔,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张母桥镇地处丘陵地区,竹类资源丰富,毛竹、水竹、桂竹等种类繁多,星罗棋布。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张母桥镇走出一条大力发展竹编产业的道路。

位于幸福山东侧的自立竹木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多年以前,当村民们外出务工以谋求更高经济收入的时候,竹编产业曾经陷入低谷。

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自2020年开始,该镇境内重新燃起了一股“竹编热”。先是镇政府出资承建1000平方米的新型钢构产业车间,并租赁给自立竹木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随后鼓励竹编企业瞄准市场需求,改革制作工艺,把产品做精、做细,从“粗放”“走量”向“精品化”“艺术化”发展,不断丰富产品样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市场竞争力。最后,该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探索线上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招聘脱贫户和一般户进厂务工就业,并对运输公路进行维护升级,提高竹编企业的物流时效。

眼下,走进自立竹木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只见工人们正有序忙碌着。脱贫户曹开纯坐在机器前,将修理整齐的毛竹分切成小段,妻子小杜接过竹段,破成竹条,供应给工人进行深加工。作为竹编加工的头道工序执行人,曹开纯夫妇每年能有4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目前企业共有近20名工人,每人年均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企业年均营业额达几十万元。据悉,张母桥镇共有大型竹编加工企业4家,生产的寿司卷、花篮、毛巾垫等竹编制品富有地方特色,走俏海内外市场。

竹编制品生意的火爆,使得企业的供货能力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其分担订单的小型竹编加工作坊应运而生。

小作坊的优势在于简装上阵,随时随地可以开工。分散在各行政村的小作坊里,既有全职就业工人,也有散工、临时工,可谓工种齐全,老中青皆有。农闲季节,不少农民通过到小作坊打零工,来赚取报酬,增加收入。有的作坊老板则每天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上门,把竹器半成品交给居家务农的女性赶制,既节约了她们的时间成本,也提高了作坊的工作效率。“在我这里灵活就业的家庭主妇有9名,忙农活、家务之余加工竹编,每天估计有30元的收入!”作坊老板汪政尚说,从企业到加工作坊,从作坊到普通农户家庭,竹编加工连点成片覆盖了全镇,带动了大量家庭增收致富。

“竹衍经济”成为该镇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种高效模式,而竹子蕴含的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品格,和乡亲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刚好呼应,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下一步,该镇将不断发掘竹编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推动竹编制品焕发新活力、绽放新色彩。(作者:程小磊 刘力)


【详情】
时间:2024-02-02 10:58 来源:学习强国

近日,舒城县五显镇新建自来水厂正式通水运行,崭新的泵站、净水设备及配套管网,可远程监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让该镇17个行政村3万多人喝上了放心水、优质水、幸福水。

据了解,五显镇原自来水厂取水自五显河,地处毛坦厂镇下游,近年来因上游人口增加,对五显河水质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辖区另有6个村约1.2万人饮水由邻近乡镇山七自来水厂供应,因地处供水末端,供水管路径长、地势高差大,供应水量不足问题时有发生,在春节、旱季等特殊时期更需分时段供水,给群众用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解决辖区群众用水难这一心头大事,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2023年5月,该镇政府积极谋划、多方争取,在前期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晓天河边新建一座自来水厂,供水区域覆盖全镇。

历时8个月,五显镇新建自来水厂如期完工。该项目总投资1920万元,采用微絮凝-过滤-消毒工艺,建设12千米长DN400输水管道、1200立方米清水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等,日供水规模达6000吨。

以“智”赋能,配备PLC自动控制系统,可远程控制滤池阀门开关、PAC投加,监测源水计量、水质等实时数据,实现了辖区供水的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确保出水水量足、水质优,真正让村民不仅能喝上水,还能喝好水。

“一滴水”折射大民生。接下来,舒城县将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持续强化水质监测,优化供水品质,不断满足村民高品质供水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许春蕾)


【详情】
时间:2024-01-23 11:05

寒冬时节,暖阳初照,来到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砂院村龚湾组,一股腊味香穿过庭院,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走进大院,一排排晾晒架有序摆放着,香肠、肉、鸭等咸货挂在晾晒架上,琳琅满目,在阳光的滋润下闪闪发亮。“老龚湾咸货”品牌创始人石磊在一方庭院里忙得不亦乐乎,他向参观者兴致勃勃地介绍说:“我们通过收购本地村民饲养的禽畜,从源头上保障咸货的原料质量。因为肉质正宗、产品过硬,我们的咸货成品远销外地,供不应求。”

“无腊味,不年味”,每到年前,腌咸货、制腊味是家家户户准备过年的头等大事。2019年,石磊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抓住商机,回乡创办“老龚湾腊味坊”,创新“农户+特色产品+企业+经销商”的合作模式,推动产品走出本地,拓展市场,成功打响了品牌。“地方政府对我们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将用心用情做好产品,反哺家乡,带动大家增收致富。”石磊满怀信心地说。目前,老龚湾腊味坊吸纳农民工10余人,每人年增收近万元。

在张母桥镇,像石磊这样心系家乡,返乡创业,将手艺活发扬光大,带头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在白果村创办张母桥挂面基地的尹刚就是其中之一。

白果村三面环山,溪水缓缓而下,汇入三华水库,土壤肥沃,适宜种植优质麦粮。清甜的溪水加上有机小麦,成为张母桥挂面最为独特的制造原材料。自明末清初以来,张母桥挂面已传承了近四百年,其纯手工打造和独特的制作、晾晒工艺使得面条细软、味道咸香、韧性十足,令食者久久难忘。尹刚回乡后,看中张母桥挂面的良好商业前景,第一时间与当地政府寻求合作,承租厂房,创办“忆母桥”食品有限公司。

为制造出最原汁原味的“张母桥咸挂面”,尹刚招聘有多年做面经验的老师傅,由他们传授制面技术,从而赓续传统手艺,传承舌尖上的美味。“13道制作工艺,磨麦、筛粉、和面、揉面、盘条、上筷子、进箱笼、上架、拉面、下架等全部沿用传统手工制作。”尹刚说,由此制作出的“张母桥咸挂面”工序讲究,麦香纯正,口感爽滑劲道,自带的淡淡咸味让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如今公司年产手工挂面达20万斤,净利润达到几十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收益。近期公司新推出的鸡蛋挂面和空心挂面在市场上炙手可热,深受食客欢迎。张母桥挂面的品牌越来越响亮,于2023年底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张母桥镇瞄准契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农特产业,壮大传统美食产业链,传承舌尖上的“乡味”,解锁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作者:程小磊 蒋书存 刘力)


【详情】
时间:2024-01-12 11:04 来源:学习强国

在舒城县城南郊,绵延南溪河,清澈如镜,涓涓流淌。这里有古桥、古木,其畔更有留给城市记忆的老街。

老街“不老”。近年来,舒城县龙津桥社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治区理念,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持续为老区创建注入动能,擦亮文明底色。

让河水“碧起来”

龙津桥社区位于南溪河南岸。青青南溪河,源远流长,为城市南郊镶上一道“碧水长廊”。为了护好辖区南溪河段,龙津桥社区党总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和辖区党员7人组成的“护河”临时党支部,负责汛期古桥安全和两岸防汛任务,负责常态化卫生保洁,保持碧水长流。

整治后的城关镇三里街

整治后的城关镇三里街。郭登安供图

隆冬时节。一大早,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兴东带着其他党员志愿者开始巡河,清理河道垃圾。“今天是冬至,早上气温零下7度,比前几天冷多了。河面也被封冻。”郭兴东说,“我们社区所处河段紧邻南关桥上游,如不及时清理垃圾,化冻后垃圾就会顺水冲向下游。”

为了抓好常态化巡河,社区“护河”临时支部每周五下午开展集中保洁行动。向两岸居民、来往群众宣讲环保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守护“蓝天碧水”。在去年“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期间,龙津桥社区在全区开展“‘河’你一起·共筑绿水长廊”南溪河环保主题宣传,优化居民亲水和乐水空间,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系生态环境。

让老街“新起来”

在舒城县城市社区中,龙津桥社区所辖基本属于老街道、老小区,城市设施基础相对滞后。

“面对现状,我们在全社区发动党员,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郭兴东说,“社区通过支部牵头、党员跟进、居民参与,始终打好文明创建牌,让老街面貌焕然一新。”

“我是党员我带头,垃圾分类我先行”。2023年以来,社区党总支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进小区、进企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和企业员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清理治顽固垃圾和卫生死角,整顿街巷无序乱停、乱堆乱放。先后清理清运各类垃圾30多吨,增白墙体1000多平方米,刷新20多处破旧公益广告,发放1100多份宣传资料,向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秸秆禁烧、烟花爆竹、暖民心、反电诈、双提升等社区治理工作。文明与和谐,点亮了三里街文明巷。

龙津桥社区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龙津桥社区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活动。郭登安供图

“去年社区干了不少实事。特别是三里街,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整顿乱停车、占道经营,把路也‘整宽’了,整个老街的环境亮堂了不少。大家的心情也好起来。”三里街老居民钟大伯由衷地感慨。

龙津桥社区通过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凝聚创建合力,把党建的“红色力量”转化成文明生态发展的“绿色引擎”,提升了社区创建水平。

让古物“活起来”

龙津桥,是一座石板古桥,位于南溪河“龙眠古渡”处。这里曾是南溪河两岸的交通咽喉,是商贾往来、桥接城乡的重要纽带。现受舒城县重点文物保护。

近年来,龙津桥社区把古桥文物、古树名木保护,作为践行生态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措施和有力保护,让古物“活起来”,让老街“灵动”。

在去年上半年一次驻区共建单位座谈会上。“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深化龙津桥社区文明创建开展讨论。一项重要议事就是商讨古桥保护。”郭兴东说,“我们社区拿出了一个初步养护方案,主题是‘守护古桥 桥见美好’。”保护方案得到了共建单位一致认同。党员志愿者围绕环境卫生和桥梁安全开展常态化“护理”,在桥两端设置混凝土桩,限制超重车辆通行,控制荷载。在节假日加铺木工板、绿地毯,为古桥“减负”。宣传文物保护政策,提高公众对古桥保护的重视。

志愿者在清理河道垃圾。

志愿者在清理河道垃圾。郭登安供图

在三里街,30米高的重阳木古树矗立街东,栉风沐雨守护老街100多年。古树现为舒城县一级保护植物。为了保护好古树,龙津桥社区先后申请县林业部门为古树鉴定身份,实施挂牌。划定古树保护区域,限制人员活动干扰。制定了古树养护计划,定期巡视和检测古树疾病,以便及时防治。优化古树周边环境,栽种合适绿植,引导居民珍爱古树资源。

让文化“火起来”

龙津桥社区坚持文化润民构建和谐社区,坚持文化引领促进社区治理,社区文化发展红红火火、繁荣兴盛。近年来,社区先后投入40多万元,在舒城大市场人员密集、区域宽敞的位置,建成了集休闲健身与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推动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和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上台阶。

“2023年以来,社区先后举办11场次文化演出或宣传活动,每次活动,居民参与率都非常高。丰富的文化活动,确实让老街文化火起来、红起来。”郭兴东表示,“社区坚持文化铸魂引领基层治理,抓好‘老街、古物和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居民对社区文明创建的支持,凝聚了社区有效治理和生态发展合力。”(郭登安)


【详情】
时间:2024-01-09 10:42 来源:人民网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