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舒城县图书馆荣获安徽省“书香安徽”“十佳阅读推广空间”称号。这是该馆继“我读书·我快乐”活动入选全省“十佳阅读推广活动”后,再次登上“书香安徽”全民阅读评选活动光荣榜。

  近年来,舒城县图书馆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建成新馆,面积由800平方米增加到2000平方米,给全县人民打造了一个充满花香、墨香、书香的知识殿堂;2019年,图书馆服务方式再现亮点,建成开放两个城市阅读空间;不断发展的图书分馆和基层服务点,使全县阅读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和升级。2019年接待读者39万人次,发展持证读者1.07万人,展现了引领全民阅读、提升社会文明的书香魅力。(王琰)


【详情】
时间:2020-04-14 10:54 来源:中安在线


4月初,正是茶叶上市时节。记者来到舒城县舒茶镇,在石塘村古尖香家庭农场茶叶基地,一排排茶树争相吐绿,采茶工人们正采摘着嫩芽。


“今年春茶上市早,我们3月20日就开始采茶了。 ”石塘村村民姚立志告诉记者,“我们贫困户采摘的鲜叶,茶厂以55元/斤的价格收购,1个茶季能挣四五千元。我家还有2.5亩茶园,鲜叶也拿到茶厂卖,还能赚个5000元。靠着茶叶收入,我去年脱贫了。 ”小小的茶叶成了姚立志的脱贫“仙草”,而在古尖香茶厂,像姚立志这样的贫困户采茶工还有80余人。


“我们和石塘村1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扶贫合作协议书’‘用工协议’,为他们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人均务工收入2000余元。 ”古尖香茶厂厂长吴绳友告诉记者,对贫困户自家收获的鲜叶,茶厂高于市场价10%收购,并为贫困户购置优质茶苗。


“我们茶场雇佣工人有‘三个优先’,贫困户优先、残疾但有劳动能力的优先、老人优先。对贫困户,我们坚持实施‘两免三保一分红’的帮扶措施。”该镇九一六茶场场长吴福广告诉记者。 “两免”即为该镇畈区6个非产茶村283户在册贫困户,每户每年免费提供1斤家庭饮用茶;为山区6个产茶村285户中有发展茶产业意愿的121户在册贫困户,每户每年免费提供500株良种茶苗;“三保”即保障30余名贫困户优先到九一六茶场就业,人均获取5000元工资;保障以市场价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鲜叶和干茶;保障为贫困户茶农提供一条龙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等服务,年培训200多人次;“一分红”即利用茶产业扶贫项目产生效益,带动10余户贫困户效益分红,每户年分红近3000元。


“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国家AAAA级舒茶人民公社景区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发展项目,致力打造‘红绿相间’的镇域特色景观带,构建‘一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一产’的镇域景区化发展新格局。通过坚持‘两免三保一分红’的产业扶贫政策,已有贫困户196户412人脱贫。 ”舒茶镇党委负责人说。(安徽日报 通讯员 周先才 记者 袁野 )


【详情】
时间:2020-04-13 17:27 来源:中安在线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棠树乡山水林茶资源丰富,素有“皖西林果之乡”的美誉。青山绿水是棠树乡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守着绿色发展的底线和红线能让群众致富吗?棠树乡用实际工作成效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以绿生金”答卷,既绿意盎然又富了百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八里村为例,村里的舒城县丰硕园林和舒城县秀水渔生态园两家公司主要从事营林造林、园林绿化和发展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三年来,两家公司共吸纳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每年实现人均分红3000元,贫困户年均增收近万元。

除入股分红外,林业让贫困户增收的形式还有用工劳务和土地流转租金。

八里村舒城丰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有着780多亩的油茶种植基地,是棠树乡特色扶贫产业,2013年以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实行规模化种植。在这个油茶基地里,有10余名贫困户务工获取劳务收入。

在土地流转上,舒城丰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徽宝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流转贫困户林地,为贫困户增加资源性收入15万余元。

近年来,棠树乡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就近打工挣“薪金”,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双赢”。


护林岗位让扶贫与生态实现双赢

“大家进入山里面,不能带火上山,林区不能抽烟!”迎着日出,佩戴袖章的黄军穿梭在山林中,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山林巡查,今年43岁的黄军是棠树乡寒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六口人,父母年迈,妻子是残疾人,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为照顾残疾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他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自从被村里聘为生态护林员后,家里农活不耽误,种植养殖收入不减少,一年还能领到8000多块钱的工资。“待在家门口,守护好身边的树木,既不耽误生产生活,又能增加收入,真是太好了。”说起自己的生态护林员身份,黄军一脸的感激和骄傲。

到目前为止,棠树乡共有55位生态护林员每日穿梭于总面积2.2万亩的林区内,守护生态安全,这份工作也让他们每年平均增收8000元。

“对于在贫困人口当中来选聘生态护林员,好处有很多。首先就是在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上,能通过生态护林的工作,得到一笔稳定的收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他们保障基本的生活。其次就是对一种正能量的传播,管好林,护好林,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勤劳的双手增加家庭收入能够让更多的贫困户看到希望,这就是一种带动作用。”棠树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林业站站长潘忠飞说。


绿色力量贡献村级集体经济

位于棠树村的茂每生态园主要进行苗圃生产,占地170亩,每年需交给村里租金17000余元。棠树乡通过实施增绿、增效“双增工程”,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综合效益,全面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在现有符合产业脱贫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同时对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包括新建油茶、香椿、山核桃基地。建立生态文化和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与辐射效应,通过招商、租赁、承包、转让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形成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春季鲜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果实累累,冬季枝条遒劲。”这是棠树乡一年四季的真实写照,绿水青山在美化家乡风景的同时,激活了乡村经济,在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成效已现。(作者: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0-04-08 17:20 来源:学习强国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

“采茶啰!采茶啰!”六安市舒城县舒茶镇石塘贫困户姚立志正在采茶,“今年春茶发芽特别早,我们早上也来的早一点,勤采的话一天挣200多块钱是没有问题的。”

自3月20日,姚立志所在的古尖香茶厂便进入今年的采茶季。清晨,茶厂门前便早早停满了采茶工的电瓶车。千亩茶山上,500多名采茶工散落在漫山遍野,伴着茶厂广播里轻快悠扬的音乐,精心采摘着这皖西大地上的一片新绿。

今年40多岁的姚立志家中共有3口人,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姚立志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贫困户采茶工,每天约有近80人。他们采摘的鲜叶,古尖香茶场以每斤50元的价格收购,一个茶季下来,挣个四五千元不是问题。因此,采茶也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像他这样的贫困户每年春季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家中还有2.5亩茶园,茶叶鲜叶也拿到这里卖,每年还可以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姚立志表示,他已经于去年9月脱贫,按照近几年的情况,稳定脱贫不是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利用产业扶贫项目和资金,大力支持大户和贫困户发展茶产业。2019年,全镇新发展名优茶园1000多亩、“双替代”茶园1000亩,低产茶园改造3000亩,新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名优茶年产量260吨,茶叶综合年产值1.5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2500元。

茶业发挥的效益和功能,不仅体现在自身的产业发展上,更体现在其带动能力。

4月的初春,该镇九一六茶园上的映山红也已映红了半壁山场。远远望去,茶树的嫩绿和映山红的粉红交织在一起,漫山春景。

虽受疫情影响,但还是有不少游人在茶园里拍照游玩,体验久违的自然气息。

“今年实在是太忙了!”65岁的贫困户陈吉民老人一边擦汗一边说。他是该镇小河湾村村民,自幼在山区长大,炒得一手好茶。自去年开始,来九一六茶园的游客多了,特别是来自合肥、南京、上海等城里的孩子们多了。家长们把孩子带过来,一方面是想让他们参观人民公社陈列馆等红色景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想让他们采采茶叶,学学制茶,亲近自然,体验生活。陈吉民老人便是九一六茶场特意请过来教孩子们炒茶的,整个旅游旺季下来,老人能挣个5000元左右。

九一六茶场吴福广厂长是个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支部书记了,对近两年脱贫攻坚工作心领神会,所以,他请人有“三个优先”:贫困户优先,残疾但有劳动能力的优先,老人优先。2017年,陈吉民老人主动申请脱贫。

据悉,自脱贫攻坚以来,在“两免、三保、一分红”等政策落实下,舒茶镇已脱贫490户90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6%,三个贫困村均已出列,扶贫各项机制、举措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舒茶镇以创建国家AAAA级舒茶人民公社景区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发展项目,致力打造‘红绿相间’的镇域特色景观带,构建‘一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一产’的镇域景区化发展新格局。”在谈到茶旅融合发展项目时,该镇党委书记褚进宏如此介绍。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道缩影。而姚立志、陈吉民这样的脱贫户,是该镇1000多脱贫人口的一道缩影。舒茶镇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拓宽产业扶贫渠道,将茶旅融合项目打造得有声有色,为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为助力乡村振兴打好坚强头阵。(作者:杨赛君 周先才)


【详情】
时间:2020-04-08 17:14 来源:学习强国

近年来,舒城县深入贯彻中央“六稳”要求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走出了一条具有舒城特色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之路。

找准新路子,一张蓝图绘到底

舒城县有紧邻合肥的区位优势,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舒城县委、县政府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县里已经连续5年组织全县有关干部到固安、昆山、江宁等大都市郊区学习考察他们的发展路径,而且重点对电子信息、光电显示、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新产业进行了考察,”舒城县委办副主任龚传鲜说,外出考察学习,解放了干部的思想,激发了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最重要是找到了差距、想到了办法、理出了对策。

据悉,舒城县通过对标发达区域、先进行业和龙头企业“三个对标”,明确了“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围绕合肥抓配套,传统产业抓提升”的产业理念,描摹了重点打造千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蓝图。

牵住牛鼻子,咬定青山不放松

抓住关键,才能带动全局。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舒城县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总抓手,那么舒城县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建立了调度机制,每月30日,由县主要负责人带队,县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园区负责人参加,现场观摩、现场调度、现场办公,对项目实行“清单式”台账管理,对企业落户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梳理、一月一交办、一月一盘点,挂图督战、销号清零,实现“所有问题不过月”。舒城县招商中心副主任芙蓉介绍说。

据统计,舒城县纳入“月30”调度项目既有投资49亿元、建成后年接待1000万游客、体量是上海迪士尼1.5倍的恒大童世界,投资71亿元、联想最大结构件供应商、华为笔记本电脑结构件独家供应商、保时捷中控玻璃供应商的胜利精密电子,投资135亿元、光学光电、显示触控、生物识别3个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欧菲光等一批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也有信陆电子、刚毅电子、绿荣虹茂白色家电等一批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为县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搭建新台子,夯实基础优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配套跟不上,企业会吓跑······如何让企业真正安家落户,专注于发展。舒城县委、县政府着实费了一番心血。

“建成标准化厂房15处,总面积229.75万平方米,总投资54.5亿元,入驻企业204家,入驻率90%以上。”

“安徽南聚集团在舒城县建设4个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面积105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已达6500万元。”

“杭埠园区投资4000万元,建成安徽省级开发区第一家保税仓库,打造保税物流园。”

“城关园区投资3亿元,建成2个电商产业园,支持电商、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配套建设。”

“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中鑫模具产业园被纳入省级科技孵化器。”

“强化配套服务,建成5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保障胜利精密顺利投产,2015年舒城县仅用100天时间,建成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常13个月时间建设),成为安徽省供电领域的一个特例”······

在提到上述工作时,舒城县委负责同志如数家珍。

据了解,从2015年以来,舒城县累计投入38亿元用于园区路网、管网、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扮靓绿底子,天蓝水清促发展

良性的发展,环境也会跟着好起来;环境好了,发展也会更加持续有力。舒城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让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交相呼应。

据统计,舒城县近年来累计实施生态环境项目398个,完成政府性投资19亿元,整体退出1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依法取缔184家废旧塑料加工厂、关停202家采砂场和153家养殖场、拆除7603只网箱·····

一串串的数字背后,是舒城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和干群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国家生态县的称号;国字号荣誉又为舒城招商引资树立了良好形象。截至目前,舒城县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63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胜利电子、欧菲光、链竑集团、英力电子),形成了以县开发区为主体,3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和4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为支撑的工业发展体系。

2019年舒城县启动投资了21亿元的杭埠防洪工程、投资4.86亿元的民主河、朱槽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投资15亿元的丰乐河综合治理等项目。据省市环保部门监测显示:舒城县万佛湖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杭埠河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丰乐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PM10和PM2.5浓度持续下降、全面达标。舒城县2015年提出污水不入湖、垃圾不落地、村村通新能源公交、县域景区化的目标基本实现,推动了经济大发展、水质大提升、环境大改善。

“我们舒城真的是舒服之城,现在我们不仅经济水平搞上来了,而且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空气好,河水又清,河道两边修了健步道,而且绿化好,我经常沿着这里散步。”家住中央公园小区的老张说。

干部强里子,提高效能优服务

良好的发展,既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也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在找准新路子的同时,舒城县就举起了打造廉洁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的大旗,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降成本”等政策措施,强化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县政务服务中心在杭埠园区设立分中心,入驻12家县直部门,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02项,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审批事项1.3万件,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忙的时候,我们早上7点就到项目所在工地了,中午就在工地上吃盒饭,然后接着干,到晚上9点钟,要去镇上开领导班子会,会商解决遇到的问题,对我们来说这样的作息时间已经是家常便饭,”舒城县杭埠镇一名镇领导班子说,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项目从无到有,荒地变企业,企业又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一切都是值得的。

据悉,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舒城县建立了县领导联系项目工作“七个一”推进机制,县四个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亲自服务项目建设,“白加黑、5加2”成为常态。正是这种良好的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干部饱满的精神状态,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鼓起钱袋子,发展实效惠民生

产业的发展,实体经济的壮大,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2019年, 根据“四经普”指标反馈,舒城县地区生产总值299.4亿元,比上年度197亿元增加102.4亿元,总量跃升安徽省第27位,排名全市第1;GDP增速9.1%,安徽省第8位、六安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安徽省第11位、六安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安徽省第2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安徽省第22位;居民存款余额318亿元,安徽省第12位;各项贷款余额295亿元,安徽省第16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72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5元,增长10%。

一连串的数据,展现了舒城经济发展真实情况,钱袋子鼓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作者:龚旭东 李党生)


【详情】
时间:2020-04-08 17:09 来源:学习强国

   今年以来,为拓展受疫情影响的扶贫产业产品销售渠道,舒城县多项举措助力开展消费扶贫,深入构建“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消费扶贫体系,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收入不减,增幅不降。

    县长抖音卖“土货”

    3月21日,舒城县长张秀萍走进由安徽省委网信办牵头学习强国平台和抖音平台组织的安徽省贫困县优质农产品网上系列销售活动抖音直播间,先后对香椿及其加工品、蒿子粑粑、舒城米饺、草莓、舒城小兰花茶叶等当地土特产进行宣传推介。

    互动抽奖、折扣优惠、连线网红、才艺助兴、专家讲解,直播现场丰富的活动吸引了网友们驻足。“通过这种直播的形式,让我们能够真正享受物美价又廉的好产品,也为扶贫贡献了一份力。”来自直播间的抖友说。

    据了解,该县作为全省六个活动现场之一,在短短3个小时内,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57.6万人,卖出茶油63220件,整体销售额达到752.44万元,直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集中购买“去库存”

    新鲜的鸡鸭、可口的姜蒜、嫩绿的蔬菜、飘香的茶油、麻油、菜籽油……近日,舒城县干汊河镇组织了一场“抗击疫情、爱心助农”消费扶贫活动,还不到半天时间,农副产品销售额就达30多万元,还接到20多万元农特产品订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处西南山区的晓天镇也出现了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滞销情况。为解决销路问题,该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广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消费扶贫宣传,帮扶晓天镇的18家单位和12家企业积极开展贫困户农特产品助销活动。

    创新平台“重体验”

    为探索消费扶贫新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好渠道,近日,舒城县南港镇消费扶贫“双平台一展销”暨帮扶对接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该镇搭建“双线双网双平台”,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产销合同、兜底收购,再依托“双平台”统一销售,通过“线上经济、无人经济、到家经济”的方式,使生产源头和消费终端可追溯。

    活动当天,该镇消费扶贫互助合作社和体验店揭牌,一大批当地质优价廉的特色农产品纷纷亮相,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选购,短短两个小时内所有产品被抢购一空。据了解,此次展销会现场销售及消费订单达115万元。

    据悉,下一步该县将把消费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调动帮扶单位积极性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将“消费”的巨大潜力转变为脱贫攻坚强劲的内生动力,彻底攻克贫困的最后堡垒。(伍珊珊 马志安)


【详情】
时间:2020-04-01 15:47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笔者来到海拔750米的安徽省舒城县舒城兰花茶叶珓子石合作社。住在附近的贫困户刘长才正在准备采摘茶叶的农具:“马上就要到茶季了,我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别看现在茶园里没几个人,再过一周,这里能有上百人干活哩。”

刘长才,舒城县晓天镇苏平村村民。2017年,身为贫困户的他光荣脱贫。“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茶叶,以前我自己单干,由于不太懂技术,产量时多时少。更头疼的是,销路不稳定。”刘长才告诉笔者,“现在好了,我现在加入了合作社,茶叶都是包销的。”

“合作社成立后,主要负责对社员种植茶叶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标准采摘、炒制,然后由安徽兰花茶业有限公司负责包装销售。”珓子石合作社负责人余本林介绍,这种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实现了从“山场”到“市场”的畅通无阻。企业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茶源,农户也有了稳定收入。

据悉,舒城兰花茶叶珓子石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下半年,社员茶叶种植面积约420亩。2020年,合作社预计产茶3000斤,产值200万元,直接受益16户,其中贫困户3户,间接受益320人。

笔者了解到,茶产业是舒城县贫困户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有茶园9.8万亩,可采茶园8.0万亩,年产干茶3200吨(名优茶1300吨),综合产值12亿元。茶产业经济效益连续20年稳定增长。

另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舒城县茶产业扶贫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支持400多户贫困户改造新建良种茶园1000多亩,低改茶园3000多亩,新建茶叶扶贫基地3个,建立就业扶贫基地2000多亩,扶贫车间10个,带动1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陈浩 龚旭东)

(责编:刘颖、关飞)


【详情】
时间:2020-03-27 16:04

(安徽日报)“短短3个小时卖了6万多件,销售额750多万元,比预计翻了两番!”舒城县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同铸激动地说。3月21日至22日,我省开展“战疫助农”贫困县优质农产品网上系列销售活动,邀请岳西、舒城、临泉、石台、金寨、望江6个县县长走进直播间,推介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们多销货、解难题、助脱贫。据统计,6场直播活动销售农产品24.6万件,销售额达2010万元。

    县长赢得网民信任,直播打响地方品牌。“战疫助农”活动由省委网信办主办、学习强国平台和抖音平台承办,旨在运用互联网解决安徽农产品因受疫情影响而面临的滞销难题,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安徽农产品影响力。活动重点推介岳西翠兰、舒城茶油、临泉芥菜、石台硒茶、金寨大别山山核桃、望江大米以及各县其他特色农产品。

    岳西县长江春生走进青山环绕的茶园,专业介绍岳西翠兰的优良品质;舒城县长张秀萍把茶油制作的凉拌香椿和蒿子粑粑带到直播现场;石台县长章文静娓娓讲述“诗仙”李白与石台硒茶的动人故事;金寨县长汪冬连线生产厂家,展示手工炒制大别山山核桃的传统工艺;望江县长霍辉在推介大米的同时,特意把春季油菜花赏游、黄梅戏、望江挑花等当地文旅资源点上一笔……各位县长展开直播竞赛,为地方农产品卖力代言,更生动讲述了各地群众盘活优质资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摘掉“贫困帽”、走上富裕路的故事。

    岳西县网友“金马赫爸爸”说:“为江县长点赞!希望能多做点这样的活动,把岳西的农副产品推销出去。”抖音网友“美好时代”说:“网络直播让我真正了解了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我也要为扶贫出一份力!”互动抽奖、折扣优惠、连线“网红”、才艺助兴、专家讲解,直播期间,活动丰富多彩,吸引海量网民关注,点赞量、下单量“蹭蹭”直上。

    “近年来,我们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狠抓产业扶贫,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四带一自’扶贫模式,其中芥菜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现场“秀”厨艺的临泉县长梁永勤介绍,目前,全县种植芥菜5万亩,年产量15万吨,加工芥菜丝7万吨,带动3000多户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直播‘带货’模式,拉近了政府与网民的距离,让广大网民直观感受临泉的特色农产品,也让我们更广泛地倾听到网民关于产品的具体需求。”(记者 张理想)


【详情】
时间:2020-03-23 10:20

  3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舒城县河棚镇河棚村德昌苗木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基地看到,十几名工人穿梭在油茶林间,摘下新发的嫩叶,再移栽到新开的地里。经过几个月的培育,这些小苗将会成为市场上抢手的油茶种苗。身价也从不值钱增加到几元一棵。

  在种植基地,村民程献芳戴着口罩,正熟练地栽插着油茶幼苗。“在这里务工,我一天能挣100多元。 ”程献芳说,她不仅帮基地培育油茶苗,也在家里的6亩多山上栽种了油茶。这些油茶籽每年可以增收几千元。

  现在,程献芳一家如期脱贫。 “程献芳家就是典型的小种植,体量小,但可以作为她的有效补充收入。作为长效产业和多种经营模式的有效补充,正是我们推广‘七小工程’的用意。 ”六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河棚村第一书记马同明说。

  河棚村的贫困劳动力以老人、妇女居多。近几年来,河棚村鼓励扶持贫困户进行小养殖、小种植、小作坊、小买卖、小资金、小光伏、小旅游“七小工程”,让家家户户都有致富门路。 “我们坚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不刻意搞‘大动作’,而是根据实际重点发展‘小工程’。 ”马同明告诉记者。

  油茶是河棚村的特色产业。为此,这几年,村里引导、帮助德昌苗木有限公司流转村内450亩低效利用土地从事做大油茶产业,吸纳长期和临时务工贫困户44户,长年务工贫困户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基地还帮助群众发展油茶种植,上门开展技术辅导,提供油茶种苗。

  河棚村拐湾组村民郭其稳、刘全兰夫妇最近也忙碌起来,眼看着山上茶树又临近采摘时节,夫妇俩开始整备前几年购置的茶叶加工机械。 “我们夫妻俩腿脚都不好,上山摘茶不方便。前几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购置了一套茶叶加工机械,每年村民把茶叶送过来,我们俩就帮着炒茶。一天能有800元收入,一个茶季就能赚30000元左右。 ”当上了小茶叶作坊老板的郭其稳说。

  “这些年,我们重点发展到户产业‘七小工程’,让贫困户都有了脱贫的依靠。到2019年末,河棚村如期脱贫。全村贫困户仅剩6户,贫困发生率降至0.4%。 ”马同明告诉记者。(记者 张大鹏 袁野)


【详情】
时间:2020-03-16 09:58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省舒城县庐镇乡黄柏村地处大别山深处,是舒城县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黄柏村在村支部书记杜红旗的带领下,大力发展产业扶贫,让贫困村实现了一次质的蜕变。

  黄柏村在上级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将基础设施全面修建好。在提高村集体资金以及贫困户的收入方面,黄柏村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主抓手,已初见成效。

  村里将生产山芋粉丝、茶叶、茶油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通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山芋粉丝生产由当初的13户,发展到全乡村六百多户,经过多方面宣传推介,手工粉丝价格由当初每斤十元卖到目前每斤二十元的价格。手工作坊由当初的2家发展到如今20多家。仅2019年通过电商线上线下及直接批发零售,山芋粉丝销售额达4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三千至三万元不等,土地种植山芋亩产值达3000元。加工山芋粉丝已成为全村的主导特色产业。(云中东 夏美荣)

编辑:熊健


【详情】
时间:2020-03-09 16:31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