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与六安市舒城县结对帮扶以来,一粒粒满载希望的县域“结对”种子在龙舒大地生根发芽,经过三年时间的同心共育,结出了累累的扶贫硕果……


01


因地制宜,结出产业兴之果


“2017年,我们到宣州区考察项目,对芦笋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宣州区农委来舒城县实地考察了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蔬菜发展现状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舒城县发展千亩芦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舒城县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葛自兵回忆说。

据了解,经过近3年的发展,舒城县已建成1000亩芦笋规模化生产基地,预计2020年总产量将达到900吨,带动舒城县400多户贫困户产业收益,解决3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业40多人。

结对共建以来,宣州区累计向舒城县提供结对帮扶资金5000万元,用于建设涵盖蔬菜、茶叶、中药材和水产等4种产业类型的19个产业扶贫项目:

桃溪现代农业园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干汊河镇黄姜扶贫生产基地;

舒茶镇千亩名优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南港镇鹿起村石斛种植基地;

棠树乡窑墩村澳龙养殖基地……

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的落地生根,吸纳超700多人就业,帮扶项目受益3000人,提供就业岗位1700多个,带动就业600多人。直接带动5个贫困村年总增收4.88万元,村均年增收9760元。带动贫困户575户,年总增收82.53万元,户均年增收1435元。带动170多个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年务工总收入90多万元,人均年务工收入6500余元。

2020年,舒城县利用宣州区提供的1500万元结对帮扶资金,新建了2个扶贫产业项目,分别是舒茶镇“舒茶人民公社景区”提升和干汊河镇靠山村水蜜桃标准园建设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有69户,154人直接受益。


扶志扶技,结出劳务兴之果


阙店乡转湾村柳昌伍,为了给患有多种疾病的母亲治病,花光了绝大部分积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2019年,我去听了宣州区在我们这里举办的种植技术培训讲座,收获非常多,我以前只是种水稻,而且用的都是土办法,听了讲座之后我掌握了更多科学的种植知识,不仅水稻比过去丰收,我还利用学到的种植技能在山头上种了油菜、玉米和小麦,”柳昌伍说:“现在光是我家地里水稻和山头种的农作物一年就有近4000元收入,另外我还利用培训学到的种植技术,帮大农户干活,一年也有2000元的收入。”

宣州区通过组织当地农业农村局到舒城县开展授课,通过培训相关种植和养殖技能,以及与农民密切相关的生产技能,不断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程琳是河棚镇泉石村的贫困户,现在在当地的一家茶叶公司上班。“我以前在外地打工顾不了家,现在通过宣州区在我们县里搞的劳务协作帮扶居家就业,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而且收入也不错,”程林开心地说:“我现在一年有三四万元的稳定收入,而且我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非常感谢宣州区和我们县里的好政策。”

据统计,仅2019年宣州区就为舒城县转移5名贫困人口到当地就业,帮助30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同时,为50名贫困户提供了脱贫技能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


挂职锻炼,结出人才兴之果


“我在宣州区农委挂职期间,走访了当地几乎所有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搜集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在宣州区农业委员会挂任农委主任助理的舒城县干部李家香说:“这些经验对我后期回到家乡从事相关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家香通过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对他本人,对我们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舒城县农业农村局长宗志松介绍说:“县里在出台相关方案和谋划具体农业产业项目时,李家香同志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得到了采用。”

据了解,自结对以来,双方长期互派2名优秀干部进行双向挂职,后来又在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互派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交流,“点对点”式帮扶提高了结对帮扶工作的精准性。

李善柱是宣州区派驻在舒城县的芦笋种植专家,在他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实行统一芦笋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模式,带动全县范围产业扶贫基地共同发展芦笋订单种植,壮大了产业,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2020年,宣州区再次派来6名干部到舒挂职,舒城县新增8人到宣州区取经学习,双方将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巩固两地帮扶成效、拓展帮扶合作空间,为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广泛对接,结出事业兴之果


“非常感谢宣州区民政局对我们养老院的大力支持,受院里老人们的委托,我今天是专程来送锦旗的。”4月24日,舒城县厚德养老护理院院长候东燕向宣州区民政局赠送了一面题为“结对攻坚动真情 耄耋老人铭恩情”的锦旗。原来,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宣州区民政局已投资15万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舒城县失能半失能农村特困人员提供护理服务。

不仅仅是民生养老事业,宣州和舒城两地的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科技等许多业务主管部门同样来往密切,交流频繁,为舒城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两地文化馆多次开展交流研讨和文化活动就加强两地文化、文物、非遗保护传承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宣州区卫健委结合“社会扶贫日”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医学专家来舒城县指导、帮扶;舒城县教育局组织乡镇中心校教师赴宣州区学习先进经验;双方积极在科技领域开展合作与帮扶……

“宣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快、发展理念新、发展成果显著,除了产业、就业等扶贫项目,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扶贫等方面也为舒城县提供了很多好借鉴好方法。”舒城县扶贫局局长张永宏说。


来源:舒城县传媒网

作者单位:舒城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龚旭东 崔世进 高梦伟




【详情】
时间:2020-06-04 08:18 来源:学习强国


5月25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到舒城县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路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奋力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黄应松,舒城县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孙云飞先后来到棠树乡窑墩村、云雾村,汤池镇三江村、方畈村,庐镇乡小街村等地,详细了解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带动等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商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叮嘱当地干部群众要立足生态禀赋,充分发挥当地优良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兴起来,让广大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孙云飞在调研中每到一个村,与乡村干部、能人大户及村党组织负责人深入交谈,就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发展产值效益高、销售路子广的产业。要进一步构建乡村发展内生机制,激发内生活力,进一步把村班子建设强起来、产业发展强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致富带头人强起来、基层治理能力强起来。



在实地考察棠树乡窑墩村安新农业科技扶贫基地、汤池镇方畈村东升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后,孙云飞指出,要以能人大户和“龙头”带动为牵引,着力培育壮大边缘山区主导特色产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持久可持续增收。在汤池镇三江新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孙云飞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农村原有风格面貌,坚决不搞“千篇一律”,努力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人。


孙云飞在调研中就加强偏远边缘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强调,加快偏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优化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拉动旅游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舒城县及相关部门要强化对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山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详情】
时间:2020-05-27 15:45 来源:皖西日报

无数军人曾把青春热血洒在军营,穿上军装,他们保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

脱下军装,告别军营,他们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第二战场”划下精彩弧线。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他们用军人的品格和血性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开创一片新天地!

为讲好退役军人故事,激发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幸福六安再立新功,六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继续推出《祖国,我是您的兵》系列专栏。今天,让我们走进退役老兵佘绵祥的人生,一同见证他的光辉历程。



微信图片_20200518082049




 走进六安市舒城县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青砖灰瓦的院落整齐肃穆,展厅不大,却很神秘,墙上、柜子上有序陈列着以前的过往……其实,建馆之初,这里只是几间摇摇欲坠的青砖黛瓦,一切的变化皆源于一位年近七旬的退役老兵25年的坚守,他就是佘绵祥,一位用爱心播撒红色文化的老支书,用信念传递赤诚的老党员。



image



image

佘绵祥生于1950年,1967年入伍,1971年退伍,曾担任中岭村主任、东港村党支部书记,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随着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的落成,他被委任为馆长兼讲解员;2013年被六安市文明办授予敬业奉献“六安好人”;2019年被六安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六安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命名为“模范退役军人”。

时至今日,他已为宣扬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奋斗了25个春秋。



image



image
一腔热血,不忘初心




image

 从小就酷爱革命书籍的他,时常围着父辈打听励志故事,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便早早地埋下了革命种子。1971年夏天,东港村山洪爆发,正在前线指挥抗洪的佘绵祥,隐约听到有人呼救,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发现有人落水,佘绵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过去,拼尽全力将一名学生从洪水中救出。他不畏生死的举动,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军人本色不能变,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信念不能变。”佘绵祥经常说。在村里的日常工作中,他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地执行上级政策,始终与乡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与全村群众打成一片。


image


 在东港村任支书期间,佘绵祥早年萌发“创建红色旅游基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的愿望愈发强烈,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给当地孩子提供更多了解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机会,他每天东奔西跑,带领村“两委”成员召开党员会议,统一思想和认识,并广泛搜集资料,向各级政府反映、汇报,曾多次找高敬亭将军女儿高凤英和当年新四军四支队的老将军、老战士了解情况,争取支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东港村作为当年新四军四支队指挥机关所在地的真实历史渐渐清晰起来,当地的韦家大屋也逐渐从硝烟散尽的历史中走来,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image
以馆为家,甘于奉献




image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在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建设过程中,佘绵祥更是积极主动,带头把自家厕所、菜园、门前空地、经济林果砍伐、拆除,支持景区项目建设。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群众创造更好的环境,实现景区“三通”。到1995年,韦家大屋周围已经看不见随意搭建的建筑物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

2007年,韦家大屋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旧址终于经过改建和扩建,成为新四军皖西革命纪念馆,于2008年5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image


  4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佘绵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担任纪念馆馆长兼讲解员期间,佘绵祥更加信心百倍,一门心思扑在讲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事业上。他“以馆为家”,投入毕生精力,宣扬革命精神。由于景区的各项设施较多,又比较分散,给保护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绝不容许有一丝的粗心大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损失。每当遇到刮风下雨天,佘绵祥都亲自巡查,一经发现设备损毁,立即补修。

他常常利用空闲时间,亲自打扫卫生,纪念馆的每个角落都清洁整齐,庄严肃穆。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工作能力。

工作之余,他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新四军四支队在东港村的战史尽量细致、详实地讲解给游客听,使每一位参观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勇于担当,矢志不渝




image
 建馆容易守馆难。2012年,佘绵祥被诊断患有食道癌。为了不耽误纪念馆照常开馆,手术后不久,佘绵祥就匆匆赶回纪念馆,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边治疗边工作。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有时胸口疼得全身冒汗,仍然坚持讲解。特别是每年“七一”期间,纪念馆客流量是平时的五六倍,连续地讲解,让佘绵祥疲惫不堪,但他仍然坚持,始终保持昂扬的姿态和斗志,为游客带去最好的解说。

image


  在纪念馆的日常管理中,佘绵祥不忘初心,恪尽职守,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乱收费,每年接待万人次以上,从未出现过任何失职、失误。这不仅得益于家人的支持,游客的肯定和自身的成就感也给了佘绵祥无穷的动力。
每当家长带孩子前来参观时,他都是用最饱满的热情给予最细致地讲解,看到孩子们认真聆听的样子,佘绵祥总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心中充满了自豪。





image

 25年的坚守,只为一个信念。佘绵祥是一名老战士、老支书、老党员,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红色天地,更在实际行动中传承着军人的本色和信仰。即使他自知岁月不饶人,但却以更加坚定信念将这份神圣的使命传承下去,将红色文化洒向四面八方,播进人们的心里!






【详情】
时间:2020-05-18 08:26 来源:六安市退役军人局 、六安发布

 为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舒城县以 “五项行动五起来”为载体,在全县开展了“使用公筷文明用餐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文明餐桌提升行动。

    “文明餐桌”宣传行动,让“宣传氛围浓起来”

    舒城县通过宣传车以及新媒体平台发布“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积极引导餐饮单位提供公勺公筷,消费者使用公勺公筷;结合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统一印制公勺公筷的海报、桌签、告示牌,在餐厅悬挂、在餐桌摆放;设计创作地方特色、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提醒顾客使用公勺公筷;充分利用城乡公交车、出租车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播放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等内容的科普知识,培养居民适度、理性、科学、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营造文明用餐的良好氛围。

    “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推广行动,让“公勺公筷用起来”

    在全县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推行“分餐制”,提供公勺公筷,推广单人餐盘餐盒。餐饮单位根据用餐人次、规模合理配足备齐公勺公筷,推广自助餐、“分餐制”。公勺公筷与个人使用的勺子筷子要用颜色、大小、标识等方法显著加以区分。合餐的场所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设置“公筷架”或“公筷筒”。

    “文明用餐”引导行动,让“餐桌文明提起来”

    餐饮单位对餐桌礼仪进行普及,加强服务员文明礼仪培训,做到微笑服务,尊重有礼。服务员主动向顾客明示菜品分量,引导消费者合理饮食、文明用餐、剩余打包,避免浪费,做到“不剩菜,不剩饭”;积极引导顾客用餐时不吸烟、不喧哗,餐后将未用完的餐点打包,提醒顾客不要过量饮酒,切勿酒后驾车。

    餐饮行业自律行动,让“文明承诺动起来”

    通过推行餐饮单位“使用公筷 文明用餐 健康生活”公开承诺制,倡导餐饮单位公示七项承诺:菜品明码标价,不欺诈顾客;餐饮具严格清洗消毒、趁热摆台,不“一盆水一块布”洗碗刷盘;从业人员佩戴口罩手套,不飞沫传播污染;不采购、饲养、宰杀活禽及野生动物或经营野生动物制品;引导适量点餐、“光盘”“打包”,不铺张浪费;取消最低消费,不设霸王条款;实行明厨亮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杜绝员工带病(传染性疾病)上岗,严格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禁野生动物及制品的食材入店加工销售,严禁店内饲养宰杀活禽,严格公勺公筷及餐饮具清洗、消毒、储存管理,保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卫生,做到餐厨废弃物、生活垃圾分类分类收集,统一收运、处置,杜绝二次污染。

    学校机关食堂示范引领行动,让“示范引领做起来”

    全县学校、行政机关食堂要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推广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要求,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宣传文明餐桌行动,自觉遵守《文明餐桌公约》。公务接待率先执行文明餐桌提升行动要求,从我做起,做到分筷分勺,文明用餐、遵守秩序、礼让他人、追求健康、摒弃陋习,积极号召亲朋好友踊跃投入文明餐桌行动,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龚旭东)


【详情】
时间:2020-05-14 17:03 来源:舒城县委宣传部

 1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安徽省舒城县桃溪镇着力谋划乡村振兴工作,该镇红光村更是走在了前列。201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5618元,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53万元。在全县18个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中居前列。


2


  该镇乡村振兴总体思路为: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连点成片。重点打造红光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高科农业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红光村首批全国美丽乡村、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两块牌子,以红光美食、大棚果蔬、稻虾共养为载体,以恒大高科农业、正荣地产入驻为契机,引领乡村旅游、美食、高科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注重培育家庭能人、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服务引导向三产转变,形成种养旅游美食产业链。以红光村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产,在交通水利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产业发展、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下功夫。利用恒大高科农业入驻桃溪镇的机遇,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将规划的产业,注重集中成片,同时注重整合各个产业优势,互补互促,形成特色。


3


  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珑在红光村 “乡村振兴陈列馆”,向记者介绍:陈列馆全面展示了红光村近年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红光村的基本情况和名人轶事,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到访。(云中东  周敏)



  

【详情】
时间:2020-05-05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年4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意义特殊的网络开茶节直播活动在抖音平台如约举行。


“各位网友好,欢迎来到我们舒城直播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委副书记王万喜当晚19时准点走进直播间,化身“主播”,同知名主播马滢一道,在线推介舒城小兰花优质茶叶。

QQ截图20200427084401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加上又碰到倒春寒的天气,茶产量有所下降,茶产品也有所滞销,影响了茶农的收入。”王万喜在节目中介绍说:今天的直播就是为了借助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为茶农解困,为扶贫助力。


直播一开始,王万喜介绍了舒城县情和小兰花茶叶名字的由来,并介绍不同等级的舒城小兰花茶叶,在连线网红葛漂亮的过程中,更是和主播马滢合唱了黄梅戏《对花》,不遗余力地推介带货。


“县领导这么亲民,又这么给力地宣传推介家乡,我们的小兰花茶叶品质又那么好,而且能帮助茶农增加收入,作为一名在外地创业的舒城人一定要支持。”一名直播间的抖友留言说:我一次性买了10盒特一级茶叶。


通过抖音官方后台数据统计,本次直播完成线上销售210万元。


“茶叶如果销售不畅,我们的茶企业就不敢多收购,我们的茶农也不敢去多采摘、多制茶,直接影响了茶农的收入,县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办法,直播带货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形式。”王万喜在直播中介绍说。


据悉,此次“万佛山水情 舒城小兰花”2020舒城小兰花直播助农网络开茶节活动由舒城县人民政府主办,是该县积极嫁接网络渠道,开辟爱心助农通道,连接产销两端,扩大茶产业影响力的又一创新举措。


据了解,舒城县近年来通过在打造茶品牌,发展茶经济,推进茶旅游上做文章,茶文化、茶经济和茶旅游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2019年,舒城小兰花的品牌价值就达到7.17亿元人民币,并荣登了全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榜。该县现有规模的茶叶龙头企业30多家,茶叶合作社165家,家庭农场82家。舒城兰花谷被授予全国茶旅精品旅游线路,舒茶九一六茶园被授予全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在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940户2.39万人都是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并且通过茶叶种植、生产等实现持续增收,达到稳定脱贫,茶叶已经成为该县山区群众脱贫的主要产业,真正做到了“一片叶子带富了一方百姓”。(县委宣传部 龚旭东)



【详情】
时间:2020-04-27 08:45 来源:学习强国

“这里水没有浇透,这边温度高了······”天还没亮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村民朱金春就在他的桑枝木耳基地里忙起来了。“我要把每个大棚里的木耳都要检查一遍,然后根据情况决定要不要通风补水。”朱金春若有所思地说。


朱金春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为部队奉献了16个年头后, 毅然放弃转业安置,回到家乡梅山村,只为他心中的创业梦。“我受党的教育多年,在部队受到了良好的锻炼,我相信我有能力创业成功,而且我创业也不是为了自己,我也想通过创业带动家乡的乡亲们一起致富。” 就这样,2018年梅山村新建桑枝木耳扶贫基地的时候,在梅山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力地动员下,朱金春把目光投向了木耳产业。


“我虽然是从零起步,但我觉得不就是类似种庄稼么,能有多难,但真正做起来之后,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比方说刺孔、催芽、摘耳、翻晒等,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管理,刺孔深度、浇水时间、生长情况时刻都要关注,经常会觉得力不从心,但是一看到成功孕育出来的木耳苗,我就感觉特别开心,再苦再累都值得。”朱金春说。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朱金春凭着务实肯干的作风,再加上六安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关心,朱金春的桑枝木耳种殖愈来愈好,渐渐的形成了规模,并于2019年1月成立了舒城辰宇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负责基地的生产经营管理,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木耳产业带上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10796.png


据了解,基地现有挂袋棚4个、晾晒棚3个,自动化净水喷灌设备一套,SC食品认证车间1个。生产全过程坚持“绿色生态、自然生长、自然晾干”,全部用吊带大棚栽培,不使用任何农药和生长激素,透光大棚悬空晾晒,年产优质干木耳1.5万斤左右。


“桑枝木耳成熟采摘的时候,基本上清晨五点钟,在基地务工的乡亲们就要过来摘木耳,高峰期一人一天能采摘220多桶。”朱金春笑着说,因为是多劳多得,乡亲们的干劲都很大。


笔者了解道,朱金春的桑枝木耳扶贫基地,共带动贫困户10人和非贫困户20人就业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5万元。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党员,既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要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尽一份力,就要尽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朱金春坚定地说道。与此同时,他还劝说自己的妻子,也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事业当中来。


原来,朱金春的妻子陈露也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他们二人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工作上的战友,相互扶持,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我最早接触扶贫是在2015年,当时我是我们镇里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主要帮助乡亲们代销本地农产品,为留守儿童、老人等不会上网的村民线上代购生产生活用品,并义务为村民们培训网购技能。”陈露说,我特别支持朱金春发展桑枝木耳产业,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桑枝木耳扶贫基地建立了电商直播间,通过网络直播推广销售梅山村的特色农产品。


据了解,2018年6月五显村委会招扶贫专干,陈露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想去报名,但是一想到扶贫工作非常繁忙,可能会顾不了家,而且也担心朱金春会不支持,所以有些犹豫。但令她没想到的是,朱金春不但没有反对她,还非常支持她的决定。


就这样,夫妻二人携手迈入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当中。


“宣传扶贫政策,完善扶贫资料,上报数据表格,复核产业补贴等,还要抽空做好电商扶贫工作,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二点。”陈露说,虽然很辛苦,但日子却过得更加充实了。


微信截图_20200424182040


有一件事令陈露印象非常深刻,她向笔者回忆道:“一次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位年龄很大的贫困户,坚持认为自己的扶贫补贴没有到账,我就带着他去银行查账,但没有查到记录。为了查清问题所在,我又找到村里的经办人查询打款信息,并跑到镇上财政所查询该户当年所有的打款记录,一查才知道他的账户因体制改革已经销掉了。于是,我又跑到银行请工作人员调出了销户账户的交易明细,这才找到这笔款项的记录,老人家当时很感动,连连表示道谢。虽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看见群众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酸有苦,但更多的是甜,舒城县这对80后夫妻扶贫先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谱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畅想未来时,他们默契地表示:“2020年,我们要再拼一把,把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把扶贫工作做的再扎实一点,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龚旭东 吕少梅)


【详情】
时间:2020-04-24 18:17 来源:学习强国
今年以来,舒城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牢固树立“组织引路、产业铺路、党员带路”的“党建+精准扶贫”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

image


组织引路,精准推动求实效

坚持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同向发力,积极探索“党建+”“党支部+”等发展模式,以党群抱团发展为抓手,抓防控、抓产业、抓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干汊河镇成立蔬菜销售临时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帮助菜农销售滞销蔬菜100多吨。着力打好产业发展“巩固牌”,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复工复产和田间管理,延长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县委非公工委动员100名党建指导员深入联系企业,帮助解决企业用工、物资保障、产品销售等问题235件。各级党组织采取“入户走访+”“设卡驻守+”等方式,开展“主题党日”、“话脱贫、感党恩、强防控”、“农技专家下乡”等系列活动,重点宣讲扶贫政策、实用技术培训等,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县共开展各类宣传460余场次,3.2万人次参加。

image


协会铺路,产业扶贫做实功

全县15家扶贫产业协会与20多个县、市建立了信息网络,及时收集茶叶、油茶、香椿、苗木花卉、以及养殖方面的供应、价格方面信息,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发布产销信息,并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为贫困户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有实力的协会会员为贫困户提供资金帮助或贷款担保。已累计提供资金扶持或担保贷款800余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价值45万元。采取专家教、外出学、基地训、典型引等多种形式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协会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按保护价收购产品,消除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共有265名贫困户与协会签订购销合同。

image


党员带路,凝心聚力重实干

全县1300多名乡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坚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双线作战,同步督导,凝聚打赢两场战役向心力。为加大全县消费扶贫力度,县长走进抖音直播间变身“网红”推荐带货,仅直播当天就销售600多万元的茶油。80个贫困村240名驻村工作队员始终牢记攻坚和防控责任,组织群众开展复工复产、春耕春种,帮助解决各类问题389件;394个村党组织积极发动600余户党员示范户、464名党员骨干致富带头人等通过招工用工、结对帮扶等方式,共帮助13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同时,各村党组织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鼓励党员带头试用新技术、试种新品种、现场示范指导贫困户等,落实帮带措施。(舒城分站 信息员:杜院生  汪政)



【详情】
时间:2020-04-24 17:23 来源:舒城分站

“今天早上龙虾卖了35元钱,足够我一天的口粮钱啦!”家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千人桥镇张屋村的五保老人张振志开心地说。张振志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实现脱贫。如今虽然已经74岁了,但他依旧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我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去收龙虾,收完之后,就拿到村里的水泥路边去卖。”原来张振志每天临近傍晚时都要在村里的小池塘里放网兜,清晨起来一个一个地去收网,然后再去出售网起来的小龙虾,一直要忙到早上七八点钟才能吃早饭。

“吃完早点,我就要去喂牲口了。”笔者看到,张振志家里还散养了十几只鸡。“之前更多,最近陆续都卖掉了,现在只剩下这十几只了,等到7月份,我还要开始养鸭。”据了解,张振志每年都要养家禽,一年下来大概要养殖鸡、鸭200只左右,一共能挣到七八千块钱。

除此之外,张振志还在自家的三亩六分田里种了小麦,在荒地里种了蔬菜,忙完了家禽,还要去田里除草·····

“张振志非常会忙,种田、种蔬菜、养家禽,一年下来收入至少有1.5万元。”张屋村书记倪寿稳介绍说,在我们村里像张振志老人这样通过自己勤劳干活脱贫致富的人还有很多,离这不远的贫困户杨训应也是一个非常会忙的人。

笔者一行又来到杨训应的家里,只见他正在给家禽喂食。

“现在养了有90多只鸡、40多只鸭,非常好卖,大概能卖到六七千块钱。”杨训应笑着说。

笔者在和杨训应交谈中了解到,他的作息时间和张振志差不多,而且比张振志还要忙碌,因为除了在家养殖、种田、种菜园,他还要去大农户家干活,一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我们这边现在种水稻,一般都是晚季稻,很少有种双季稻的。”倪寿稳说,杨训应家里本来有5亩地,今年他又租了3亩地,现在单是种粮一项收入就有八千多元。

“有些晚辈看到我,说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种这么多地干嘛呢,我听了非常不高兴。”杨训应告诉笔者,他现在越忙越有劲。

据了解,杨训应现在一年的收入大约有3万元,而且呈增长的趋势。

舒城县联系帮扶杨训应的干部曾打趣说:“每次去帮扶,杨老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去干活的路上。”

在舒城县,像这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走上致富道路的贫困户还有许多。笔者相信在舒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贫困群众的自身奋斗,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指日可待!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单位:舒城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龚旭东 崔世进 马力强


【详情】
时间:2020-04-14 17:55 来源:学习强国

“诚信做人能成长壮大,积德行善会平安吉祥。”这是安徽省舒城县五显镇石关村村民龚世存的人生感悟。4月7日下午,和往年这个时候一样,龚世存的家里,挤满了卖茶叶鲜叶的相邻。每天,他都能收上1000多斤鲜叶。

据了解,龚世存可是当地的能人,很早就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今天我带了6、7斤鲜叶来,卖了260多块钱。”石关村贫困户洪帮转说,“现在是茶季,我天天都要来卖鲜叶,每回都卖给龚老板。多亏了他,我们的鲜叶才不愁销售哩。”

像洪帮转这样的贫困户,龚世存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内,还有40多户。每年,他们都能通过把鲜叶卖给龚世存增收5000到10000元不等。

“龚世存为人实在,他不仅通过茶叶合作社带动本地村民致富,而且热心公益事业,是我们县的道德模范和好人。”舒城县五显镇党委副书记祝远升说。

据了解,龚世存已经连续7年在春节期间慰问当地五保户,连续3年慰问贫困户,连续2年慰问两处敬老院。每年,他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超过5万元。今年疫情期间,龚世存不仅向镇上捐款1.7万元,更是带头投身防疫宣传卡点值班工作。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合作社能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也离不开乡邻的支持。我能做的就是把合作社经营好,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馈家乡,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龚世存说。(陈浩 龚旭东)


【详情】
时间:2020-04-14 17:53 来源:人民网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