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部长,我愿意加入青年突击队!”时至今日,30岁的于百坤依然难忘在海外工程一线奋斗的岁月。作为中铁四局雅万高铁(印尼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项目部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他用5年时间,从刚毕业的“小白”成长为工程技术能手,也更加理解“青年突击队”的责任和精神。

  雅万高铁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工程,是印尼乃至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也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落地的“第一单”。中铁四局负责雅万高铁正线全长27.55公里的施工任务,包括桥梁、德卡鲁尔动车站和动车所,以及箱梁预制和架设任务。

  2018年,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中铁四局更多青年员工从各项目部前往印尼。为了让这些年轻人能够顶住困难和压力,成为推动雅万高铁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当年6月的一次交班会上,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振奎看着会场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提议:“我们参与建设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不仅有技术难度,当地气候条件也让大家不适应。青年员工最具活力和毅力,因此倡议成立青年突击队,进一步发挥青年员工生力军作用,应对艰巨的工作任务。”

  听到号召,当时28岁的钮彦鑫回去后立即和工程部几个小伙子商量,决定说干就干,梳理参加突击队的人员,明确突击队的任务和职责。2018年6月,中铁四局雅万高铁项目部正式成立青年突击队,共有队员41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66%,钮彦鑫任青年突击队队长。

  那一年,24岁的于百坤工作刚满一年,他申请前往印尼参建雅万高铁,被分配至项目部万隆制梁场工程部担任技术员。得知青年突击队成立,他主动申请加入。

  于百坤记得,2019年,进行水准联测任务时,青年突击队员扛着仪器、顶着烈日、沿着高速公路,一测就是一整天。因为施工段落地处一个漏斗形地质区,地质沉降非常严重,为了保证数据的定期更新,必须每天坚持测量,几天下来,队员的脸被晒得脱了几层皮。如今,于百坤也从当初白净的小伙子蜕变成黝黑的糙汉子。

  让于百坤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参与施工了中国高铁系统架设的“海外第一梁”——雅万高铁万隆段1203特大桥第321孔箱梁。“从一片一片制梁,到验证合格,再到架梁,我们根据不同墩高、不同场地类别、不同桥梁纵坡等情况,订做了121种不同类型支座,极大提高了雅万高铁的抗震能力。”于百坤说。

  据介绍,聚焦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等技术难题,青年突击队创新处理工法和工装设备,解决了火山灰沉积软土地质地基处理问题。5年时间里,突击队累计攻关重难点控制性工程28处。

  于百坤回忆:“一次跨高速架梁任务时,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大家选定在凌晨三四点进行。印尼雨季气候不稳定,当晚我们碰到暴雨,为了保证安全,只得临时暂停。等雨停下,大家早已成了‘落汤鸡’,仍没有一人离开工作岗位。”

  在他看来,青年突击队员用行动彰显了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得益于大家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获得了业主单位颁发的奖杯,大家受到激励和鼓舞。”

  此外,青年突击队员参与构建梁场可视化系统、计划管理预警系统、智能张拉压浆系统、3D作业指导书等八大系统,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全方位进行信息化管控,实现通过一块屏幕就能完成箱梁机械远程自动作业,打造雅万高铁建设全线唯一的智慧梁场。

  钮彦鑫介绍,该梁场可以预制出适应雅万高铁的新型混凝土简支梁,极大加快箱梁预制施工速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展现了中国“基建狂魔”的硬实力。

  工作的紧张能够应付,思乡之情最难纾解。时空的距离和繁忙的节奏让青年突击队员很难感受团聚的温暖,家人成为他们工作背后的牵挂和精神支柱。

  钮彦鑫回忆,2021年,在掀起攻坚克难大干热潮的日子里,对经历了一天繁忙工作的青年突击队员来说,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深夜和家人、对象进行视频。“这时,你能看到明明已经很疲惫的身躯,随着视频那头轻声细语的嘘寒问暖,又会变得精神抖擞。”

  李振奎补充道,雅万高铁建设是一个磨炼场,年轻人不仅在这里提高了技术水平,更懂得了珍惜亲情和爱情,经过异国恋考验的5名队员,最终坚定选择和另一半进入婚姻殿堂。

  在做好施工任务的同时,突击队员主动帮助当地居民,维护了良好的属地关系。5年来,他们开设施工技术、设备操作等各类培训班300余次,累计帮助6000余名当地工人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他们还帮助当地居民凿井取水、修缮道路、改善生活环境,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赞誉。

  当地人遇见青年突击队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中铁真棒,中国真棒”。当地居民提起雅万高铁项目青年突击队的表现时,也总是竖起大拇指。

  于百坤在雅万也交了几位当地朋友。“印象最深的是和我一起工作的一名叫阮兰迪的印尼员工,工作之余他一直在学习汉语和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我们互相教对方母语,他也向往到中国的大学来留学,雅万高铁通车以后,虽然我们没在一起工作,但是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他说他现在还在为来中国留学作准备。”他说。

  “十分感谢中国师傅的手把手教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印尼学不到的先进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阮兰迪提起他的另一位师傅——梁场副总工胡长星时,感激地说,“师傅经常手把手教我测量,在业务工作精进的同时,我的中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收入水平也比刚入职实习时涨了不少,以后有机会一定到向往已久的中国看看。”

  经过1800多个日夜的鏖战、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加速度”。这支青年突击队也先后荣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称号。


【详情】
时间:2024-05-06 17:28

4月6日,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全球首创的“飞驰”智能装配岛正在生产个性化定制车辆。

4月15日,在宣城市宏润新能源产业园,技术工人在生产光伏组件。

4月7日,位于“科大硅谷”蜀山园的安徽科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技术人员在调试高分辨率X射线无损检测设备。

4月24日,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在对液晶显示模组进行质检。该公司是蚌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代表性企业。

4月27日,航拍位于肥西县的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建设的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

图为4月18日拍摄的奇瑞新能源iCAR工厂总装车间生产场景。

4月20日,在位于凤阳经开区的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AGV机器人在运输光伏电池片。

4月5日,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技术工人在生产笔记本电脑主板。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安徽经济近年来表现亮眼,主要得益于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形成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抢抓新能源汽车崛起的重大机遇,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致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强省。奇瑞、江淮、大众、蔚来、比亚迪等多家整车企业集聚,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

光伏是中国获得全球竞争优势并实现端到端安全可控的产业。目前,安徽光伏玻璃产量占全国1/2以上、逆变器产量占全国1/3、组件产量占全国1/4左右。2023年全年光伏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00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创历史新高。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超400家,形成从材料到器件,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布局……安徽持续推动“建芯固屏、聚光强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新兴产业是空间广阔的蓝海。2023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42.9%、较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面向广阔蓝海,奋楫扬帆,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壮大。

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影报道


【详情】
时间:2024-05-06 17:27

继浙江、上海两地率先揭晓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后,近日,江苏与安徽同一天发布经济“一季报”。

开局关乎全局。作为全国重要的发展动力源,长三角今年开局如何?与兄弟省市相比,安徽有哪些亮点,又能“比”出什么样的发力方向?

竞相发力,争挑“大梁

总量和增速,向来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首先看经济总量。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共计73549.46亿元,占全国GDP的24.82%,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其中,安徽与上海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双双站上1.1万亿元台阶,步伐平稳坚实。江苏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浙江紧随其后,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苏浙皖三省首季GDP均跻身全国前十,为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再看经济增速。6.2%、6.1%、5%和5.2%是苏浙沪皖给出的成绩,相较于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展现出回升向好的态势。江苏、浙江则取得了耀眼的“开门红”,在“吨位”十足的情况下,依然跑出了“加速度”。

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方面,江苏、浙江全面跑赢全国大盘,说明两大经济强省经济增长获得稳健的内循环支撑;安徽在投资、外贸上可圈可点,居民消费尚有发挥空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超全国,表现抢眼。

在投资上,可以看出长三角经营主体的活力与信心正与日俱增。江苏在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项目投资增长达14.9%。而安徽,由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硕果”不断显现: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达到了4.4%,制造业民间投资更是增长了22%。

在外贸上,上海海关数据显示,长三角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73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6%。苏浙皖三省进出口多项指标达历史同期最好。

总体来看,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今年长三角开局依然平稳,且积极向好。三省一市你追我赶,继续发挥着经济“挑大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梳理三省一市居民收入以及人均GDP等数据时,可以发现安徽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本质差别并非规模与速度的不同,而是发展阶段的不同。

一季度,上海服务业增速5.8%,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且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78%。当服务业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主动能时,制造业仍是安徽的最强“引擎”。

制造业是“压舱石”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省之要。

从长三角“一季报”数据看,正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一季度,安徽第二产业实现7%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生产总值增速2.4个百分点,成为举足轻重的强引擎。

工业同样的支撑作用,也发生在苏浙两省。数据显示,一季度,江苏、浙江第二产业增速分别为7.5%、7.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9.5%、8.2%。

制造业是长三角的底色和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是长三角的使命担当,也是安徽发展突围的关键路径。

尽管与其他兄弟省市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但在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的道路上,安徽正迎头赶上,并朝着“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方向跨越式发展。

目前,安徽已生产了超过全国1/11的新能源汽车、1/11的动力电池、1/8的太阳能电池、1/3的光伏逆变器、1/2的光伏玻璃。全国出口每4辆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

一方面是安徽自身对制造业的倾情投入。自2022年2月以来,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速已连续2年多保持在18%以上,今年一季度,更是达到了21.6%,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4.1%。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更是高达23.3%。

另一方面,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安徽制造业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已经初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梯度发展、互为补充。从一季度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齐头并进,可见一斑。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在长三角的快速成长,正得益于长三角区域日渐完善的产业体系。

多方因素造就了安徽制造业的提“质”向“新”。

今年一季度,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5.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36.5%、汽车制造业增长12.5%。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3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5%,工业机器人增长67.8%,集成电路增长83%。

当下,安徽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建设,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这方面的势头受到全国关注。

在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上保持一往无前的定力,这是安徽该从长三角一季报中读出的清晰方向。

服务业如何突围

房地产的深度调整,直接影响了安徽服务业。一季度,安徽服务业增速4.1%,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分别低于苏浙沪1.2个、1.4个、1.7个百分点。

有分析指出,今年一季度,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有两条“腿”,一条是生产端的工业增加值,另一条就是服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当前,安徽正处于争先进位的关键阶段,“紧一紧”就上去了,“松一松”就下来了。安徽必须实现“两条腿”走路,并且走得稳、走得好。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构建优质现代服务业体系,是安徽加速追赶苏浙沪兄弟省市的一道“必答题”。

需求不足是服务业的直接制约因素。从一季度数据看,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比江苏低2个百分点、比浙江低1.9个百分点。

过去曾有人戏称“合肥最热门的景点是合肥南站”,从侧面反映了居民消费新场景供应不足,消费流向外地。增加新消费场景供给,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势在必行。

此外,服务业集中了大量中小微企业,是对营商环境好坏感知最真切的群体之一。要激发服务业活力,关键在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让各类经营主体都有相对舒适“体感”。

积极变化也正在发生。

一些发展服务的创新之举也值得关注。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成为集聚高端法律服务资源,发展壮大法务创新产业,反哺带动新兴产业的一张重要名片。

对安徽这样奋力向上的省份来说,多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对表”,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将有效提升在区域发展竞争优势,穿越短期波动,积淀更具韧性的发展动能。

■ 本报记者 丰 静


【详情】
时间:2024-05-06 11:45

  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近日,在新投运的安徽南陵奎湖省级湿地公园电动汽车充电站,国网南陵县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叶良带领团队,一边与前来充电的电动汽车主沟通填写充电体验问卷,一边核对着现场设备和环境信息,为充电站扩建方案收集最新资料。

  “这个充电站建得很好,来奎湖湿地公园的游客、途经205国道的电动物流车、网约车都能过来充电,非常方便!”南陵县本地人查先生说。

  进一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叶良是一位新能源汽车充电规划师,主要负责结合地方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利用车联网平台的智能选址功能,分析周边已有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缺口充电需求数量等指标,判断局部区域是否需要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随后进行场地勘察,挑选出适合建设充电站的场地,与场地方洽谈达成合作意向,设计制定方案。

  4月29日,叶良(中)和同事在芜湖市南陵县许镇奎湖湿地公园充电站,核对现场设备和环境信息。新华社发  

  近年来,叶良持续带领团队深入城乡开展充电站站址勘察,先后在南陵县新建充电站25座,在芜湖市率先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乡镇全覆盖。2023年,叶良带队与许镇镇政府多次协商,确定在205国道旁建设奎湖湿地公园电动汽车充电站,由于选址精准、建设科学,截至2024年4月,该站充电量超3.7万千瓦时,充电桩利用率位居南陵县乡镇首位。

  如果说规划选址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第一步,车网互动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充电规划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近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充电规划师吴巍接到了一项新任务,不仅让电网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还要让新能源汽车为电网“放电”。

  4月29日,合肥市民在国网合肥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内使用V2G充电桩。新华社发  

  “以一辆电池容量为100千瓦时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如果车主将其中50千瓦时的电卖给电网,按照峰、谷时段之间每千瓦时最大0.9元差价计算,可以节省用车成本。”吴巍说,未来,新能源车主可在电网负荷较低的“谷段”完成充电,在负荷较高的午、晚间用电高峰时段,通过V2G桩,反向将电量“卖”给电网。

  如今,在安徽省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吴巍和团队当初的设想已基本落地实施,在合肥市始信路的国家电网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内,三台V2G充电桩支持完成新能源汽车和电网间能量互动,新能源汽车化身大号“充电宝”,可反向将电量“卖”给电网。

  “充电网络完善了,充电就方便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叶良说。

【详情】
时间:2024-05-06 11:45


4月16日,航拍的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

武王墩出土的铜方鉴和钫。

3月13日,工作人员进行椁盖板揭开工作。

4月16日,宫希成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进展工作会上介绍考古进展。

4月16日,宫希成向记者介绍武王墩考古发掘情况。

4月16日,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器物进行保护研究。

4月16日,记者在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采访。

4月16日,在武王墩考古实验室,记者拍摄发掘出土的漆器。

4月16日下午,在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车辆鱼贯穿入青青小麦深处的一处封闭大院内,这里就是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一座战国晚期楚国王墓的传说,在这里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

数十位记者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棚外等候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大家围拢到他身边,在他的身上挂满了各类收音设备。他笑着说:“从未见过这种阵势。”

武王墩考古发掘启动以来,宫希成不知拒绝了多少媒体的采访,这是4年来的第一次媒体开放日。他一边领着大家往发掘现场的棚内走,一边介绍。墓室口边长约51米,位于21级台阶之下,此时虽然没有工作人员在忙碌,记者却仿若感受到2000多年前这里的人山人海。

今年3月,武王墩开始进行文物提取,首先是对3层443块椁盖板的揭开。在发掘现场,五六位工作人员才能抬起一块椁盖板,经过精心包裹再由吊车运到一边,有的椁盖板重量超过1吨,不知2000多年前的工匠又是如何完成的分割、运输与安装?仅这样简单一环,便能看出墓主人的非同一般。

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在于此。在4月16日上午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进展工作会上,有媒体向宫希成抛出了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为什么不愿意过早地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把墓主人跟一个具体的人物对应起来,需要我们找到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证据,从现在的发掘进程来说,离我们能够全面了解里面的内容还差得很远,现在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能够安全地把现场的文物资料记录下来。这个墓主人具体是哪一位,我们现在还没有拿到证据。”

因墓室环境变化,器物的提取需要争分夺秒,目前提取的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已超千件。在这次考古发掘中,考古探测、文物提取、多学科研究、现场保护等应用了多项科技手段,并建立了武王墩考古综合管理平台。除了现场常驻的数十位工作人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也都参与了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

2000多年前,众多工匠不舍昼夜辛苦营建,庞大工程因人而建、依人而成;2000多年后的发掘、整理、解释紧张而漫长,仍然是人的活动、人的故事。武王墩的考古发掘还在路上,记者的采访也未完待续。

本报记者 徐旻昊 摄影报道


【详情】
时间:2024-05-06 11:45

“岳师傅,我们去采摘节咯!你一起吗?”

“你们先去吧,我陪他们把菌棒的活忙完。”

假期前夕,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十里果乡”2024采摘季拉开序幕,喜欢热闹的岳乐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守在刁岗村桑植菌类种植基地。最近进入桑枝菌棒制作的关键期,虽然大棚不缺人手,但身为技术员的岳乐还是放心不下,“现在每一个步骤,都决定了这一季收成。”

岳乐在检查晾晒的木耳。人民网 胡雨松摄

岳乐在检查晾晒的木耳。人民网 胡雨松摄

桑枝菌类培育是个技术活,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一旦有大幅度波动,菌类就极易停止生长。在刁岗村菌类种植大棚里,放眼望去,一簇簇的黑木耳长势喜人,成为村民眼中幸福增收的“致富花”。

作为江淮大地有名的桑蚕基地,刁岗村有超过200户村民都在养蚕卖蚕,全村有近2000亩桑树,桑蚕产业年产值巅峰期能突破500万元。

岳乐在大棚内查看木耳长势。人民网 胡雨松摄

岳乐在大棚内查看木耳长势。人民网 胡雨松摄

然而在前些年,随着蚕桑市场的不断变化,蚕茧价格跌入低谷,严重挫伤村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村里桑蚕产业远近闻名,但产业链短,只是单纯地养蚕,将蚕茧卖到苏浙沪市场,产业形式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刁岗村村长吴世明介绍,由于桑树生长特性,每年村民都会对桑树枝进行两次修剪,修剪完的桑树枝就被随意丢在道路两侧,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种种因素叠加,刁岗村“两委”决定给村集体经济再找一条新路。

2021年,刁岗村两次前往岳西县实地调研学习菌菇生产,带回了桑枝木耳的种植技术和销售订单,在专家指导下,刁岗村掌握了将桑树枝打碎作为菌棒制作材料的技术。“真是‘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吴世明说。

刁岗村桑枝木耳有着稳定的销售市场。人民网 胡雨松摄

刁岗村桑枝木耳有着稳定的销售市场。人民网 胡雨松摄

通过发展桑枝菌类产业,废桑枝得到利用,刁岗村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使用完的桑枝菌棒还可以被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桑园、稻田施肥。仅是每吨400元的桑枝收购费用,每年就可以给桑农带来2500元左右的收益。吴世明掐指一算,过去一年里,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元新高,这极大增强了刁岗村发展桑枝菌类产业的信心,未来还将尝试种植羊肚菌、榆黄菇、榆红菇、草菇、平菇等系列产品。

据了解,刁岗村将继续围绕桑枝木耳做文章,努力形成一片木耳带富一方的好局面,交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刁岗新画卷。



【详情】
时间:2024-05-05 15:2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晨老师,感受她用音乐照亮盲童人生的感人故事。

张晨与孩子们互动

  自强不息:以全国第一名考上长春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这句话,对于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晨来说,像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

  13岁时,张晨因过度用眼导致视网膜脱落,不幸双目失明。骤然陷入黑暗,她感到焦虑、迷茫、无所适从,就连走路、夹菜这样的生活小事,对她来说都变得异常艰难。但在父母的鼓励下,张晨逐渐走出阴霾,前往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从那以后,张晨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练琴、学习乐理和盲文上。自此,从小乐感极好的她与音乐结缘,换了一种方式“看”世界。

  没有破茧的勇气,哪来飞舞的美丽。面对命运的打击,张晨没有气馁,没有失望,她坚持矢志不渝地追求,在永不停歇的奋斗中筑牢着自己的信念,用努力前行、永不言弃的进取品格,默默坚守并一次次突破自身,超越自我。

  2002年,年仅16岁的她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长春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大学期间,她刻苦努力,奋斗不息,先后荣获“华夏艺术风采”艺术比赛钢琴组金奖和民族声乐组金奖、“中国校园歌曲大赛”教师组银奖和第九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声乐类一等奖。

张晨带孩子们上课

  逸骥寻云:成为全国首位音乐教学专业的盲人研究生

  成绩与荣誉从不会让坚强的拼搏者止步,只会激励他们不断迈出更加奋勇的步伐。张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她始终怀揣梦想,誓做永恒不变的逐梦人。

  大学毕业后,她便回到家乡安庆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这一教便是整整十四年。期间,她还毅然决然地踏入了考研的道路。本就不易的考研对一个盲人而言,更需要花费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

  “我一般4点45起床,从5点学习到7点半后,然后准备给学生上课,课间休息时再刷题和背单词。”为了兼顾工作和学习,张晨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晨初试、复试均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安徽省通过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首位盲人研究生,同时也是全国首位音乐学科教学专业声乐方向的盲人研究生。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考上研究生后,张晨不辜负学习的每一天,写论文、做课题,并坚持用美妙的音符和动听的歌声,描绘出自己多彩的人生。张晨在校期间通过自身的奋力拼搏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2年3月14日,张晨拿到第九届“国际声乐公开赛”总决赛的中国民歌、歌剧咏叹调和中国艺术歌曲三个专题组中青年B组的一等奖证书,也是安徽省首位盲人研究生获国际声乐大奖。

  张晨身体力行,为视障群体做好示范,并通过分享自身奋斗的故事告诉他们“盲人也有无限可能”“永远不要熄灭内心的光”……这些既是张晨鼓励视障人的话语,更是她自己心灵激情的写照。

  她的故事折服和激励了无数人,2022年,她获评“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荣誉称号;2023年,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4年3月,荣膺“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很多人在张晨的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中获得了前进的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到人生的旅途当中。

张晨课间与孩子们愉快玩耍

  微光成炬:在砥砺深耕中用温暖音符点亮盲童的心田 

  经历过痛苦的失明生活,张晨与视障群体就有了相同的情绪与情感,有了共通的理解和觉知,这种同理心使她能强烈地体会到千万盲童们的无助,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正因为我自己是盲人,我才知道那些孩子们需要什么。”于是研究生毕业后,张晨再次回到特教学校教书,她要用音乐之光来照亮残障孩子们的世界。

  在安庆特教学校,张晨坚持长年累月树人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感恩回报的诺言。她全身心付出,给全校10多个班的近100名视障孩子上音乐课,每周都是满满的16节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肩上的担子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除了视障,还有多重障碍的学生。

  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本领,她不辞劳苦,身兼数科教学,音乐、盲文、英语、盲人计算机……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她为他们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她不断将自己学习和体悟到的思想、理念,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竭力帮助无数视障学生走向成功,用自己的心灵守护好残疾孩子“内心的光”。虽然十分艰辛,但她从不说一声苦、道一句怨,始终用行动彰显着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

  十指翩跹,在黑白琴键上跳跃;琴声悠扬,在孩子的心间流淌。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她还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寻觅快乐。为更好地让音乐引导孩子们的心灵去感知世界,张晨针对盲生身心特点,总结出“具身认知理论下多审美通道统合的音乐教学法”,用最好的方法,把她的音乐课打造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盲童优势的课堂,把最快乐的音符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她充分利用盲人特有的听觉、记忆等优势,将这些感官觉知构成一种通感,从而最大限度补偿了盲生的视觉缺陷。

  一些盲童从未完全看过世界,对颜色没有直观概念,张晨便不断地帮助、引导,让音乐通过感官与色彩建立知觉联系。“我看到它们了,那是圣洁的白色,那是充满生机的绿色,还有那深邃的蓝色……这都是张老师用音乐教我看到的。”一位盲童男孩动情地感慨道。

  张晨就是这样通过独有的方式,让音乐牵引着盲童们不断地去感知色彩、感受世界,从而也不断点燃着盲童们内心的光和爱。为了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张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坚持与实践,她为盲童们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找到了快乐与自信。

  十几年来,张晨就是这样在无私奉献与拼搏奋斗的火热实践中,诲人不倦、助人无数,她带领着孩子们一次次突破极限、勇超自我,先后获得了20多个全省乃至全国大奖。

  “晨曦载曜,万物咸覩。”张晨用音符点亮了自己和残障儿童的心灯,以自强不息回报社会,以善心善举传递温暖。她用无私奉献、永不言弃的人生事迹,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有光,就有无限可能!”(记者 陈庆鹏)


【详情】
时间:2024-05-05 15:23


合肥市西郊蜀山湖畔,有一座被称为“科学岛”的内陆小岛,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在安徽,这里,可能是距离未来最近的地方。
2022年8月,科学岛上传来一则消息,令人振奋。强磁场科学中心以45.22万高斯的稳态磁场,打破了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于保持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纪录,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纪录的打破,离不开一支9名青年骨干组成的“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突击队”房震是突击队队长。作为一名“一生要强的科学岛人”,他一直在带领团队将实验值推近极限,期待再次打破纪录。除了高深的科研,房震还致力于开展科普工作,将“强磁场”的概念向社会普及。

安徽日报

,赞227

图片

4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房震向参观媒体记者介绍稳态强磁场装置。

图片

4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房震进行科学研究,桌上放着2022年稳态强磁场破纪录的纪念品。

图片
4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房震(右)与首席专家高秉钧讨论水冷磁体的研发改进问题。

另一边,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开忠,最近常去欧洲开拓市场,定期和美国客户团队开远程电话会,还要跟进离子医院产品的安装调试进度。他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超导回旋加速器展开。 

安徽日报

,赞248

图片

4月21日,在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丁开忠(右一)与同事观察磁体组系统运行情况。

图片

4月21日,在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丁开忠与团队就研发展开讨论。

“目前在全世界,240 MeV高能医用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只有合肥能供货。”丁开忠自信地介绍,这是中科离子质子项目团队埋头苦干8年自主研制的成果,能够满足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的全深度覆盖。丁开忠表示,希望将来能把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造福全球患者。 

图片

4月21日,在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丁开忠检查加速器外部磁场。

这两天,来自巴基斯坦的青年科学家穆罕默德心情很好。他的一篇关于细胞免疫因子检测的论文,已经被国际著名期刊《分析化学》录用,这是分析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研究成果还被作为封面展示。这项研究,对了解细胞免疫响应过程以及当前备受关注的癌症免疫疗法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观察工具。

安徽日报

,赞289

图片

4月23日,穆罕默德(左)与同事导师黄青交流科研实验。

图片

4月21日晚,穆罕默德在办公室的窗口一边喝咖啡,一边思考科研工作。

今年是穆罕默德来到科学岛学习、工作的第7年。“我非常热爱科学岛,这里专家很多,设备一流,岛上的自然环境也非常好,适合专心科研。”穆罕默德告诉记者,中国同事都很勤奋,现在他也习惯了经常加班的科研生活。用他的话说,就是:If you are in China,do like the Chinese do.

图片

4月23日,穆罕默德(左二)与朋友一起打一种叫Rummy的扑克游戏。

三名年轻的科学家只是科学岛上众多科研人员的缩影。正是这些追光逐梦的科学岛人,让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详情】
时间:2024-05-05 15:23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

祖国召唤时 我们正青春

百年以来

一批又一批江淮青年

用青春之我

诠释一生所爱

如今时过境迁

让我们在AI场景中

感受Ta们

用爱书写的青春宣言


点击图片 查看语录出处


·












前路虽远 行可将至

今后的日子里

我们亦将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用炽热年华勾勒最初梦想

担起属于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担当


来源:中安在线

策划:潘玉祥 张晓丹 戴芰荷 谢孟倩 

制作:潘玉祥 李菁菁

编辑:陈锐



【详情】
时间:2024-05-04 14:40


  新华社合肥5月3日电(记者张紫赟、贾稀荃)新车型在销售前要经过哪些“能力考试”?走进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的一间检测室环境舱内,工程师正驾驶测试车于底盘测功机上。底盘测功机如同一台巨大的“车辆跑步机”,使测试车实现原地“行驶”并模拟出实际驾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测试车前方的冷却风机扇叶飞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响。在此过程中,一系列数据被监测记录……


  “眼前所见就是车辆续驶里程这一关键指标的测试过程。”检测室主管工程师彭健说。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的一间检测室环境舱。新华社发


  彭健今年27岁,他所在的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广德基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邱村镇。基地负责人徐扬凯介绍,这里是集“试验室+试验场”为一体的车辆检测基地,占地超700亩,能够满足轴荷不超过13吨、总质量不超过55吨的汽车产品开发和认证试验。


  彭健是车辆检测环节的“考核官”之一。从零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车辆检测的项目非常庞杂。彭健所在的检测室,负责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等检验测试。同时承担委托研发测试,包括重型电动汽车的高低温续驶里程及充放电性能测试、热管理及能量流测试等。



  彭健(左)和同事在检测室内工作。新华社发


  检测室环境舱顶部装有温度和湿度控制器,使环境舱可控温度在负40摄氏度到正60摄氏度之间,可控相对湿度在15%到85%之间。通过控制器模拟不同环境,获得车辆相应的表现数据,以验证相关性能指标。


  “例如,在电动汽车低温续驶里程研发测试中,需要我们穿着防寒服在驾驶室进行十多个小时的试验工况驾驶,大概6小时一换岗。”彭健说。


  虽然工作辛苦,彭健却乐在其中。他从小就喜欢汽车,大学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坚定投身汽车事业。谈起自己的工作,彭健自豪地说,这对保障人与车的安全、推动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关键环节的“考核官”,保持客观公正、确保结果准确,是使命所在。


  邱村镇是彭健的家乡。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位于“长三角之心”的广德市优势更加凸显。这里不仅建立起铸(锻)造、精加工、冷墩等多个环节的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加工体系,还吸引了多家汽车试验和检验机构落户,有效满足长三角地区汽车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检测认证需求。而邱村镇作为“广德汽车检测小镇”,成为当地一张极具号召力的“名片”,吸引着更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前来投产。


  “从检测任务中明显感到,国产新能源汽车研发速度越来越快,续驶里程等性能不断提高。”这位“95后”青年不仅亲身经历了家乡巨变,也见证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腾飞。


【详情】
时间:2024-05-04 14:32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