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深入实施“美丽乡村+”,以环境为载体,以旅游为主线,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乡村活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美丽乡村+环境”扮靓镇村颜值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将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充分利用护林员、公益岗等群众力量,实现农村垃圾全面长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晓天镇共建设10个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稳步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大力推进自然村常住农户厕所改造,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晓天镇垃圾处置实行物业化外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镇村“颜值”。

“美丽乡村+旅游”提升镇村名气

坚持以旅游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将生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兰花古镇、生态晓天”为引领,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借助万佛山风景区开发的有利契机,发挥其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小兰花茶、花卉盆景、方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集聚发展;继续做大做强茶叶、板栗、山野菜、葛根和橡栎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致力晓天蒲扇、大红伞等旅游商品研发,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以民俗风情、农家体验为特色,开发生态游、体验游、康乐游等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全域旅游胜地。

“美丽乡村+产业”增强镇村实力

坚持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造血”的理念,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指导村庄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舒城小兰花”茶叶品牌影响力,构建茶叶全产业链。晓天镇共有茶园3.8万亩,年产干茶440吨左右,总产值1.67亿元,户均2.5亩茶,人均收入3500元。目前晓天镇共有茶叶企业80余家,年销售额近亿元。以创建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围绕橡栎产业,突出“乡土”特色,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晓天橡栎”产业强镇。(作者:李青松 丁文新)


【详情】
时间:2022-03-30 15:18 来源:学习强国

        该县积极应对低温天气保障油菜生长,稳定生产,3月19日获央视频道《朝闻天下》报道。

  服务指导助力。精准管理指导服务,组织116名农技人员和粮食生产科技专员深入田间地头,分区分类指导,提供全程技术包保。组织油菜防治现场会32场,推广技术知识,做到服务到户、措施到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已开展技术服务184场次,培训3.6万人次。

  管理预防有力。促进标准化生产,坚持移栽和直播、推广良种、配方施肥、适时精量播种、保湿齐苗、化学除草、追肥保墒等技术措施,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预计亩均增收38元,总收益达9000多万元。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分区域、分苗情科学研判降温影响,利用短信、广播、电视等媒体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3条,制发防治预报近10000份。

  融合发展得力。探索“旅游+”“生态+”转型升级,以“村级合作社+市场主体+第三方运营公司”的三方合作模式建设2000亩的沙墩村四色菜花基地,配套彩虹滑道、网红秋千、观光小火车等体验项目,打造集花田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娱乐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画里舒茶”名片。


【详情】
时间:2022-03-28 10:30 来源:中安在线

2021年初,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将上河村11个村民组205亩土地,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进行了集中流转,投资兴建特色产业示范园,并与安徽三月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目前,示范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投资建成46个标准化温室大棚和1600平方米的阳光育苗温室,新建灌溉渠2000多米,配备高科技现代化滴灌喷灌设施,为集体经济每年带来16.5万元的收入。

在连绵数日的春雨后,一个难得的晴好天气,三月畈特色产业示范园12个大棚的数十亩莴笋,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走进产业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莴笋,个个根粗叶茂,长势喜人。大棚内,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砍削、除叶、打捆、搬运、称重、装筐、上车,只见村民们动作熟练、干净利落地完成着一畦畦莴笋的采收工作,现场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

三月畈特色产业示范园种植的莴笋,皮薄质脆、水分充足、味道鲜香,具特殊香气,市场价可卖到5-6元每斤,畅销合肥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据示范园负责人李军介绍,当天上午采收的莴笋,下午就能运抵合肥周谷堆市场,确保第一时间将新鲜美味的莴笋送到商户和每一位消费者手中。

据了解,示范园坚持自产自销模式,与合肥周谷堆蔬菜收购商长期合作。两个月前,示范园第一批种植的西兰花,已于春节前后成功进入合肥各大蔬菜市场,销售火爆。

“上次采收西兰花时,我就来了。这一次采收莴笋,我这才干了三天,算下来这半个月我又能挣1000多块钱呢!”在示范园采收莴笋的村民方光翠说。莴笋的种植、管护、收割,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在产业示范园忙活的大都是村里的村民,照顾家里的同时还可以做些零活贴补家用,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还使五显镇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2021年以来,在五显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三月畈特色产业示范园采取“公司+示范园”经营模式,主要发展莴笋、茄子、瓠子、黄瓜、马铃薯、西红柿、西兰花等蔬菜种植。下一步,五显镇拟将产业示范园打造成集种植、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示范园,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作者:郭昌美)


【详情】
时间:2022-03-28 10:28 来源:学习强国

  近年来,六安市舒城县百神庙镇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多举措做实培养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和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力源”。

  点亮一盏灯,为乡村振兴“铺路子”。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培养乡村组织接班人,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把有闯劲、有干劲的人才列为培养对象,保证干部队伍有充足的“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好党支部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实做细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工作活力。

  打开一扇门,为乡村振兴“架梯子”。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紧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对本土人才、退役军人、高校本土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及致富带头人等走访了解,积极对接,全面建立本土优秀人才信息库。镇党委不断优化联络服务机制,做好政策宣传,以数据为导向、以乡情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拓宽在外优秀人才服务家乡渠道。

  撑好一把伞,为乡村振兴“搭台子”。以用为本,做实教育培训,引领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以会议教学、实地参观、跟班学习、新任村“两委”干部培训等形式,围绕乡村振兴、政策支持、镇情村貌等方面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对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切实“比学赶超”。积极创设活动载体,迅速提升村“两委”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加强群众基础,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激励举措,确保人才“干得好、留得下”。(云中东 童钰洛)



【详情】
时间:2022-03-25 15:59 来源:中安在线

 近日,位于安徽省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油菜花田培育种植的两千多亩油菜花盛开,基地选种了黄色、红色、橙色、粉色等四种花色油菜,吸引众多游客赏花。

竭냘群竭꿱麗“뺌쟁竭꿱”俱多露뜩踏와밖밟 (2).JPG

  位于舒庐干渠河堤边的花田中间设计有粉色油菜花蝴蝶形状,并且栽种“画里舒茶”四个大字。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沙墩村创新开发以村级合作社+市场主体+第三方运营公司的三方合作模式,即村级合作社负责配套基础设施,市场主体负责农业产业种植,第三方运营负责规划设计、策划、营销、引流,共同打造安徽·沙墩(舒茶)油菜花节项目,该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届时,花田将会有彩虹滑道、网红秋千、观光小火车等体验项目,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

竭냘群竭꿱麗“뺌쟁竭꿱”俱多露뜩踏와밖밟 (4).JPG

  通过该项目将会引领沙墩村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花田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大发展。(周先才 云中东)


【详情】
时间:2022-03-25 15:58 来源:中安在线

去年初,舒城县五显镇将该镇上河村11个村民组205亩土地,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进行了集中流转,投资兴建特色产业示范园,并与安徽三月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目前,该示范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投资建成46个标准化温室大棚和1600平方米的阳光育苗温室,新建灌溉渠2000多米,配备高科技现代化滴灌喷灌设施,为集体经济每年带来16.5万元的收入。

在连绵数日的春雨后,一个难得的晴好天气,三月畈特色产业示范园12个大棚的数十亩莴笋,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走进产业示范园,映入眼帘的一片片绿油油的莴笋,个个根粗叶茂,长势喜人。大棚内,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砍削、除叶、打捆、搬运、称重、装筐、上车,只见村民们动作熟练、干净利落地完成着一畦畦莴笋的采收工作,现场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

该示范园种植的莴笋,皮薄质脆、水分充足、味道鲜香,具特殊香气,市场价可卖到5-6元每斤,持续热销合肥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据示范园负责人李军介绍,当天上午采收的莴笋,下午就会能运抵合肥周谷堆市场,确保第一时间将新鲜美味的莴笋送到商户和每一位消费者手中。

该示范园种植的蔬菜,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施农家肥,通过自产自销模式,与合肥周谷堆蔬菜收购商长期固定合作。两个月前,示范园第一批种植的西兰花,已于春节前后成功进入合肥各大蔬菜市场,销售火爆。

“上次采收西兰花时,我就来了。这一次采收莴笋,我这才干了三天,算下来这半个月我又能挣1000多块钱呢!”在示范园采收莴笋的村民方光翠说。莴笋的种植、管护、收割,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在产业示范园忙活的大都是村里的村民,照顾家里的同时还可以做些零活贴补家用,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还使该镇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

自2021年以来,在五显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该特色产业示范园以“公司+示范园”经营模式,主要发展莴笋、茄子、瓠子、黄瓜、马铃薯、西红柿、西兰花等各类蔬菜种植。下一步,五显镇拟将该产业示范园打造成集种植、旅游、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示范园,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郭昌美)


【详情】
时间:2022-03-25 15:56 来源:人民网

莺飞草长,春和景明。在舒城县城关镇水稻种植集中连片区,各地的工人们正在沟渠清理,固定设施农业棚架,清理苗床杂草,田垄上的忙碌,展开了一幅乡村备耕春耕画卷。

“今年,我社为大户开展代育秧代插秧再生稻1000亩、一季订单杂交水稻4000亩,任务计划都已定下来。”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县科技特派员葛义学说。

城关镇抢抓农时,把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事关,厚植全年粮食稳产丰产根基。

政策宣传“活”春耕。城关镇百名干部新春走基层,开展入户走访,向种粮大户宣传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今年民生工程,让农户进一步了解耕地地力保护、种植稻谷、购置农业机械等各方面惠农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镇农技部门集中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三下乡活动,向大户发放惠农政策宣传材料500多份,入户宣讲惠民政策180人次,开展农技培训29场次、受训300多人。

目标锁定“扩”春耕。继续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保持4.86万亩种植基础上力争再提标扩面。持续通过“土地增加挂”项目,落实新增耕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今年以来,该镇立早抓早,集中力量,加速第一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完工,目前,已完成验收新增耕地94亩。进一步扩大全镇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增加有效耕地供给,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舒玉、五里、卓山等18个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将实现新增耕地1792亩。

科技注入“助”春耕。城关镇开展“服务到户、技术到田”护农行动,利用农技推广服务平台,走实走深包村联户工作,每名农技人员根据自己专业和特长,主动联系5-6户种养大户,开展结对服务。今春以来,全镇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和农民土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和种植大户加强冬小麦和杂交油菜春季田间管理,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协调各个农机合作社,对各类农机检修维护,备足易损配件,做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短板补齐“护”春耕。受春节后低温雨雪天气影响,油菜、小麦苗叶龄进程滞后、苗情素质较差,该镇及时跟进田管措施,使在地作物生育进程加快,苗情得到好转。3月上旬,全镇1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春季追肥和浇“返青”水,完成4000亩油菜菌核病防治和喷施硼肥,目前,各地油菜、小麦长势喜人。

城关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吴正东说,今年以来,城关镇围绕全年粮食生产,早谋划、早组织、早实施,选准选优产业发展项目,精准对接春耕备耕,下好春耕“先手棋”,打好稳粮“主动仗”。(郭登安)


【详情】
时间:2022-03-24 09:40 来源:人民网

bfbac7f34970459b88d63ee68c2e6881.png

  3月19日,舒城县公安局棠树派出所民警来到辖区黄岗村百亩桃树园里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当日,百亩桃花竞相绽放,民警利用桃园员工干活的有利契机,开展反电诈、禁毒、防火等安全防范宣传,为员工送上“法治大餐”。( 王可海 摄)


【详情】
时间:2022-03-24 09:38 来源:中安在线

2022年3月18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2000多亩连片油菜花盛开,金黄色的油菜花和民居、茶山交相辉映,成为茶乡山村春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观赏。

舒城县舒茶镇以盛产“小兰花”茶享誉江淮,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形成花田观光、茶旅、农旅、民宿休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增收。

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2000多亩连片油菜花和民居、茶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山村画卷。
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2000多亩连片油菜花和民居、茶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山村画卷。
两名采茶归来的姑娘在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油菜花海中唱茶歌。
两名采茶归来的姑娘在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油菜花海中唱茶歌。
游客徜徉在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油菜花田里。
游客徜徉在舒城县舒茶镇沙墩村油菜花田里。


【详情】
时间:2022-03-24 09:32 来源:学习强国

       2021年,该县建设绿色防控高标准茶园1万亩,生态茶园1.6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叶)基地”。

  顶层设计明方向。成立茶园高质高效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包保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组织茶园普查登记13.18万亩,制定茶树品种、基地建设、土壤管理与施肥以及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标准,出台实施方案,科学规划茶园发展方向。

  科技赋能强管理。实行“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理”的“四改”技术,改良土壤性状,使用科学耕作、配方施肥、采养结合等手段,集成推广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大力推动落实耕作、除草、修剪、施肥机械化,改造低产低效茶园,建设有机茶园、高标准茶园和生态茶园,打造能合理利用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的高产优质茶园。

  配套保障稳成效。整合财政资金500多万元,以奖代补为茶园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实施配套政策,为示范片茶园全部实施政策性保险,优先给予示范片实施主体购置茶园管理机械财政补贴。提升管理保障服务,依托农机大院培训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建设茶叶生产加工型专业服务组织,提供茶园管理保障服务。


【详情】
时间:2022-03-22 16:18 来源:中安在线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