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近年来,棠树乡对照创建标准,构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推进村居容貌持续增“新”,实现基层党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同频共振、共促共赢。


党建“带起来”
棠树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治理模式。全体班子成员靠前指挥,层层压实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力量,积极组织开展路面清扫、杂草清除等志愿服务活动 。


图片


群众“动起来”
各村通过“一约五会”组织,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传递给每名党员及群众。同时用好“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用实际行动支持,全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


图片


评比“严起来”
该乡组成人居环境督导组,采取定期评比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严格奖惩,将督查始终贯彻于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7-13 09:45 来源:棠树乡政府

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棠树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打造森林村庄为重点,多举措加快造林进度。

00.jpg

动员各方力量。召开植树造林动员会,动员提高全乡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充分利用微信群、电子屏、横幅等方式,提高群众植树造林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支持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

确保造林质量。栽种樱花、银杏、紫薇、桂花等景观效果较好、易成活的树木,同时各村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积极打造“发展高质量,生态高颜值”的绿色乡村。

落实管护责任。结合各村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植树造林详细规划,明确栽种树木的任务数和具体位置。(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7-11 09:10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近年来,棠树乡坚持党建引领,抢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以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致富,努力实现农村面貌提升、农业产业提档、农民收入提高。

因地制宜谋项目。大力推动农旅融合,精心编排和设计“莲文化节”系列品牌节庆活动,创立“棠树人家”旅游农家乐品牌,打造“一村一店”,投资400万元的“棠树人家”邱岗店和投资100万元的洪院店、峰西店已开业运营,成为观光、休闲、餐饮的打卡地。加大农旅重点项目招引,总投资上亿的景露园民宿项目已经动工建设。

图片


创新突破促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北部莲花和稻虾共养基地,中部水果、丝瓜络、大棚蔬菜基地,东部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南部油茶、茶叶基地的产业布局,打造出“窑墩村丝瓜络产业园”、“三拐村龙泉盆荷产业园”、“八里村丰源农林油茶产业园”、“桂花村经济林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

图片


增收致富保民生。为使“沉睡”的资源转变为可升值的资产。棠树乡通过探索资产受益型、资源受益型、劳务市场型等形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去年全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60万元,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村4个,其中窑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

红墙白楼乡村美,绿野蓝天农家靓。如今的棠树乡稻花飘香、白鹭翩飞,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7-03 16:02 来源:舒城县人民政府网

7月1日,棠树乡举行以 “喜迎二十大、颂歌献给党” 为主题的庆 “七一” 专场文艺汇演。


图片


演出在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拉开帷幕。朗诵书法《我的祖国》、快板《不忘初心赋使命,乡村振兴为民众》、双簧《说棠树新貌》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依次上演,大合唱《歌唱祖国》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棠树乡通过本次文艺汇演,歌颂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国家的富强伟大,赞扬幸福美满新生活。(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7-02 16:01 来源:棠树乡政府

救急难照片

为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棠树乡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目标,扎实做好“救急难”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特别是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5 08:41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近年来,棠树乡党委始终将关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完善制度,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四强化”引领关工工作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被县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

微信图片_20220624084252

一是强化班子建设;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四是强化阵地建设。(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4 08:45 来源:棠树乡政府

初夏前后,是丝瓜络种植的关键时节。在棠树乡丝瓜络种植基地,十几名农民正在忙着在丝瓜络田里搭藤蔓,一排排钢架子上缠绕着翠绿的丝瓜络藤蔓,煞是喜人。

微信图片_20220622081036


丝瓜络产业,是棠树乡今年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


丝瓜络是一种中药材,除了药用外,丝瓜络深加工可以制作成鞋垫、保健枕、沐浴品、、玩具及艺术品、拖鞋、床垫等产品。为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把丝瓜络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方式,今年全乡预计种植丝瓜络面积约600亩,涵盖6个村。


窑墩村是棠树乡丝瓜络产业的主产区,目前该村丝瓜络种植已达280多亩,2021年销售收达入达97万元,带动村民60多人居家就业,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丝瓜络产业成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居家就业的支柱产业。为促进丝瓜络产业进一步发展,延长丝瓜络产业链,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窑墩村筹资300多万元,建设丝瓜络用品加工厂,引导丝瓜络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将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加工业、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与旅游观光型的生态农业,有力的促进了三产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窑墩村以东8公里的寒塘村,今年年初,35岁的村民程清松早早地用机械将土地平整好准备种植丝瓜络。“我是种田的大农户,在寒塘村承包了140多亩的稻田,乡村干部来村里面宣传丝瓜络种植产业,给我们算了经济账,我很心动,今年就种植60亩试试看,效果好我后面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程清松笑着说道。


“棠树乡结合本地丝瓜络种植经验,不断提升丝瓜络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并在全乡适宜的村全面推广种植,并从技术培训、机械化管理、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丝瓜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今后乡党委政府将围绕 “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 的发展模式,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让产业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群众。”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宋波说道。(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2 08:13 来源:棠树乡政府

6月19日到6月26日,“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在棠树乡集中开演。

送戏下乡

演出现场热闹非凡,节目精彩纷呈,优美的舞蹈,欢快的歌曲,高亢激越的黄梅戏表演……这些节目既有艺术观赏性又有教育感化作用,寓教于乐,让群众深切体会到党的政策带来的乡村变化,(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1 08:44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连日来,棠树乡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整治公共空间,实现“四治两完善”、整治农户庭院,实现“四净两规范”、改善个人习惯,实现“四勤两参与”三点为主要方面,全面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卫生习惯。

图片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要求各村把专项行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抓,组建工作专班,专司此项工作。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由乡振兴办牵头,集镇办配合,村组织入户排查,建立完善清单台账,整改落实有关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点农户,建立乡、村、帮扶干部“三级干部包保服务”机制。

互相联动,综合施策。在各村开展“爱卫生讲文明新时代新村民”活动,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实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将人居环境的要求,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村规民约。发挥村团委、妇联等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普及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卫生创建和文明村、文明户建设。积极开展清洁卫生户、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推行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制等活动。

加强督查,强化调度。乡将专项整治改善行动纳入乡农办重点工作调度清单专题调度,专项整治行动结果纳入乡积分制考核。专项行动期间,乡建立旬调度机制,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对工作不力,抓而不紧、效果不好的,及时通报、批评、曝光。乡振兴办、集镇办不定期督查到村,并适时调度、通报。(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16 18:00 来源:棠树乡政府

QQ图片20220615161001.jpg

棠树乡以整治公共空间,实现“四治两完善”;整治农户庭院,实现“四净两规范”;改善个人习惯,实现“四勤两参与”三点为主要方面,全面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卫生习惯。(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16 16:23 来源:棠树乡政府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