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棠树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打造森林村庄为重点,多举措加快造林进度。
动员各方力量。召开植树造林动员会,动员提高全乡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充分利用微信群、电子屏、横幅等方式,提高群众植树造林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支持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
确保造林质量。栽种樱花、银杏、紫薇、桂花等景观效果较好、易成活的树木,同时各村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积极打造“发展高质量,生态高颜值”的绿色乡村。
落实管护责任。结合各村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植树造林详细规划,明确栽种树木的任务数和具体位置。(廖明明)
7月1日,棠树乡举行以 “喜迎二十大、颂歌献给党” 为主题的庆 “七一” 专场文艺汇演。
演出在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拉开帷幕。朗诵书法《我的祖国》、快板《不忘初心赋使命,乡村振兴为民众》、双簧《说棠树新貌》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依次上演,大合唱《歌唱祖国》更是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棠树乡通过本次文艺汇演,歌颂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国家的富强伟大,赞扬幸福美满新生活。(廖明明)
为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功能,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棠树乡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目标,扎实做好“救急难”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特别是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廖明明)
近年来,棠树乡党委始终将关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完善制度,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四强化”引领关工工作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被县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
一是强化班子建设;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四是强化阵地建设。(廖明明)
初夏前后,是丝瓜络种植的关键时节。在棠树乡丝瓜络种植基地,十几名农民正在忙着在丝瓜络田里搭藤蔓,一排排钢架子上缠绕着翠绿的丝瓜络藤蔓,煞是喜人。
丝瓜络产业,是棠树乡今年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
丝瓜络是一种中药材,除了药用外,丝瓜络深加工可以制作成鞋垫、保健枕、沐浴品、、玩具及艺术品、拖鞋、床垫等产品。为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把丝瓜络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方式,今年全乡预计种植丝瓜络面积约600亩,涵盖6个村。
窑墩村是棠树乡丝瓜络产业的主产区,目前该村丝瓜络种植已达280多亩,2021年销售收达入达97万元,带动村民60多人居家就业,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丝瓜络产业成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居家就业的支柱产业。为促进丝瓜络产业进一步发展,延长丝瓜络产业链,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窑墩村筹资300多万元,建设丝瓜络用品加工厂,引导丝瓜络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将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加工业、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与旅游观光型的生态农业,有力的促进了三产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窑墩村以东8公里的寒塘村,今年年初,35岁的村民程清松早早地用机械将土地平整好准备种植丝瓜络。“我是种田的大农户,在寒塘村承包了140多亩的稻田,乡村干部来村里面宣传丝瓜络种植产业,给我们算了经济账,我很心动,今年就种植60亩试试看,效果好我后面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程清松笑着说道。
“棠树乡结合本地丝瓜络种植经验,不断提升丝瓜络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并在全乡适宜的村全面推广种植,并从技术培训、机械化管理、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丝瓜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今后乡党委政府将围绕 “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 的发展模式,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让产业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群众。”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宋波说道。(廖明明)
6月19日到6月26日,“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在棠树乡集中开演。
演出现场热闹非凡,节目精彩纷呈,优美的舞蹈,欢快的歌曲,高亢激越的黄梅戏表演……这些节目既有艺术观赏性又有教育感化作用,寓教于乐,让群众深切体会到党的政策带来的乡村变化,(廖明明)
棠树乡以整治公共空间,实现“四治两完善”;整治农户庭院,实现“四净两规范”;改善个人习惯,实现“四勤两参与”三点为主要方面,全面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卫生习惯。(廖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