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7 日上午,棠树乡黄岗村上演了一场紧急生命救援。患有心脏病及多种慢性病的周家珍老人突发不适,胸口剧痛、呼吸困难,她紧急拨打了村党支部书记张申应的电话。

图片

正在其他村民组走访的张申应,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老人家中。见老人呼吸艰难、行动不便,他立即将老人送到卫生院。经治疗,老人已无大碍。

下一步,棠树乡将持续推进 “无事” 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创新构建“网格化+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完善重点人群关怀机制,强化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走访频次和关怀力度,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7-09 14:52 来源:棠树乡政府

7月4日上午,县政协委员、舒城县富达电器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约克空调舒城总代理吕安元走进棠树乡三拐村,向该村两位困难学生进行爱心捐赠。


图片

这是该乡持续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体现。三拐村两委通过前期走访调研,了解到村里两位家庭困难学生正为学费问题发愁。乡村两级立即为他们联系爱心企业。县政协委员、舒城县富达电器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约克空调舒城总代理吕安元吕安元在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三拐村两委联系,并送去了爱心捐款。

据了解,吕安元先生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23年元月便向棠树乡捐赠价值2万元的粮油物资用于发放给困难群众,还多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此次爱心捐赠既帮助了困难学生,又体现了作为一名县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金永强)




【详情】
时间:2025-07-08 08:45 来源:棠树乡政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走进棠树乡西塘村百亩荷塘,荷花竞相开放,圆润饱满的莲蓬藏匿其中,采莲的村民们脸上也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棠树乡同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同柱集中流转了122亩水田种植荷花。预计收获莲子1000斤/亩,实现经济收入约40万元。



一朵小荷花,既可以带动大产业,也能促进大消费。近年来,棠树乡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莲藕种植,并按照面积向莲藕种植户发放有机肥,跟踪指导莲藕种植,加大宣传力度,打开产品销售渠道,“一条龙”护航莲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莲藕提质增产、种植户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棠树乡已在西塘村、寒塘村、墩塘村、刘院村等村发展莲藕种植500亩,实现区域连片种植规模化,提升莲藕综合价值,美化乡村环境,让莲藕真正成长为富民大产业。(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7-06 15:20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近年来,棠树乡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多次开展机插秧现场观摩,组织大户学习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技术,帮助他们做好生产指导和田间管理。


图片


截至目前,棠树乡水稻插秧面积已完成总量的80%,机插秧面积达3.4万亩,预计6月下旬全面完成水稻插秧作业。


“还是机械厉害,加点柴油,十多亩的田一天就干完了!”大户谈业青满意地说。


下一步,棠树乡将继续依托科技,不断提升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6-24 09:36 来源:棠树乡政府
6月19日,棠树乡在刘家大院旧址开展“乡村讲棠”主题宣讲活动。

图片

活动现场,主讲人通过生动的讲述,将刘家大院的历史、家风家训以及人文精神娓娓道来,带领村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乡村讲棠”活动,不仅让刘家大院的故事深入人心,更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下一步,棠树乡将继续以“乡村讲棠”为平台,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培训活动,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5-06-23 15:47 来源:棠树乡政府

自“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棠树乡通过开展践行党课宣讲在一线、为民办事在一线、农技服务在一线等“一线工作法”,引导乡村干部在一线显担当、强服务、惠民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民生幸福加上重“法码”。


图片


该乡通过“田间党课”形式,组织开展了田间地头送理论 党课宣讲入民心理论宣讲活动,把宣讲落到实处。


棠树乡乡村干部还进组入户,向群众收集诉求,为群众解决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围绕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各类帮助,让群众生活得有滋有味,群众满意率全面提升。


图片


该乡乡村干部还到田间地头,对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进行宣传,还组织乡农综中心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到各村进行指导服务,引导种粮大户做到“能种尽种、多种优种”。


下一步,棠树乡将不断推进“一线工作法”,让乡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为民解难题,用实际行动绘出一幅“自治、法治、德治”等“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画卷。(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6-20 10:49 来源:棠树乡政府

“之前这条路坑坑洼洼,每次骑车经过这里都要小心翼翼,雨天一身泥,现在出行安全多了,这都多亏了乡里面为我们排忧解难!”近日,棠树乡党政办工作人员在电话回访时,群众王女士说道。


不久前,棠树乡党政办接到群众反映该乡旅游大道路面存在安全隐患,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经实地勘查核实后,迅速启动了旅游大道的维修工程。经过几天的紧张施工,旅游大道原有破损路面进行修补,保障群众日常安全通行。


近年来,棠树乡深入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解决群众诉求,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6-16 16:43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近年来,棠树乡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创新、产业赋能、文化浸润等多维发力,探索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全乡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安徽省文明村镇”等50多项荣誉称号,该乡烽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1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其中8个村超20万元,窑墩村更以130万元位居前列。文明乡风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图片

党建引领强根基,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棠树乡坚持“党建+”模式,将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创建“无事”找书记服务平台,通过“书记热线”、在线小程序等渠道,累计帮助4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解决群众诉求300余件,形成“小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的治理格局。在队伍建设上,全乡吸纳“五老”人员、退役军人等组建1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等活动3000余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

环境整治焕新颜,打造生态宜居“和美棠树”。棠树乡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突破口,2024年投入480多万元实施道路拓宽、安全防护设施工程,完成联网路7公里多,实现“外通内联、通村畅乡”,惠及沿线8个自然村。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全乡4000余户村民开通“道德银行”积分存折,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获取积分,累计兑换17万分,激发村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图片

乡风文明树新风,厚植乡村振兴“精神沃土”。棠树乡以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新时代文明所(站)、文化广场为载体,持续用好“一约五会”制度,组织16个村健全“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贴会、乡贤促进会等志愿服务作用,延伸拓展“美丽庭院”、“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各类创建评比活动,每季度评选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活动开展至今,已成功推选出“棠树好人”93名,以榜样力量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形成“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良好效应。

图片

产业融合促增收,夯实共同富裕“经济底盘”。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通过高山茶叶精加工、丝瓜络三产融合、优质粮食作物生产、重点项目保障等多种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促收增收;聚焦“农旅融合”,棠树乡打造“北部莲花稻虾、中部丝瓜蔬果、南部油茶茶叶”的产业布局。投资600万元建设“棠树人家”农家乐品牌,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景露园民宿项目落地后,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就业,户均增收1.2万元。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全乡推广无人机、智能烘干机等农机设备,机械化率达85%;驻村干部指导丝瓜络、油茶等特色产业,窑墩村丝瓜络产业园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产品远销海内外。

棠树乡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支点,撬动乡村治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协同共进,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内涵美”、从“口袋富”到“精神富”的跨越。下一步,该乡将继续深化“三治融合”,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为棠树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障、创造更丰润的道德滋养、汇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金永强)




【详情】
时间:2025-06-13 09:25 来源:棠树乡政府
在人类文明的浩瀚史海中,迁徙是一股永不止息的潮流,悄无声息地书写着时代的篇章。自古至今,人们在辽阔的大地上流转,在无垠的草原、山川、河流间漂泊,寻找栖息的沃土,拓展生存的边界。每一次迁徙,既是距离的跨越,又是文化思想的播种与扎根,不仅是生存的延续,更是文明的延展。

村庄是人类的家园,是迁徙的起点,又是归属的终点。流动的岁月赋予了每一个村庄不同的灵魂与情感,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图片

刘院村,舒城县棠树乡的一个自然村庄,清朝时,刘家四兄弟自江西省迁居于此。四兄弟以养马驯马为生,勤苦劳作,逐渐成为富裕的大家族,发迹后便斥资建造宅邸,即刘家大院。它仿若穿越漫长岁月的守望者,静静屹立于时光的洪流之中,其依稀可见灰砖院墙、精美的木门,无声诉说着一户人家乃至一个村庄往昔的故事,令人不禁驻足探寻。

据了解,刘家大院原有七进屋,占地200余亩,院中古木参天、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时至今日,院落建筑不复存在,仅残存少量断垣,但刘家养马的马道宽敞平坦,至今依稀可见。刘家四兄弟重视教育,深感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投资创办止善小学,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即现在的刘院小学。学校距今有近百年历史,学校遗址上仍有当年栽下的银杏和姐妹树两棵古树。刘家人重视教育,先后出现很多优秀人才。在村部原刘院小学遗址前新建的村史馆都有介绍。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各具特色、乡土味浓的村史馆,是人们了解乡土中国的一扇扇窗口。

图片

走进刘院村村史馆,实物丰富、图文并茂,记录刘家四兄弟及父老乡亲们的奋斗足迹。刘院村素有崇文重教传统,村里建起了村史馆,挖掘梳理、集中展陈近百年来教育兴学、造福桑梓的十余位乡贤事迹,激发村民学习热情。“我们建设村史馆,是想把这些浓厚的文化流传下来,让下一代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坚定文化自信。”刘院村党支部书记吴维燕讲道。

如今,村史馆的建设,早已超越其作为建筑部件的物理属性,成为刘院村家族家风文化的鲜明象征与精神丰碑。它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先辈们的荣耀与期望,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刘氏子孙不断奋进。

在刘院村每一个村民看来,刘家大院的故事是刘院村的一个缩影。他们认为,刘院村向来村风和谐,民风淳朴,家家重视教育,文化底蕴浓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上,刘院村始终坚持保护传统文化,刘家大院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但依然保留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只有守住文化的根,才能走好发展的路。(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6-11 15:11 来源:棠树乡政府

5月12日,棠树乡举办乡村讲“棠”——“信息宣传及文稿写作简析”讲堂活动。



本期讲堂邀请了县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杜院生现场指导写作技巧和方法。他结合自己从事综合文稿写作的工作经历,围绕写好宣传信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写作的基础知识、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并针对常用公文、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党委信息和讲话稿等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

本次讲堂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也是一次面对面的经验交流,为进一步规范全乡文稿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提升通讯员队伍素质,加强对外宣传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金永强)



【详情】
时间:2025-05-17 10:14 来源:棠树乡政府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