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部分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和依赖救济现象,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张母桥镇积极探索创新公益性岗位扶贫开发模式,解决扶贫“养懒汉”问题。

强化正向激励机制。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整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就业补助资金和光伏扶贫收益利润分成等资金,深度挖掘公益性扶贫岗位,为贫困人口量身定制农村卫生保洁、生态护林员、村级事务协管员等贫困人口能够胜任的公益服务岗位。

灵活结合实现双赢。开发一批公路养护、农村保洁、山林防护等公益性扶贫岗位,按照程序,选聘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岗位工作者身份,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并根据服务次数和质量对其发放报酬,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做好了生态保护工作。该镇共设置生态护林员岗位108个,为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元。通过整合光伏扶贫收益利润分成、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等资金,设置光伏公益岗900余个,有效解决了光伏电站维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脱贫增收双赢。

岗位资金科学匹配。一是将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专项用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工作;二是拟成立由镇村两级共同参与的监督小组,对公益性岗位的使用、安置就业人员情况、工资发放情况等进行监督;三是加强对公益扶贫岗位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估,通过年度考核的方式来推进工作的开展,对完成工作较好的从业人员予以一定奖励或者续聘,对不胜任、不合格的考虑更换岗位人员。(邓欢欢)

【详情】
时间:2019-02-26 15:43

脱贫攻坚路上,人居环境改善是重要内容之一。张母桥镇妇联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职责,主动作为,发动居家妇女成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主力军。

积极宣传动员,让“五净一有一整齐”的要求家喻户晓。镇村妇联执委进组入户,召开小组妇女会,结合女性的家庭特殊地位和作用,既与广大贫困妇女面对面沟通交流,告诉她们,一屋不扫,谈何脱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短信、微信、公开栏等多种途径,宣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念,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

镇村妇联干部执委带头行动,努力做到以点带面。村与村妇联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比,形成全镇妇女落实环境整治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成立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巾帼志愿服务队。逐组逐户宣传发动,帮助老弱病残贫困户打扫卫生。(张学齐)

【详情】
时间:2018-12-20 16:49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自十月起,张母桥镇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出五个“新”字,对该镇13个村农户开展一次扶贫情况全面大排查。

一是宣传力度“新”。该镇对扶贫政策实行多层次的宣传。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和广播会宣传;张贴大幅标语、悬挂条幅、利用宣传车宣传;对在家的农户,面对面宣传,对外出的农户,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宣传。

二是专班力量“新”。该镇各村都成立至少六人的排查专班小组,成员有县直单位下派干部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名和若干镇干组成,两人一组或一人一组,进行走访排查。

三是排查方式“新”。此次排查对该镇所有农户都进行排查,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在家农户实行上户走访排查,在外的农户实行电话询访慰问。

四是排查内容“新”。该镇采取一看二问三访的方式进行排查。一看,即实地查看农户家的环境卫生状况,是否得到了“五净一有一整齐”;二问,即问农户家的基本情况、家庭收支情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帮扶成效取得情况;三访,即访问农户对扶贫工作是否满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否满意,对贫困户是否有漏评、错评和错退现象。

五是整改力度“新”。该镇要求排查情况一天一上报,并立即将排查问题反馈到有关单位和部门,责令及时整改,做到“排查每天有汇报,问题整改不过夜”。(张光银)

【详情】
时间:2018-11-09 16:2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掌握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和集中供养意愿,助力2018年舒城县脱贫摘帽决战决胜,10月24日,张母桥镇组织召开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动员会,该镇各村民兵营长和村卫生室长及该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先该镇民政办主任带领学习了县有关文件精神并就如何开展评估工作讲了三个注意,一是注意要人人见面,现场评估,此项由村医负责;二是注意当面征求是否入住敬老院意见,现场签字确认,此项由村营长负责;三是注意把握时间节点,集中3天时间,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随后,该镇卫生院院长胡继波就评估业务工作作了具体讲解。

最后,镇分管负责人姚诗健强调,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虽然表面上看仅仅是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是否愿意集中供养征求意见,但它是为精准脱贫摘帽提供基础性保障的;责任上要进一步明确,要明确分工,明确任务,明确上报时间;措施上要进一步细化,倒排时间表,迅速行动,确保圆满完成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工作任务。(冯学存)

【详情】
时间:2018-10-30 10:53

为扎实做好敬老院秋季安全管理工作,近日,张母桥镇联合民政、综治、安监等部门组成安全检查组,并由分管领导姚诗健副镇长担任组长,深入张母桥镇张母桥敬老院,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并看望慰问贫困五保老人。
检查组一行首先检查了敬老院的噴淋、烟雾报警系统、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等各项安全设施运行情况,还检查了值班室、娱乐室、理发室、医务室、会议室等场所,对场所的排布及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然后对每一个院民房间进行仔细查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存在,看卫生状况如何,并同五保老人促膝谈心,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嘱咐老人在平时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最后检查了敬老院的食堂、餐厅安全情况。

姚诗健要求敬老院管理人员一要对送进敬老院的食品要严格把关,防止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敬老院;二要切实抓好内部管理,引导老人形成安全用电、用火的良好习惯;三要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他强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管理人员要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切实落实消防措施,全面加强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给院内老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生活环境。(苏冉)

【详情】
时间:2018-10-18 11:19

近日,舒城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组一行5人在组长蒋昌政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冒着不期而至的秋雨,来到张母桥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扶贫,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活动”。

在专家组未到之前,张母桥镇卫生院义诊活动现场早已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经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前来办理慢性病证和健康咨询、疾病问诊的群众井然有序地围坐在诊断桌前,渴迎专家组的到来。

活动进行中,专家组成员通过仔细的问询,体格检查,结合群众自带的各种辅助检查,病史资料等,认真地书写病历,确保前来的每一位贫困人员慢性病证的办理按政策应办尽办、每一位来进行健康或疾病咨询的群众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对于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专家组成员除了解答专业性的问询,还积极主动地向他们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办理慢性病证的作用及相关的办理程序,很好地解答了群众的疑虑。

一上午专家组成员笔不离手,渴不思饮,陆续为35位贫困慢性病患者书写了病历,对他(她)们的健康或疾病状况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及指导性的治疗。从现场每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员安静聆听、信任企盼的眼神中能解读出他们对专家组的信任和对健康的渴求,也是他(她)们对专家组辛勤工作的高度认可。

2018年是国家全面脱贫的关键一年,更是舒城县脱贫攻坚“摘帽”之年,该县卫计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美丽舒城而努力奋斗。(吕德宝)

【详情】
时间:2018-10-09 17:11

从舒城县城出发,开车半小时便来到国家级生态镇——张母桥镇。走进张母桥,一条条村村通道路宽敞明亮,一排排楼房坐落整齐,农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花香树绿。金色的稻田里,农民们正在收割稻谷忙的热火朝天。天蓝、地绿、水清、景秀,一片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景象。

该镇党委书记王波介绍,今年该镇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点工作,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为抓手,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自8月14日起,在该镇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全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升级。

来到庙冲村,几名清洁人员正在清扫道路,垃圾运输车正在装运垃圾。该村书记刘全富介绍,该村选聘8名护林员,3名居家就业人员和2名保洁员,落实农村环卫保洁分片责任,并建立长效保洁管理制度。选择的13名保洁员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给他们提供就业的同时,也让他们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共同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同时,通过对重点农户进行宣传,广泛动员村民自主参与庭院环境整治,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争取达到“五净一有一整齐”标准,即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有简单的桌椅等生活用品以及家内院内物品摆放整齐。

“以前路边没有垃圾桶,村民们垃圾乱堆乱放,时间长了臭不可闻,现在村里定点放了垃圾桶并安排了保洁员每日清理,垃圾运输车及时清运,加上村里的宣传教育,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都增强了,如今村庄环境卫生大有改善,每天马路都干干净净,连路边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都被清理干净了。”庙冲村村民曹宗年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十分高兴。

今年是村“两委”换届年,也有部分村民组组长换了新人,在李堰村圩西村民小组会上,薛为贤就是通过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不仅将自家门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齐,还积极帮助同村民组的五保老人收拾房屋,而被大家一致推选为村民组组长的。

近年来,该镇通过推动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农村卫生改厕解决农村厕所污染问题;通过加快危旧房屋处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镇发动镇村“1+1”包保干部对重点家庭,尤其是对较为懒散的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进行上门教育,督促帮助其养成自觉坚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在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上实现脱贫。

王波表示,下一步该镇将通过进一步学习其他县区、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经验,以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推动该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胡苏武 宋立华)

【详情】
时间:2018-09-29 10:38

为扎实推进健康脱贫民生政策落实,提高贫困人口对健康脱贫兜底政策“351”“180”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项目的知晓率。近日,张母桥镇组织计生办、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单位多举措开展健康脱贫政策宣传活动。

一是举办政策培训班。该镇组织全体卫生计生人员参加健康脱贫政策培训会,结合具体实例,运用丰富详实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健康脱贫政策,吃透政策精神,让每一位卫生计生工作人员成为政策宣传员、服务好能手。

二是入户发放宣传单页。印制健康脱贫政策宣传单,健康脱贫明白卡等,组织卫生计生工作人员发放到每个贫困户家中,并向贫困人员解释健康脱贫政策内容。

三是家庭医生入户宣传。家庭医生深入每一户贫困家庭,“面对面”开展健康脱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人口政策知晓率。

四是开展一次义诊活动。该镇卫生院组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成员,在开展健康脱贫政策宣传的同时,还为贫困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咨询服务。(丁长征)

【详情】
时间:2018-09-29 10:35

为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张母桥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农村改厕工作,积极推动农村改厕助力精准扶贫。

一是切实抓好组织保障工作。该镇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实施分片负责制度,落实专人办公,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高度统一、步调上高度一致,为改厕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扶贫到组到户宣讲等方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对照脱贫攻坚“五净一有一整齐”要求,在村庄营造积极改厕的舆论氛围,促使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行为习惯。

三是将农村改厕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今年该镇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0余户,该镇因地制宜,卫生改厕充分结合到危房改造工程之中,鼓励贫困户在新建或修缮房屋的同时,同步进行卫生改厕,有效提高了广大贫困群众人居生活环境,打造干净整洁的房前屋后环境,改出优质新生活,助推精准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是加大监督力度,及时解决问题。将改厕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镇改厕办对改厕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周督导、月通报,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进行研究。同时,注重抓好维护管理,做到“三分建、七分管”,建立维护机制,抓好各项服务,有效提高了群众使用满意度,使农村卫生改厕这项惠民工程能够真正惠及农村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

据悉,该镇2018年度共落实农村改厕指标323户,截至8月中旬,所有改厕户均已竣工,即将申请县级验收。(许志鹏)

【详情】
时间:2018-08-28 08:50

自社会扶贫网平台推广启动以来,张母桥镇高度重视平台推广、注册和应用。一方面联合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镇直单位和扶贫办大力推广和宣传平台;另一方面切实发挥社会扶贫网的帮扶效应,严把需求信息发布质量关,为贫困户筹集爱心善款,让社会扶贫助力更多贫困户顺利脱贫。

中国社会扶贫网是通过搭建社会资源与贫困地区、贫困对象的有效对接平台,实现供给资源和帮扶需求精准对接,提高社会扶贫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网站旨在利用互联网集聚社会扶贫的力量,实现社会扶贫精准化对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脱贫攻坚。

张母桥镇贫困户倪世准,其妻身患癌症,长期进行保守治疗,其父亲已年近八旬,母亲患脑梗塞且眼睛几乎失明,小女儿在读初中,大女儿今年以658分考取武汉大学,一家人的生活靠他苦苦支撑。今年三月倪世准骑车摔倒导致脑部跌伤出血过多,靠别人筹钱将他抢救过来了,他现在身体有所恢复,但无法上班挣钱,家里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

在得知该户情况后,该镇扶贫办和村“两委”干部高度重视,及时帮助其在社会扶贫网上发布需求,通过企业和爱心人士们的爱心捐助,十几天就完成对接需求,倪世准十分感谢爱心人士们的帮助,感谢国家搭建了这个平台。

目前,该镇贫困户注册实现全覆盖,已注册爱心人士2000余人,希望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这个平台,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丁西曼)

【详情】
时间:2018-08-21 08:22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