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母桥镇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显现。
产业扶贫彰显特色。认真落实“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政策,建立15间扶贫车间。24间扶贫驿站吸纳带动全镇近200户贫困户从事竹编加工生产,促进贫困户每年增收约7000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反租倒包大户农业基地”等方式带助贫困户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目前,该镇已培育杭白菊种植“订单农业”和传统手工竹编工艺品“送料加工”两大扶贫主导产业。
专项扶贫雪中送炭。全镇建成光伏电站5726KW,651户贫困户从事光伏公益岗劳动,每户受益600元。在全镇贫困人口中选聘108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每人补助费6070元。开发居家就业岗位10个,每个岗位发放就业补助2400元。搭建就业扶贫平台,依托就业扶贫驿站2家,扶贫基地2家,扶贫车间3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积极宣传和督促医疗卫生部门兑现“351”、“180”以及贫困人口门诊就医政策,并为每个贫困户落实一名签约医生;3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160万元,入股本村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06户贫困户参与经营,增收12.2万元,村集体增收2.8万元;实施贫困村电商网点建设,3个贫困村各建成一个网点,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实现了优质工业品直接进村入户。
集体经济日益壮大。3个贫困村积极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陡河村投资20万元,以入股形式与安徽板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流转100亩水面,用于水芹栽植;白果村投资40万元与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流转土地168亩,用于种植花卉和苗木培育;长冲村投资30万元,流转土地180亩,用于油茶栽植,并套种花卉苗木。今年以来,贫困村又通过与大户联营,种植杭白菊增加村集体收入,就地转移贫困劳动力。由县城投公司全额投资,为每个贫困村建设120KW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通过产业项目的打造与发展,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已经初具雏形,正在日益发展壮大。
设立基金补齐短板。各村通过向社会爱心人士和村民发放倡议书、与村内创业成功人士联系、争取结对帮扶单位支持、村集体经济收入和镇财政补贴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微心愿”基金,为非贫困户解决微心愿,提供微服务。“微心愿”扶贫基金在镇农经站设专户,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村集体,专款专用,专门用于群众的微心愿和微服务的解决。同时,加强基金使用的监管,每季度在村公开栏和先锋网站上公布资金使用明细账目,接受社会监督。镇13个村均成立了“救急难”基金理事会,开设了“救急难”基金专户,“救急难”基金已全部筹集到位。(张母桥镇 胡文友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