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起,舒城县紧紧把握“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契机,在万佛湖镇白畈村创新设立“老公亲”评理说事点。通过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为重塑基层治理新格局迈出坚实步伐。
“搞这个房子卫生间化粪池是占了你一点场子(地方),现在我既然搞过了,你有什么要求你讲,给他们(老公亲)帮我们评评。”万佛湖镇白畈村的程华林在新建房屋时,化粪池占用了邻居徐志红家的宅基地,双方由此产生了小摩擦。村里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上门了解详情,并将两人邀请至老村部的“老公亲”评理说事点。在这里,两位“老公亲”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公正的态度进行现场调解,短短不到半小时,就成功解开了双方的心结,化解了矛盾。万佛湖镇白畈村村民程华林说:“这次搞房子,跟我邻家为了化粪池的场子搞了点矛盾,我没跟她说,“老公亲”把处理了我也很满意,对方也很满意,很公平公正。”
在舒城的方言语境中,“老公亲”是对家中有威望的亲戚长辈的敬称。而担任调解员的“老公亲”,更被赋予了三重深刻内涵:“老”,代表着年龄长、阅历丰;“公”,意味着处事公正、不偏不倚;“亲”,体现出深受群众信赖、亲近于民。
2024年8月,万佛湖镇白畈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分别在新老村部设立了两个“老公亲”评理说事点。同时,精心选聘了2名德高望重、深受群众信任的老党员、老队长担任老公亲调解员,并配套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老公亲”调解机制。通过“民事民说”的创新方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使得矛盾纠纷排查覆盖更全面、调处化解更高效、处理结果更令人满意,真正做到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化解于萌芽。
截至目前,“老公亲”评理说事点已累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起,提前化解潜在矛盾20多起。万佛湖镇白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查瑞锋说:“通过‘民事民说’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下一步,白畈村将以‘老公亲’评理说事点为载体,帮助群众解决更多生活中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胡帅 郑昌伟 潘成敏)
今年以来,舒城县深入实施“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动员和帮助群众积极就业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无事”找书记的日常走访过程中,过湾村党支部书记沈永清发现,留守在村的中老年群体,面临就业无门或就业困难的现状。于是村“两委”决定引导和支持群众从事竹签半成品的加工,通过创建“夕阳红就业帮扶驿站”,积极与竹工艺品加工企业对接订单,并安排专人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制成品收回,对从事该岗位的群众实行“积分”奖励,群众可以用这些积分到村里指定超市兑换日用品,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南港镇过湾村村民毛天芳说:“我们老年人都有手工做,剪签子的,打签子的,都很好,赚的钱可以保自己生活。”
此外,过湾村还依托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动员和介绍本村群众到位于该村的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职,实现“家门口”就业。试点以来,已动员6名群众到过湾农业就业,累计在该企业就职的过湾村群众已达80余人。同时,在过湾农业发展过程中,村两委积极帮助该企业做好矛盾协调、项目申报和要素保障等工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南港镇过湾村村民杨杨说:“我本身是生完宝宝在家没事干,然后有一天我就看到村里发的无事找书记那个平台,我在平台上就发了一个信息,然后村里就及时回复我了,就把我介绍到过湾农业上班。”
为了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就业难问题,过湾村通过创建村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互联网+就业”优势,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的就业难题。“无事”找书记就业创业平台成立以来,已发布就业信息6批次,组织群众参加招聘会2场,开展送工进企2批次,帮助群众就业达70多人。(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高洁 潘成敏)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在城区精心布局、建立了11个各具特色的城市阅读空间,构建起覆盖全城的“十五分钟阅读圈”。这些镶嵌在居民小区、交通枢纽、街道社区的书房,让阅读无处不在,缕缕书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大家的精神生活。
每到周末,高云鹤夫妇就陪着孩子到周瑜大道图书分馆读书、学习,一家三口共赴知识海洋,成为阅读空间一道靓丽的风景。读者高梓妍说:“我非常喜欢在这里看书,我喜欢看《米小圈》《脑筋急转弯》,还喜欢看《父与子》,每次爸爸妈妈带我来这里,都会让我自己选择喜欢看的书。”
从2019年起,舒城县就启动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这一举措在全市属于首创。城市阅读空间满足了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为“15分钟阅读圈”布局、构建全民阅读提供了的便捷条件。阅读空间自开放以来,举办活动400多场,接待读者6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书香舒城建设。舒城县图书馆馆长王琰说:“2025年我们还要计划对另外三个阅读空间进行提标升级,让它符合公共文化空间的要求,不断丰富它的服务内容。我们还要进一步要加大阅读空间的宣传推广,扩大群众的知晓度,进一步深化阅读空间的服务内容,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丰富我们阅读空间的服务内容,争创全省十佳阅读推广空间。”(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许令强 王玉芳 潘成敏)
2024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以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试点”为契机,创新开展“道德银行”积分制工作,将群众德行善举量化入行、物化增效、固化成风,全力打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氛围,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在舒城县棠树乡烽西村的“道德银行”内,一排排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洗衣液、抽纸、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可依据自己的道德信用积分选取物品。烽西村民兵营长卜新生说:“今年我们重点将积分获取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相挂钩,鼓励引导村民清洁自家房屋周边,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群众参与率和积极性很高”。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积分兑换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实惠和便利,也让基层社会治理既有“分值”更有“价值”。烽西村村民刘会稳说:“我们村委会在就近场所设置积分兑换服务点,展示积分兑换物品标准,实行积分榜公示,根据积分排名获得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这些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也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深入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烽西村“两委”干部进组入户,通过“板凳会”,发放宣传册页、微信群等形式。让常年居住在家的农户都能成为“道德银行”的客户,去年烽西村发放“道德银行”积分存折245份,群众参与面达80%以上。
为了规范操作流程,避免评议不公平公正问题出现,烽西村把基层治理事务划分为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和谐家庭4大类39个小项,制订出25个正面事项清单和14个负面事项清单,将基层治理事务精细化、具体化,使积分评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召开年终兑现大会时,村里还评选出5户“道德示范户”,向他们颁发奖牌和流动红旗,每户直接加50分。截止去年年底,群众累计积分25434分,兑换生活用品2000多件,折合现金2.54万元。舒城县棠树乡烽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大中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好‘道德银行’积分制的激励作用,以存美德、挣积分、取实惠的方式,让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激发村民干事创业、参与发展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和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张智 潘成敏)
“一年之计在于春,补植增绿正当时。”随着气温回升,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城管局园林管理所抢抓春日先机,全面铺开春季苗木补植工作,为城区织就层层叠翠的生态画卷。
漫步城区公园绿地,园林工人们正以汗水勾勒春日图景:铁锹起落间泥土翻飞,剪刀修剪掉枯败枝叶,新苗在坑穴中稳稳扎根,清水顺着根系滋润土壤……他们分工明确、协作默契,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对城市绿化的精心呵护。
针对自然老化、病虫害侵蚀、人为踩踏导致的植被斑秃、缺株断档等问题,园林管理所自3月起启动“拉网式”排查,对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街头绿地进行地毯式巡查,精准标注缺植点位,详细记录品种规格、补栽数量,为科学补绿奠定基础。补植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班指导,从苗木根系修剪、栽植深度把控到后期支撑加固,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成一片”。
“目前补植工作正按节点有序推进。”舒城县城管局园林所绿地养护股股长史斌介绍,截至目前,累计补植杜鹃、麦冬等各类小苗51万株,香樟、樱花等乔木281株,红叶石楠球、海桐球等球类灌木730余棵,播撒二月兰、孔雀草等草花草籽950公斤,铺设混播草坪1.2万平方米。预计4月底前,城区所有缺绿断档区域将全面完成“焕新”。
据悉,后续园林部门将持续强化精细化养护管理,督促养护单位加密浇水频次、加强病虫害防治,同步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及时处置损绿毁绿行为,以“种管并重”守护绿色成果,全力为市民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郑昌伟 潘成敏)
3月22日,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棠树乡洪院村正在举办该乡第三届万亩油菜花文化旅游汇演。文化旅游汇演以“金色花海绘春景,多彩棠树谱欢歌”的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共赴春日之约,沉浸式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活力,展现了当地农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
在洪院村活动现场,春日暖阳下2万余亩油菜花随风摇曳,花香四溢,绘就一幅天然油画。游客们穿梭花海,拍照留念,尽情享受春日浪漫。文艺爱好者们还纷纷登台献艺,用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彰显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貌。
近年来,安徽省舒城县棠树乡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并以油菜花为媒介,将油菜产业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在实现油菜传统种植经济效益的同时,催生出油菜花带来的“美丽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龚盛)
近年来,舒城棠树乡积极探索“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乡村建设模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曾经的旧村庄实现华丽蜕变,一幅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临近中午,在棠树乡西塘村,村民周保俊正忙着在小菜园里摘菜。如今,经过统一整修,小菜园规整有序,原本杂乱的小菜园,变成了兼具实用价值与观赏美感的小花园。村民们在收获新鲜蔬菜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红利。村民周保俊说:“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门口杂乱的小菜园变成小花园一样,种菜非常舒适,环境也很好,现在我们西塘村住起来确实比以前舒服多了,现在我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来之后让他们记住家里的乡愁。”
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西塘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逐户走访,宣传环境美化的重要意义,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西塘村在引导群众参与村庄建设时,从细微处着手,真抓实干,累计整治清理乱堆乱放30多处,修补道路100多平米,硬化、清淤沟渠700多米,清淤当家塘3口。通过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真正成为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与受益者。棠树乡西塘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云说:“人居环境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村始终以千村引领万户升级为抓手,通过党支部引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使得旧貌换新颜,用我们的努力换取群众的幸福。”(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徐茹 潘成敏)
)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在城区精心布局、建立了11个各具特色的城市阅读空间,构建起覆盖全城的“十五分钟阅读圈”。这些镶嵌在居民小区、交通枢纽、街道社区的书房,让阅读无处不在,缕缕书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大家的精神生活。
每到周末,高云鹤夫妇就陪着孩子到周瑜大道图书分馆读书、学习,一家三口共赴知识海洋,成为阅读空间一道靓丽的风景。读者高梓妍说:“我非常喜欢在这里看书,我喜欢看《米小圈》《脑筋急转弯》,还喜欢看《父与子》,每次爸爸妈妈带我来这里,都会让我自己选择喜欢看的书。”
从2019年起,舒城县就启动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这一举措在全市属于首创。城市阅读空间满足了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为“15分钟阅读圈”布局、构建全民阅读提供了的便捷条件。阅读空间自开放以来,举办活动400多场,接待读者6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书香舒城建设。舒城县图书馆馆长王琰说:“2025年我们还要计划对另外三个阅读空间进行提标升级,让它符合公共文化空间的要求,不断丰富它的服务内容。我们还要进一步要加大阅读空间的宣传推广,扩大群众的知晓度,进一步深化阅读空间的服务内容,扩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丰富我们阅读空间的服务内容,争创全省十佳阅读推广空间。”(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许令强 王玉芳 潘成敏)
为扎实筑牢水稻育插秧基础,加速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农机服务中心举办2025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会。此次培训旨在向广大种粮大户传授科学的育插秧技术,动员大家“育好秧、育壮秧”,为夺取粮食丰收筑牢种苗根基。
培训现场设在柏林乡现代化育秧中心。生产车间内,两条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从浸种、上料,到播种、堆盘,整套流程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作业。育秧中心的广场上,四台插秧机和四台履带机整齐排列,这些设备将在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培训过程中,柏林乡农业农村社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机械化育秧的关键技术,并向农机大户们传授插秧机调试与保养实用技巧。舒城县柏林乡农业农村社会服务中心技术员周生贺说:“我们在整个机插秧过程中,育秧环节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把秧苗育好之后我们才能把秧插好,整体的秧苗素质才会比较好,反青速度才比较快,对后期的粮食产量才能提供好的保证。”
据了解,2025年,舒城县计划完成45万亩机插秧任务,机插秧率目标达到6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紧紧围绕育秧这一关键环节,落实各项政策扶持措施,引导和支持种粮大户更新升级育秧机械。目前,全县已建成35家育秧中心、112个育秧点,2.7万亩再生稻和4.2万亩早稻的育秧工作已陆续启动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汪亚飞 潘成敏)
2024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以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试点”为契机,创新开展“道德银行”积分制工作,将群众德行善举量化入行、物化增效、固化成风,全力打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氛围,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在舒城县棠树乡烽西村的“道德银行”内,一排排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洗衣液、抽纸、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可依据自己的道德信用积分选取物品。烽西村民兵营长卜新生说:“今年我们重点将积分获取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相挂钩,鼓励引导村民清洁自家房屋周边,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群众参与率和积极性很高”。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积分兑换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实惠和便利,也让基层社会治理既有“分值”更有“价值”。烽西村村民刘会稳说:“我们村委会在就近场所设置积分兑换服务点,展示积分兑换物品标准,实行积分榜公示,根据积分排名获得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这些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也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深入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烽西村“两委”干部进组入户,通过“板凳会”,发放宣传册页、微信群等形式。让常年居住在家的农户都能成为“道德银行”的客户,去年烽西村发放“道德银行”积分存折245份,群众参与面达80%以上。
为了规范操作流程,避免评议不公平公正问题出现,烽西村把基层治理事务划分为社会治安、公益美德、乡村建设、和谐家庭4大类39个小项,制订出25个正面事项清单和14个负面事项清单,将基层治理事务精细化、具体化,使积分评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召开年终兑现大会时,村里还评选出5户“道德示范户”,向他们颁发奖牌和流动红旗,每户直接加50分。截止去年年底,群众累计积分25434分,兑换生活用品2000多件,折合现金2.54万元。舒城县棠树乡烽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大中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好‘道德银行’积分制的激励作用,以存美德、挣积分、取实惠的方式,让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激发村民干事创业、参与发展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和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张智 潘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