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棠树乡党委始终将关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健全组织,强化服务,完善制度,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四强化”引领关工工作全面发展,连续两年被县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

微信图片_20220624084252

一是强化班子建设;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四是强化阵地建设。(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4 08:45 来源:棠树乡政府

初夏前后,是丝瓜络种植的关键时节。在棠树乡丝瓜络种植基地,十几名农民正在忙着在丝瓜络田里搭藤蔓,一排排钢架子上缠绕着翠绿的丝瓜络藤蔓,煞是喜人。

微信图片_20220622081036


丝瓜络产业,是棠树乡今年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


丝瓜络是一种中药材,除了药用外,丝瓜络深加工可以制作成鞋垫、保健枕、沐浴品、、玩具及艺术品、拖鞋、床垫等产品。为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把丝瓜络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要方式,今年全乡预计种植丝瓜络面积约600亩,涵盖6个村。


窑墩村是棠树乡丝瓜络产业的主产区,目前该村丝瓜络种植已达280多亩,2021年销售收达入达97万元,带动村民60多人居家就业,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丝瓜络产业成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居家就业的支柱产业。为促进丝瓜络产业进一步发展,延长丝瓜络产业链,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窑墩村筹资300多万元,建设丝瓜络用品加工厂,引导丝瓜络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将农业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加工业、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验与旅游观光型的生态农业,有力的促进了三产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窑墩村以东8公里的寒塘村,今年年初,35岁的村民程清松早早地用机械将土地平整好准备种植丝瓜络。“我是种田的大农户,在寒塘村承包了140多亩的稻田,乡村干部来村里面宣传丝瓜络种植产业,给我们算了经济账,我很心动,今年就种植60亩试试看,效果好我后面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程清松笑着说道。


“棠树乡结合本地丝瓜络种植经验,不断提升丝瓜络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并在全乡适宜的村全面推广种植,并从技术培训、机械化管理、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丝瓜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今后乡党委政府将围绕 “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 的发展模式,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让产业发展红利更多地惠及群众。”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宋波说道。(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2 08:13 来源:棠树乡政府

6月19日到6月26日,“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在棠树乡集中开演。

送戏下乡

演出现场热闹非凡,节目精彩纷呈,优美的舞蹈,欢快的歌曲,高亢激越的黄梅戏表演……这些节目既有艺术观赏性又有教育感化作用,寓教于乐,让群众深切体会到党的政策带来的乡村变化,(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21 08:44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连日来,棠树乡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整治公共空间,实现“四治两完善”、整治农户庭院,实现“四净两规范”、改善个人习惯,实现“四勤两参与”三点为主要方面,全面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卫生习惯。

图片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要求各村把专项行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抓,组建工作专班,专司此项工作。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由乡振兴办牵头,集镇办配合,村组织入户排查,建立完善清单台账,整改落实有关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点农户,建立乡、村、帮扶干部“三级干部包保服务”机制。

互相联动,综合施策。在各村开展“爱卫生讲文明新时代新村民”活动,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实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将人居环境的要求,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村规民约。发挥村团委、妇联等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普及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卫生创建和文明村、文明户建设。积极开展清洁卫生户、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推行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制等活动。

加强督查,强化调度。乡将专项整治改善行动纳入乡农办重点工作调度清单专题调度,专项整治行动结果纳入乡积分制考核。专项行动期间,乡建立旬调度机制,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对工作不力,抓而不紧、效果不好的,及时通报、批评、曝光。乡振兴办、集镇办不定期督查到村,并适时调度、通报。(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16 18:00 来源:棠树乡政府

QQ图片20220615161001.jpg

棠树乡以整治公共空间,实现“四治两完善”;整治农户庭院,实现“四净两规范”;改善个人习惯,实现“四勤两参与”三点为主要方面,全面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卫生习惯。(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16 16:23 来源:棠树乡政府
为更好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加强政策宣传,近年来,棠树乡以政务公开为载体,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图片


公开内容多样化。围绕群众密切关注的乡村振兴、民政、计生等惠民政策,进一步规范乡及下辖16个村的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惠民政策信息,并利用网上信息公开中的政策宣传栏,及时转载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相关的上级政策及政策解读内容。


公开方式多样化。紧紧围绕“保民生”这一目标,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就业创业、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政务公开,对相关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及时公开,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信息需求,打通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窗口工作人员的政策解读,保障群众的服务需求,让群众更好地知晓、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增进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以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公开形式多样化。针对性、个性化地设置公开方式,在信息页面中插入动漫、视频、图片,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让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的群众都能轻松获取信息。一是全文发布。对政策、资金、政府文件等全文发布,充分体现信息的严谨性。二是图文发布。对有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的信息采用文图并茂的方式公开,便于理解记忆。三是添加解读。对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群众关注的惠民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切实让群众对惠民政策入脑、入心。(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15 15:31 来源:棠树乡政府
5月份以来,棠树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访民情、解民忧、转作风、促发展”大走访活动。由该乡主要领导带头把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创业人员、各类新经济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作为走访对象,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他们共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并走访群众,认真了解大家对医疗、教育、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政策落实上存在的差距,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需、所盼,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档案”,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图片


大走访活动中,该乡进一步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切实了解掌握和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强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

据了解,结止6月10日,乡村干部走访了农户达1000户,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00多件已基本解决。(孙正来)


【详情】
时间:2022-06-14 15:20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近年来,棠树乡以优秀文化引领乡村文化的前进方向,用文化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

01.jpg


一是开放好农家书屋。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农家书屋,采取一系列措施用好“农家书屋”,借助农家书屋的平台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建设农村文化阵地。通过整合现有资金、项目、场所、设施,充分利用乡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网等资源,打造文化活动阵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农业技术和知识,提升致富技能。

02.jpg


三是全面提升群众道德素质。棠树乡党委、政府先后在全乡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脱贫之星”创评以及乡风文明积分制等工作。通过评选“五星级文明户”,让全乡每个家庭以先进为榜样,弘扬家庭美德,不断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棠树乡成立了17支以乡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创业有成人士为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宣讲队,宣讲队采取恳谈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引导群众自我管理,重点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乡村振兴、抵制陈规陋习等宣传工作,树立风清气正的农村思想环境,为乡村振兴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6-09 09:35 来源:棠树乡政府
5月25日,棠树乡开展的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巡回演出在该乡棠树村乡村大舞台举行。


01.jpg


演出在清新优雅的舞蹈《青花瓷》中拉开序幕。朗诵《我的祖国》、快板秀《不忘初心赋使命 乡村振民为民众》、电子琴独奏《我爱你中国》、活力四射的《拉丁牛仔恰恰舞》等节目依次上演,精彩的表演将文艺演出的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现场观众拍手叫好,精彩的文娱节目为村民带来了一场“文艺大餐”。


02.jpg


近年来,随着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不断的加快,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棠树乡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开展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巡回演出。


“党和政府的政策就是好,现在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大家看得热闹、听得开心,日子过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棠树村村民程邦同说道。


下一步,棠树乡将进一步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实现“村村有活动、部门有行动、乡里有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棠树提供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2-05-26 16:59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近年来,棠树乡党委、政府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为抓手,发掘和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创新走出以文艺人才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图片

完善机制,激发乡村人才活力。棠树乡结合乡情,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文件。通过对基层非遗技艺、民间舞蹈、戏曲等文艺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建档、培养,整合乡内优秀文艺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热爱文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能够服务于当地的文艺人才队伍,形成乡、村两级文化服务网络。全乡共推荐民间乐器人才18人、书画摄影人才20人,在册文艺爱好者200余人。登记村民广场舞队伍10多支,红白理事会16个。同时制定文艺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奖补、评优、培训等举措,激发基层文艺人才活力,吸引更多文艺人才留在家乡,服务当地群众。

图片


图片

提升服务,打造公共文化阵地。棠树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乡文化服务点1个和村文化驿站18个,农家书屋16个,并配备完善各类书籍和阅读设备,为16个村配备文化活动器材60多套。常态化开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训。组建新时代志愿者服务团队58支,志愿者6000余人。通过举办乡村文艺表演、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方式,让乡村人才在农村舞台绽放光彩。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组成唢呐、民歌、舞狮等表演队伍,活跃在各村的乡村大舞台上,每到农闲时节,该乡就自发组织为群众表演节目,“我们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在忙事业,我们这些老人能聚在一起参加村里的活动,非常开心。”烽西村的付先转脸上挂满了笑容。文化活动红红火火,惠及村民,大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图片

创新模式,提高乡村服务质量。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将乡村文艺人才作为志愿者,深入村免费指导有兴趣爱好的年轻人学习技能。针对老年群体,在乡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开展活动;针对乡村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开展专技培训。同时根据社会各界不同需求,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进村、校园、企业等活动。以最接地气的形式把民歌、舞蹈、器乐演奏、舞狮等文化产品送给群众,为乡村文化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截至目前,该乡共开展活动百余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从以前的“送文化”到今天的“种文化”,从群众为‘接受者’到‘参与者’的转变,棠树乡重点培育村民文化生活自我供给能力,着力打造以村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高雅)


【详情】
时间:2022-05-23 10:47 来源:棠树乡政府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