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汊河镇通过创办各类科技协会、培育科技致富大户、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引领更多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
创办科技协会带领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干汊河镇以无公害蔬菜、猪禽和羽毛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先后登记成立了羽毛、养猪、无公害蔬菜、家禽等专业科技协会,协会会员由最初的几十名会员发展到近400人。该镇专业科技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把从事羽毛加工、养猪、无公害蔬菜种植、养禽业的千家万户农民有序地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行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技术、信息共享、产、供、销合作共营。养猪科技协会成立后,及时为养猪户统一提供技术信息和饲料、采购猪苗、防疫、推销商品猪等多方面服务,从而使全镇养猪户直接增收20多万元,使更多养猪户因此走上致富路。该镇出现规模养猪大户近200户,其中年养猪达1000头1户,养猪500头以上4户,养猪100头以上10户,养猪50头以上100多户。
培育科技大户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实现致富。为培育更多的科技大户示范带动周边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干汊河镇积极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大户走科技致富路,并帮助周边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该镇养猪户郭兴凤,从94年开始养猪,由当初养猪几十头,通过财政及其他有关部门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加之本人刻苦自学养猪技术,不断摸索养猪经验,滚动发展,现在已建成拥有固定资产近百万元、流动资金30多万元,集养猪、猪饲料加工、沼气供热育猪为一体化的标准化的规模养猪厂,每年饲养商品猪1000多头,年加工配合饲料1000多吨,同时带动全镇100多户农民走上科学养猪脱贫致富的道路。该镇鼓励支持农技人员创业培育科技承包大户,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镇农技干部丁思年在镇党委政府及镇财政所的关心支持下,于2000年开始领办近百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又于2006年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蔬菜示范基地面积至1500亩,并创办了安徽谷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合肥周谷堆等大市场联营,统一销售本镇精品蔬菜,采取内联、外接的方式,把广大菜农与蔬菜大市场联结起来,为菜农无偿提供市场信息和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等服务,已带领100多户菜农走上科技致富之路。该镇还通过大力培育科技大户、科技示范园,形成镇有示范基地、村有示范点、组有示范户的三级学用科技网络,已出现一万亩无公害蔬菜、2000亩药合、1000亩葡萄等上规模的示范基地,并出现了400多种养业大户。
开展科技培训引导更多农民运用科技致富。干汊河镇注重科技兴农,加强技术培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致富。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民,一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培训农民,镇蔬菜协会组织近百名蔬菜种植户到舒城县城郊区舒丰等蔬菜基地参观取经。二是通过科技协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注重对本行业会员和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近百场次,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印发技术培训资料2万多份。三是通过科技示范园培训农民,让周围农民进示范园生产实践,并由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技术经验。由于该镇多渠道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更多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他们也因此从中尝到了甜头,鼓起了腰包,出现了更多的种养大户。图为养殖和种植业科技培训班场面。(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22 17:57

上半年,干汊河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经济强镇、产业大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为目标,围绕年初目标狠抓落实,上半年工农业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形势。

以招商引资为引擎,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以招商引资为引擎,努力扩大招商成果,该镇截止6月份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1.29亿元,其中上年结转项目引资8100万元,今年新开工项目引资4800万元。

该镇加大对工业和民营企业扶持的力度,年初召开经济工作会,拿出12万多元兑现对4个最佳企业、9个先进企业、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等进行了表彰奖励,激励了企业发展。羽毛集中区起步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投资近2000万元的周瑜大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南聚羽毛产业园项目建设总投资额2.25亿元,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占地50亩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占地100亩10万平方米厂房,将于年底前建成。已有翰文运动用品研发中心、李宁羽毛球品控中心、川崎羽毛球品控中心等4家企业入驻。

该镇截止6月底,固定资产总投入1.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6.3亿元。1-6月份,太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5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1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20%。由于该镇羽毛产业发展迅猛,入选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在北京召开的第31届国际体育博览会上,该镇有翰文、太阳、华健、徽羽等多家羽毛企业参加。

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现代农业长足发展。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该镇形成洪宕等村的优质葡萄和草莓、顺河等村的药合、瑜城等村的大棚蔬菜、七门堰等村的名贵苗木、西宕等村的高产优质粮油、严冲等村的板栗、以及生态养猪、特色养殖(养乌骨鸡和鸽子)等10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该镇农业科技下乡、农机购置补贴、动物春防、通村水泥路养护、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均扎实有效开展,午季油菜总产114万公斤、小麦总产220万公斤,实现农业总产值1亿多元;新型农民培训2次200人;规范土地流转,流转1.8万亩,涉及142户;蔬菜、养猪、家禽、养蜂等专业协会积极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服务。多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53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图为该镇正在建设中的南聚羽毛产业园。(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19 09:42

今年以来,干汊河镇为认真抓好土地管理工作,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地行为的发生,严格落实四项制度:

一是严格落实土地监管巡查制度。从严把好土地“闸门”,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加大土地巡查力度,要求村级每周土地管理巡查不少于一次,并且每半月向国土所报送一次巡查结果报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

二是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决制止任意改变基本农田用途的行为,切实做好保护基本农田“四个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三是严格落实农村宅基地审批制度。严格按照申请报批程序,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按照新村庄规划,把握宅基地申请条件,规范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代表会通过后,在本村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经镇政府审核后,报县政府土地部门审批。镇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研究审批农村宅基地。

四是严格落实兑现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建立土地管理奖惩机制,对违法违章用地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不积极和制止不力的,严格追究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并对违章建筑强制拆除。该镇对近期发现的三宗违法违规建设,分别给予相关两个村的村干部兑现责任金处罚,并组织公安、司法、国土、城管中队及相关镇村干部,对其中在西宕村发现的一宗违法占地兴建幼儿园的建筑实施了强制拆除处理。(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19 08:17
今年以来,干汊河镇认真实施34项民生工程,重点采取四项措施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见成效。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制定方案、召开会议、公开栏公示、印发致群众一封信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和具体内容,使之家喻户晓。

二是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把民生工程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责任人,排出时间表,制定保障措施,落实责任主体,严格兑现奖惩。

三是加快进度,按时完成。上半年兑现资金类民生工程补贴资金462.27万元。工程类民生工程,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个跨年项目建设,今年新开工建设3个,其他20个项目均已经落实招标正实施建设;完成农村清洁工程;在九龙塘村落实建成50口农村沼气池;新型农民技能培训落实培训300人。此外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农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等与群众学习、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都能及时有序开展。

四是加强督查,确保质量。针对暑期学校在建项目工程集中开展督查,安排中心校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各在建项目施工现场,查质量,促进度,重点督查了新街改扩建幼儿园工程、泉堰小学教学平房工程、中心幼儿园工程等学校在建项目工程。听汇报、查资料、看安全防护设施,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限期整改到位。图为该镇泉堰小学和新街幼儿园在建工程。(卢贤傲 吴本和)

【详情】
时间:2013-07-16 08:16

近日,《安徽日报》来稿编辑部编辑记者邹宝元等到干汊河镇采访旅游和羽毛产业,先后深入该镇七门堰遗址、七门堰生态园、七门堰引水枢纽工程、周瑜城遗址、羽毛工业集中区部分羽毛企业等处参观,并听取相关情况介绍。

邹宝元一行对干汊河镇深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发达的羽毛产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参观和听取相关情况介绍,邹宝元等详细了解七门堰水利工程历史遗址由来、七门堰旅游开发规划、七门堰村美好乡村建设做法及干汊河镇羽毛加工产业发展情况。邹宝元充分肯定了该镇依托旅游古迹资源打生态牌、兴特色游的思路,及积极搭建羽毛产业发展平台、延伸产业链发展羽毛产业的做法,表示将全面宣传、推介该镇的特色旅游业和蓬勃发展的羽毛产业,助推该镇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素有“周瑜故里、羽毛之乡”称誉的干汊河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和“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实施周瑜城至七门堰旅游规划,打造万亩历史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积极打造省级羽毛集群专业镇,目前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检、切片和羽毛球、羽毛球拍等相关产品加工制造业100多户、50家企业,从业人员8000多人,年产羽毛球400万打,约占全国训练用球的50%份额,2012年产值实现15亿元,创利税1亿多元,上缴税金1010万元。其中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5家、国家科技创新企业1家。(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15 10:51

自市、县“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干汊河镇因地制宜,积极围绕打造万佛湖AAAAA级旅游区,突出整治万佛湖旅游线各村街环境卫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集中整治县城通往万佛湖的舒岳公路沿途顺河、乌羊、西宕、洪宕、九龙塘五个村和干镇、新街两个中心集镇环境,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环境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一、集中整治沿途村街环境。该镇按照成片连线治理的原则,集中整治县城通往万佛湖的舒岳公路沿途顺河、乌羊、西宕、洪宕、九龙塘五个村和干镇、新街两个中心集镇环境,重点改变沿途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倒乱扔、污水乱排乱泼等“八乱”现象,实现沿途村街环境卫生洁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绿化美化、用水净化、沿途经商归店整齐优化、服务强化等“八化”目标。

二、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该镇按照“防源、治污、活水”的治理思路,扎实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投入100多万元,建设1座垃圾周转站,成立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镇村保洁队伍,修建50多处垃圾池,配置了1辆垃圾转运车和200多只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组建一支6人组成的城管执法中队具体负责镇村环境保洁,初步建立了“户分类、村街收集、镇运转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同时,修建1座生活污水处理站,清淤整治东支渠、干汊河等通往下游至县城的河渠,保持河塘净化。

三、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该镇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落实专抓队伍和专人管理村街环境卫生保洁,同时,将文明卫生纳入村规民约,要求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定期开展卫生户、文明户评比活动,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15 10:47

7月13日,干汊河镇隆重召开小商品行业商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县政协副主席兼工商联主席李光年、县工商联党组织书记惠国胜、县工商局副局长夏强、县个体协会秘书长吴玉林和干汊河镇镇长朱旭松、副镇长张然及镇经发办、工商所、商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到会,对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来自全镇的109名首届会员和县内外48名赞助支持商会成立的经销商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通过了行业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

会上,县工商局领导宣读了《关于干汊河镇小商品行业商会成立的批复》文件;宣读并表决通过了《干汊河镇小商品行业商会章程》,选举产生了1名名誉会长、3名名誉副会长、1名会长、3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和28名理事;当选会长汪成勤汇报了小商品行业商会筹备情况,并代表商会理事会表态承诺秉承商会宗旨、遵守规章制度、竭力服务会员。镇商会、经发办、工商所和县工商局负责人分别讲话祝贺干汊河镇小商品行业商会成立,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县政协副主席兼工商联主席李光年向新成立的干汊河镇小商品行业商会和新选举产生的商会领导班子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要求商会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积极做好与政府及其部门的联系、与广大会员的联系、与兄弟商会的联系;要求商会会员自主自立、守法经营,要加强学习、精诚团结、联系客户、服务大局;要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关心支持商会工作,为商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干汊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旭松代表镇党委政府祝贺小商品行业商会成立,并向莅临与会的县领导及支持商会成立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近年来干汊河镇实施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发展目标和发展成绩,希望小商品商会成立后要诚信守法经营、积极合作共赢、抓机遇快发展、努力回报社会。

干汊河镇小商品行业商会的成立,标志着全镇小商品行业走上了有序发展之路,将进一步推动全镇小商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对于维护行业自身权益、强化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威、矫正行业弊害、加强与政府及其部门协调沟通、推动行业共同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15 10:14
近日,干汊河中心校组织七八年级的班主任和老师们冒着酷暑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了走访,开展“走家访路 、传师生情”活动。

在家访中,老师们向家长宣传了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成绩,并通过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暑假期生活,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学生不去河边、水库等危险区域游玩或游泳,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等。家访中老师们还积极与当地村两委进行了沟通,共商暑假期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并给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送去了米和油。通过家访,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家访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职业幸福。(卢贤傲、 吴本和)

【详情】
时间:2013-07-15 10:11

近期,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命名第七批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通知》(皖环发[2013]66号)文件精神,在第七批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中,干汊河镇朝阳村荣获“安徽省生态村”称号。截至目前,干汊河镇荣获安徽省生态乡镇,该镇七门堰村荣获国家级生态村,西宕、朝阳两村荣获安徽省生态村,西宕村正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村,有力促进了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该镇争创国家级生态镇奠定了良好基础。图为朝阳村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09 08:27

走进干汊河镇,就会看见各种种植、养殖基地:乌羊、瑜城等村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洪宕村千亩优质葡萄和草莓基地,顺河、韩湾等村千亩药合基地,七门堰、朝阳等村千亩桂花林等名贵苗木基地,严冲、七门堰等村数千亩板栗基地,以及遍布顺河、乌羊、西宕、洪宕等村20多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等养殖基地,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撑起了干汊河镇经济半壁江山。如今,干汊河镇已形成洪宕等村的优质葡萄和草莓、顺河等村的药合、瑜城等村的大棚蔬菜、七门堰等村的名贵苗木、西宕等村的高产优质粮油、严冲等村的板栗、以及生态养猪、特色养殖(养乌骨鸡和鸽子)等10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今年该镇特色产业人均增收可达600元以上。

位于317省道15公里处干汊河镇洪宕村的“阳光雨露”农业生态园,葡萄、草莓、猕猴桃、水蜜桃、西瓜……这里四季时令水果应有尽有,吸引四面八方游客来此享受采摘乐趣。据生态园总经理程峰介绍,该生态园目前共种植葡萄、草莓等水果500多亩,在“阳光雨露”生态园里,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现场采摘到品质优良的时令水果:每年的元月份至六月份,游客可以摘草莓;6月份至7月份,可以摘水蜜桃;7月份至10月份,可以摘葡萄;10月份至12月份,可以摘猕猴桃。该生态园年产葡萄100多万斤、年产草莓20多万斤,年产值达1300余万元,亩均收入2万多元。在干汊河镇顺河、新陶、韩湾等村出现2000多亩药合种植基地,周边有400多农民种植药合致富。新陶村药合种植户周永生种植药合5亩,年获收入近3万元,亩均收入超过种粮。干汊河镇农技员丁思年在洪宕、西宕等村返租倒包农民承包耕地近1000亩,利用大棚种植广东菜心、芥兰等精品蔬菜,带动周围100多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致富,年销售蔬菜1000多吨、实现产值300多万元、利润100多万元。如今,干汊河镇很多农民通过特色种养业过上富裕生活。

干汊河镇是舒城县养猪大镇,生猪饲养量占舒城县六分之一,规模养殖率达60%以上,实现年出栏家畜2.15万头。该镇顺河村养猪能手郭兴凤创建风格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建设占地面积近2亩、2栋双列两层楼式、共100多个猪圈的现代化养猪场,年饲养生猪2000头,带动全镇 30 多户农民建起规模200头以上的养猪场,年养猪收入都在2万多元。

干汊河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新型农民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建立起一批如无公害蔬菜、板栗、药合等专业村,培养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现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余家,其中国家科技创新企业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5家,拥有羽毛、葡萄、林木加工、养殖、种植等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10余家,“翰文”和“鸿鹄”2个品牌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该镇突出发展生态种养业,出现无公害蔬菜、优质葡萄和光华生态环保养殖场等生态种植、养殖企业。该镇成立种植、养殖、林业和农机服务等农业专业化合作社14个。该镇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或依托市场外销,提高了农民增收能力,带动6000多名农民就业增收。图为阳光雨露生态园成熟葡萄、草莓采摘和光华生态养殖场生态猪场面。(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13-07-09 08:21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