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已经在上海拉开帷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已连续四年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

  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

  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

  而是各国的大合唱”

  ……

  习主席的“进博”演讲

  妙语连珠 振聋发聩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

  第四届进博会意义非凡

  此刻让我们点开视频

  一起重温习主席的“进博”关键词!


【详情】
时间:2021-11-09 15:44 来源:新华网
d4a22419db87cdfd247e27f19e7be4af


浩渺宇宙中,一颗蓝色星球晶莹美丽。透过航天员视角,从太空回望,人们会更深切感受到,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唯一家园。

70多亿人同在“地球村”,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如何相处?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提出中国方案。

c9f2f7d3b7280c4347bbc2b26b6ecd4f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圆桌峰会闭幕后,习近平会见中外记者,介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情况和主要成果。图为习近平步入记者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2013年3月23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许,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会议厅座无虚席,习近平健步迈上讲台。这是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在这里,他点明了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紧迫问题。

彼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人类社会何去何从?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演讲中第一次向国际社会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忆及那次演讲,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用两个词形容:“长远眼光”“宏大目标”。

2017年初的世界正处于关键当口。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立、前进与倒退,各种力量交锋博弈,不确定性如浓雾般弥漫。

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回答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47分钟演讲,30多次掌声。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认为,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b9e6f53ca2021c8f5b3bbd29805fe30c


有人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大魅力,在于把“你”和“我”,变成了“我们”。

十八大以来,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一次次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描绘了一个个命运相连、合作共赢的同心圆。

当西方学者惊呼人类走进“失序的世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的理念,从全局和全球视野,以哲学和历史高度,蕴含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照亮人类社会的前行航程。

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干”,习近平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系列中国智慧、中国主张成为破解全球难题的治世良方。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习近平多次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就在有的国家动辄“退群”“脱钩”“筑墙”“甩锅”之际,中国向世界展开一幅截然不同的合作图景——

“一带一路”开辟共商共建共享的大道,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对接,勾连起壮美的经济走廊;蒙内铁路通车,肯尼亚有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中马友谊大桥如彩虹般串接马尔代夫的岛屿;中欧班列呼啸穿行,“钢铁驼队”成为亚欧大陆的“带货王”……截至2021年10月,已有14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

进博会向世界敞开中国市场大门。从2018年起,每逢11月上旬,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是热闹非凡,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参展商、采购商来到这里做生意、求合作、交朋友、谋共赢。累计意向成交额逐年递增:第一届,578.3亿美元;第二届,711.3亿美元;第三届,726.2亿美元。11月5日,第四届进博会如期而至,无论是参展面积还是参展商数量均超往届。

中国用行动表明,合作共赢才有未来。


2020年3月18日,被疫情阴霾笼罩的意大利迎来一群中国“逆行者”——第二批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

在米兰马尔奔萨机场,接机的人群打出了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上面用意大利语写着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

人类命运与共,环球同此凉热。如习近平所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大疫当前,当谣言、歧视和污名化滋生“政治病毒”,单边主义和霸权政治屡屡冲击国际秩序和道义底线,经济衰退、发展失衡和“免疫鸿沟”暴露全球治理体系短板,国际社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的天下情怀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注入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超过40亿件防护服、超过60亿人份检测试剂、超过16亿剂疫苗,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支持向发展中国家豁免疫苗知识产权。这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后疫情时代”,世界怎么办?

今年9月21日,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发出倡议: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呼吁,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10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呼吁,我们应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人类前途命运面临重要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详情】
时间:2021-11-09 15:43 来源:学习小组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贺信在新闻战线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记者吴晶、周玮、史竞男、王鹏

  在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勉励大家“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正值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贺信中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全国新闻战线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坚守初心本色,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更好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 赓续红色血脉

  “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对新华社90年奋斗事业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编辑记者,我们倍感振奋。”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汪晓东说,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热情讴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开展的伟大实践、进行的伟大创造,不负党和人民的信赖和重托。

  “红色是新华社最深沉的底色,忠诚是新华人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令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经济采访室主任邹伟倍感荣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始终对党忠诚,勇毅担当党的‘喉舌’‘耳目’‘智库’职责使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加快推进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让我们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体会到总书记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联播编辑部副主任李骏说,“我们要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台和党性原则,锤炼业务本领,持续深化提升‘头条工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风化雨、深入人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要求,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引方向。

  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周迅说:“我们要坚守职责使命,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大力传播当代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满怀热情讴歌当代先进知识分子典型,继续发挥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服务大局,才能找准方向,方显使命担当。

  “去年以来,经济日报推出重点栏目‘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记’,以《西宁赋绿》《西安聚变》《赣州示范》等全媒体报道展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图景。”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乔申颖说,我们要始终突出经济特色,着力引领形成正确看待中国经济问题的舆论共识。

  坚守人民情怀 砥砺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到的‘坚守人民情怀’,既是对新华社的谆谆嘱托,也是对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热切期待。”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召唤,以历史映照未来,以妙笔著写社会进步,以镜头记录时代芳华,不断增强“四力”,在投身时代大潮中练就过硬本领、忠诚奉献人民。

  陕西日报社通讯《杨叔的脱贫日记》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记者在调研中偶然发现脱贫户杨思笃的14本日记,从日记入手,讲述了杨思笃“我要脱贫”和帮扶干部真帮实干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要坚守人民情怀,就是要求我们走到人民群众中间,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发声。”陕西日报社总编辑张连业说,“我们要守持初心本色、站稳人民立场,推出更多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新闻作品,办好百姓心中‘咱们的报纸’。”

  “作为一名负责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我对新华社‘新华视点’‘民生直通车’等调查栏目印象深刻。”在温州晚报民生新闻中心负责人袁寿省看来,只有将采访镜头对准民生关切,以真挚情怀反映民生冷暖,新闻作品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喜爱。

  近年来,温州晚报创新打造《十八楼调查·雄音》《风尚·有样》等品牌栏目,取得不俗口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更加深入扎根人民,以新闻人的担当和坚守,讲好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故事。”袁寿省说。

  因为离百姓足够近,报道就有了影响力;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新闻就有了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出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动漫、H5、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掌上产品”“指尖新闻”及便民服务资讯,打造“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平台。

  上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张锋育说:“习近平总书记‘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我们把立足老区、扎根老区、服务老区作为增强‘四力’的落脚点,从老区人民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将新闻报道扎实写在祖国大地上。”

  坚持守正创新 加快融合发展

  一路风雨兼程,昔日“茅屋通讯社”“马背通讯社”“窑洞通讯社”,已成为拥有国内外200多个分支机构、以15个语种为全球8000家用户服务的全媒体机构。

  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华社提出的期望——“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也为新时代的新闻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开学第一课:致敬戍边英雄 激发爱国情怀》,受到民众欢迎。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主任张鸿海说:“我们打破传统部门分工,记者全部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通过创新发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南方都市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戎明昌表示,媒体深度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深入实践,大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把准时代脉搏,才能勇立潮头。胸怀世界未来,更能行稳致远。

  今年6月,中国日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立,充分发挥报社资深外籍专家和国际友人作用,精心策划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生动讲述中国人民的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受到海外受众广泛关注。

  中国日报评论部主任邢志刚说:“作为外宣战线的主力军,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好外宣改革创新的主动仗,更好担负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对新闻传播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新命题。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全媒体传播人才,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

  因党而生、为党而歌,党的新闻工作者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国新闻战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阔步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参与采写:郑昕、何军、李雄鹰)


【详情】
时间:2021-11-09 15: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特稿: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新时代中国为造福世界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记者刘赞 刘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际社会对这次重要会议高度关注,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持续发表分析评论。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挑战,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越性。

  携手抗疫:危急时刻的中国担当

  “那真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回想起今年2月27日首批科兴新冠疫苗原液从中国运抵吉隆坡国际机场时的情景,马来西亚制药企业发马公司生产主管穆赫德·萨哈鲁丁感叹。

  2月27日,马来西亚向中国科兴公司订购的首批新冠疫苗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包括马来西亚在内,中国正同16个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已初步形成7亿剂的年产能。此外,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6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超过20亿剂,是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同30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分配。

  中国抗疫,不仅对本国人民负责,也对世界人民负责。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提供抗疫物资、开展科研合作,为弥合“免疫鸿沟”、构筑全球疫苗防线作出巨大贡献,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和动力。

  成功控制疫情,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从疫情中率先恢复增长,不仅为受到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复苏动力,也为各国获取抗疫物资提供了支撑保障。

  危急时刻方显大国担当。柬埔寨首相洪森说,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并发挥引领作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减贫合作:立己达人的世界情怀

  9月,广西桂林阳朔县高田镇喜龙村迎来一群特殊客人,他们是来自东南亚、南亚多国的驻华使节。72岁的壮族村民陆孟刚热情地邀请使节们进屋,介绍村里和家里的变化:“我们以前都穷得很,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现在村里的面貌越来越好……我家靠种柚子和砂糖橘,一年下来收入可以超过10万元,过上了好日子!”

  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和始终不渝的追求。喜龙村用自己的乡村实践向国际社会讲述着中华大地上脱贫攻坚的成功故事。

  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中国自身的道路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占世界总人口约五分之一的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超过70%。世界银行将这一成就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2018年12月23日,工人在桂林市雁山区一家罗汉果企业搬运罗汉果。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到喜龙村参观的孟加拉国驻华大使扎曼表示,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为全世界提供了典范。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和国际减贫合作: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农村减贫决议,发布减贫案例选编,实施“100个减贫项目”,推广菌草、杂交水稻等种植技术……中国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创造的减贫治理样本,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中国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作出了显著贡献,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发展大道

  10月16日,“澜沧号”动车组运抵刚刚建成的中老铁路万象站,正式交付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老挝迎来历史上第一组现代化列车。这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标志性成果。

  “铁路能吸引投资,促进旅游和货运,会帮助老挝摆脱内陆国的交通桎梏。‘一带一路’倡议对老挝来说是一个黄金机遇。”万象29岁的英语教师桑通激动不已。

  10月15日,“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新华社发,曹安宁摄)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年来,“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肯尼亚蒙内铁路、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一座座电站桥梁、一条条公路铁路为当地提供了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中巴经济走廊、中白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处处经济特区、园区、走廊的建立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打通了新的贸易物流通道;中国的投资让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等重新焕发生机……

  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已有141个国家和包括19个联合国机构在内的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带一路”合作逆风前行,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据统计,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为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巴西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指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沿线各国根据自身条件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增长,还增进了各国人员之间的交流,真正推动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绿色发展:着眼文明的长远抉择

  今年,云南省一群“离家远行”的野生亚洲象俨然成为“国际明星”。讲述这场象群北上及返回之旅的短片《“象”往云南》在不久前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播放。一名现场参会代表说:“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

  保护大象,是中国大力保护自然环境、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重视可持续发展,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绿色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在一系列理念和政策指引下,中国已形成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地、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6月7日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的环境治理经验可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高层领导对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和整体规划”。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中国主张在世界上广受赞誉;中国海外建设项目优先考虑环保因素,肯尼亚蒙内铁路为野生动物迁徙设置专用通道,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为鱼类洄游设置仿生鱼道;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说,中国是全球环境议程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和平发展:命运与共的矢志追求

  “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10月25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的宣示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追求。

  从苦难中走来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一系列联合国决议,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2003年12月9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连官兵出发前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累计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积极参与解决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用实际行动,赢得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尊敬。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高度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说,这是一种让世界共同行动的新方式,让各国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担负共同责任,创造共同未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面向未来,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与记者:朱炜、杜白羽、章建华)


【详情】
时间:2021-11-09 15:40 来源:新华网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格局新的共进安徽。全省上下要继续念好协调发展这个制胜要诀,努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

要优化“一圈五区”发展格局,引导各区域鼓干劲、争上游、创一流。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能级,推进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作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着力推动皖北振兴,坚持“四化同步”发展,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健全皖北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机制,激活区域发展内生动力;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全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提高与沪苏浙共建合作园区发展水平,深化南北结对共建,实现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

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行动,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乡土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

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着力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档升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一批经济强镇,规范健康发展特色小镇;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建立争先进位、创新创优激励机制,推动更多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更多区跻身全国百强区。

要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进全域文明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文明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工作。拓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渠道,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深化国有文艺院团等改革,做强做实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省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皖字号”文化产业主力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业态、消费模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详情】
时间:2021-11-09 11:26 来源:安徽新闻网

投资,事关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抓住了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今年以来,我省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机制,强化“双招双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增速稳定增长,居全国位次不断前移。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利用省外资金、民间投资等指标快速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居全国第10位,比上半年提升7位。

重大项目:“大块头”快马加鞭,“强引擎”动能释放

——重点项目新开工2455个,竣工1252个,合计完成投资14086.7亿元

大项目,带来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今年8月底,安徽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全面量产,实现向头部智能终端客户批量交付产品。这是继昆山第5.5代、固安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之后,维信诺第三条实现量产交付能力的规模生产线。

去年底,总投资440亿元的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开工。8个多月时间,这样“大块头”项目,从开工到量产彰显了项目推进的速度和效益。

欧菲光光学光电(合肥)产业基地生产线亮灯试生产,合肥新桥电动车产业园、蜂巢新能源电池等百亿元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百亿元的“大块头”项目纷纷取得重要进展。

项目调度、投资分析,是项目快速推进的保障。我省实行高质量“四督四保”“五项机制”“三个走”等工作机制,坚持不停顿随时调度、常态化调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按月开展精准调度,分析研判投资形势,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运用好省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工作机制和发展改革委联系服务各市机制,制发问题提示单,开展专项督导服务,推进稳投资重点任务落实。

资金,是项目的“血液”。我省聚焦国家重点投向,保障项目资金,今年以来已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89.1亿元;推进地方政府做好专项债券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2021年国家下达我省新增额度1635亿元,截至9月底已发行1364.48亿元。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重点项目新开工2455个,竣工1252个,合计完成投资14086.7亿元;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开工率72.7%、竣工率89.8%、投资完成率92.4%,分别快于序时进度2.3个、14.8个、17.4个百分点。

省外投资:“双招双引”持续发力,高端要素加速汇聚

——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5742个,实际到位资金11859.9亿元,同比增长16.5%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通过“双招双引”,让高端资源集聚,使发展动能增强。今年以来,我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利用省外资金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5742个,实际到位资金11859.9亿元,同比增长16.5%。

省外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增长较快。全省新建10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7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7个。其中,芜湖、合肥、马鞍山、蚌埠4市新建10亿元以上大项目超过30个。

从地域分布看,皖北地区增长最明显,皖北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皖北六市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733个,实际到位资金3689.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省比重31.1%,增幅领跑全省。

与此同时,皖江示范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693个,实际到位资金7729.1亿元,同比增长15.1%;皖西两市两县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747个,实际到位资金1474.8亿元,同比增长17%;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2497个,实际到位资金4595.8亿元,同比增长17%。

省外投资中哪个省份最多?根据前三季度在皖投资资金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北京,五省市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63个,实际到位资金9314.4亿元,同比增长16.1%。

值得关注的是,沪苏浙在皖投资继续增长,彰显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成效。前三季度,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398个,实际到位资金6745.3亿元,同比增长25.7%。

民间投资:畅“渠道”破“梗阻”,激发投资活力

——民间投资增长10.2%,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反映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民间投资增长10.2%,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4%,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61.8%,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领域的“管道”持续拓宽,资金流更加“通畅”。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有关行业、领域。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常态化推介对民间资本有吸引力的项目,目前推介项目234个,投资额1646.5亿元。同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前三季度全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7.5%、38.6%、30.8%。

减费降成本,降低民间投资成本。据介绍,我省积极落实国家降费政策,对工业生产企业在厂区范围内的各类建筑、新建专业物流仓储设施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实行零收费。年初以来,降低目录电价和输配电价,预计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50亿元。降低宣城等4条天然气支线短输价格,为企业节省用气成本485.8万元。

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5.8%,高于全部民间投资5.6个百分点,31个行业中有20个民间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稳投资决策部署,进一步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和重点项目带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保持投资增长良好势头,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提供有力支撑。


【详情】
时间:2021-11-09 11:25 来源:安徽新闻网

筹备已久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携手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2.7万平方米的专业展区,举办开幕式、主旨论坛以及六百项目对接、平行论坛等活动,韩国作为大会主宾国,上海、江苏、浙江作为大会主宾省。

全球制造业盛会即将拉开帷幕,官方首发大会预热H5,这些会议亮点不容错过!

概念视频,新鲜放送

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话语权。全球各国都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抢占未来制高点。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省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确定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新兴产业正在引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H5中的概念视频仿佛带领我们“穿越”到未来。

大会日程指引,先睹为快

快速注册,获取通行证

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线上H5中,我们为观众准备了快速注册通道,欢迎各位到大会现场体验这场链接未来,全球视角的盛会。

请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H5


【详情】
时间:2021-11-09 11:24 来源:安徽新闻网

党章在党的全部工作和活动中

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
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重要主张,
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
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

根本行为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




2012年11月16日
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第二天
他就公开发表了

就任后的第一篇文章

题目就是

《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

他强调指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

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

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

和庄严责任,

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

增强党的

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6

我们党开展了以尊崇党章

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

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7

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常态化制度化

写入了党的十九大党章

不断在全党

兴起了学习党章

遵守党章的热潮

 用历史映照现实
远观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章

“要联系党的历史
和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实际”
“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
我们要善于从学党章中学党史
从学党史中学党章
把学党章与学党史
有机统一起来
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切实做到

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详情】
时间:2021-11-09 11:17 来源: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11月8日至1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什么会?

有多重要?

将研究哪些重要问题?

一图看懂

↓↓↓


【详情】
时间:2021-11-09 11: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网消息:中国,是什么模样?回首波澜壮阔的百年,有些精神从未改变。烽火狼烟中不倒的身躯依然守护在祖国的边境线,艰苦卓绝岁月里不屈的信念依然坚定如磐,为人民谋幸福的脚步如今也依然穿梭在每一寸如画卷般的山河间……日出东方,一张张奋斗的面孔刻画出盛世中国的模样,恍惚间仿佛看见无数先辈的身影正在与我们重叠。来时的灯还在照亮前方的路,以小小游船为始,立劈波斩浪之姿,以炽热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详情】
时间:2021-11-09 11:08 来源:央视网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