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张母桥镇纪委组织召开村级党内政治生活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工作培训会,镇纪委、组织委员、各村街书记、纪检委员、职能站所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会。
会上学习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推行党内政治生活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工作意见》、《舒城县落实村级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村级小微权力两项清单制度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两个文件;会议就村级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十项清单内容作详细讲解并就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作培训讲解。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两项清单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抓紧抓实;要加强业务学习,充分理解两个清单内容和工作流程,不折不扣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各职能站所要加强业务指导,各村街要加强与职能站所的沟通,齐心协力开展好此项工作;镇纪委、监察办、村级“两员”要加强监督检查。(张学齐)
在10月17日全国第七个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10月16日上午,张母桥镇举办2020年“扶贫日”捐赠活动。县扶贫结对帮扶单位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百企联村”企业代表、爱心人士参加活动。
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少东致词。他倡议,希望社会各界能关爱张母桥镇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活动当天共收到捐款12.4万元。任少东代表镇党委政府郑重承诺,将严格组织实施好每一个扶贫项目,使用好每一份爱心扶贫捐款,将爱心捐款更直接、更精准地用到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用到贫困群众最需要的项目上,真诚接受捐赠者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携手助力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全面同步小康。
漫漫帮扶路,捐赠见真情。自捐赠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踊跃参与“扶贫日”爱心捐赠,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扶贫,不断彰显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汇聚了强大的力量。
张母桥镇2014年—2019年全镇累积实现1278户3308人脱贫,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9.78%下降到0.07%。实现共同奔小康,时间紧、任务重,张母桥镇将扎扎实实地把扶贫济困这一民生大事办实、办好,努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邱璇)
9月23日,张母桥镇食品安全办公室和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到张母桥镇街道开展“文明餐桌”宣传倡议活动,让“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志愿者们通过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宣传餐桌文明知识等方式,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科学饮食,改掉陋习,养成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习惯,居民也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健康生活的行列。志愿者们还为他们宣讲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邱璇)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张母桥镇高度重视暑期防溺水教育,全力配合辖区内学校做好安全教育的同时,紧抓留守儿童、孤儿、贫困儿童等重点人群,组织志愿者深入户内,重宣传、严职责,全力以赴助力辖区内青少年度过“平安一夏”。
在宣传防溺水知识的同时,志愿者们还挨家挨户宣传饮食卫生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等,提升留守儿童自护意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邱璇)
7月20日,汛情稳定后,张母桥镇集中精力,全力抓好查灾救灾、生产自救及生产恢复提升等重点工作。
核灾救灾 “底数”明
镇村干部深入灾区第一线,认真进行查灾核灾工作。继续对受损房屋、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点以及可能出现险情的沿河地带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进一步落实防御措施。加大农村道路和桥梁安全检查力度,动用大型机械抢修疏通道路,确保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畅通。
恢复生产 “速度”快
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受灾普查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采取有效措施抽排水淹农田积水,修复水毁的农田设施,抓紧收获已成熟的粮食、蔬菜等;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作物灾后排涝降渍、扶苗补苗等技术,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给受灾群众增添信心。
环境整治“村容”净
各村街紧抓天气好转有利时机,扎实开展灾后恢复和全域绿美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发动干部群众、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各方力量,及时清扫路面树叶、石头、泥沙等垃圾,清理水沟堵塞物,清除河流两岸遗留的垃圾及漂浮物,清理洪灾伤痕,并引导群众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尽快恢复整洁、美丽的环境。
全面开工“齐头”进
全力抓好灾后工业增速提效工作。对符合安全复工条件的工地,加强排水沟渠疏挖、排涝设施置备、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尽快恢复施工,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按期顺利完成。(邱璇)
为保障辖区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连日来,张母桥市场监管所开展了夏季食品药品安全攻坚行动。食品药品安全是群众最根本的安全,张母桥市场监管所将利用此次食品药品专项检查,筑牢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的防火墙。(樊华森)
张母桥镇妇联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团结凝聚广大妇女,助力脱贫攻坚,倡树乡村文明,传承良好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张母桥镇政府 汪洋)
夏季天气炎热,安全事故易发。为确保生产安全,日前,张母桥镇安监所对该镇范围内扶贫车间、服装厂等生产经营场所开展生产安全检查。
工作人员重点检查了服装厂、扶贫车间等场所的电路电线安全、灭火器配备等情况,并现场向这些场所负责人宣传讲解了安全生产知识以及应急处理小窍门。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生产单位,检查人员现场开据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张母桥镇 程小磊)
【详情】近年来,张母桥镇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显现。
产业扶贫彰显特色。认真落实“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政策,建立15间扶贫车间。24间扶贫驿站吸纳带动全镇近200户贫困户从事竹编加工生产,促进贫困户每年增收约7000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反租倒包大户农业基地”等方式带助贫困户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目前,该镇已培育杭白菊种植“订单农业”和传统手工竹编工艺品“送料加工”两大扶贫主导产业。
专项扶贫雪中送炭。全镇建成光伏电站5726KW,651户贫困户从事光伏公益岗劳动,每户受益600元。在全镇贫困人口中选聘108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每人补助费6070元。开发居家就业岗位10个,每个岗位发放就业补助2400元。搭建就业扶贫平台,依托就业扶贫驿站2家,扶贫基地2家,扶贫车间3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积极宣传和督促医疗卫生部门兑现“351”、“180”以及贫困人口门诊就医政策,并为每个贫困户落实一名签约医生;3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160万元,入股本村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06户贫困户参与经营,增收12.2万元,村集体增收2.8万元;实施贫困村电商网点建设,3个贫困村各建成一个网点,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实现了优质工业品直接进村入户。
集体经济日益壮大。3个贫困村积极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陡河村投资20万元,以入股形式与安徽板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流转100亩水面,用于水芹栽植;白果村投资40万元与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流转土地168亩,用于种植花卉和苗木培育;长冲村投资30万元,流转土地180亩,用于油茶栽植,并套种花卉苗木。今年以来,贫困村又通过与大户联营,种植杭白菊增加村集体收入,就地转移贫困劳动力。由县城投公司全额投资,为每个贫困村建设120KW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通过产业项目的打造与发展,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已经初具雏形,正在日益发展壮大。
设立基金补齐短板。各村通过向社会爱心人士和村民发放倡议书、与村内创业成功人士联系、争取结对帮扶单位支持、村集体经济收入和镇财政补贴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微心愿”基金,为非贫困户解决微心愿,提供微服务。“微心愿”扶贫基金在镇农经站设专户,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村集体,专款专用,专门用于群众的微心愿和微服务的解决。同时,加强基金使用的监管,每季度在村公开栏和先锋网站上公布资金使用明细账目,接受社会监督。镇13个村均成立了“救急难”基金理事会,开设了“救急难”基金专户,“救急难”基金已全部筹集到位。(张母桥镇 胡文友邱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