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到来之际,为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杭埠镇三项措施扎实做好“八一”期间各项双拥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以制作镇双拥文化园,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和拥军优属传统教育,牢固树立爱国拥军思想,增强双拥工作的自觉性,提升社会对军人的尊崇感、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走访困难退伍军人。由镇党委牵头,各站所办负责人对联系村的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全覆盖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对69名困难退伍军人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34500元。
召开八一双拥座谈会,足额兑现优待金。28日上午,杭埠镇召开双拥座谈会,邀请义务兵家属、立功授奖官兵家属近20人参会。会上通报杭埠镇双拥工作及优待金兑现标准,集中表彰5位立功授奖官兵。
通过此次“八一”双拥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全镇广大优抚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而且让广大镇村干部深入了解了全镇优抚对象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融洽了军民鱼水情。杭埠镇退役军人事务所的负责同志表示,我镇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双拥工作,落实好各项双拥政策,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好广大优抚对象,为全力服务、保障优抚对象的待遇和生活、巩固国防而不懈努力。(解光亮)
近年来,干汊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真心实意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困群体,扎实开展民政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切实抓好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为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该镇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治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现象,对全镇低保对象进行了全面清理排查,严格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动态管理原则,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符合低保条件的43户63人,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3户5人。
千方百计做好帮扶救助工作。通过镇村两级的大力走访排查和困难群众的主动申请,该镇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办理低保救助、特困救助、医疗救助、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为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为受灾的群众发放救灾款,同时抓好专项救助的“救急难”工作,解决群众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牢记宗旨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为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该镇认真抓好五保老人供养服务工作,合并升级改造2所镇办敬老院,丰富五保老人物质文化生活,通过调查走访帮助全镇10名失能或半失能五保人入住百神庙护理院;通过全面调查切实帮助落实困境儿童生活救助、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护理康复入学就业等多方面帮扶。共落实150名精神残疾人药物补助、77名建档立卡未脱贫残疾人核查和精准扶贫台帐建立工作。
下一步,该镇还将继续扎实开展民政工作,充分发挥民政救助兜底保障职能,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的胜利。(卢贤傲)
2020年以来,干汊河镇为提高广大群众生活幸福感,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多举措助推全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
人居环境治理一新的泉堰美丽乡村
加大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该镇进一步加大环卫投入,上半年发放以奖代补资金51万元用于补助新建或改建垃圾中转站,在各村共建成厢棚式垃圾中转站53个、厢棚式收集点10个,并全面消除了敞口垃圾池,累计购置垃圾桶600个、电动垃圾转运车20辆,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和设备。
镇统一购置的垃圾桶
加强管护,推动集镇规范管理。该镇进一步加强集镇管理,重点加强对沿街商铺、流动商贩规范管理,做到行商归市、坐商归店,广告归栏、垃圾归桶,制止乱搭乱建,保持集镇和主干道干净整洁,落实干镇、新街两集镇、新老S317省道、周瑜大道和环镇道路等范围内垃圾日产日清。抓好集镇绿化亮化工程维护,落实承包管护人员对集镇绿化乔木进行整枝、灌木进行修剪,对机关单位院内和文化广场定期清理杂草;全面检修路灯,更换电缆700多米、更换镇流器和灯泡等30多盏,更换损坏的集镇雨水、污水井盖十余个,对公交站亭、电线杆上面牛皮癣和小广告全面进行清理。
环卫工正在除草
健全机制,提升环境治理水平。该镇进一步落实“四个一”机制,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完善“一村一组一张网”,充分发挥三级网格员的作用,调动村保洁员、公益岗等人员及时将本区域垃圾清扫收集好,由镇村镇办安排垃圾运输车定时转运。倡导“一人一月一元钱”,由各村人居环境治理理事会动员,倡议群众自觉主动按一人一月一元的标准积极交纳人居环境治理费,并广泛倡议全社会捐资捐设施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实行专款专用。坚持“一月一积分和双月一评比”,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21个村(街)进行随机抽查,依据人居环境村为主积分制兑现积分,每逢双月开展人居环境观摩评比活动,每次评出5个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授予流动红旗,并给村(街)两委成员每人500元奖励,评出1个人居环境整治后进村,发流动黄旗,要求限期整改。落实“一村一景一句话”,激励广大群众常抓人居环境治理不松懈。
顺河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
强化宣传,倡导全镇文明新风。该镇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行“一月一评、一月一宣传、一月一学习”,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和“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授予“最美庭院”牌匾、发放“爱心积分”卡奖励,以身边的模范感召、带动全镇广大群众,弘扬文明新风,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助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卢贤傲)
城关镇今年民生工程实施在克服疫情不利的影响下,突出“抓早、抓准、抓紧、抓实”,五力辐辏,靶向着力,提前高质量完成“四好农村路”、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校舍维修、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
着力“六机制”统领。该镇严格实行一项工程、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民生项目顺利实施。1—5月份实施扶贫项目(含去年续建)127个,累计投资额达2014.68万元,其中水利项目15个,投入402万元。交通112个,投入1612.68万元。截止7月下旬,全镇累计打卡发放45个民生项目资金5982万元。
着力“进度图”实施。在每一个项目实施中,围绕“准”字,突出“精”字,全力抓好工程类项目设计、投标、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管理,抓好补助类项目评议、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细致工作,依照民生工程项目进度表及“路线图”有序推进。截止日前,在上半年批复的94个项目中,有道路畅通79个、农建项目13个、水利设施2个,都已在7月初全部完工。
着力“月考核”推进。对所有项目,不论大小,一律实行“月考核、月排名、月调度、月通报”制度。上半年共开展项目检查4次,对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针对项目实施中进度较慢的1个部门和2家施工单位,以及少数存在的质量问题,该镇第一时间召开调度会,加强整改。与此同时,镇党政主要领导还先后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开展现场调度、点评和约谈。
着力“第三方”督查。在项目实施中,为把好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关,城关镇组织了镇党代表、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以及民生工程监督员,在项目实施中开展了2次视察巡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镇相应部门,督促整改到位。
着力“知情权”监督。在项目实施中,从计划立项、实施过程以及工程完工验收,全程让群众参与支持。实施前开展了村(居)民代表对救助对象、建设项目等民生工程听证和表决,在镇、村、社区政务公开栏设立专栏,直接向群众公示民生工程信息。实施中将公示和听证的信息与资金拨付、工程审计、工程验收等第三方评价相结合,让群众全程知晓参与监督。(郭登安 柯长春)
7月28日,汤池镇召开离退休老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老干部党支部共32名党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汤池镇老干部支部书记夏建平带领老干部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等文件。
老干部根据学习内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畅谈自己的看法、感想和对汤池的热切期望。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老干部纷纷表示,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各项重大战略,令人激动兴奋,回去还要继续学习相关讲话文件精神,把重要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不断发挥余热,为建设美好新汤池贡献自己的力量。(朱恒炉)
在7月18日至19日的连降暴雨中,各村民组长纷纷到各自所在村组河堤上进行不间断巡查,排查风险隐患。乌羊村河沿中心组组长黄玉寿、严冲村河边中心组长汪取新连续数日在杭埠河堤坝上巡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杭埠河大堤的安全。为了沿途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安村干塝组中心组长王艳动员丈夫一起在干月路上不分昼夜开展巡逻。
为积极预防汛期洪涝灾害,干汊河镇各村民组长积极做好防汛宣传工作,他们结合实际,向群众进行科学防洪防汛宣传,及时传达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有效增强了群众的防灾意识。(卢贤傲)
7月26日下午,安徽裕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桃溪镇人民政府捐赠了7台潜水泵和10件救生衣,价值约2万元。
柏林乡及时调整人员分工,将工作中心由前期的人员营救、灾民安置转移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成立工作领导组,下设人员安置、防疫防病、住房排查、查灾核灾、生产自救、水毁修复等11个工作组,各组均由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落实具体经办人员,并压实相关人员责任。
复堤堵口,排除隐患
安全为先,落实保障
统筹兼顾,查灾核灾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杭埠镇扎实开展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等“一老一小”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工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一老一小”关爱保护工作有组织领导,积极主动向县民政局汇报民政保障政策措施,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高风险有生存困境的“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盯紧、看牢、守住、抓实”,将他们的兜底保障作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举措,织密织牢织细兜底保障网。
全面开展梳理排查。对“三户一体”中的特困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高风险贫困老年人、高风险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逐户走访,逐人见面,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将摸排出的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库,建档立卡,按月动态调整,确保“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各项保障措施落实。通过完善落实优先安排集中供养、建立包保责任人制度、加强分散特困群体人员关爱保护等政策保障措施,综合施策,解决“一老一小”生存困境,全力保障“一老一小”基本生活和健康安全。
广泛发动社会宣传。组织安排社会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走进校园、走入村落,张贴倡议书、发放宣传单页、进行主题宣讲,实现了“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宣传效果,营造了人人关爱保护“一老一小”的浓厚氛围。(王童玲)
县开发区新民村全力以赴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补齐饮水安全基础设施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今年,新民村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200万元饮水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实施了自来水安装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将解决全村21个村民组饮用水安全问题,造福群众3000多人。
目前,该工程正在有序施工,村两委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派人每天到现场进行督导,严格按照要求督促施工方进行施工,协调解决在饮水安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把落实这项民生工程当作为民造福、为民解忧的民心工程来抓。(许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