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8月11日,城关镇开展盛夏送“清凉”活动,慰问施工作业人员。

慰问组先后走进中苑小区等四个老旧小区改造工地,看望和慰问一线施工和监理人员,并给一线施工人员送上西瓜、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物品,捎去镇党委、政府对一线工人的亲切问候。(张克林  郭登安) 


【详情】
时间:2020-08-13 09:15 来源:城关镇政府

01


近年来,河棚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文化塑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河棚河绿色体闲长廊所处的河棚河集镇段,原来是垃圾临时堆放场,脏、乱、差现象突出。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以来,该镇按照河长制“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统筹中小河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旅游,将滨河路垃圾堆放场改造成滨河公园,工程建成后达到了防御山洪、美化环境的成效,成为河棚镇一道亮丽的美景线,同时河棚河绿色体闲长廊也成为该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实典范。(沈业忠)

【详情】
时间:2020-08-13 09:13 来源:河棚镇政府

近年来,干汊河镇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发展思路,着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引领作用,创建“党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


00


该镇绕山村党支部在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扶贫项目投入近70万元,成立安城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联动发展”模式,建成集特色龙虾、有机稻种植等为一体的500亩稻虾共作扶贫产业基地,使集体每年可增收6万元,也给10多户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每年创收8万元,同时带动周围更多贫困户发展龙虾养殖,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02


该镇还建立起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经营主体”的形式,通过连片种植、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镇还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在科技种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党员能人,努力发挥党员联系群众、党员带动群众、党员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20-08-11 08:52 来源:干汊河镇

古城北路是县开发区南北走向的重要道路,随着开发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二侧企业入驻的开发,原有的道路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为方便企业出行,开发区计划延伸古城北路并接入省道S351,项目全长约200米,宽40米,总投资400万元,主要建设主车道、人行道、雨污水管道、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含交口交通信号。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即将进场施工。古城北路与S351开口连接工程的实施,将打通新民村与城区道路的连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同时也惠及分布在古城北路两侧的企业,有力的推动开发区更快更好的发展。(方亚茹)


【详情】
时间:2020-08-11 08:41 来源:舒城县开发区

01

面对夏季高温酷暑天气,安全生产进入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干汊河镇高度重视,认真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加强安全防范,制定应急计划;二是加强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安全宣传,增强防范意识;四是加强安全管理,严防儿童溺水。(卢贤傲)


【详情】
时间:2020-08-11 08:38 来源:干汊河镇

01 


8月8日,城关镇五里村妇联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妇联执委走访慰问活动。

据悉,该镇部分村和社区利用暑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讲消防安全用电常识,讲远离水源防止溺水,讲文明出行防止交通事故等,从多方面向留守孩子宣讲安全常识,切实筑牢留守儿童暑期日常活动安全意识。(张媛媛  郭登安)


【详情】
时间:2020-08-11 08:36 来源:城关镇

3


连日来,河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充分发挥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作用,不断建立健全功能,让群众唱主角,全面提升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截至目前,河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文化站、镇妇联等部门共举办各类宣传宣讲活动40余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0余场,惠及辖区群众5000人次。(沈业忠)


【详情】
时间:2020-08-11 08:33 来源:河棚镇

810上午,桃溪镇召开镇党委会对灾后农业生产恢复作了分析研究并对全镇广大干群进一步提出要求。

思想上再重视。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关系到受灾家庭的经济发展、收入来源,关系到全镇社会和谐、秩序稳定,关系到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稳健与持续。所以,全镇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镇村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上来,要把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去抓。受灾群众要充分利用灾后的晴好天气,大干快上,利用好人力、机械力、畜力,把家庭在受灾后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01


目标上再明确。全镇确立的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目标就是种满种足!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全部力量,投入到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中去,把洪水过后的绝收田块翻开来种满种足。要把握季节规律,宜瓜则瓜,宜豆则豆。干部不能盲目指导,甚至瞎指挥。立秋之前,桃溪镇曾开展了500亩直播水稻示范和1000亩机械插秧示范,给全镇乃至于全县受灾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目的也是向全镇广大受灾农户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党和政府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虽然插秧的季节已经过去,但是还可以种瓜种豆种蔬菜,所以,我们要使出全部的力量,保证所有的空闲地都能够种满种足。

责任上再落实。为了明确镇村两级干部在此次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中的责任,该镇明确要求对各村的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实行双组长制,即镇干包村,为该村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组组长;村干包组到户到田块,为该组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组组长。哪个村哪个组哪一户没有种满种足,那么那里的双组长就要被问责的。所以,镇村干部在镇里的部署会议后,纷纷下到所在组户,开展工作。

措施上再激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县农业农村局明确表态提供所需种子及技术服务。所以,种子不成问题,技术也不是问题,那么再不能种满种足,就是人本身的问题了。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该镇按照每种满种足一亩田块拿出一定的奖励经费。按照应种和已种面积的比例,对各村各组进行考核,镇农综中心核准后镇将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将工作经费拨付到村。(周敏)


【详情】
时间:2020-08-10 14:52 来源:桃溪镇

环卫工人正在打扫清运垃圾.JPG


激活“生态引擎”。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棠树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底线,整治人居环境。通过实施“青山保护工程”“绿水治理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棠树乡山水林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19%,2018年以来,该乡以抓“三清”、重“三拆”、促“三建”、强“三保”为重点,全民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整治改造后的乡村环境整洁美观,群众拍手叫好,境内有“刘家大院”、“大禹钓鱼台”等历史遗迹,有云雾山磨刀寨、大官塘、老虎冲、南塘等名山名塘,青山绿水环抱,自然风光优美。棠树乡三拐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的称号,窑墩村命名为全省森林村庄。


IMG_5085.JPG


激活“产业引擎”。棠树工业集中区是舒城县3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之一,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新型建材和现代家居产业园,目前已落户企业30多家。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土地集中流转面达85%以上,形成了以龙泉盆荷、亚润农林、丰硕园林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调整种植结构,稻虾共养面积逐年扩大。顺应“互联网+”和农村物流业发展趋势,农村商贸流通繁荣兴旺。

激活“文明引擎”。棠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烽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市级示范点,乡以此为平台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全乡各村评比“五星级”文明户,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遵纪守法、勤劳善良、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等优良传统,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20-08-10 09:55 来源:棠树乡

杭埠镇为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两癌”死亡率,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健康水平,逐步形成维护妇女健康的长效机制,多措并举做好“两癌”筛查工作,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组织。及时召开各村书记、计生专干、村医参加的“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布置会,明确每村筛查任务,做到应查必查,同时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及村医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对免费筛查工作的责任意识。

宣传发动。通过利用村大喇叭、播放录音、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微信平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两癌”筛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及适龄妇女积极参与。

优化服务。对符合筛查政策的对象,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到指定地点进行筛查,让群众更方便、更舒心地享受到政策福利,真正让此项民生实事真正落到实处。

督查通报。镇卫计办与卫生院统筹协调,对各村筛查对象、筛查人数做到在镇微信工作群一天一通报,对组织不力、筛查人员数较少的村、村医通报批评。(王洪政)


【详情】
时间:2020-08-10 09:49 来源:杭埠镇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