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南港镇组织镇司法所、镇综治办、镇团委、镇妇联等部门赴辖区内西衖中心校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

图片

活动中,南港司法所工作人员围绕《民法典》、校园安全知识及如何自我保护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宣讲,让孩子们知晓如何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少年。活动还对禁毒、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宣传。

图片

此次“民法典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对《民法典》、交通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为创建“平安校园、法治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谢中友 王文鑫)





【详情】
时间:2025-06-12 15:54 来源:南港镇政府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因违规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日来,五显镇持续开展动火作业常态化监管行动,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织密安全监管“防护网”。

图片

该镇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在进山路口、人员密集区悬挂横幅标语,并利用线上平台,定期推送动火作业安全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了浓厚的安全宣传氛围。同时,针对辖区企业、学校、商户等场所,组织开展动火作业安全隐患排查

下一步,五显镇将定期对动火作业场所进行复查复检,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朱文玉)




【详情】
时间:2025-06-11 15:32 来源:五显镇政府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成为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坐落于柏林乡大墩村的舒城县农技农艺融合示范基地里,一场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乡村产业正蓬勃兴起。

图片

踏入示范基地,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图景,标准化农田千亩连片,全自动高速育秧流水线高速运转,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各种农机有序作业,处处彰显着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

该示范基地围绕稻油麦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及烘干等六大环节,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可复制的农业生产模式,由舒城县柏林乡大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基地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在水稻机械化育秧场区,机械手快速灵巧的抓取一块块秧盘,流水线式作业,大大加快了育秧工作,不光可以满足示范基地育秧需求,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图片

目前,该基地正在开展机插秧、测深施肥对比试验、水稻病虫害飞防和绿色防控示范等工作。下一步,柏林乡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引进更多前沿技术,探索更高效的农艺模式,把基地打造成全乡现代农业的‘样板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孔德林)




【详情】
时间:2025-06-11 15:16 来源:柏林乡政府
在人类文明的浩瀚史海中,迁徙是一股永不止息的潮流,悄无声息地书写着时代的篇章。自古至今,人们在辽阔的大地上流转,在无垠的草原、山川、河流间漂泊,寻找栖息的沃土,拓展生存的边界。每一次迁徙,既是距离的跨越,又是文化思想的播种与扎根,不仅是生存的延续,更是文明的延展。

村庄是人类的家园,是迁徙的起点,又是归属的终点。流动的岁月赋予了每一个村庄不同的灵魂与情感,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图片

刘院村,舒城县棠树乡的一个自然村庄,清朝时,刘家四兄弟自江西省迁居于此。四兄弟以养马驯马为生,勤苦劳作,逐渐成为富裕的大家族,发迹后便斥资建造宅邸,即刘家大院。它仿若穿越漫长岁月的守望者,静静屹立于时光的洪流之中,其依稀可见灰砖院墙、精美的木门,无声诉说着一户人家乃至一个村庄往昔的故事,令人不禁驻足探寻。

据了解,刘家大院原有七进屋,占地200余亩,院中古木参天、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时至今日,院落建筑不复存在,仅残存少量断垣,但刘家养马的马道宽敞平坦,至今依稀可见。刘家四兄弟重视教育,深感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投资创办止善小学,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即现在的刘院小学。学校距今有近百年历史,学校遗址上仍有当年栽下的银杏和姐妹树两棵古树。刘家人重视教育,先后出现很多优秀人才。在村部原刘院小学遗址前新建的村史馆都有介绍。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各具特色、乡土味浓的村史馆,是人们了解乡土中国的一扇扇窗口。

图片

走进刘院村村史馆,实物丰富、图文并茂,记录刘家四兄弟及父老乡亲们的奋斗足迹。刘院村素有崇文重教传统,村里建起了村史馆,挖掘梳理、集中展陈近百年来教育兴学、造福桑梓的十余位乡贤事迹,激发村民学习热情。“我们建设村史馆,是想把这些浓厚的文化流传下来,让下一代人继承和发扬光大,坚定文化自信。”刘院村党支部书记吴维燕讲道。

如今,村史馆的建设,早已超越其作为建筑部件的物理属性,成为刘院村家族家风文化的鲜明象征与精神丰碑。它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先辈们的荣耀与期望,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刘氏子孙不断奋进。

在刘院村每一个村民看来,刘家大院的故事是刘院村的一个缩影。他们认为,刘院村向来村风和谐,民风淳朴,家家重视教育,文化底蕴浓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上,刘院村始终坚持保护传统文化,刘家大院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但依然保留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只有守住文化的根,才能走好发展的路。(王韬)




【详情】
时间:2025-06-11 15:11 来源:棠树乡政府
连日来,在五显镇余畈白茶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又在整地开沟、翻土成垄、种植白茶,一幅“荒山变茶园”的振兴图景在这里徐徐铺展。

图片

科学改造,荒山变身“绿银行”。余畈村将百余亩荒山租赁给白茶种植大户经营,承租户投入资金进行科学规划与土壤改良。曾经的乱石坡、撂荒地,如今被一行行整齐繁茂的茶树所覆盖,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擦亮了生态底色。

大户引领,就业增收“实打实”。规模化经营为村民开辟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新渠道。从茶园日常管护、鲜叶采摘到后续加工包装,持续吸纳本村及周边富余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务工收入,人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同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享有固定租金收益,将闲置资源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

图片

从“乱石荒坡”到“生态茶园”,从“闲置资源”到“富民资产”,这片白茶园既扮靓了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更夯实了强村富民的产业根基。(毛蓬桃 卜先锋)





【详情】
时间:2025-06-10 15:13 来源:五显镇政府

“李阿姨,您家房屋漏水的问题我们已经联系好维修师傅了!”近日,在南港镇梁祝社区开展的“早推门晚看灯”关爱行动中,社区工作人员为独居老人李阿姨解决了房屋漏水问题。


图片


自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来,南港镇梁祝社区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成立“银龄护卫队”,通过每日早晚两次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辖区独居、空巢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一次“早推门”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李阿姨家房屋墙面渗水严重,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娟第一时间对接辖区共建单位,联系维修师傅上门对李阿姨家的漏水房屋进行维修。


图片


截至目前,通过开展“早推门晚看灯”关爱行动,已为辖区内老年人群解决各类民生问题50余件。下一步,梁祝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服务”治理模式,让“早推门晚看灯”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行动,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韦笑)





【详情】
时间:2025-06-10 15:12 来源:南港镇政府

连日来,张母桥镇扎实开展防溺水工作。


图片

该镇组织各村“两委”干部、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广播、进组入户等方式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宣传。同时对辖区所有防溺水设施进行摸底排查,对损坏、缺失的警示牌及救援设备进行统计,补缺补差,并对“防溺水工作安全员”进行及时调配。

据了解,该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并对今年全镇防溺水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切实维护好群众生命安全。(程小磊 张至生)



【详情】
时间:2025-06-10 15:05 来源:张母桥镇政府
日前,在五显镇下河村幸福组的农户家中,几张“小板凳”围在一起,一场干群间的“零距离”交流正在进行。

图片

板凳会上,村民们打开话匣子,从田间渠道杂草丛生、灌溉不畅到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 堵点 ” “ 痛点 ”和盘托出。村干部则掏出笔记本逐条记录,能当场解释的政策立即说明,需协调解决的现场敲定责任主体与解决时限,确保以最有力的措施把问题及时解决到位。

今年以来,五显镇深入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板凳会”为载体,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把群众的困难解决在“家门口”,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苏明圆)




【详情】
时间:2025-06-09 15:21 来源:五显镇政府
6月6日上午,五显镇召开年轻干部摄影技能提升培训暨6月份实践活动工作布置会,镇村65名年轻干部参会。


会议对五显镇6月份“乡青赋能班”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还开展防溺水安全宣讲工作,并对7月份主题活动任务进行策划。

会议还邀请了舒城县融媒体中心一线记者、编辑为与会人员分享交流了新闻摄影技巧和短视频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下一步,五显镇将持续搭建多样化学习实践平台,助力年轻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成长成才,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王新新)





【详情】
时间:2025-06-07 17:08 来源:五显镇政府


连日来,桃溪镇开展禁渔巡查行动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此次联合执法巡查行动共出动执法车辆4辆,发放宣传资料350余份,张贴公安部禁捕海报40余张,查处违规垂钓人员6人,收缴鱼网16副。巡查中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下一步,桃溪镇将不定期组织联合执法巡查活动,持续保持对违反禁渔行为的严厉打击高压态势。(聂超)






【详情】
时间:2025-06-07 17:04 来源:桃溪镇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