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辖区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 , 阙店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干事创业, 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实现以人才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了阙店乡村发展的“满池春水”。
优化环境基础。围绕粮食作物、设施农业、人居环境提升等特色要点,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和美乡村,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推广人才摸底。充分发挥该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优势,切实做好在外人才摸底登记工作,加强与在外人才、优秀企业家联络,充分利用端午等重大节假日外出人才返乡契机,组织召开座谈会,共叙乡情、共谋发展,为阙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微信群、抖音等方式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增强乡、村干部的服务意识,营造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双包一解”走访活动,面对面走访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掌握企业发展困难需求,为企业的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打通问题难点。进一步强化督查监督力度,集中整治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切实在服务内容上做好“加法”,在简化程序上做好“减法”,在服务企业上跑出“加速度”,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下一步,该乡将继续抓好走访工作,强化政企关系联通,为走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了方向。并且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和为民服务的“公仆”关系上有新作为,在打造市场环境上动真格,在破解难题上出实招,以创新的精神劈山开路,以实干的行动克难攻坚,为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杜晓)
连日来,张母桥镇的农田里一片繁忙,农事正酣。承包大户们与时间赛跑,利用晴好天气,抢收油菜、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凌晨五点,天蒙蒙亮,多台收割机便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装满麦穗的收割机开至田埂,将收割好的小麦卸货装车。农机连轴运转,忙得热火朝天,直到夜幕降临,张母桥镇的农田上却依然灯火通明,机械轰鸣。

为及时完成收割任务,张母桥镇多方协调农机、人力,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抓紧抢收。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出现在田间地头,他们手握镰刀,身穿马甲,走进麦地,一刀一刀割下麦穗,支援着机械化大部队。庙冲村脱贫户汪观平的自家新增耕地上,麦浪滚滚,遍地金黄,青年志愿者的出现让他露出了笑容:“这块田去年就是政府安排代耕代种的。今年小麦成熟了,政府又安排人员帮助我收割,实在是太感激了!”
对已完成收割的水田,张母桥镇抢抓农时,对农田进行蓄水、旋耕,随后开展机插秧。农田平坦开阔,集中连片,插秧机开足马力,驶入畈田,在富有节奏的“吱吱”声中,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装。“机插秧是带土移栽,通风、透光性好,秧苗排列有序,不用二次补栽,且后期农田杂草少,打理方便。”该镇承包大户刘正平笑着说,“今年进行机插秧,收入能高出不少。”
在一些不集中,插秧机无法进入的田块里,该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动员农户开展手插秧。晴天下,农民们们撸起柚子,卷起裤脚,不知疲倦,弯腰栽入秋收希望。
今年以来,张母桥镇严把粮食质量关、产量关,全面推进作物抢收,切实抓好夏播夏种,农业生产加速推进,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目前,该镇小麦收割进度达98%以上,预计6月20日前全面完成机插秧工作。(刘力 程小磊)
麦浪滚滚,金穗飘香,柏林乡3.5万亩的小麦迎来丰收季,连日来,柏林乡积极行动,科学调度,精准对接,加快推进抢收进度,日夜奋战,力保小麦颗粒归仓。
成片的麦田里,一茬茬小麦被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除杂、装车,一气呵成。6月3日上午,经过5台收割机三天的抢收,种粮大户吴本明承包的900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乡里村里多方帮我们协调农机,现在终于放心了,过几天就可以准备种水稻了。”
据了解,5月底,全乡小麦收割工作全面启动,共投入80多台收割机参加小麦抢收,每天收割不少于4500亩。

柏林乡小麦抢收期间,乡、村广大干部驻守一线,协调农机确定收割时间,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干群齐心协力,经过连续奋战,在降雨来临前,完成了3.5万亩小麦的抢收任务。(朱德梅)
自5月31日以来,高峰乡乡村振兴办对全乡14个村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查资料,勤入户。乡村振兴办成立督查小组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通过入村查看相关文件,会议召开情况,排查人员培训情况以及排查问题整改情况以及排查台账和收入核查表填写情况全面掌握各村集中排查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随机入户选择10户农户进行回访,确保排查工作落实见效。
重落实,见成效。今年该乡通过排查认定新增监测对象7名,及时在排查中了解群众的困难并及时纳入监测对象进行帮扶。同时通过对在家农户入户走访,对在外地的农户进行电话、网络进行联系,共计排查出4类142条问题,目前问题已全部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并针对此类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摸排,确保问题能够彻底得到解决;对于需要时间进行整改的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限期整改。
优方式,多总结。今年该乡将“一户一码”和政策明白纸通过入户的方式进行张贴和发放,让农户知晓政策的同时能够按照政策的要求填报申报材料,同时各村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入组入户的同时通过小组会的方式,能够更加便捷的宣传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在入户之前先做好基础信息的填写能够加快工作的进度等。
此次排查工作将于6月20日全面结束,该乡将进一步抓牢抓实集中排查工作,对于新纳入的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政策,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要整改到位,保障整改成效,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要加强总结,总结先进的工作经验。(汪柱峰)
6月4日下午,阙店乡组织乡综治办、乡派出所、乡司法所、向山村两委等相关人员,以及人民调解员,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通过“板凳会”拉家常、听实情、议事情、传政策。
小小的板凳,让干群围坐一团,聊的是身边事,谈的是惠民政策。把会议开到农户家里,把惠民好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这样接地气的交流,成为阙店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途径好方法,切切实实的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该乡将持续发挥“板凳会”载体作用,让群众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杜晓)
6月6日上午,柏林乡蔡店村德仁希望小学举办“暖心关爱,点亮未来”乡村儿童关爱工程捐赠物资发放仪式。
捐赠仪式上,安徽省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向该校学生捐赠238套学习用品。(张方兴)
连日来,千人桥镇各村(街道)开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加强老年人身体健康管理,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活动中,医护人员对参检老年人的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心电图、B超等多个项目进行检查,根据老年人的各项测量结果为老人提供健康建议,并向他们讲解保健知识,让老人们提高健康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据了解,此次免费体检活动已为20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魏梦茹)
为确保圆满完成2023年机插秧工作目标任务,促进全镇多种粮种好粮,切实提高水稻产量,河棚镇将推广水稻机插秧作为今年春季农机化生产工作重中之重,采取三项措施扎实推进机插秧推广工作。

明确目标,提早下达机插秧任务。今年4月份初,县委农工办下达到河棚镇水稻机插秧面积1000亩,河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水稻机插秧工作会议,结合辖区内各村水源情况及地理优势,突出重点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稻机插秧工作方案,将1000亩机插秧面积落实在余塝村、龙骨村、新开村、黄河村、河棚村五个村。
及早谋划,积极做好育插秧工作。水稻机插关键在育秧。为解决农民育秧难问题,河棚镇农综中心以集中育秧为着力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扎实推进水稻机插工作。依托该镇龙骨村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建5亩育秧大棚基地;统筹协调,租用兰祥园茶业公司茶叶育秧大棚,用于集中育秧;并在龙骨村、泉石村新建5亩露天育秧基地,确保满足1000亩机插秧秧苗数量。
强化指导,扎实做好机插秧技术推广。为解决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短板,该镇农综中心于4月中旬在龙骨村组织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培训,详细讲解了水稻机械化发展优势、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通过培训让农民对机插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抽调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机插秧技术指导,及时掌握各村机插秧工作进度,协调解决机插秧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截止目前,全镇已完成机插秧面积500亩,剩余任务正在紧锣密鼓的加速推进。(朱银山 沈业忠)
连日来,南港镇各村组织联合收割机和劳力,有序开展收割小麦工作。
据了解,自5月中下旬以来,南港镇召开了多场专题会议,布置午季农作物抢收工作,要求镇、村党员干部自觉下沉到村组,积极指导农户开展油菜、小麦的抢收抢运工作,一体推进机插秧工作。
为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南港镇组织开展生产形势研判,要求各村逐个田块排查,及时抢排田间积水、协助农户联系调运收割机械。同时,摸排粮食烘干需求,发动多方力量,利用各类粮食烘干机械,尽最大努力烘干晾晒,减少损失和霉变。此外,该镇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机插秧育秧工厂和复垦种粮大户家田间地头推进机插秧育秧技术指导、稻田病虫害防治工作。
截至6月2日,南港镇已收获小麦8010亩,收割面积达6成,油菜收割达100%。下一步,该镇将通过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形式,确保全镇粮食稳产、增产,助力粮食高质量发展。(赵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