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柏林乡大墩村 "幸福驿站" 成村民热议焦点,这个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场所,正以务实举措诠释民生温度。大墩村地处城乡结合部,30% 村民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吃饭难" 曾是突出难题。村两委在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走访中收集诉求,乡党委牵头推进,党员干部仅用 2 个月建成设施齐全的“幸福驿站”,内设桌椅餐具、空调,每周更新菜单,满足多元需求。

如今,驿站不仅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们的 "食堂",更成为移风易俗阵地,村里制定红白事规范,驿站提供标准化服务,杜绝铺张浪费。作为文体中心,驿站还开设 "四点半课堂"、健康义诊、戏曲表演等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从“一餐热饭”到文明新风,“幸福驿站”用具体实践托起民生底色,成为村民心中的“暖心家园”。(张旭 郭会敏)


自南港镇推进 “无事” 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来,通过深化 “党建 + 服务”,持续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以务实举措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王文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走进棠树乡西塘村的百亩荷塘,荷花竞相开放,圆润饱满的莲蓬藏匿其中,采莲的村民们脸上也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棠树乡同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同柱集中流转了122亩水田种植荷花。预计收获莲子1000斤/亩,实现经济收入约40万元。

一朵小荷花,既可以带动大产业,也能促进大消费。近年来,棠树乡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莲藕种植,并按照面积向莲藕种植户发放有机肥,跟踪指导莲藕种植,加大宣传力度,打开产品销售渠道,“一条龙”护航莲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莲藕提质增产、种植户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棠树乡已在西塘村、寒塘村、墩塘村、刘院村等村发展莲藕种植500亩,实现区域连片种植规模化,提升莲藕综合价值,美化乡村环境,让莲藕真正成长为富民大产业。(王韬)








近年来,干汊河镇紧紧抓住科技发展这一关键引擎,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现代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科技的有力加持下,该镇乡村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该镇靠山村代元生态养殖基地便是这一变革的生动典范。在这里,曾经的传统养殖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养殖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