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致认为,要切实把张母桥非遗项目保护好、传承好,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找准其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要持续发掘非遗传承与弘扬的深度,做好张母桥非遗挖掘力度,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要结合皖西知青村、将军山渡槽等旅游景点,创新非遗旅游产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推介张母桥特色非遗,开展宣传普及活动。要积极组织张母桥非遗参加省市县相关宣传展示活动,向社会全方位宣介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张母桥镇现有竹编、蚕丝带、咸货、木榨油、手工咸挂面、烙画、大鼓书等十余项传统非遗。2023年,张母桥手工咸挂面、传统火烙画入选第七批六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蚕丝带入选第四批舒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良胜入选第三批舒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下一步,张母桥镇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充分发挥非遗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非遗与乡村旅游、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结合点,推动乡镇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文化力量。(刘正根)
同时,工作人员积极向群众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醒家长要看护好孩子,切勿到水边嬉戏玩耍,提高防溺水安全意识。
下一步,阙店乡将进一步提高对辖区内重点水域、重点河段、溺水黑点的巡查和救援设施检查力度,确保把防溺水工作落在实处,坚决防范溺水事故发生。(杜晓)
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连日来,由舒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至心连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安徽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活动在棠树乡如火如荼的展开。
4月23日,在八里村文化广场,黄梅戏《婆与媳》正在精彩上演,台上演员字正腔圆、表演的惟妙惟肖,台下群众看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自4月20日以来,棠树乡高度重视,召开会议,确定社事中心专人负责,组织落实。截至目前,共演出8场,观众达1500多人,此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马海燕)
最美人间四“阅”天,春风漫卷书香来。日前,为进一步涵养学习风气、营造学习氛围,山七镇妇联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共享书香”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活动中,各村爱心妈妈以及村妇联干部对农家书屋的书籍进行了整理,随后大家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还对读书心进行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同时,爱心妈妈们组织村留守儿童集中阅读,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下一步,山七镇妇联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贴近群众的阅读活动,使小书屋发挥大作用,真正让阅读融入生活、走入群众,让浓厚书香浸润山七。(李灵灵)
当前,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4月22日,五显镇科协邀请县农技推广中心专家,指导该镇农户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
县农技专家一行现场为村民们讲解了小麦赤霉病和小麦蚜、红蜘蛛、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害防控知识,让广大农户及时准确掌握小麦抽穗扬花情况,科学精准进行小麦赤霉病和病虫害的防治。
据了解,2024年五显镇小麦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郭昌美)
4月17日,河棚镇龙骨村组织村两委成员、部分党员及产业发展带头人,赴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新桥村观摩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经验做法。
在新桥村,大家详细了解了该村的产业架构、发展模式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情况,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回去后,我们学习要新桥村的先进经验,并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拟定出契合龙骨村的产业发展规划。”河棚镇驻村工作组组长郭昌跃说。
龙骨村党支部书记夏玲慧表示:“我们会持续强化与其他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并勇于创新,为龙骨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汪丽、沈业忠)
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连日来,千人桥镇村(街)举办“阅读改变未来”主题阅读活动。
在千人桥镇各村(街)的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工作者们向青少年们普及了世界读书日的相关知识,并与他们共同朗诵经典、分享心得,充分激发出对阅读的兴趣。
本次活动,为千人桥镇群众创造了一个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的书香环境,激发了学习热情,引领了乡村阅读新风尚。(饶卓群)
4月19日下午,舒城县河棚镇召开当前重点工作布置会。镇班子成员、全体镇村街干部、驻河单位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骅传达学习了县有关会议精神,并就农业生产、生态环保、项目工程、安全生产、平安建设、自然资源、防汛抗旱、防溺水、禁渔、党务村务公开等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
镇党委书记张然要求,各村街、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工作任务意识;要突出工作重点,有力有序推进当前各项工作;要履职尽责敢担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实处。全镇上下要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各村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守牢守好粮食安全“基本盘”。(沈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