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度重视烈士陵园建设和维护工作,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3月18日上午,安徽省舒城县组织开展烈士陵园维护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青少年志愿者们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依次擦拭烈士墓碑上的尘土,手持画笔为烈士墓碑描金,使其更加清晰醒目,经过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烈士墓碑上的红星和名字更加闪亮。
在为墓碑描金之后,青少年志愿者们还参观了舒城县烈士纪念馆。
岁月磨掉了墓碑上的金漆,磨不掉他们光辉的人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青少年志愿者们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对红色精神传承的坚定决心,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了革命精神。(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刘海燕)
清明节即将来临,连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公安局城中派出所民警积极主动地联合辖区内的干部、群众做好防火工作,通过巡逻、督查等方式,筑牢防火安全防护墙,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为切实做好防火工作,今年城中派出所与区域内的干部群众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对防火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并利用专题会、广播、宣传车、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大计量地反复宣传防火意义、措施和规定,形成浓厚的防火舆论氛围,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群众的防火意识。
同时,城中派出所民警和镇村干部一行,对辖区内的防火工作准备情况进行地毯式的督查,一旦发现防火工作准备不到位,责令限期补缺补差。(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常亚 丁传胜)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南港镇通过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盘活山水美景,发展特色旅游民宿等举措,大力推动休闲观光农业、文创研学体验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我从合肥那边过来的,跟朋友一起过来看看梅花,听讲南港这边的梅园挺不错的,今天过来看了,风景确实挺好的,梅花开的蛮漂亮的。”眼下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在南港镇藕塘村十里梅园,前来这里赏花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南港镇紧紧围绕“旅游旺镇”的发展思路,聚焦“山水林田茶”资源,聚力讲好“梁祝”故事,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打造“农文旅”多产业融合新业态,先后开发建设了藕塘村十里梅园、石头村华溪涧农业科技园、过湾村乡村振兴示范园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吸引了各地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游玩,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
南港镇宣统委员胡敏介绍说:“目前我们南港镇各旅游景点为周边村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个,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此外还有不少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乡村民宿,售卖景区特色小吃等方式实现增收。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缸窑制陶、'茶山美宿'等农文旅融合项目的建成和运营,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高洁 潘成敏)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农科所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区。
在舒城县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玻璃温室呈现出一派生机,成熟的西红柿颗粒饱满,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技术人员正组织人员采摘新鲜的果实。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员周冬冬说:“今年是我们第二年开展番茄的无土栽培工作。相比于上一年,我们无论是从品种上,肥料配比上,还是生产管理模式上,我们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们的产量也相比于上一年每平方米增长了将近有5公斤左右。”
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区,舒城县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智慧玻璃温室,利用全自动智能管理系统,推动实现农业作业智能信息化、全程机械化和绿色生态化。智慧玻璃温室依靠智能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自行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肥、温度等要素调整到最适宜的状态,从而使得温室内的品种番茄能够有8个月的超长采摘期,实现了亩产4万斤以上的可喜成绩。
在强化新技术运用的基础上,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组培实验室的设施优势和人才优势,全力以赴培育白及、石斛等适合山区农户种植的科技苗、致富苗。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员陆雅林说:“我们利用先进的设备,每年生产将近300万株组培苗,每年不间断的向山区的大户输送我们的产品,保证他们的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围绕“两强一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菜农增收,近年来,舒城县农科所依托桃溪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平台优势,先后试验示范种植各类瓜菜类新品种2000多个,新技术运用60多项,推广应用新材料10多个。(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汪亚飞 朱梅雪)
连日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组织农技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为夺取午季作物丰产丰收提供技术保障。
在舒城县城关镇河口村,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气温、墒情、苗情等情况,因地、因时、因苗指导种粮大户开展科学田管,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舒城县植保站站长杨林说:“现在急的是除草,除草以后要及时追肥,然后要清沟沥水,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培育壮苗,为后期丰产打好基础”。
为了抓住小麦除草的关键时间节点,舒城县植保协会利用晴好天气,调运30多架飞防无人机,主动为小麦种植大户提供全天候服务。舒城县植保协会会长葛义学说:“利用晴好天气,为全县冬小麦开展无人机飞防除草作业,目前进度已完成70%,争取在本月15号之前全部完成。”
据了解,今年舒城县共种植冬小麦20万亩,从正月初九开始,全县200多名农技人员先后开展田间送服务活动200多次,对种植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实现送技术上门全覆盖。(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汪亚飞 张婷婷)
【详情】又到春花烂漫时。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城关镇“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巡演揭开帷幕,“送戏下乡”随春而至。
在该镇龙津桥社区,众多精彩节目融合了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红绸舞《岁岁年年》、葫芦丝伴舞《月光下的凤尾竹》、电吹管《我的中国心》、古筝独奏《我的祖国》等十余个精彩节目依次上演,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垃圾分类“三句半”说唱节目首次走进社区演出,诙谐幽默的表演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观看之余,接地气的台词也让居民将垃圾分类环保知识牢记于心。
在伏虎村演出现场,众多戏曲节目轮番上演,传统的唱腔余韵悠长,村民们看得入神、品得津津有味,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台上歌舞飞扬,台下热情高涨。演出期间还穿插了安全生产、“暖民心”行动、反电诈、“三公里”就业圈宣传等,把乡村治理全面融入到文化活动中。
据该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城关镇今年计划举办30场“送戏下乡”演出。通过精心选曲编排,把更多脍炙人口的戏曲等接地气的文艺节目直接送进乡村、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群众能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文化动能。(城关镇人民政府 徐徽)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农科所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区。
在舒城县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玻璃温室呈现出一派生机,成熟的西红柿颗粒饱满,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技术人员正组织人员采摘新鲜的果实。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员周冬冬说:“今年是我们第二年开展番茄的无土栽培工作。相比于上一年,我们无论是从品种上,肥料配比上,还是生产管理模式上,我们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我们的产量也比上一年每平方米增长了将近5公斤。”
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区,舒城县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智慧玻璃温室,利用全自动智能管理系统,推动实现农业作业智能信息化、全程机械化和绿色生态化。智慧玻璃温室依靠智能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气候变化自行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肥、温度等要素调整到最适宜的状态,从而使得温室内的品种番茄能够有8个月的超长采摘期,实现了亩产4万斤以上的可喜成绩。
在强化新技术运用的基础上,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组培实验室的设施优势和人才优势,全力以赴培育白芨、石斛等适合山区农户种植的科技苗、致富苗。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员陆雅林说:“我们利用先进的设备,每年生产将近300万株组培苗,每年不间断地向山区的大户输送我们的产品,保证他们的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围绕“两强一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菜农增收,近年来,舒城县农科所依托桃溪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平台优势,先后试验示范种植各类瓜菜类新品种2000多个,新技术运用60多项,推广应用新材料10多个。(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汪亚飞 朱梅雪)
为弘扬雷锋精神,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带领全县人民积极投入到学习雷锋、争做模范的行列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谱写文明城市创建的崭新篇章。3月3日下午,舒城县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暨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以“青春不打烊 践行学雷锋”为主题,旨在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爱心,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舒城二中、城关二小等单位的小小义卖店主们,摆开摊位出售书籍、玩具、手工艺品等家庭闲置物品,过往群众纷纷驻足挑选、争相购买。据了解,售卖所得的资金,最后将由各摊位店主捐至统一账户,由团县委捐给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固定用于舒城县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活动中还对我县6家常态化志愿服务点进行了授牌,这些常态化志愿服务点,每季度将开展不少于2次志愿服务活动。(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李循)
家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的宋丰和通过自己研发的机械化生产线,让年糕,粉褶,蒿子粑粑,南瓜饼等传统美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宋丰和家生产年糕已有几十年历史了,宋丰和认为要想扩大年糕产量就必须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为此,宋丰和研发出年糕自动生产线,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通过数据调节,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年糕,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安徽丰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丰和说:“形状有好几种,有大圆,长条,有方块,还有小圆,还有手指年糕。销售周边三县,还有合肥,巢湖,安庆,无为,霍山这边。”
2023年,宋丰和又创办了舒城丰和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绿豆、黄豆粉褶。他研发的粉褶自动化生产线,一天就可以生产出1000斤绿豆、黄豆粉褶。安徽丰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丰和说:“我们这个粉褶保持传统的工艺,、技术要更新一点,因为现在纯手工工人工资也吃不消。半机械化代替人工,等于说节约成本,这样消费者买到更实惠的东西。”
为了让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宋丰和注册了“万佛湖”牌商标。目前,丰和食品公司每年销售年糕,粉褶、蒿子粑粑、南瓜饼等传统美食近100万斤,吸纳周边就业群众30多人。
好产品离不开好的推广和销售渠道,宋丰和儿子宋功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卖货。安徽丰和食品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宋功庆说:“我们是刚刚从线下转到线上,所以说想要把咱们丰和专营的品牌带到给更多的家人知道,让我家的年糕给更多的家人尝一尝。”(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胡帅 高媛 潘成敏)
日前,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学生们告别寒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启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各学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走进安徽省舒城第二中学,完成报到手续的学生们正整齐地坐在教室里,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在八(11)班,班级开展了以“热辣滚烫”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寒假见闻、制订了新学期学习计划和目标等,使学生们明确了新学期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热情,班集体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开学第一课上,我们分享了寒假生活,老师也问了我们新学期的学习计划,让我们在新学期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成绩更进一步。”舒城二中七年级(2)班学生罗雯雯高兴地说。
此外,各个班级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安全教育课堂、心理健康辅导等。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目前,全县各中小学已陆续完成开学工作,各个学校校园环境整洁,师生们精气神饱满,共同向着新学期新目标迈进。(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刘海燕 龚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