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4年2月27日

图片

 谣 言  河南多地发生山火?

图片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山火烧到了河南”信息,并配上多张火灾图片。经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向该省林业局等相关部门核查,截至2月26日河南省域内未发生山火,网传信息为谣言。(来源: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

 谣 言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停招”?

图片

真相:针对近日多个自媒体账号声称“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引发关注的状况,清华大学2月26日回应称:这纯属误解。清华大学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并非相关报道所称的“清华大学停止土木等专业的辅修学位招生”。(来源:北京青年报、清华大学官网)

图片

 误 区  车厘子吃多了会铁中毒?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依据。铁中毒是一种由于体内铁积累过多而导致的状况,通常与长期过量摄入铁制补充剂或患有某些铁代谢紊乱疾病有关。通过正常饮食摄入过量的铁是非常罕见的,拿车厘子来说,这种水果中铁的含量较低,根据营养数据库显示,每100克车厘子中的铁含量仅为0.36毫克。与其他富含铁的食物相比(例如红肉、豆类、某些绿叶蔬菜)相差不少,而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从不会有这种担心,那为什么还要担心车厘子呢?

不过,任何食物如果过量食用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包括胃肠道不适或血糖水平升高。因此,虽然车厘子很可口,但一次也别吃太多。(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图片

 提 示  开学季,骗局轮番上演,家长们请注意!

详情:寒假结束,新学期来临,诈骗分子开始精心谋划专门针对家长们的骗局。以下几类诈骗类型需警惕↓↓↓

缴费类诈骗

骗子通过盗取或克隆老师、家长的微信、QQ等账号,混进家长群,假借老师之名,以需要缴纳服装、教材、资料等费用为由实施诈骗。家长在收到班级群发的缴费信息时,一定要通过电话向老师核实清楚缴费情况。同时,老师要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群聊。

假冒子女类诈骗

骗子盗取学生的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其父母要生活费,或者以发生意外、生病等为由,要求家人转账汇款。凡是孩子通过微信、QQ、手机短信等联系方式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与孩子本人视频沟通或当面核实,以防钱财损失。

谎称孩子出事类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长通讯录,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假借“孩子身体不适或上课途中突发疾病急需医药费”等理由,趁着家长慌乱的情况下催促转账,以此骗取钱财。家长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老师或当事人,不要盲目汇款。

助学金类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将助学金转入家长账户。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他们又会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让家长转款实施诈骗。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信息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布,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要向陌生账户汇款。(来源:“宁波公安”微信公众号)


图片

监制:荆克 屈绍辉 编辑:闫丹丹 设计:肖丽丽 尹路 


【详情】
时间:2024-02-28 10:48

图片

2024年2月26日

图片

 谣 言  山东滨州钢板厂发生安全事故死了四个工人?

图片

真相:近日,网民陈某某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山东滨州钢板厂死了四个男工”的言论,声称“滨州钢板厂发生严重安全事故,令人痛心不已”,引起关注。经警方调查核实,陈某某为博眼球、蹭流量发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警方决定给予该违法嫌疑人行政处罚,并责令删除谣言信息。(来源:“平安博兴”微信公众号)

图片

 误 区  羽绒服干洗更好?

真相:羽绒服最好不要干洗。通常衣服内侧的标签都会附有明确的洗涤说明或标识,绝大多数羽绒服标明的都是“不可干洗”。因为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使用有机化学溶剂对服装进行处理,去除服装上的污渍。但羽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目前最常用的干洗剂四氯乙烯会损坏羽绒的蛋白质成分。对羽绒强烈的脱脂作用也会造成羽绒毡并、板结,使羽绒发硬,失去蓬松性,保暖性能受到损坏。此外,大多数羽绒服外面的材料都有防水、防风的涂层,在这种情况下,干洗剂可能会导致这层涂层脱落,失去防风防水特性的同时,还会加速布料老化,使羽绒服寿命受损。(来源:科学辟谣)

图片

 通 报  安徽阜阳警方曝光近期3起典型案例

详情:近日,安徽阜阳警方曝光近期3起典型案例,对4名网络造谣者进行处罚。

案例一:太和警方依法查处王某侠散布“山东到安徽等地将发生地震”谣言案。

2023年12月12日,网民王某侠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年内中国可能发生七级以上地震,山东到安徽等地将发生地震”,造成恶劣影响。经查,王某侠为博取流量,在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肆意散布该谣言信息。目前,太和警方依法对王某侠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案例二:颍上警方依法查处王某静、王某春摆拍并发布“卖票人员被打”谣言案。

2023年12月28日,网络主播王某静在某视频平台发布摆拍的“八里河梦里雪乡卖票人员被打,雪地里被暴打十分钟,现还在雪堆躺着,请求阜阳市民热心人士正能量转发”谣言视频,造成恶劣影响。经查,王某静为博取关注,伙同另一主播王某春摆拍该视频并发布到某视频平台。目前,颍上警方依法对二人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案例三:界首警方依法查处李某英散布“长沙县黄花镇被偷三个孩子”谣言案。

2023年12月14日,网民李某英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昨天长沙县黄花镇被偷了三个孩子,安沙镇三合村也丢了两个孩子,有一个陌生人刚把孩子迷晕,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救了起来....”造成不良影响。经查,湖南警方已辟谣证实该信息为谣言,李某英为博取流量,散布该谣言信息。目前,界首警方依法对李某英予以行政罚款处罚。

警方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编造、传播、散布谣言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请大家知法守法、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来源:大皖新闻)

图片

监制:荆克 屈绍辉 编辑:贾玉韬 设计:肖丽丽 尹路 


【详情】
时间:2024-02-27 10:37

图片

2024年2月22日

图片

 谣 言  郑州公租房可以买卖了?

图片

真相:近日,不少网络平台出现“郑州公租房可以买卖”等信息。经查,以上内容纯属谣言。2月20日,郑州市保障性住房中心再次明确相关规定并提醒大家,郑州市公租房是配租型保障住房,只租不售,相关部门从未出台租售并举的政策,且公租房资格申请、房源轮候相关事宜必须由本人办理,不可能由其他机构或个人代办。有个别不法人员打着“公租房住够5年就可以低价购买”的旗号,鼓动群众申请公租房、代办申请手续并骗取好处费,上述情况属欺诈行为,望广大群众引起警惕,避免上当受骗。(来源: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大象新闻)


图片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富硒食物能抗癌?

真相: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多种宣称具有“抗癌”等健康功效的“富硒产品”,不少商家将其作为“高档产品”大力推广。实际上,不论男女,成年人每天摄入55微克的硒就可以满足健康需求。在全国多数地方,人们可以从常规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量,所以“缺硒”并没有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并且,关于“补硒抗癌”的研究虽不少,但截至目前,这些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是“不足以证实补硒可以抗癌”。(来源:“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图片

 通 报  102人被查处!上海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根据公安部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相关部署要求,上海市公安局针对网上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等网络违法乱象开展集中打击整治,坚决维护清朗有序网络环境。自2023年12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已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102人,清理网络有害信息1000余条,依法关停违法账号414个。现公布三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
网民张某某为博取关注,故意捏造“长兴岛发生杀人事件”网络谣言案
案例二
网民邵某因与某医院有纠纷,为泄私愤故意捏造“医生在医院不救人,导致(病人)死亡,还出来抛尸”网络谣言案
案例三
网民单某某为吸引眼球,散布“排队抢购龙年纪念币现场冲突致人死亡”网络谣言案
网警提醒: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对于利用互联网发布不实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诽谤他人等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请广大市民、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共同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和良好社会秩序。(来源:“警民直通车上海”微信公众号)

详情

102人被查处!上海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
时间:2024-02-23 11:32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万佛湖管委,县减救委各成员单位: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 月 21 日我县中等雨夹雪或雪,气温 0℃左右;22 日中雪,部分地区大雪,气温-3~-1℃;23 日雨夹雪或小雪。本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正值春运返程出行高峰、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等关键时期,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任务艰巨。根据《舒城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经综合研判,县减救委决定于 2 月 21 日 12 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IV 级应急响应。

各地各部门务必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进一步细化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要紧盯关键区域、重点路段,部署除冰除雪力量,加强主干道、急弯陡坡、桥梁等重要路段交通疏导,最大限度保畅通、防事故;乡镇政府要全力做好乡村道路的保畅通措施。要加强供水、供气、用电、通讯等服务保障,做好抢修保通工作;要全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聚焦生产企业、建筑施工、户外作业、商超酒店、体育场馆、大跨度建筑物以及危旧房屋、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部位,强化隐患排查,及时化解风险;要全力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备齐配足应急物资,强化宣传引导和安全警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舒城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4 年 2 月 21 日


【详情】
时间:2024-02-22 09:31 来源:舒城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图片

2024年2月20日

图片

 谣   高速收费站免费政策“宽限”半小时?

图片

真相:近日,有网友发布消息称,2月17日晚24点后,某地高速收费站仍对部分从收费站下高速的车辆实行了免过路费政策。该消息称“因为当时存在堵车现象,该收费站便对17日24点前已进入收费站匝道的车辆进行了免费,24点前未能进入匝道的车辆则不能免费。”据涉事收费站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该消息不实。春节小汽车高速通行免费政策的截止时间是全国统一的,收费站没有所谓“宽限”权限。同时,全国多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均表示,通行费的计费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执行,计费系统全国联网,地方收费站没有管理权限因此不存在超时后仍可免除通行费的情况。

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发布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免费时段是指从节假日第一天0点至最后一天24点整。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来源:红星新闻)


图片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经常吃含酵母的面食,伤胃还致癌?

真相:包子、馒头、花卷是很多人常吃的主食,而想要吃起来松软有嚼劲,最重要的步骤都是发面,自然少不了酵母。近期网络上流传“常吃用酵母制作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的说法,这是真的吗?关于“酵母面食”的三大误区,一起来了解。

误区一:常吃易得胃病?

“酵母发酵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对胃部有害,所以馒头、面包在刚蒸(烤)好的时候不要吃”的说法并不准确。作为一种生物膨松剂,酵母在馒头、面包等发酵过程中,的确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酵母的发酵和产气能力会受到温度、面团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度超过60℃,酵母就无法存活,更不可能发酵产气。蒸馒头、烤面包的过程中,加热温度更高。因此,不必担心刚蒸(烤)出来的馒头(面包)还在大量产生二氧化碳。

误区二:容易引发痛风?

长期高嘌呤饮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单从成分来看,每100g酵母的嘌呤含量为559mg,其含量超过了很多淡水鱼,的确归类于高嘌呤物质。但是,酵母仅是发酵剂,并不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从摄入量分析,酵母的建议添加量是0.5%,即5g的酵母可发面1公斤左右的面粉,按照每餐每人100g主食量折算,嘌呤含量基本可忽略,因此对痛风患者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完全可以适当摄入。

误区三:可能有致癌风险?

有说法认为,酵母在高温状态下,会使面粉当中的蛋白质和糖分发生转化产生新的香气、色泽以及味道,再经过美拉德反应(指的是含氨基的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聚合、缩合等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会产生一些有害的致癌物质。但实际上,酵母主要在发面阶段产生作用,在超过60℃的环境下就会失活,更不会还在高温下起反应,因此所谓的致癌与其无关。(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


图片

 提 示  当心!这些“晒照”信息最好不要发

详情:史上最长春节遇上“旅游热”,不少小伙伴开启朋友圈“晒照模式”,然而你知道吗?一不留神就可能泄露自己个人信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甚至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1.不要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很多人出差、旅游都喜欢拍下火车票、登机牌等,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会将姓名进行模糊处理,票面上的内容却未曾留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机票和火车票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有被人利用高科技窃取个人信息的可能。所以,为了安全,登机牌既不能晒,也不能随意丢,最妥当的处理方法就是撕!

2.不要晒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含有这些信息的照片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露你的生活圈范围。

3.不要晒位置

春节期间大部分人会回老家。如果在朋友圈里发布了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将会暴露非常真实的个人信息,使坏人的作案成功率直线飙升。

4.不要晒孩子照片及姓名

在现实中,很多骗子与被害人素不相识,如何能将孩子和妈妈的名字叫出来?还能有两人的照片呢?原因就在于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爱晒孩子照片的父母们,不妨限制一个分享的范围,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人看。

5.不要晒家中老人照片

晒家中老人的照片,会让坏人有更高的几率把他们认出来。如果有人突然对老人说出他孙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条谎言,都能轻易让老人掏出半辈子积蓄。(来源:“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



【详情】
时间:2024-02-21 17:07

图片

2024年2月18日

图片

 谣   多地有人捡到钱包、接力转发“失物招领”信息?

图片

真相:近日,一则内容为“捡到一个钱包。里边有一张身份证:张永福,卡10多张……谁的群多,帮忙转一下。转发也是做善事”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对此,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多地警方回应称,网传信息为虚假信息,且信息中的号码很可能是吸费电话或诈骗电话,请大家不要轻信和拨打。警方核查发现,此类信息早在2017年就已在网上传播,所谓的“失物招领”只是把其中的失主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替换,改头换面后重新在网络中流传,看似是爱心接力转发,实为虚假信息,请大家注意分辨,切勿盲目转发。若真的捡到他人钱包及身份证件,可将物品交至就近的警务室、巡逻的民警或者派出所。大家在转发寻人、寻物等信息前,首先要进行确认甄别,以免帮助虚假信息传播,无意中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来源:江西公安、安徽交通广播、扬州发布、琅琊新闻网)

图片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迷你蔬菜”更有营养?

真相:蔬菜的营养价值高低要根据具体类别而定。比如迷你版的玉米——玉米笋,它富含蛋白质、糖和各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玉米笋的热量只有27大卡,比玉米粒少了几倍,同时玉米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也比玉米粒少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玉米被归为主食,而玉米笋的定位则更多是蔬菜。但是那些经过人为加工而产生的迷你蔬菜,例如“迷你胡萝卜”,其营养价值与普通胡萝卜并没有区别。具体到每个蔬菜的营养含量,大家可以查阅《中国食物成分表》,切勿盲目购买。(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


图片

 警 惕  网络购票谨防四大骗局,不要盲目轻信所谓“抢票神器”

详情:目前已进入春运返程高峰,返程购票的群众在网络购票时要谨防四类购票骗局:①代抢车票诈骗;②假冒客服诈骗;③恶意软件诈骗;④山寨购票网站诈骗。如发现有诈骗行为,请及时拨打报警电话。警方提示:购买车票一定要选择12306等官方购票网站,不要盲目轻信其他渠道和所谓抢票神器,以免上当受骗。(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央视新闻客户端)


【详情】
时间:2024-02-19 10:29

图片

2024年2月6日

图片

谣 言 湖北高速没有铲冰除雪?

图片

真相:近日,网上有言论称“湖北高速铲雪不及时,造成高速拥堵”。实际上,冻雨落地成冰才是“祸首”。“罕见的冻雨不是普通的雪,落在高速公路上后立即结10多厘米厚的冰,这种情况下只能撒盐。”湖北交投集团运营总监简海云解释,近期已全员上路铲雪,但还是赶不上湖北境内反复降雨雪的天气变化速度,再加上路面车流量猛增,给作业车辆上路铲雪、撒融雪剂等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湖北省上下正“想尽一切办法”打通运输堵点,畅通回家的路。湖北交投集团是湖北高速运营主力军,目前有1.4万名员工在现场开展除雪保畅工作,为春运保驾护航,在京珠、鄂东、宜昌等运营公司,一线养护人员每两小时撒盐一次,全天候24小时不停歇。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发布了详细的车辆分流绕行方案,相关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设置了车辆分流服务站点,及时为分流车辆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目前,经过全力抢通,湖北省绝大部分路段已恢复通行。(来源:湖北日报)

图片

春节将至,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将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砂糖橘和酸奶、牛奶不能同食?

真相:“砂糖橘和酸奶、牛奶同食的话,因为砂糖橘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成分,可能会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从而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人体内本身含有一定的胃酸,胃酸的酸度要比水果的酸度高很多,并不需要担心砂糖橘的酸度影响消化。有些人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乳糖酶,即使不吃橘子,喝了牛奶后也会引起腹痛或者消化不良。在一般情况下,适量食用橘子和牛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来源:@科学辟谣、@中国新闻网


图片

提 示 春节消费“三注意”!中消协提醒

详情:在春节来临之际,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预定行程、采购年货,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秉持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勤俭节约、绿色消费

消费者在消费潮前,首先要保持理性,审慎选择、适度消费,不要因为“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而冲动消费,造成铺张浪费。

合理规划、安全消费

春运期间出行人数高,人员集散性和流动性强,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易发多发,消费者在外出行消费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识别陷阱科学消费

春节消费潮下,不乏有不法分子伺机敛财牟利,坑蒙拐骗,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



【详情】
时间:2024-02-06 19:34

图片

2024年2月4日

图片

 谣 言  我国无偿献血人数大幅下降?无偿献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

图片

真相:近日,有少数网络自媒体发文称,“我国无偿献血人数从2018年的1520万下降到2023年的1130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8%”,“2021年中国血液制品出口数量达到177.99吨,而177.99吨的血液制品就需要889.95吨的新鲜血液”,并质疑其中“无偿献血的人做了多少贡献?” 对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向有关主管部门核实查证,证实上述自媒体发布的涉无偿献血信息不实。

经核实,2023年全年我国无偿献血达1699.2万人次,献血量2892.1万单位,较2022年分别增长5.9%和4.8%,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均创历史新高。目前,我国临床用血来自公众自愿无偿捐献,无偿献血的血液由血站采集并向临床提供。血站由政府设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出售、买卖。(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图片

春节将至,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将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吃鸡脖子会中毒?

真相:不会。鸡体内没有成型的淋巴结,一般只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结体(由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集成团构成),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后少量食用并不会存在问题。并且,这些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所以如果偏爱食用鸡脖子、鸭脖子等但又不愿意吃到淋巴组织,可以去皮后烹饪食用。(来源:食安中国)


图片

 提 示  换新手机前,旧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务必彻底删除以防泄露!

详情:春节将至,许多人会选择在此时给自己或家人购置新手机。但是请注意,旧手机在回收或弃置前务必彻底删除通讯录、身份信息、照片、视频、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若不妥善处理,或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 删除App登录设备
很多App登录时会记录常用登录设备,淘汰旧手机时,务必要退出各App登录状态,同时在新手机登录App时删掉过往的登录设备,避免后续被他人登录。
2. 彻底删除所有数据
将旧手机进行恢复出厂设置,仍然可能被他人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数据。正确做法是将旧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再存储一些没用的内容,如电影、图片等,将存储空间占满,然后再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操作。如此反复几次,这些没用的内容就会将手机里之前存储的个人信息覆盖。也可以到正规旧手机回收机构、维修中心等请专业人士彻底删除旧手机中的数据。(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详情】
时间:2024-02-05 11:15
  为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网上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春节期间网民常用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切实净化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春节网上氛围。
  二、工作任务
  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以下6方面问题:
  (一)宣扬猎奇行为、违背公序良俗问题。一是借春节旅游高峰期,发布误导性旅游攻略,诱导网民前往存在安全隐患的“野景点”,违规进入封闭管理区域等。二是进行恶俗和具有自虐、自残倾向的直播PK,自导自演有违公序良俗的离奇剧情视频。三是利用怪异猎奇食材、大量添加刺激性调料等,变相发布暴饮暴食、畸形饮食信息,浪费食品、危害身体健康。
  (二)散播网络戾气、煽动群体对立问题。一是借春节晚会、春节档影视作品、明星网红等话题,挑起互撕谩骂、刷分控评行为,煽动对立情绪。二是将春节传统习俗、突发案件事件与地域、职业等特征相关联,污名化特定群体,打负面标签。三是蹭炒春节期间热点话题,通过拼音、谐音、指代词等方式,编造恶俗低俗烂梗,污染网络风气。
  (三)炮制虚假信息、恶意营销炒作问题。一是利用年终盘点、返乡见闻等形式编造不实内容,渲染极端情绪。二是炮制传播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交通出行等领域谣言信息,扰乱社会秩序。三是虚构夫妻、婆媳、师生等矛盾冲突剧情,无底线博取流量,传递不良价值观。
  (四)色情赌博引流、网络诈骗问题。一是借猜数字、比大小等名义或者利用棋牌类小游戏变相从事网络赌博。二是利用二维码、水印图片、特殊字符等形式,发布涉色情、赌博等违法信息。三是通过“春节集福”“红包补贴”“集赞抢票”等名义实施网络诈骗,利用“假期兼职”等活动诱骗网民刷单。四是以过年回家租男(女)友、旅游搭子等名义,为线下违法活动引流。
  (五)鼓吹炫富拜金、无底线追星问题。一是以春节风俗之名刻意展示炫富斗富、铺张浪费等导向不良内容,通过网贷营销信息传播攀比享乐等不良价值观。二是无底线炒作明星绯闻八卦,变相设立明星艺人个人榜单和任务指标,诱导非理性应援打榜。三是打着改命转运、破除太岁的旗号,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提供网上算命占卜付费服务。
  (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一是利用“网红儿童”违规牟利、攻击恶搞,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二是以手办文具、动漫二创等方式发布低俗擦边内容,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三是突破青少年模式关于时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要求,向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变相提供诱导沉迷的产品功能。
  三、工作要求
  (一)扎实部署推进。各地网信部门要结合属地实际,细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深入开展清理整治,推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重点。各地网信部门和网站平台要加大对重点环节巡查力度,确保首页首屏、热搜榜单、热门话题、热点推荐、PUSH弹窗、信息流、评论等环节版块生态良好。
  (三)压实平台责任。督促重点网站平台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春节期间值班值守,深入排查问题漏洞,切实加强内容审核管理,狠抓工作任务落实。
  (四)强化通报曝光。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账号以及相关MCN机构,查办一批典型案例,认真总结专项行动工作成效,适时进行宣传曝光。




【详情】
时间:2024-02-05 11:04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