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
谣 言 郑州公租房可以买卖了?
真相:近日,不少网络平台出现“郑州公租房可以买卖”等信息。经查,以上内容纯属谣言。2月20日,郑州市保障性住房中心再次明确相关规定并提醒大家,郑州市公租房是配租型保障住房,只租不售,相关部门从未出台租售并举的政策,且公租房资格申请、房源轮候相关事宜必须由本人办理,不可能由其他机构或个人代办。有个别不法人员打着“公租房住够5年就可以低价购买”的旗号,鼓动群众申请公租房、代办申请手续并骗取好处费,上述情况属欺诈行为,望广大群众引起警惕,避免上当受骗。(来源: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大象新闻)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富硒食物能抗癌?
真相: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多种宣称具有“抗癌”等健康功效的“富硒产品”,不少商家将其作为“高档产品”大力推广。实际上,不论男女,成年人每天摄入55微克的硒就可以满足健康需求。在全国多数地方,人们可以从常规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量,所以“缺硒”并没有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并且,关于“补硒抗癌”的研究虽不少,但截至目前,这些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是“不足以证实补硒可以抗癌”。(来源:“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通 报 102人被查处!上海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根据公安部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相关部署要求,上海市公安局针对网上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等网络违法乱象开展集中打击整治,坚决维护清朗有序网络环境。自2023年12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已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102人,清理网络有害信息1000余条,依法关停违法账号414个。现公布三起典型案例:
详情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万佛湖管委,县减救委各成员单位: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 月 21 日我县中等雨夹雪或雪,气温 0℃左右;22 日中雪,部分地区大雪,气温-3~-1℃;23 日雨夹雪或小雪。本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正值春运返程出行高峰、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等关键时期,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任务艰巨。根据《舒城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经综合研判,县减救委决定于 2 月 21 日 12 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IV 级应急响应。
各地各部门务必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进一步细化防范应对措施,全力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要紧盯关键区域、重点路段,部署除冰除雪力量,加强主干道、急弯陡坡、桥梁等重要路段交通疏导,最大限度保畅通、防事故;乡镇政府要全力做好乡村道路的保畅通措施。要加强供水、供气、用电、通讯等服务保障,做好抢修保通工作;要全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聚焦生产企业、建筑施工、户外作业、商超酒店、体育场馆、大跨度建筑物以及危旧房屋、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部位,强化隐患排查,及时化解风险;要全力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备齐配足应急物资,强化宣传引导和安全警示,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舒城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4 年 2 月 21 日
2024年2月20日
谣 言 高速收费站免费政策“宽限”半小时?
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发布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免费时段是指从节假日第一天0点至最后一天24点整。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来源:红星新闻)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经常吃含酵母的面食,伤胃还致癌?
真相:包子、馒头、花卷是很多人常吃的主食,而想要吃起来松软有嚼劲,最重要的步骤都是发面,自然少不了酵母。近期网络上流传“常吃用酵母制作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的说法,这是真的吗?关于“酵母面食”的三大误区,一起来了解。
误区一:常吃易得胃病?
“酵母发酵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对胃部有害,所以馒头、面包在刚蒸(烤)好的时候不要吃”的说法并不准确。作为一种生物膨松剂,酵母在馒头、面包等发酵过程中,的确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酵母的发酵和产气能力会受到温度、面团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度超过60℃,酵母就无法存活,更不可能发酵产气。蒸馒头、烤面包的过程中,加热温度更高。因此,不必担心刚蒸(烤)出来的馒头(面包)还在大量产生二氧化碳。
误区二:容易引发痛风?
长期高嘌呤饮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单从成分来看,每100g酵母的嘌呤含量为559mg,其含量超过了很多淡水鱼,的确归类于高嘌呤物质。但是,酵母仅是发酵剂,并不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从摄入量分析,酵母的建议添加量是0.5%,即5g的酵母可发面1公斤左右的面粉,按照每餐每人100g主食量折算,嘌呤含量基本可忽略,因此对痛风患者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完全可以适当摄入。
误区三:可能有致癌风险?
有说法认为,酵母在高温状态下,会使面粉当中的蛋白质和糖分发生转化产生新的香气、色泽以及味道,再经过美拉德反应(指的是含氨基的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聚合、缩合等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会产生一些有害的致癌物质。但实际上,酵母主要在发面阶段产生作用,在超过60℃的环境下就会失活,更不会还在高温下起反应,因此所谓的致癌与其无关。(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
提 示 当心!这些“晒照”信息最好不要发
1.不要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很多人出差、旅游都喜欢拍下火车票、登机牌等,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会将姓名进行模糊处理,票面上的内容却未曾留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机票和火车票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有被人利用高科技窃取个人信息的可能。所以,为了安全,登机牌既不能晒,也不能随意丢,最妥当的处理方法就是撕!
2.不要晒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含有这些信息的照片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露你的生活圈范围。
3.不要晒位置
春节期间大部分人会回老家。如果在朋友圈里发布了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将会暴露非常真实的个人信息,使坏人的作案成功率直线飙升。
4.不要晒孩子照片及姓名
在现实中,很多骗子与被害人素不相识,如何能将孩子和妈妈的名字叫出来?还能有两人的照片呢?原因就在于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爱晒孩子照片的父母们,不妨限制一个分享的范围,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人看。
5.不要晒家中老人照片
晒家中老人的照片,会让坏人有更高的几率把他们认出来。如果有人突然对老人说出他孙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条谎言,都能轻易让老人掏出半辈子积蓄。(来源:“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
2024年2月18日
谣 言 多地有人捡到钱包、接力转发“失物招领”信息?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迷你蔬菜”更有营养?
真相:蔬菜的营养价值高低要根据具体类别而定。比如迷你版的玉米——玉米笋,它富含蛋白质、糖和各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玉米笋的热量只有27大卡,比玉米粒少了几倍,同时玉米笋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也比玉米粒少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玉米被归为主食,而玉米笋的定位则更多是蔬菜。但是那些经过人为加工而产生的迷你蔬菜,例如“迷你胡萝卜”,其营养价值与普通胡萝卜并没有区别。具体到每个蔬菜的营养含量,大家可以查阅《中国食物成分表》,切勿盲目购买。(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
警 惕 网络购票谨防四大骗局,不要盲目轻信所谓“抢票神器”
2024年2月6日
谣 言 湖北高速没有铲冰除雪?
真相:近日,网上有言论称“湖北高速铲雪不及时,造成高速拥堵”。实际上,冻雨落地成冰才是“祸首”。“罕见的冻雨不是普通的雪,落在高速公路上后立即结10多厘米厚的冰,这种情况下只能撒盐。”湖北交投集团运营总监简海云解释,近期已全员上路铲雪,但还是赶不上湖北境内反复降雨雪的天气变化速度,再加上路面车流量猛增,给作业车辆上路铲雪、撒融雪剂等造成很大影响。
春节将至,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将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砂糖橘和酸奶、牛奶不能同食?
真相:“砂糖橘和酸奶、牛奶同食的话,因为砂糖橘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成分,可能会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从而会影响到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人体内本身含有一定的胃酸,胃酸的酸度要比水果的酸度高很多,并不需要担心砂糖橘的酸度影响消化。有些人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乳糖酶,即使不吃橘子,喝了牛奶后也会引起腹痛或者消化不良。在一般情况下,适量食用橘子和牛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来源:@科学辟谣、@中国新闻网)
提 示 春节消费“三注意”!中消协提醒
详情:在春节来临之际,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始预定行程、采购年货,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在春节期间秉持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勤俭节约、绿色消费
消费者在消费潮前,首先要保持理性,审慎选择、适度消费,不要因为“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而冲动消费,造成铺张浪费。
合理规划、安全消费
春运期间出行人数高,人员集散性和流动性强,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易发多发,消费者在外出行消费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识别陷阱、科学消费
春节消费潮下,不乏有不法分子伺机敛财牟利,坑蒙拐骗,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
2024年2月4日
谣 言 我国无偿献血人数大幅下降?无偿献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
真相:近日,有少数网络自媒体发文称,“我国无偿献血人数从2018年的1520万下降到2023年的1130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8%”,“2021年中国血液制品出口数量达到177.99吨,而177.99吨的血液制品就需要889.95吨的新鲜血液”,并质疑其中“无偿献血的人做了多少贡献?” 对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向有关主管部门核实查证,证实上述自媒体发布的涉无偿献血信息不实。
春节将至,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将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 区 吃鸡脖子会中毒?
真相:不会。鸡体内没有成型的淋巴结,一般只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结体(由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集成团构成),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后少量食用并不会存在问题。并且,这些淋巴集结体多数分布在皮下,所以如果偏爱食用鸡脖子、鸭脖子等但又不愿意吃到淋巴组织,可以去皮后烹饪食用。(来源:食安中国)
提 示 换新手机前,旧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务必彻底删除以防泄露!
详情:春节将至,许多人会选择在此时给自己或家人购置新手机。但是请注意,旧手机在回收或弃置前务必彻底删除通讯录、身份信息、照片、视频、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若不妥善处理,或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关于万佛山景区暂停对外开放的紧急通知
各位涉旅企业、广大游客们:
根据气象部门预告,近几日我县多雨雪冰冻天气,为了保证游客安全,现决定于2024年2月3日起紧急闭园,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望各位游客相互转告,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景区咨询电话:0564-2791916
舒城县万佛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24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