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脱贫攻坚,发挥农家书屋知识载体的作用,近年来,棠树乡将农家书屋与贫困户“捆绑”起来,既扶贫扶智又扶志,发挥文化知识的传播作用,推动脱贫攻坚不断出现新成效。

12月14日,棠树乡三拐村的农家书屋人头攒动。“以前来这,经常没有人,书也是杂乱放着,想找一些养殖技术方面的也找不见。现在好了,不但书按标签整理好了,而且经常还有乡农综中心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指导。”刚走出书屋的贫困户张圣怀兴高采烈地说。

三拐村农家书屋2012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对活跃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不规范、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一直存在,甚至有的村干部认为,只要保住图书不丢失,就算是管好了农家书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贫困户“富脑袋”“富口袋”创造良好条件,三拐村两委干部将书屋内原有图书重新整理、归类,并积极联系乡文化站为书屋配送价值1000余元的图书,用于知识及信息的更新,让三拐村农村书屋重新“火”起来。

“若书屋没有群众来,就说明有问题了。解决办法就是要真正‘接地气’。”棠树乡党委副书记陈自法说。陈自法介绍,为推动知识扶贫,乡党委政府借助农家书屋,将一些有关立志脱贫、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图书配送到贫困户手中,请贫困户阅读学习,每季度进行讲评会议,督促贫困户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培养他们依靠双手主动脱贫的信心。

在烽西村,村支部书记宣兴虎介绍,别看书屋面积不大,但有1300余册藏书,且功能却齐全,有电脑、电视、桌椅,图书登记册、借阅卡、留言册、借阅制度等一应俱全。书屋早八点到晚10点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如果意犹未尽,还可以办好借阅手续带回家看,方便高效。

“昨天我看到了一个双腿残疾但身残志坚,努力脱贫的事迹,给我带来感动和鼓舞,我也得努力脱贫。”贫困户范国琴深有体会,“现在的农家书屋,真正让我们感到用得上、有效果。”

棠树乡采取一系列措施用好“农家书屋”,借助农家书屋的平台全力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发挥文化在党建促脱贫工作中的强大作用。一是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可以是种植技术、可以是文学艺术等等,交流读书心得,学以致用。二是举办农业科技培训,通过举办现场讲学或者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种养殖技术。三是先富带后富,通过脱贫致富带头人现场传授经验、解疑释惑,增强农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农业技术书籍的交流讨论,开拓脱贫致富的新思路。

“农家书屋”的创办,活跃和丰富了村文化生活,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科学致富的“加油站”和日常生活的“精神乐园”。在农家书屋的带动下,全乡一大批群众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激发了脱贫致富愿望,提高了致富水平,让脱贫致富充满电,加满油,真正做到了“扶贫”与“扶智”两不误。下一步,棠树乡将更注重群众“胃口”,把增添图书品类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举,发挥农家书屋文化的阵地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详情】
时间:2018-12-20 16:52

自9月28日召开落实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工作动员会以来,棠树乡全体乡村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迅速行动,不分白天黑夜、不顾日晒雨淋,走进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的心坎里,将扶贫政策、党的惠民措施向群众宣传、讲解,并聚焦扶贫入户排查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做到了高标准走访、高标准排查,乡党委政府集中火力聚焦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大大提升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以及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

一、户户到、户户清,入户排查做到一户不漏

“脱贫攻坚一户也不能少。”为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的目标,乡排查专班对所有群众包括非贫困户在内,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梳理排查,户户到、户户清、项项核,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错一项。每到一户,他们与群众面对面仔细询问、详细记录、填写表格,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准确,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记录在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帮扶,这样才能帮扶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满意。

乡党委书记胡俊多次在会上说道:“问题查的多不可怕,重点是要做到问题不解决绝不罢休。”

据统计,截至10月26日,全乡贫困户已走访到位,非贫困户走访4296户,排查问题1050个,能现场解决的均立即整改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则上报到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由乡分类分步加以解决。

二、形式多样、面面俱到,政策宣讲细致到位

“现在的政策宣讲很到位,我们白天农活多,乡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来跟我们谈心、讲技术讲政策,原来我们对国家的好政策都是一知半解,对乡村这么多年为我们办的实事也不了解,这段时间我们里都明白清楚了,我们有什么想解决的事情也可以在干部来我们家走访或者夜校里跟干部们提出来,乡村干部会将我们的要求和期望记下来逐一按情况的落实解决。”寒塘村贫困户吴自传高兴的说道。

“以前群众满意率低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贫困户不了解政策,心中有为什么其他人能当上贫困户我家不能的不平衡思想。”棠树乡乡长赵旭说道,“除了入户排查走访的政策宣讲外,乡还开办了扶贫夜校,扶贫夜校最开始在各村村部开,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探索,现在转为直接到村民家中开,每晚召集一到两个组所有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就近找一户村民家中开夜校,避免照本宣科式枯燥无味的读文件、念稿子,而是根据乡村实际,通过大量打比方、举例子,形象生动的讲扶贫政策、讲农技推广、讲家乡变化、讲乡村振兴、讲环境整治,凡是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无所不包、无所不讲,大白话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也让群众更能理解,而群众也把以前不想讲、不敢讲、没机会讲的话都摊开来和乡村干部面对面唠家常、兜家底。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了解逐渐加深,也成为干群之间拉近关系的‘贴心宝’。”

三、向重点问题宣战,全方位提升群众生活幸福度

金秋十月的棠树,一条条宽阔的马路连接起整洁干净的村庄,处处彰显着生机盎然的活力。

“以前这里就是脏乱差,路上、田里、河里到处都是垃圾,特别到了天热或者下雨的时候味道特别难闻,家家户户吃完饭都关起门,谁也不想出门,而且道路状况非常差,一下雨路面就泥泞不堪,简直无法下脚。现在好了,村庄的每个角落都干净清爽,大家忙完了一天都会到的马路上散散步,而且因为有了水泥路,就算下雨也沾不到半点泥。乡村的卫生和基础设施的大大提高让我们老百姓住着舒心多了。”说起如今的乡村环境,棠树乡的群众们个个都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满眼净”,棠树乡的乡村面貌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脱贫质量高不高,要看群众的生活好不好。尽管棠树乡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有些进村入户道路泥泞不堪,破旧房屋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也是阻碍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拦路虎”。

针对这些问题,棠树乡在落实贫困县高质量退出工作中,集中火力向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等重点工作攻坚。截至目前,棠树乡已投入了300多万元,采取专业队清理和大型机械作业相结合,清理陈年垃圾12000余吨,非公益性广告3300余处,清理垃圾堆、杂草堆700多处,清理沟渠塘364处,拆除乱搭建160多处,拆除危旧房474户,修缮360户,新建保洁点158处,新增保洁员62人,新建云雾村污水处理厂并已投入使用,道路建设也在有序的推进,真正打通了群众生活幸福路的最后一百米。

与硬件建设相比,贫困户的家庭卫生也非常重要。卧室净、厨房净、个人卫生净、宅前宅后净......棠树乡要求每户贫困户家中都要实现“五净一有一整齐”。除了帮扶干部日常帮助打扫清理外,乡妇联、团委联合成立脱贫攻坚巾帼青年志愿服务队,对生活环境条件较差、劳动力较弱、身体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开展家庭人居环境整理,确保其达到“五净一有一整齐”,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同时向贫困户宣传扶贫相关政策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意义,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爱护环境、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提升他们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信心,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压实干部肩上的责任,向不良作风说“不”

“乡村干部在村里真正扎下了根,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棠树乡,说起扶贫工作,群众讲得最多的是乡村干部的作风实了起来、硬了起来,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为乡村干部们点赞。

干部作风实不实是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关键因素。棠树乡党委书记胡俊在每次会议上都要重点强调作风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乡党委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压实干部肩上的责任。严把学习关,提升干部能力。一是以考促学。通过定期开展脱贫攻坚政策水平测试等一系列考试,全面了解干部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掌握情况。二是以交流促学。利用扶贫夜校,乡定期开展脱贫攻坚心得交流活动,干部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畅谈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新出台的政策,成为乡村干部能力提升的“充电宝”。三是以实践促学。乡村干部在进村入户排查走访中包政策宣讲、包征求意见、包解疑释惑、包查找问题、包帮办实事,在宣讲和答疑解惑中进一步扩大脱贫攻坚知识储备,提升与群众交流的能力。严把制度关,规范干部管理。一是制定完善干部上班签到、请销假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运行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强化干部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责任意识,端正干部作风。二是制定完善“流动红旗”“黄牌警告”考核评比及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在全乡16个村中全面推行“流动红旗”“黄牌警告”考核评比机制,根据工作任务,每月由乡脱贫攻坚领导组对相关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评,排出名次,对考评前两名的村,授予流动红旗,对后两名的村,实行黄牌警告,考评中严格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在工作中出现其他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一律取消流动红旗资格。在每月一次月检查考评中,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联系人及村两委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格次确定1.3、1.1、1.0、0.5四个等级系数。目前,乡党委政府已将此两项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对压实乡村干部作风转变、传导责任落实力度的常态化、长效化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严把监督关,严肃追究责任。一是加大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特别是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对乡村干部的工作纪律、工作态度等进行明查暗访,坚决查处工作浮在表面等行为;三是践行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执纪问责。

通过一系列举措,乡村干部们真正扑下身子访农户,扎扎实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拉近了干群距离,温暖了群众的心,赢得了大家的好口碑。(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18-11-09 16:32

棠树乡于2018年4月份建成4个就业扶贫驿站,驿站总投资约55万元,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包含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三大主体部分,是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就业保障、创业支持、便民利商为一体的扶贫综合示范服务站点。一直以来,该乡就业扶贫驿站坚持“准、帮、售”确保功能发挥、扎实有效。

一是“准”。该乡联合扶贫办、工业园区、就业保障等部门,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精选扶贫企业,动员和鼓励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就业扶贫车间,提供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上手、工时灵活的工作,为一些年纪偏大、没有一技之长或有身体残疾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或通过组织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切实提高他们的收入。截止目前,该乡建成扶贫车间,让100多名贫困户“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

二是“帮”。乡扶贫工作站、人社所通过与县人社局对接,定期对有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开展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举办贫困户专场招聘会,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创业、就业建议。

三是“售”。走进棠树乡就业扶贫驿站,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名优特产,如土鸡蛋、蜂蜜、小磨麻油、园区企业产品等。为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该乡就业扶贫驿站积极整合村内农产品资源,利用电子商务网络,切实帮助群众开展在线采购、在线销售等经营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精准扶贫。

【详情】
时间:2018-10-18 11:22

为有效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棠树乡安监所联合经发办、民政办、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单位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依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扎实有效,检查过程中坚持“严”字当头、“细”字谋划、“实”字着力、“效”字落地,敢抓敢管、敢于动真碰硬,对隐患和问题“零容忍”,切实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全面落实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迅速开展集中整治,确保整改到位。(棠树乡)

【详情】
时间:2018-09-29 10:36

“乡村干部在村里真正扎下了根,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棠树乡,说起扶贫工作,群众讲得最多的是乡村干部的作风实了起来、硬了起来,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为乡村干部们点赞。棠树乡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把住学习、制度、廉洁、监督“四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铁的保障。

严把学习关,提升干部能力。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聚焦脱贫攻坚。一是以考促学。通过定期开展脱贫攻坚政策水平测试等一系列考试,全面了解干部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掌握情况,考试也促使广大干部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明确补差补缺的重点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以交流促学。利用扶贫夜校,乡定期开展脱贫攻坚心得交流活动,干部们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畅谈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新出台的政策,通过心得交流,干部们既充实了知识、也探讨了工作思路,交流了好的经验,成为乡村干部能力提升的“充电宝”。三是以实践促学。乡村干部除落实帮扶贫困户工作任务外,全部安排下沉到村组,和村干、党员、村民组长组成政策宣讲组,进组入户召开政策宣讲会、民情恳谈会,包政策宣讲、包征求意见、包解疑释惑、包查找问题、包帮办实事,在宣讲和答疑解惑中进一步扩大脱贫攻坚知识储备,提升与群众交流的能力。

严把制度关,规范干部管理。一是制定完善干部上班签到、请销假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运行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强化干部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责任意识,端正干部作风。二是制定完善“流动红旗”“黄牌警告”考核评比及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全乡16个村中全面推行“流动红旗”“黄牌警告”考核评比机制,根据工作任务,每月由乡脱贫攻坚领导组对相关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评,排出名次,对考评前两名的村,授予流动红旗,对后两名的村,实行黄牌警告,考评中严格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在工作中出现其他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一律取消流动红旗资格。在每月一次月检查考评中,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格次确定1.3、1.1、1.0、0.5四个等级系数,兑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联系人及村两委干部岗责金。目前,乡党委政府已将此两项制度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对压实乡村干部作风转变、传导责任落实力度的常态化、长效化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严把廉洁关,营造脱贫攻坚风清气正环境。逢会必学《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典型问题通报案例,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自觉按照党章来约束言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严把监督关,严肃追究责任。一是加大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特别是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对乡村干部的工作纪律、工作态度等进行明查暗访,坚决查处工作浮在表面等行为;三是践行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肃执纪问责。(廖明明)

【详情】
时间:2018-09-17 17:00

为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压实责任,近日,棠树乡分西塘、八里、棠树三片召开脱贫攻坚八月份工作调度汇报会。

调度会上,各村就八月份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工作情况进行详细汇报,涉及教育、危房、扶贫项目的村重点说明,分片负责人就各村的工作进度和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进行了逐一点评,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与会人员针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展开了探讨,大家各抒己见,交流经验,使得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会议还对危房改造、扶贫项目、村级基础资料完善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棠树乡通过定期召开调度汇报会的形式,加强乡村两级之间工作的深度交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传导压力,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走过场的现象,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棠树乡)

【详情】
时间:2018-09-07 09:53

近日,棠树乡召开2018年民生工程项目推进暨开展“群众话民生”征文会,全体乡村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通报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小型水利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情况与进度,同时要求,要抓好新增民生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建好管理制度;要注重民生工程类信息上报,加强典型经验宣传;要抓紧推进民生工程类项目建设,民生工程项目要保证按时按质的完成;要把创新作为推进民生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要针对项目政策的新变化、新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创新;要把督查考评作为民生工程工作的重要举措,乡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一线调度、一线推进。

会议还就“群众话民生”征文大赛活动作了动员和要求,倡议大家通过切身感受,以报告文学、纪实、通讯、特写等形式反映民生工程给身边生活带来的变化,反映普通群众对这民生工程惠民政策的拥护和欢迎,以及民生工程在棠树乡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棠树乡)

【详情】
时间:2018-08-21 08:19

为检验各村工作成效,查找工作不足,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提升,棠树乡组织乡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村扶贫专干从8月6日起用为期四天时间对各村脱贫攻坚业务进行了一次村级村户档案全覆盖式互查。

此次村级互查立足于找问题、促整改。主要查看内容为扶贫基础资料建设情况,包括精准识别退出程序、各级督查整改台账、村户档案等资料。通过互查,详细了解各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真实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细化记录,以便后期整改。同时让每个村了解各自在目前阶段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重心,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上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乡扶贫工作站将对照互查结果反馈问题清单,要求各村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并在9月份月考评中专项开展问题整改情况督查工作,确保各项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此次互查,不仅找出了各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给大家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借鉴、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同时,各村以核查出的问题为导向,根据问题清单,逐项整改,从而巩固了全乡脱贫攻坚的成果,有效推进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棠树乡)

【详情】
时间:2018-08-13 09:24

铮铮誓言是永不磨灭的初心,警示教育是洗涤心灵的良方。近日,棠树乡以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各村书记、文书等共同观看了由县纪委制作的警示教育片《明星院长的坠落》,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发人深省,触动心灵。

乡党委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反面典型为教材,深入剖析反思,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始终慎独慎微慎初,“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己任,为全面建设美丽棠树贡献力量。(棠树乡)

【详情】
时间:2018-08-08 08:28

棠树乡窑墩村有24个村民小组, 535户1925人。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资源,抢抓帮扶机遇,抓党建促扶贫,引领党员抓发展,引进企业探索利益链接机制,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如今,村组公路四通八达、全面硬化,中心村庄环境明显改观,村级活动场所焕然一新,建成安新农业科技示范园。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望突破10万元、整村脱贫出列。

党支部+“外力”谋产业布局

一是依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之力,夯实产业发展硬基础。村支部与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一道,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先后硬化通村通组路13.5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约2万米,铺就“致富路”,解决“用水难”。

二是依托专业机构、企业人士之力,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村支部争取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邀请专家、企业人士对该村实地调研考察,并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依托安新扶贫生态园优势,努力打造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发展蔬菜、丝瓜络、龙虾等特色产业,发展体验式旅游项目。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之力,搭建产业收益实链条。按照“四+”(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规模化发展特色种养业800余亩。引进龙头企业垫资投入,收入归种植户所有,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实行保底收购,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搭建“农村淘宝”、“微信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广开销路,减少环节,网上销售丝瓜络、土鸡蛋等农产品,真正实现“农货出村”,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党支部+“机制”助农户增收

一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脱贫增收见实效。在村支部主导下,对成立裕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销售环节产生的利润按“1:2:2:5”比例进行分配。“1”是村集体入股5万元到合作社的分红收益;第一个“2”是驻村工作队按照每个贫困户帮扶500元入股到合作社的分红总收益;第二个“2”是种植社员的收益,按种植户与合作社交易量分配,让种植户除种植收益外还有二次分配;“5”是合作社留存收益,用于开支和发展生产。

二是建立农民入股分红机制,农民摇身变“股东”。针对未成立合作社的产业,村支部动员农民利用土地和劳动力入股,企业保底收购,同时企业每年按不低于100元/亩给村集体分红。对园区内村民以土地入股,企业以资金入股,村民和企业按照3:7的比例分成。在前两年未产生收益的情况下,企业每年给村民按照500元/亩进行预分红,企业向村集体捐赠股份5%,前期无收益时,适当预分红,保障村民与村集体收入。

三是建立集体收入反哺机制,滚大集体收入“雪球”。每年村集体将预分红收入、上一年产销分红收入,再入股到企业,提升占股分红比例,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

党支部+“队伍”促持续发展

一是建强“两委”班子,确保“后继有人”。村支部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业军人、致富能手中选出综合素质好、能量棒、责任心强的3名后备干部,条件成熟时充实到“两委”班子,激活村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5名村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52名党员中有种植大户4户,带动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走上致富路。

三是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发展能力。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村支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农业技术、企业管理、电商经营等内容,对村里懂技术、有文化、善管理的12名产业带头人进行提升培训,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让电子商务平台融入群众新生活。(棠树乡)

【详情】
时间:2018-07-31 09:19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