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棠树乡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为抓手,将一桩桩被落实的“小事” 转化为村民的暖心实事,照亮每一个民生角落。

“我家门前的路面坑坑洼洼的,需要将门口路面硬化一下。”、“自家屋顶瓦片被房屋前的树枝扫歪了,导致漏雨希望安排人员来维修一下”……刘院村文书王杰正走村入户收集群众诉求,这样的场景在棠树乡已成为常态。
据悉,该乡以“干部联农户、遍访解民忧”为载体,以“听取民意、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帮办实事、解决问题”为内容,全面推行“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倾听、“心连心”体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棠树乡西塘村王庄中心村,平坦洁净的村道蜿蜒其间,村民自费修建了路灯,为群众晚间出行提供便利。村两委充分利用“无事”找书记平台,通过村民自筹,群众集资相结合的方式,让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棠树乡云雾村“白改黑”拓宽改造提升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施工人员正用专业设备对路面依次进行放样、画线、抹胶和涂料操作。
“这条道路没有改造之前,路面坑坑洼洼的地方比较多,尤其到下雨天,积水很多。”棠树乡云雾村村民张德聪讲道。
据了解,该村主干道的“白改黑”工程,总长约1.7公里。改造后道路面貌焕然一新,路面宽敞整洁。为群众提供了交通便利的乡村环境,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棠树乡将继续深化拓展“无事”找书记内涵,持续倾听人民心声,奋力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和美新画卷!(王韬)
近年来,棠树乡深入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
提升民生发展温度,奋力答好民生答卷,让老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小公厕”激发群众需求“大民生”。“我家旁边是年糕加工厂,挨着公交站,天天人来人往挺热闹,可附近没公厕,大家太不方便了。”西塘村村民卜志斌说。村两委收到群众诉求后,通过实地走访,在充分征求村民选址意见后,在车站旁修建了公厕。既解决了群众候车、办事的急难,又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
“小塘口”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这口当家塘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以前因为塘坝漏水,农田灌溉用水总是不够,庄稼的收成也受到影响。现在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灌溉问题了”八里村周毛山组村民胡于静高兴地说道。当家塘作为棠树乡丘陵地区重要的水利设施,承担着农田灌溉的重任。村两委了解村民诉求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查,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全面开展当家塘修缮工作。
“小板凳”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在舒城县棠树乡三拐村堰南村民组,经常看到群众坐着小板凳,或在农家庭院,或在农户家中,一群人围成一圈,各抒己见,唠唠家常,热心讨论精品组建设的意义和规划……村干部认真倾听,详细记录,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搭建起了一座“干群连心桥”。
如今,一幅“基础牢、服务优、民生暖、民心聚”的“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棠树乡徐徐展开。(王韬)


日前,棠树乡“江城杯”第四届乡村振兴篮球赛在西塘街道篮球场火热开赛,该乡6支队伍、80多名运动员参加。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各参赛队伍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突破上篮时灵活的转身、进球后脸上绽放的笑容,成了赛场最动人的风景,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掌声。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西塘联队获得冠军,建彩顺风队获得亚军,墩寒塘联队获得季军。

下一步,棠树乡将建立健全群众“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综合赛会机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为载体,深耕健康沃土,筑牢健康基石,推动群众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向增强健康体质转变,实现全民健身动起来、健康体魄强起来。(金永强)
今年以来,棠树乡在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各村以村支部书记为领头,村两委干部主动出击,解决实际问题,一桩桩、一件件暖心事不断上演。

堰南村民组,是三拐村着力打造的精品组。为了让这里变得更加美丽宜居,村两委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向大家宣传精品组建设的意义和规划。同时,村里充分利用村民代表大会、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激发村民对家乡建设的热情。村民们纷纷响应号召,形成了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捐物” 的热烈氛围。
三拐村两委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村里有两位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村两委积极联系帮扶资源。县政协委员吕安元得知情况后为他们伸出援手。
五保户程元哑老人因为身份证和户口本丢失,导致农村集体土地二轮延包需要的网签手续一直无法办理。了解情况后,村两委干部们主动揽下了这件 “跑腿” 活。他们多次往返于派出所和相关部门之间,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老人的身份证和户口本顺利补办完成。
下一步,棠树乡将持续推进“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夏婷婷)
8月19日上午,棠树乡召开再生稻头季稻“两优香七”实收测产现场会。

在该乡三拐村种植大户黄磊的120亩再生稻田里,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头季稻开镰收割,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很快便颗粒归仓。
当天,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实割测产,通过脱粒、去杂称重等科学方法进行精准测量,现场收割测产机口稻1487.1斤/亩。
据了解,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茬继续再生分蘖的种植模式,即头茬稻收割后,保留一定高度的稻桩,经科学肥水管理重新发苗结穗,实现“一种双收”。相较于传统双季稻,该模式省去育秧、插秧等环节,既减少工时成本,又能提高农田亩产。
近年来,棠树乡总结再生稻生产经验,将其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绿色稻谷供给、提高农户收益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订单种植,示范带动、加工引领等措施,扩大“一种双收”示范效益。截至目前,全乡再生稻种植面积达4100亩。(王韬)




今年以来,棠树乡持续开展“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在烽西村,村两委正在开展的暑期托管服务,根据暑期孩子们的需求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暑期课程。该服务活动将延续到8月底。同时,该村通过“无事”找书记平台为20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走进烽西村,一条条乡村道路平坦通畅,一个个就业岗位迸发生机,一项项托管服务解除忧心。在这里,一系列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落地落实,越来越多的“民生清单”正变成“幸福账单”。(王韬)
7月31日,棠树乡妇联组织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