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琼
三月的一个周末,蔓发的草木鼓动着旅人的脚步。清晨7时12分,在江苏南京上班的00后吴蕾和“旅游搭子”搭乘高铁,18分钟后抵达安徽滁州:上午逛网红大集“滁州狗市”,下午登醉翁亭抚今追昔,傍晚逛城区、吃小吃……晚上9时05分,搭乘最后一班高铁返回江苏南京——至此,吴蕾和朋友们“挑战12小时玩转滁州”的“周末小目标”顺利达成。
滁州位于安徽东部,地处苏皖交界,一条滁河,令安徽滁州与江苏南京毗邻守望。双城之间,高铁18分钟的通达时间,是滁州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证。
今年春节前夕,全长72.275公里的宁洛高速来安至明光段改扩建工程正式通车,安徽滁州与江苏南京实现同城化发展。
据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滁州持续加密与沪苏浙地区的交通道路体系,已形成8条高铁城际、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5个内河港口、1个通用机场的综合交通网络。
在滁州,“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构建,政策面的互联互通也齐头并进。为了让群众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滁州主动对接沪苏浙,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实现了14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72项事项南京都市圈“跨域通办”、“亭城通”市民卡与南京等110个城市联网互刷……
“登记注册企业再也不用跑两地,上午一个电话,下午交材料,第二天上午营业执照就送到我手上了。”去年5月,来滁州注册公司的南京浦口市民刘士成,拿到了安徽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对滁宁两地“跨省通办”的工作效率依然印象深刻。
“在滁州,一张‘英才卡’就附带了停车、住宿、餐饮等数十项专属权益和优惠,让外地来的人才感受到这座城市满满的诚意。”安徽健驰智能科技法人代表严合群是一名海外归国创业人员,入选省级人才项目。得知“亭城英才卡”开始办理后,他登陆“皖事通”App完成人才认证,到银行网点完成柜面办理,很快就拿到了这张卡。
这张薄薄的黑色卡片背后,是滁州以人才要素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务实努力。
目前,安徽滁州已与上海徐汇、杨浦、松江共同挂牌星耀长三角人才会客厅,累计与38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结成“人才强市合伙人”。近3年来,滁州市共引进院士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近1600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90万。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0日 10版)
3月19日,山七镇召开老干部支部学习座谈会,老干部们欢聚一堂,共学知识,共话发展。
会上,大家共同学习了相关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了山七镇近期工作进展,介绍了今年主要工作计划和未来发展思路。
在发言交流环节,老干部们畅所欲言,对山七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希望老干部们继续保持再立新功的政治热情,发挥经验优势,言传身教、拨冗指导,为山七镇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王雯悦)
3月11日,在第47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山七镇开展以“山湖植绿意 七美树新篇”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该镇党政领导班子、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及热心群众等百余人共同参与,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新绿。
在该镇庞畈村植树现场,干部群众同心协力、热情高涨,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培土浇水……分工有序,干劲十足。新栽下的油茶树苗一排排、一行行错落有致地挺立在山坡上,为初春的乡村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次植树区域后续将由专人负责定期巡查养护,确保“栽得下、活得了、长得好”。植树间隙,现场的志愿者还就油茶造林扶持政策进行了宣传推广。
据了解,山七镇林业资源丰厚,森林覆盖率达73.6%。近年来该镇切实把国家惠林政策落到实处,以“林长制”促“林长兴”,走好生态惠民之路,持续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累计造林面积3000余亩,荣获省级森林城镇称号。(王雯悦)
3月11日上午,山七镇召开“强作风、重实干”攻坚克难暨2024年度重点工作表彰会。全体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2024年度重点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对重点工作先进单位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并举行颁奖仪式。部分先进村就产业发展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全镇上下要接续奋斗,以此次表彰为起点,保持拼搏劲头再立新功;要树立导向,以先进典型为标杆,树牢实干导向,凝聚干事创业最强合力;要坚定信心,以作风建设的新担当交出一份履职尽责的新时代答卷。
会议要求,全体镇村干部要明确责任、找准定位,坚持锚定中心任务不放松、增强战略定力;要保持团结一致共进退、弘扬奋斗精神;要勇于担当作为敢斗争、躬身实干促发展,做到分工不分家、态度要利索、行动要利索、收尾要利索,让山七镇在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实现明显变化,用实干实绩谱写发展新篇章。
会议还对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产、农村基层治理等当前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王雯悦)
“出警及时,排忧解难”,3月10日上午,汪中福老人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将这面锦旗送到了山七派出所。这一幕,只是该派出所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却也见证了他们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真心付出。
1月13日下午,山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高山村举办春季村晚活动。
本次村晚节目由舒城县老年大学和高山村文艺队伍倾情演出。活动包含了广场舞、乐器表演、戏曲、歌曲对唱等节目。形式多样,现场气氛火热,精彩的节目赢得了村民们的热烈掌声。演出现场,高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还开展了扫黄打非知识宣传,让群众提高认识,自觉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活动中老干部们还来到程河村观摩和美乡村项目,每到一处,老干部们都认真听取讲解,并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汪 瑾)
行动中,山七镇组织召开了专项工作部署会议,明确了目标责任,并充实了电力设施和电力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强化党建引领。领导班子分片包保,党员群众齐上阵,共同清除树障隐患。同时,山七镇还通过广播、宣传栏、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知识,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电力设施保护意识,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山七镇将继续与电力部门紧密协作,对秋季清障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为“迎峰度冬”期间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保障全镇群众温暖过冬。(郭心雨)
12月4日上午,山七镇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日前,山七镇举办大别山民歌传唱教学培训班进村、进校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由该镇文化站承办,邀请当地民歌传唱非遗传承人为当地群众和学生传授大别山民歌的演唱技巧,也让大家了解了大别山民歌的历史渊源。
大别山民歌传唱教学培训班不仅是对民俗文化和革命历史的传承,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通过学习民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背景、生活习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方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