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乡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防止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为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柏林乡充分利用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户口清理整顿、计划生育等工作机会,宣传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宣传、教育家长监管好青少年儿童,不到池塘、塘坝内游泳戏水。同时对辖区内所有的水坑、水塘进行一次彻底摸排,在危险的水域设置醒目的防溺水警示标牌,并安排驻村乡干、村干、附近区域中小学教师对水坑、塘坝进行巡视。柏林乡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协调落实,中小学校长、各村负责人包保落实责任,对由于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造成溺水事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董仕安)
【详情】今年上半年,柏林乡通过招商引资、“凤还巢”等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在外有成人士回乡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加快了工业企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
1-6月,该乡新成立民营企业12家,文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舒城同欣制衣有限公司、银河服饰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已投产,并初见效益;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工业增加值327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700万元、740万元,同比增长38.8%和29.2%。
柏羽文体用品有限公司和自强羽毛制品厂两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90万元,利润180万元,上交税金30多万元。(董仕安)
【详情】花城遗址:又名花家城、花园城,位于境内花城村。该城呈正方形,长、宽各1000米,四方有相对城门各一座,城墙外四周有护城河,东、西、北面护城河尚存,南面护城河改为稻田。四边城垣基犹存,高约2.2米,基宽约13.8米,顶宽9.8米,均夯土筑成。城内北侧有高地,俗称大古墩,有1座汉墓。1984年11月,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圩农场:原是旧社会封建地主庄园,现为县直农场,从事水稻育种。该庄园建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因年久失修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四旧”,原先的一栋木式阁楼和30多间古建筑已破烂不堪,经过近几年的修建,李大圩已恢复原样。
中共宋圩特支特区机关旧址:原名东林庵,位于境内宋圩村,为一座北向南四合院,有草房9间,其中正房5间,东西包厢各两间,院内立有“党史”石碑一块,两株扁柏已有100多年。1980年9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寺:始建年代不详,传说是明朝秦民悦所建,后因年代久远,寺院坍塌。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九华山法师来此主持修复工作,历时四载,先后建成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楼)以及配殿、禅房等,至此,昔日荒野之地,一变而为庄严道场。
秦桥马场:传说元末朱元璋潦倒之时曾在此蜗居练兵,并由此奠定了明朝基业。该马场依山傍水,地形复杂,水路丰乐河交通方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置身场内,登高远眺,柏林大地绿树成荫,阡陌交错,一片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以上五大主要景点规划由两横三纵循环线路贯穿起来。届时,交通十分方便,游客可乘车或步行进入景点,观赏古建筑,聆听历史典故,采摘新鲜果蔬,体验朴素民俗,将成为人们放松精神、陶冶情趣、锻炼身体、调节生活的首选地。(董仕安)
【详情】今年以来,柏林乡紧紧围绕“农业稳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环境美乡、集镇亮乡”的发展目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该乡一是规范实施了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由在岗的五名农技人员联系指导了50个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了20个种粮大户。对各示范户每月进行一次作物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家禽家畜养殖等实用技术入户指导服务。二是认真开展试验示范。全面落实了县农委下达的试验示范任务。目前,在柏林庄苑建立了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在官沟村开展了16个杂交稻新品种集中展示、300亩超级稻高产攻关和2000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三是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为载体,大力推广“新两优6号”、“安选晚1号”等优良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建立了核心示范区30000亩,实行购买良种与配套补贴相挂钩,全面推广应用了“新两优6号”、“丰两优6号”等超级稻高产品种。四是积极发挥蔬菜、养猪、家禽等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服务。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该乡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2600元,同比增长10%以上。(本网讯)
【详情】日前,柏林乡组织全乡33名退休干部进行一年一度的健康检查。
该乡于7月初就多次与县中医院联系,在确定了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后,以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通知每位老干部,努力提高受检率。根据老干部早起的特点,将体检时间提前到上午7:30。体检天数增至两天。
该乡还在与县中医院联系时,要求医院抽调专家医生为老干部进行检查,安排护士专门负责整个体检流程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提供轮椅并实行全程陪导。
通过这次体检,让老干部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增强老干部的身体保健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乡党委、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照顾,深受老干部们的好评。(董仕安)
【详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离家50多年、与家人失去一切联系的柏林乡付墩村村民方旭发突然回来了,而且是被池州市贵池区救助站专车送进了乡敬老院。这一消息立即在当地炸开了锅,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
事情的经过还得从今年的5月30日说起。这天中午13时许,一辆池州市贵池区救助站的救助车停靠在柏林乡付墩村村部门前,车上下来贵池区和舒城县救助站的两名工作人员,向付墩村村干部说明了来意。他们是送一位离家50多年、现被贵池区救助站收容的病残老人方旭发回乡的。
村两委干部对方旭发的情况都不了解,也从未听说过这个人。老人只知道自己叫方旭发,舒城县石岗公社付墩大队大岗生产队人。经过村干部的多方核实,老人确系本村大岗村民组人,20出头时离家出走,之后一直杳无音讯。据了解,老人今年75岁,离家出走后,曾以乞讨为生,还为东至县一家养殖场看养过10多年鸭子,一直没有成家。今年2月在一次乞讨中意外跌伤,导致右侧半身瘫痪,被好心人送到东至县救助站,又辗转至贵池区救助站后,终于回到阔别50多年的家乡。
老人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又没有亲人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了最大问题。乡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作出决定:只要是柏林乡人,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接纳他、收留他,直至给他养老送终。老人暂时送到乡敬老院,今后由乡政府和敬老院共同解决老人的衣食住医和生活料理等问题。于是贵池、舒城两地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付墩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将老人送到了柏林乡敬老院。
一个多月里,乡敬老院为方旭发老人购买了新床、新被褥,添置了衣服、蚊帐等生活必需品,并安排同在敬老院的赵士红老人照顾方旭发的饮食起居。经过精心料理,老人的精神好了很多,身体健康了不少,时常坐在床上感叹:“回家的感觉真好,我终于在有生之年实现了回家的梦”。(董仕安)
【详情】近日,柏林乡由乡纪委牵头组织财政、农经等部门,开展村级班子财务清理工作。
该乡在村级财务清理中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清理时间、范围,明确清理内容,明确清理要求。清理内容是自“三资”清理以来至今年6月底,村级财务发生变动情况,村级资金收入、支出及债权、债务情况,要求各村对自“三资”清理以来所发生的所有村级财务进行自查,并积极配合清理工作,保证清理工作顺利开展。
村级财务清理工作结束后,乡清理工作组将把各村清理结果如实向村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董仕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