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棚镇党委政府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以“外防输入、内强排查”为原则,切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细,完善防控责任体系,强化措施、联防联控,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沈业忠)
4月6日,河棚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再推进会,全面部署落实县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通告(2022)第3号要求。全体镇村街干部,驻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传达学习了《舒城县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通告(2022)第3号》及县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对当前全镇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进行了再部署再推进。
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阻断疫情输入传播,切实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要求全镇广大干群,坚决落实县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通告(2022)第3号要求,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各村街、各单位要履行防控主体责任,主动承担防控职责,落实网格化管理;要全面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微信、短信、入组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把“非必要不返乡”等要求宣传到位,对于已返乡人员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做好人员摸排,落实核酸检测工作;要加强重点场所管控,督促所有商户落实防控政策,减少人员聚集,对所有室内娱乐场所一律关停;要完善物资储备工作,做好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储备;要时刻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王思远、沈业忠)
3月27日,河棚镇抽调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城管中队、市场监管所等部门骨干人员组成工作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为期三天的全面整治行动。
该镇全面整治工作队针对校园周边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划分为三个专项工作小组,由镇相关分管负责人带队,针对校园周边的违规搭建、占道经营现象、交通拥堵现象、无证小摊点流窜经营现象进行专项整治。(王思远、沈业忠)
清明将至,天气晴朗,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为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确保境内8.6万亩山场安全度过防火期,连日来,河棚镇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沈业忠)

3月24日,在河棚镇余塝村思乡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这里的羊肚菌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对成熟的羊肚菌开展采摘,不一会儿功夫,用于装羊肚菌的红桶就装满了,新鲜的羊肚菌散发出浓浓的清香味。
坐落在河棚镇余塝村的思乡专业合作社,作为省级专业合作社,在食用菌发展上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于2021年 11月,大胆引种栽培羊肚菌,试种大棚40座,一跃成为舒城首家规模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沈业忠)
日前,河棚镇政协工委、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相关负责人,来到詹冲村云安组现役军官龙大金家中,为龙大金父母龙道凯夫妇披戴绶带、颁发荣誉奖牌,送上三等功喜报和奖金。(沈业忠)
3月18日上午,河棚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河单位企业干部职工以及相关重点人群等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工作。
该镇在镇卫生院搭建起核酸检测点,设立指引标识、设置出入口(单线不交叉)等候区、入口测温区(佩戴口罩、扫码、测量体温、健康码、行程码及接种疫苗)登记区、采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及临时救护站、老年人、残病人、孕妇特别通道、医疗垃圾暂存区等所有环节均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并实行出入分离,落实“一米线”规定,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有效分散待检人员,组织引导被检测人员有序通行,核酸检测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沈业忠)
3月11日,河棚镇在泉石村党群活动室举办有机茶科技生产技术培训。河棚镇从事茶叶生产企业及全镇茶业大户共计90余人接受了培训。
会上,就有机茶园土壤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就小兰花茶叶采摘、加工工艺流程及采摘加工过程中重点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培训。(沈业忠)
3月11日,六安徽庄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在河棚镇泉石村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河棚镇位于我县西南山区,万佛湖上游,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农科教示范乡镇,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生态、绿色、干净、整洁是河棚镇的一张标志性名片,远近闻名。
2021年以来,河棚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紧跟县委县政府“金三角”“绿三角”战略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该镇建立镇村两级环境监督长制,选聘23名环境监督员,定期开展监督巡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投入150万元实施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延伸污水厂管网,扩大集镇污水收集面;建立覆盖全镇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强化秸秆禁烧和大气污染防治管理,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宣传车、广播、网络等载体加强禁烧宣传,成立禁烧联合巡查组,严格落实禁烧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河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重点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扣押非法挖沙车辆机械13台(辆);强化各级林长职责,完成人工造林40亩,封山育林1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500亩,中央财政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912亩。投入90余万元清理枯死松树1100吨。加强板栗、油茶病情虫情监测,积极预防、及时治理;全面实施“田长制”,严格土地资源管理,扎实开展新增耕地、土地增减挂工作。(沈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