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的泥泞土路,到如今的6米宽的水泥路。多年来,河棚镇龙骨村通村道路改造工程一直牵动着当地村民的心,这条正在建设的通村道路桥畈段是进出村庄的主要通道,不仅印满村民的足迹,也见证了村民们不断“升级”的幸福生活。
河棚镇龙骨村现有43个村民组共3053多人。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的持续增加,村民购买汽车不断增多,村里的部分通村主干道水泥道路显得狭窄,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龙骨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为乡村振兴提速。
龙骨村通村主干道路桥畈段改造升级工程项目道新建内容为挡土墙长330米,高3米,宽1米;填方1000方;道路硬化680平方米及其他附属配套工程,总投资100万元。该工程项目正在积极加快建设中,即将竣工,将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对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运输条件及投资环境改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增加群众致富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助推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下一步,该村将切实做到在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入组到户覆盖率,在已修建的道路做好标志标牌,切实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为打造品质高、生态优、致富好、文明高的新时代农村路奠定坚实基础。(潘家如 沈业忠)
进入9月下旬,舒城县河棚镇的水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季节。当地正采取机械与人工收割方式,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确保顺利完成今年秋收工作。
9月20日,在河棚镇龙骨村王塝田畈,稻田里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随风摇曳,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着,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干净的谷粒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转运车中。
“我们村集体今年种植的优质水稻面积350亩,第一批完全成熟的稻子有近80亩,今天我们租来了2台收割机,从中午11:30开始作业,到傍晚共收获水稻7万斤。”龙骨村委委员、副主任黄翠说。
为保证成熟的水稻颗粒归仓,该村两委召集村里所有公益岗人员来到作业田里,对收割机没有割到的零星稻穗或断穗进行收纳。
据了解,今年年初,河棚镇龙骨村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中,村集体通过流转村民土地350亩,种植良种水稻, 其中200余亩YII优808,100亩生态米。通过实行秧苗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治虫的方式,有效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了秧苗质量,解决了农户育秧劳动力紧张、育秧技术水平低、秧苗质量差等问题,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虽然今年河棚持续高温少雨,对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我们村的3座水库发挥了大作用,基本上保障了水稻生长用水。”龙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玲慧说。(沈业忠)
河棚镇余塝村100亩瓜蒌种植基地里,这里的瓜蒌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瓜蒌缺水严重。连日来,市科技特派员、种植大户王成应从基地附近的河棚河利用机械引水,采用滴灌技术给瓜蒌根部补水,确保今年瓜蒌产量和优良品质。
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河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管齐下,迅速掀起全镇抗旱工作热潮,保障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沈业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