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河棚镇黄河村红薯种植面积达100亩,今年该村择优选种了西瓜红、商薯19、烟薯25、济薯26、济黑1号五个品种5种颜色的红薯,经过精心培育,香甜可口,可供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更多选择,还有利于后期销售和深加工。
“今年种植的红薯长势很好,产量非常高,今天采挖的这一大片地块亩产可达5000斤,整个基地平均亩产在3500斤以上。”村民黄明虎满脸笑容的介绍道。

为了快速完成采收,黄河村借着当前油菜、小麦耕种后农闲时期的便利,每天雇用了50余名附近的村民帮助进行采收,有效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今年我们村利用衔接资金340万元,建设黄河村特色红薯产业园,目前主体项目工程已结束,红薯深加工智能机械化生产线正在安装中,即将投入生产。”黄河村党支部书记石韦韦说。

近年来,河棚镇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强化党建引领,以群众参与为主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动振兴产业振兴。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茶叶、油茶、蘑菇、红薯等优质农产品,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集体经济稳定收益和农民增收。(沈业忠)
深秋时节,舒城县河棚镇境内的4万亩油茶迎来了盛花期,呈现出一幅繁花似锦兆丰年的亮丽美景。
洁白的花朵挂满枝头,像白雪一样覆盖着山坡,清风吹来,油茶花随风摇曳,飘来阵阵清香,山峦、农家、道路掩映其间,美不胜收,漫山遍野的素白成了山间一道独特艳丽的风景。
河棚镇地处舒城县西南山区,位于万佛湖上游,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农科教示范乡镇,素有“油茶之乡”之美誉。境内油茶种植稳定在4万亩以上,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沈业忠)
11月7日下午,河棚镇在该镇黄河村“老小”关爱服务中心举行“双提升”、反电诈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活动中,河棚公安派出所民警结合真实案例介绍了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向群众普及电信诈骗常见类型、手段及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提醒群众时刻警惕诈骗陷阱。
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采用“有奖问答”形式,沉浸式互动让群众在答题中了解诈骗套路,更多了解电信诈骗案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切实提高辖区内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沈业忠)
抢抓农时秋种忙。10月31日,在河棚镇新开村100余亩高标准油菜示范片的农田里,一场由镇村组织的油菜移植技能“大比武”正在这里热火朝天的举行。

活动中,参与比赛的50名村民按照自愿组合成8组,每组6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油菜移栽的面积、株数、质量综合评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通过油菜育苗移植“大比武”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村民油菜移植技能水平,加速推进该镇秋种工作进度,确保种满种足,为明年春季全镇粮油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沈业忠)
10月28日,河棚镇召开2023年度脱贫人口收入等信息动态管理培训会。
培训会就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信息动态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明确了本次信息动态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有关注意事项及工作要求等。
会议强调,此次年度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收入采集指标体系,规范了统计口径,涉及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
会议要求,全体与会人员要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数据质量,按时高质量完成本次信息动态管理工作任务。(沈业忠)
10月28日上午,河棚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镇政府工作报告》、《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镇财政工作预决算报告》。
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河棚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文化塑镇、产业兴镇、旅游强镇”发展路线,狠抓落实,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会议要求,全镇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坚持以“12345”工程实施为抓手,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棚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号召全镇广大干群必须继续保持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的状态,勇于攻坚克难,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新河棚而不懈奋斗!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河棚镇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岚冲河治理工程、龙骨村特色种植基地及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沈业忠)
10月23日,重阳节,河棚镇黄河村的特色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了合肥市孝来乐养老服务机构50多位退休老人。老人们自己动手采挖红薯,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共同度过这个快乐而又收获满满的重阳节。
黄河村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5A景区万佛湖上游,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80%,地理环境对红薯的生长有着特殊的优势。今年该村择优选种了西瓜红、商薯19、烟薯25、济薯26、济黑1号五个品种5种颜色的红薯共计100亩。这里的特色红薯,香甜可口、品种众多,可供不同口味的消费者更多选择,还有利于后期销售和深加工。

“虽然现在岁数大了,但心里还是怀恋年轻时劳动的时光。这次能来到河棚这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自己下地挖红薯,这种劳动体验太难得了。”参与采挖的倪美英老人说。

黄河村特色红薯的栽培过程全部采用无公害农家有机肥(茶籽饼)栽培、全程不打农药,釆用人工除草,采收全部用人工。沙地种植,天然氧吧之中自然生长,绿色无污染,健康又味美。
“之前就听朋友说,河棚这个地方特色红薯品质好,这次自己动手采挖,感觉很好,我得多带些回去,和我的好朋友共同分享。”老人赵能玉说。

“黄河村特色红薯种植基地是河棚镇重点打造的旅游民宿网红打卡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基地现场采挖,体验农家农事乐趣和秋收的喜悦。”河棚镇党委副书记陈光东说。(沈业忠)
活动中,孩子们给老人们带来了《中华孝道》、《古诗联唱》等精彩节目,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赢得了爷爷奶奶们的阵阵掌声。孩子们还为爷爷奶奶们献上自己的制作贺卡。敬老院内呈现出一幅敬老爱幼的和谐画面。

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还加强了对幼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在孩子的心田中播下爱的种子,让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在孩子身上一代代传承下去。(叶文存 沈业忠)
自2023年秋种工作启动以来,河棚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突出抓好秋种示范引领,注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确保种足种满种优,力争实现明年夏季粮油生产新突破。
该镇重点抓好龙骨村、新开村和余塝村700亩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片的同时,各村都建设不少于30至50亩村级油菜示范片,并在河棚村建设100亩小麦示范片。以点带面,促进农作物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挥典型示范的宣传、辐射和带动作用。

为确保今年秋种工作种足种满种优不撂荒,该镇在余塝村安排油菜集中育苗20亩,新开村15亩,龙骨村集中育苗10亩,全镇油菜、小麦示范片由镇政府统一集中供种,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与此同时,各村还发动农户多育苗,分散育苗,保证油菜苗数量。
据了解,河棚镇2023年全镇计划完成秋种面积9265亩,其中:小麦755亩;优质油菜3050亩;秋冬季蔬菜2660亩;绿肥、蚕豌豆、中药材等经济作物2800亩。目前,该镇秋种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积极推进中。(沈业忠)
连日来,河棚镇采取多项措施,吹响秋季秸秆禁烧“冲锋号”,守住碧水蓝天,守牢生态安全。
压实网格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划片分区,明确网格责任人,任务细化量化到人头、到地块,压实包保片区管理责任,确保秸秆禁烧工作“ 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 ”。
严格督查问责。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要求执行的情况督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对于执行或者监管不力以及在秸秆禁烧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人,兑现绩效,严肃处理。通过常态化的督查和巡查,确保秸秆禁烧工作扎实抓牢,取得实效。(沈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