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河棚镇余塝村余塝组高标准农田里,稻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随风摇曳,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着,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干净的谷粒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转运车中。

“今年我们村流转村民抛荒田60亩,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从工厂化育秧到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和机烘一体化。从今天开始,村里正组织收割机收割成熟的稻子,亩产可达1200斤,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全村种植水稻320亩,其中机插秧面积120亩。目前,全村正在利用晴好天气组织开展抢收。”余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保义说。

为保证成熟的水稻颗粒归仓,该村两委召集村里部分公益岗人员来到作业田里,对收割机没有割到的零星稻穗或断穗进行收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散落在田里。
为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以来,河棚镇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和“6969”工程,全镇完成水稻种植面积4000亩,其中机插秧面积1000亩,再生稻种植面积100亩。
“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中,2023年年初,我们河棚镇在龙骨村建成了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购置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20台套,主推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模式,为全镇及周边乡镇村集体和农户提供优质服务,有效降低种植成本,解决了农户劳动力紧张等问题,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河棚镇党委书记张然说。(沈业忠)
9月15日,河棚镇召开秋种工作部署会。镇班子成员、全体镇村(街)干部、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驻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暨秋收秋种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并就做好全镇2023年秋种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全镇上下要切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把秋收秋种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及早谋划,以村为单位,逐田块明确种植主体、种植作物。要明确总体目标任务,突出抓好工作重点,扎实稳步做好秋种工作。要坚持“收、管、种”同时交叉进行,全力保障秋收秋种工作有序扎实推进。(朱银山 沈业忠)
该地段也是河棚镇集镇中心区域,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都集中于此。每逢节假日,该路段因人员众多、车辆临时乱停乱放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影响了过往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幸福指数。

为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今年4月份以来,河棚镇聚焦“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把破解群众停车难作为行动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集镇一切可利用的公共空间和闲置场地,拿出10多万元资金,对原公交车站进行了规划改造,并重新铺没了柏油场地,通过挖掘利用拆改腾退空间、优化空间布局等措施,有效设置停车泊位40个。同时,利用舒桐公路集镇段主干道路宽阔的空间,沿街道两侧设置了临时机动停车位200余个,非机动车位10处,既畅通的集镇道路交通,也方便了群众停车。

“以前,街道没有设置停车位时,对于我们只有一间门面的沿街住户来说,只能把车停在自家门前的人行道上,既妨碍了过往行人,又影响了集镇美观。如今停车难问题解决了,只需要按照行车方向把车有序整齐地停在临时车位上就行了,真是太方便了。”河棚中大街居民程义春说。
“过去我们城管执法中队最怕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集镇交通执法管理,经常出现有些村民为了个人方便,车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且不服从管理等情况。自从有了便民停车场,我们执法人员在车流量较大时,主要工作就是把车辆指挥到停车场内有序停放,管理起来省心多了。”河棚镇城管执法中队队员卢洪建说。
下一步河棚镇将继续从“扩增量、优存量、创变量”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停车设施有效供给,加强便民停车场及临时停车位的管理,让群众不再为停车烦心,用心用情用力让“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暖”到群众的心窝里。(沈业忠)
9月11日,河棚镇举行2023年秋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3名新兵奔赴军营,开启他们的光荣征程。
当天上午,河棚镇相关负责人与该镇入伍新兵、所在村两委干部、新兵亲属欢聚一堂,座谈交流。
座谈中,河棚镇相关负责人对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积极送子参军的新兵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希望新兵牢记使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扎根军营建功立业。同时表示,镇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每位新兵及家属,持续做好服务保障、拥军优属等工作,让新兵无后顾之忧。入伍新兵们纷纷表示,在部队将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沈业忠)
9月7日,舒城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到户扶持项目核查组来到河棚镇,开展2023年农业特色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核查工作,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先后来到泉石、岚冲两村,对已脱贫户发展到户产业进行核查。
入秋以来,河棚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掀起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巩固和治理提升工作热潮,切实营造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加大示范引领,提升乡村面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河棚镇建立村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志愿组织助推、广大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机制,依托常规宣传、日常管护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整治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切实增强群众对其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认可度、幸福度与满意度。(沈业忠)
该镇利用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广播、发放告知书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普查,支持普查,引导普查对象知晓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该镇普查员在县普查办的指导下,深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第二、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等开展地毯式清查,确保经营主体不漏一户。

下一步,河棚镇将持续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普查各项工作,切实把普查工作组织好、实施好、完成好,确保圆满完成普查各项工作任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数据支撑。(沈业忠)
河棚镇法华寨家庭农场自去年开始种植瓜蒌新品种“皖蒌9号”,今年已是二年的瓜蒌,进入挂果盛果期,进入基地,目之所及,皆是瓜蒌,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去年我们农场种植的瓜蒌产量亩均200斤,单价25元,产值5000元。瓜蒌皮作为中药材,每斤6元,亩产200斤,产值1200元,累计每亩总产值6000多元。第一年收回全部投入成本还略有盈余。”六安市科技特派员、河棚镇法华寨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成应高兴地说。

据了解,瓜蒌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绿色农产品,瓜蒌的青瓜、瓜皮、瓜子、瓜根部均可入药,瓜子炒制后是休闲食品,真可谓全身都是宝,非常适合山区发展种植,一年投入,多年收益。皖蒌9号属于晚熟品种,生长期在4月到11月。瓜蒌种植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大量农民就业,还可以带动部分农民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我长年在这里务工,帮助基地管理瓜蒌,这里优先使用我们脱贫户,农忙时一天最多需要务工人员22人。2022年我在瓜蒌基地干活挣了6500多元,今年有望达到8000元的收入。”村民李柚说。
“就目前余塝村的瓜蒌长势,经专业人士测算,今年亩产量可达350斤,按市场单价25元算,亩均8750元,产瓜皮350斤,单价5元,产值1750元,合计10500元。瓜蒌根是天花粉的材料,2022年市场价格为5元一斤,农场基地为二年的瓜蒌,亩均产根2000斤左右,产值10000元。年底瓜蒌种植亩均年产值达到20000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观。”余塝村党支部书记廖保义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村里有了特色产业,村民就有了增收保障。如今,瓜蒌种植已逐步成为河棚镇乡村振兴路上的又一优势主导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沈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