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在高峰乡西港村老湾组中心组长周言田家里,大家正围坐在一起,就村里的民生实事、环境整治、改水改厕、产业发展、纠纷调解、村规民约等事务进行沟通交流,为村里治理建言献策。

“村民组水塘淤积严重、周边存在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影响日常生活中洗涤衣物,影响村庄整体环境,提议对周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村老湾组中心组长周言田说道。对于村民提出的建议,村党支部书记裴学宏将其记录在工作簿上,将结合实际情况落实。

图片

西港村党支部书记裴学宏表示,村里经常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乡村夜话”为平台,组织群众对村里的事务开展讨论,结合村里的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乡村治理。

图片


据了解,就如何更好开展 “无事” 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各党支部提高政治站位,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乡村治理的行动优势,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号召广大村民参与,以 “无事” 找书记为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下一步,高峰乡将落实落细 “无事” 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举措,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乡村善治的红色高峰。(郭兴波)



【详情】
时间:2024-08-23 16:33 来源:高峰乡政府

8月16日,舒城县民政局一行来到高峰乡开展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督导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


图片


督导中,舒城县民政局一行听取了高峰乡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舒城百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舒城云海老年之家的运营管理、消防设施、房屋安全、养老服务等运营情况。并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消防设施,规范运营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应急预案机制,落实落细工作举措,确保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营造舒心安心养老氛围,提供优质暖心服务,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图片


下一步,高峰乡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供优质养老服务,打造高质养老环境,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郭兴波)





【详情】
时间:2024-08-21 09:29 来源:高峰乡政府

今年以来,高峰乡持续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多措并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高位推动,担责于身。高峰乡严格落实包保干部定期走访制度,乡分管负责人带队走访,对照乡镇食品安全包保任务清单,从餐饮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宣传培训等方面入手,督导相关经营主体落实好企业食品安全责任,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范开展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


强化安全宣传,筑牢思想防线。高峰安监所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通过微信群、宣传资料、广播、横幅等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强化监督,履责于行。该乡市场监管所、安监所不定期开展联合督查,通过现场督导+暗访通报、社会监督+配合执法的方式,强化食品安全员负责机制。(廖瑞)




【详情】
时间:2024-08-17 17:54 来源:​高峰乡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今年以来,高峰乡全面推进“问需式”便民利企服务,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精准对接,优化“营商”环境。高峰乡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扎实开展乡包保干部走访联系企业工作,包保干部每月定期走访包联企业;建立为企服务问题交办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认真记录企业反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跟踪解决,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推广“舒企诉求通”平台,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助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落实服务,打造“迎商”环境。常态化开展“问情服务”活动,“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积极构建构建“亲” “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简化办事流程,持续拓展“一网通办” “一件事情一次办”服务领域,实现静态服务模式向动态服务模式的转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图片

强化作风建设,助力“适商”环境。对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反映的问题诉求,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按照“谁收办谁全程负责”的原则,指定专人全程负责办理,严禁推诿拖延,真正做到快交办、快核查、快处置、快回访。同时,高峰乡纪委深入整治不落实、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等问题,规范干部服务行为,持续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反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发展“适商”环境。


下一步,高峰乡将继续努力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切实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为乡村振兴铺设坚实道路。(廖瑞)





【详情】
时间:2024-08-13 09:24 来源:高峰乡政府
暑期以来,高峰乡“三强化”持续发力做好儿童防溺水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了安全、良好的成长环境。


强化组织领导。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分管负责人牵头,宣传、民政、团委等部门协同,为防溺水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宣传教育。该乡按属地管理原则,协调 15 个村(居)落实责任,建立信息台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走访,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强化监督指导。该乡宣传和民政等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安装防护装置,组织志愿者巡查重点时段和区域,及时消除隐患,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工作有效落实。(郭兴波)






【详情】
时间:2024-08-10 17:47 来源:高峰乡政府
8 月 7 日,高峰乡组织农技人员到东港村再生稻示范推广田块查看高温下田间水稻长势情况,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

图片


据了解,再生稻是种一茬收两回的模式,早熟中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在适宜条件下再长一茬,可“一种两收”,提高亩均效益,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东港村种植大户韦宗华说,“今年种了200亩再生稻,乡农技人员全程指导,目前长势良好,本月中下旬可收割,再生稻节省人工、肥料、种子费用,易管理,降投入增产量。

下一步,全乡将继续推进再生稻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大示范种植力度,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助示范户掌握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推广高产栽培新技术。(汪柱峰)




【详情】
时间:2024-08-09 10:14 来源:高峰乡政府
8 月 7 日早晨,高峰乡明花村山芋种植基地的公益岗人员正在田间忙着清理杂草,为今年山芋丰收打基础。


图片

 

“今年夏天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山芋长势旺,收成肯定好。这几年我们村发展山芋特色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给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村两委妇联主席黄国宏说。


图片


据了解,明花村今年山芋种植面积约 79 亩,亩产量约 900 斤。2022 年 9 月成功注册了 “舒州高峰” 商标,同时,还将山芋加工成粉丝,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下一步高峰乡明花将挖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扩大产业项目,发展艾草、油菜等产业,让“土产业”成为增收“好帮手”,助力乡村振兴。(郭兴波)




【详情】
时间:2024-08-08 08:25 来源:高峰乡政府

为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入夏以来,高峰乡积极组织开展夜间治安巡逻行动。


图片


行动中,由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公益岗组成的巡逻队,走街串巷,对辖区内的治安状况进行巡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巡查中,队员们还提醒沿街门店、留守老人和儿童防火、防盗、防电诈,动员群众参与平安建设。

夜间巡逻行动维护了区域稳定,提高了群众安全感,宣传了安全知识,为平安高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廖瑞)


【详情】
时间:2024-08-07 11:06 来源:高峰乡政府
连日来,高峰乡扎实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

图片


工作人员每到一处,重点检查安全警示牌、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等防护设施,督促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更换模糊破损的警示牌。同时,向村民悉心讲解防溺水知识,以增强安全意识。此外,工作人员还对村级防溺水工作资料进行了细致检查。

下一步,高峰乡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增强家长防范意识,增加对各村(居)水域的巡查频次,完善警示与防护设施,全力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周正璐)




【详情】
时间:2024-08-05 11:22 来源:高峰乡政府
面对持续高温,连日来,为扎实做好红薯抗旱保收,高峰乡青松村两委组织公益岗人员为该村红薯种植基地清除杂草。
 

图片


在红薯种植基地,村两委干部与公益岗人员一道,顶着炎炎烈日,头戴草帽、手持工具,细心清除地里的杂草,呵护每棵红薯苗。

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家庭也得照顾,一天还能挣百来元,尽管天气炎热,但是大家都干得非常起劲”青松村公益岗人员高兴的说。

据了解,青松村的红薯基地已种两年。今年改进了种植技术,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预估亩产 5000 斤左右。

下一步,高峰乡将继续探索红薯产业发展模式,按“示范一片、大户带动、散户扩量”原则,动员更多群众参与种植,让红薯成为群众增收的“金疙瘩”。(汪柱峰)



【详情】
时间:2024-08-03 10:28 来源:高峰乡政府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