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干汊河镇团委组织部分镇直单位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七门堰村和洪宕村,观摩美好乡村示范点和羽毛产业园,了解干汊河镇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强爱镇、爱岗、爱民意识。
在七门堰村,大家参观了七门堰古迹遗址、美好乡村示范点、千亩桂花园林、有机板栗园、休闲生态园等景点,并现场听取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重点了解七门堰休闲生态园集种植、养殖、科研、旅游休闲、农家乐、会议接待为一体的建设情况。
在洪宕村南聚羽毛产业园,大家参观了已经进驻的翰文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讲解员的详尽讲解,了解了翰文羽毛球、碳纤维羽毛球拍的相关制作过程,并对当前翰文公司及整个干汊河镇的羽毛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的了解。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青年干部们看到了干汊河镇工业、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未来干汊河镇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更加认真努力,为美丽干汊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卢贤傲、刘丽)
【详情】近日,副县长杜世忠在县发改委和干汊河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等陪同下,到干汊河镇七门堰和洪宕等村农发项目工程现场察看,检查指导农发项目工程建设。
杜世忠一行,首先查看了七门堰村油糖项目区油菜高产示范片项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听取相关负责人工程落实及进展汇报;随后又来到洪宕村现代农业示范区查看相关水利配套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听取有关负责人汇报。通过听和看,杜世忠肯定了该镇农发项目工程前期落实工作所做的成绩,同时要求该镇紧抓当前晴好天气有利时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农发项目工程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工程及早见效。(卢贤傲、魏宜)
【详情】10月6日,安徽建筑大学规划设计专家一行,在县政协主席孙燕和干汊河镇党委书记胡俊等陪同下,深入到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休闲生态园现场指导规划建设。
据悉,七门堰休闲生态园观光旅游项目由安徽七门堰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总投资3.1亿元,计划改造、新建生态林7600亩,综合养殖水面400亩。七门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中心——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及民俗文化新村、会议接待中心。目前,生态园已经投入5000多万元,修路12公里,新造林近3000亩,成片栽种加拿大红枫、欧洲海棠、日本樱花等名贵树苗,在林下养殖富硒鹅和富硒鸡等家禽10000多只;新开挖养殖水面100亩,投放鱼苗20万尾,种植富硒农作物1200亩。预计生态园全面建成后,将新增森林面积4500亩,新修道路20公里,对所在地七门堰和九龙塘村20个村民组进行环境改貌,形成日接待游客近千人的美好乡村旅游新景点。
安徽建筑大学规划设计专家一行,在七门堰村休闲生态园现场,边听取生态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情况,边察看生态园规划图,肯定了生态园坚持绿色、休闲、生态的理念,并针对生态园规划完善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卢贤傲、魏宜)
【详情】9月10日教师节来临,干汊河镇隆重召开庆祝第29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涌现出的50位“师德标兵”,来自全镇各中小学受表彰的先进个人、镇中心校、干汊河中学和镇直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及分管镇领导班子成员参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旭松主持会议,镇党委书记胡俊到会并讲话。
会上,首先由镇党委副书记张然宣读了《干汊河镇党委关于表彰2012年度“师德标兵”的决定》,由参会的镇领导班子成员及镇中心校等单位负责人给受表彰的50位“师德标兵”颁奖。镇中心校负责人张大忠和干汊河中学负责人吴优平分别发言,回顾了上学年度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简要介绍了干汊河中学教育教学等情况,展望了新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方向。方海棠、周桂香、朱宏刚等3名受表彰的“师德标兵”代表也分别在会上发言,畅谈身为人民教师的美好感受和今后努力方向。
最后,镇党委书记胡俊讲话,他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4000多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镇教育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支持全镇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干汊河镇现代农业、羽毛产业、旅游开发、美好乡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给与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务实进取,努力提高全镇教育教学水平;二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素质;三要尊师重教,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良好氛围。(卢贤傲)
【详情】今年以来,干汊河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公开、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和便于群众监督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按照完善、规范、创新、提高的要求,突出“五加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该镇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切实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下设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党政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指定办公室一名同志兼任政务信息公开员,并配备办公桌、电脑等必要办公条件,负责做好政务信息的网上发布、更新工作,提供信息公开有关统计数据,并且把此项工作纳入镇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年度有安排,实施有措施,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所需要的工作经费。
二、加强制度建设。该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干汊河镇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督查长效机制,明确政务信息公开的指导思想、公开原则、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实施步骤等。并编制了《干汊河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干汊河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有效地保障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并严格执行信息主动公开办法、依申请公开办法、保密审核办法、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评议考核等政务信息公开相关工作制度,建立政务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程序,并积极接受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使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三、加强载体建设。该镇认真创新政务公开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增强政务公开的实效性。规范公开栏目,完善公开内容。结合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选取热点问题,利用专刊、专版等形式,深化公开内容。充分运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短信平台、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等便于群众知晓的方式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切实方便群众及时完整地获取政务信息。为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在镇政府大院内设置八块固定公开栏标牌,并在政府楼门厅制作了第二政务公开栏,将党委、政府工作计划、民生工程、民政优抚、财政预决算、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在镇便民服务大厅门前设立固定公开栏,及时将各项惠民政策、便民服务事项和农业技术信息向群众公开。在各村均设置固定公开栏及时公开政务,为扩大公开面,全镇各村还沿伸向村民组设立公开点170多个。镇村两级累计公开发放各类宣传材料、明白纸1万余份,出动宣传车30余次,重点对民生工程、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森林防火、土地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公开宣传。
四、加强信息公开。该镇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范围、规定的程序,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主动积极公开政务信息,上半年该镇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信息达100多条;其他便于群众知晓的方式如传单、广播等60多条。
五、加强宣传教育。 该镇为进一步提高镇干部职工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信息公开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解信息公开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各种会议、设立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地进行政务公开宣传教育,营造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良好氛围,集中安排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在镇便民服务大厅等沿街、沿路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台,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达3000余份,并主动接受群众咨询,对相关法律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卢贤傲)
【详情】干汊河镇中心校为确保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为了留得住特岗教师们的心,让他们扎根学校,爱岗敬业,多措并举关心特岗教师。
一、在生活上关心特岗教师。该镇中心校要求各学校为特岗教师妥善安排住宿,确保特岗教师起居环境安全、整洁、方便。并给他们购买锅、碗、瓢、勺等日常用品,还按时给他们购置植物油和大米等物品,解决他们饮食起居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能安心快乐地生活、工作。
二、在思想上关爱特岗教师。该镇中心校注重与特岗教师思想上的沟通。面对这些特岗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远离家乡,人地生疏,难免有些畏难情绪,中心校要求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经常与特岗教师们谈心,增进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感受到虽远离家乡和亲人,却能在学校时刻感到家的温暖、亲人关爱的温馨。
三、在工作上帮扶特岗教师。该镇中心校注重对特岗教师进行工作上的帮扶指导。中心校要求各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多年的班主任对特岗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让他们从具体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教法,提高教学能力和自身的教学素质,快速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图为该镇特岗教师主动与老教师交流的场景。(卢贤傲、 吴本和)
【详情】 9月6日至9月8日,干汊河镇农综中心举办2013年新型农民培训班,专门邀请舒城县植保站、土肥站、农机推广站等技术专家到镇给种粮大户授课,来自该镇各村50名种粮大户和镇农综中心工作人员参训。培训班在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开班仪式,镇农综中心负责人主持,镇分管领导作动员讲话。
该镇这次新型农民培训班,根据当地种粮大户的实际技术和信息需求,安排授课专家和有关人员重点讲授了水稻育秧、栽插、病虫草害防治、施肥管理、茬口安排等生产关键技术和涉农补贴、农业保险、食品安全以及美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内容,授课采用投影教学,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田间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安排参训人员到粮食高产示范片观摩学习,并采取互动方式,授课人员与参训人员进行课后交流,解答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培训会现场还发放了各类农业技术教材和资料500多份 ,使学员真正学到相关知识,受到了广大学员一致的好评。(卢贤傲、胡学聪、张少稳)
自全市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干汊河镇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召开镇党委会和相关村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研究布置落实创建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
一、高度重视。该镇党委把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当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视作推动美好乡村建设有力保障,引起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亲自过问,党群副书记具体负责,组织委员认真落实,积极围绕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全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二、明确重点。该镇为认真抓好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示范建设,精心安排工作基础较好的西宕、乌羊两村为创建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并明确要求两个村突出完善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大厅功能,建强为民服务阵地;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村党组织为依托,以村“两委”干部、党小组、村民组长为主体,以党员志愿队伍为骨干的三级服务体系;三是完善四项工作机制,健全服务承诺、积分考核、评级挂星和民意调查四项工作机制。
三、外出取经。该镇为认真学习先进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近期安排由组织委员带队、率西宕、乌羊两示范建设村负责人,赴本县桃溪镇红光村参观取经,现场参观红光村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和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建设,通过听经验介绍,看相关软硬件设施,大家深受启发教育,表示回村后及时落实相关建设任务。(卢贤傲、罗浩)
【详情】
近年来,干汊河镇认真实施33项民生工程,桩桩暖民心,件件惠民生,提升了全镇群众的幸福指数。该镇力求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使全镇老百姓感受到“四心”服务。
整治环境卫生,让百姓舒心。
该镇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村,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项目,以镇投入100多万元,建设1座垃圾周转站,成立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镇村保洁队伍,修建50多处垃圾池,配置了1辆垃圾转运车和200多只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组建城管中队具体负责镇村环境保洁,初步建立了户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投入257万元,完成涉及245户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突出抓好重点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创建文明生活,让百姓开心。
该镇广泛开展以“先进文化、文明习惯、致富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进农家”活动,着力实施农民文明生活创建工程。在全镇21村(街)活动场所设立科普知识宣传栏,并积极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和农家书屋对农民进行培训,将“农家书屋”工程与科普宣传下乡、计生宣传、农民远程教育和党报党刊有效结合,有效地推动全镇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美好农村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健康的需求,在全镇21个村(街)普遍建成农家书屋,在七门堰、洪宕等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兴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和文化广场,在西宕、朝阳等村兴建了农民文化广场,为农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改善生活方式、开展文明教育提供了场所。
筑牢平安堤坝,让百姓放心。
该镇积极推进道路监控系统、车载移动监控系统和农村警务室监控联网等工程建设,在狠抓基层综治机构和综治队伍建设,强化综治人防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技术防控工作,由镇政府牵头,联合干汊河中学、干汊河卫生院、干汊河供电所、干汊河自来水厂等四家单位共同出资,由干汊河电信分局负责技术安装、干汊河公安派出所负责技术管理,在干汊河镇东西南北四个交通要道路口安装四个“全球眼”监控系统设施,终端监控设施设在干汊河公安派出所值班室,全天侯监控所有四面八方经过干汊河镇境内的移动物(包括人和车辆等),有效防范可能流窜干汊河镇境内的犯罪行为,结合综治人防工作,给干汊河镇社会治安控制面设置了铜墙铁壁。
该镇积极落实各项民生工程,仅去年该镇共兑现发放9.9万户补贴资金1664.1万元,兑现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54.9万元。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100个床位的镇敬老院。新农合、新型农民培训、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等与群众生产、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也都按时完成任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小麦、水稻参保率达100%;扩大新农合参合群众受益面, 农民参合率达98.5%;五保提标、低保提标扩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镇困难群众落实了大病医疗费用补助救济政策,为困难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卢贤傲)
【详情】“政府的低保补助金对我来说不只是给了一份帮助,更是给了我生活下去的信心……”当年过六旬的干汊河镇贫困农妇姚自芝领到年度1000多元低保补助金时,激动得不知说啥好。自姚自芝丈夫去世后,唯一的儿子又患精神病而死亡,她自己身体也不好,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政府的低保金为她“雪中送炭”。
近年来,干汊河镇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五项措施让党和政府的温暖阳光普照弱势群体。
一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按规定标准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2013年人均补差水平较上年提高10%;同时提高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水平,将一、二级残疾人救助标准提高10%,由660元每人/每年提高到726元每人/每年,并将三级贫困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补助标准为360元每人/每年。
二是及时给五保老人送温暖。及时兑现五保老人供养金,足额兑现五保户分散供养补助标准每人每年2000元、集中供养补助标准每人每年2650元。同时,开展“温暖工程”,在全镇建设2座乡级敬老院、2座村级敬老院,并资助各敬老院全部完成配套设施建设。此外,还广泛动员企业和大户给敬老院五保老人送温暖。
三是实施优抚对象安居工程。对因雪灾雨灾造成困难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倒房的及时建新房,保证了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户、无房户安居乐业。
四是建立群众大病救助制度。加强部门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制度,逐步形成资助参保参合、大病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减免相结合的医疗救助模式,积极开展大病、重病患者专项救助活动,不让因病群众致贫。
五是救助困难户家庭大学生。配合有关部门在足额发放政府助学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实施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制度,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开展“心系寒门学子,奉献真挚爱心”朝阳助学救助活动,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图为该镇金润万家超市负责人给新街敬老院送温暖。(卢贤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