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 干汊河镇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确保高龄老人补贴及时、精准地发放到每一位高龄老人手中,确保这一惠及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民心、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该镇经过认真收集、整理、审核,做到新增、变更、注销进出合理,做到不漏发一人、不多发一人,为高龄津贴发放工作提供了完整的信息依据。通过认真开展细致摸底、统计、审核等工作,该镇掌握2017年全镇应享受高龄补贴80周岁以上老年人累计1432人,共发放高龄津贴资金 31.48万元,其中80-89岁 1306人,补贴金额 26.12万元;90-99岁 125 人,补贴金额 5万元;百岁老人1人,发放高龄津贴3600元。在高龄津贴发放过程中,该镇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对所有资金经县老龄办、财政局审核后通过涉农资金“一卡通”打卡发放到位,确保全镇每一位高龄老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让每一位高龄老人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卢贤傲、程雨佳)
【详情】
日前 ,干汊河镇组织国土所、司法所、城管执法中队、综治办多部门执法人员联合集中对镇两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这两处违章建筑分别是:洪宕村卫某在317省道控制红线内违章建房钢架结构约20平方米;外地人钟某在乌羊村方岗组河滩边临时搭建简易工棚50平方米,用于非法采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干汊河镇政府对两处违章建筑均提前出具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停止建设,自行拆除,卫某和钟某逾期不予整改。11月21日,干汊河镇政府多部门联合行动, 对两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本网讯)
【详情】近年来,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羽毛加工、生态葡萄、草莓和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规划整治村容村貌,实施村庄、道路、水渠、排污、文体等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建设,建成胡底烈士纪念馆,对全社会开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三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建成农民文化乐园,在村主干道沿途文化墙上绘有一幅幅社会美德、文明礼仪等多项内容的墙体画,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扩大“五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双学双比”等表彰活动覆盖率,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加强普法教育,搞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进综治“网格化管理”,促进“平安村” 建设。
下一步,洪宕村将以荣誉为起点,不断巩固创建成果,以更大的干劲,更高的热情,创先争优,推动村级各项工作开展提质增速。(卢贤傲)
【详情】近期,干汊河镇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小集镇和美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根据市、县下发的“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方案,周密布置在全镇开展以治理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和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为主要内容的“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
一、明确目标任务。从2017年8月开始,全面启动全镇集镇规划区内和“三线三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治理;到2019年底,全镇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得到全面治理,治违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完成上级下达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集镇整治提升任务。通过三年专项行动,达到“两违”乱象“零发生”、“三改”民生显成效、居住环境更美丽、群众生活有品质。
二、明确实施步骤。安排“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调查摸底,明确任务(2017年10月初至2017年10月底)。要求各村(街)对各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全面调查摸底,对调查摸底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分类登记造册,制定保护方案。
第二阶段动员部署,宣传发动(2017年11月至2017年11月底)。以镇召开专题动员会议,同时利用广播、宣传单、横幅、标语、宣传展板、流动宣传车、举报热线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向群众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方案措施。
第三阶段:突出重点,全面推进(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底)。重点治理违反城乡规划、违法征占土地特别是农用地、破坏生态环境、妨碍公共安全、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集中力量拆除违法建设。深入开展“无违建乡镇”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拆违信息共享制度、日常巡查制度、违法建设“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治违长效机制,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完成集镇整治任务,扮靓“周瑜故里”,打响名镇品牌。
第四阶段:完善机制,迎接考评(2019年7月至2019年9月底)。对“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建立工作机制和长效制度,确保专项行动效果,完善档案资料,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三、明确保障措施。明确落实三项措施推进“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镇成立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工作领导组,统筹推进“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
二是依法行政,完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分类处置管理,细化违法建设认定标准,规范操作程序,确保依法有序开展工作。完善巡查防控制度,明确防违控违主体责任,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切实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三是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将“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村(街)年度工作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加强督查检查,根据工作进展适时进行通报、调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卢贤傲)
【详情】11月10日,干汊河镇邀请舒城县人民医院专家在镇中心卫生院,为辖区内47名患有九种大病的在册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复诊。 当天,来自舒城县人民医院的专家们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复诊的大病患者,认真查阅患者的病历档案,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对每位患者均提出了细致的诊疗意见。
近年来,干汊河镇为守住青山绿水环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规划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该镇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规划杭埠河以南朝阳片的生态区;连接周瑜城至七门堰及沿杭埠河北岸的旅游区;沿舒岳路包括干汊河镇、新街两个中心集镇在内的商贸区;洪宕、瑜城、七门堰、九龙塘等村在内的现代农业区;西宕和洪宕等村的羽毛集中区。围绕“五区”建设,分类指导相关产业发展。力求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坚持做到“三不”抓经济发展:不准破坏现有生态资源,不准不达标排污企业生产,不准上重污染工业项目,突出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稳定增收。该镇在稳定粮油作物生产的基础上,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突出抓好板栗、无公害蔬菜、药合、草莓、葡萄、特色水产养殖等生态农业,农业结构调整渐趋合理。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如韩湾、顺河的4000亩药合基地,乌羊、瑜城的8000亩蔬菜基地,洪宕等村的800亩葡萄、草莓和特种水果基地,泉堰村1000亩无公害有机大米生产基地,七门堰、九龙塘等村的1000亩桂花园和3000亩名贵花卉苗木基地,春塘、正安等村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阳光雨露农业生态园,集四季时令水果和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流转土地面积500亩,解决失地农民就业150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上市,吸引了周边市县的游客观光采摘,每亩效益达到6万多元,带动周边农民增加年收入1.5万多元。
坚持环保养殖,推进循环发展。该镇作为生猪存栏量近4万头、禽类养殖近25万只的养殖大镇,重点针对畜禽粪便及废水排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及时处理关停了部分养殖规模较小、污水排放不达标的小微养殖企业,加大对现有养殖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上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内部整改,确保养殖企业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建成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3个。其中,舒城县光华养殖有限公司,2012年通过争取巢湖水污染治理项目,获得项目资金260万元,彻底整治改变了养殖小区的内部环境,污水处理通过发酵、净化、过滤处理,再循环利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净化了环境,建成生态养猪场。该镇养殖场通过生态家园项目和沼气池建设项目,均建有大中型沼气池,及时处理畜禽粪便,并将沼渣沼液用于蔬菜和水稻种植,既解决了户用能源问题,又解决了种植业的农家肥、有机肥问题,推进了生态种养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利用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该镇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资金,新建1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4个、50-8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池15个、小型及户用沼气工程450个,利用世行生态家园项目资金,建设“猪—沼—蔬”、“猪—沼—粮”生态循环模式120户沼气工程,同时加大秸杆禁烧力度,加快秸杆综合利用,经过过腹、堆腐及秸杆粉碎还田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生态家园建设。图为该镇高华生态养殖场(干汊河镇:卢贤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