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满意度和安全感。(石逢梅 胡锐)
7月27日,城关镇中心学校开展“五大”要求、“六破六立”专题学习研讨。
5月13日下午,城关镇中大社区、三社联动办和中大爱乐乐团联合举办第二场专题文艺汇演活动。

整场演出在竹笛、葫芦丝合奏《映山红》中拉开序幕。活动中,乐团的成员们为观众们带来了葫芦丝独奏、竹笛独奏、歌曲等节目,精彩的表演引得了在场群众热烈的掌声。
本次文艺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营造了弘扬中国传统乐器文化的浓厚氛围。(刘海燕)
日前,城关镇在舒中村举行徽网在线—“徽菜名厨培育”专班开班式。
本次培训持续5天,来自舒中、仁和等村的8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活动共设置了理论知识讲座、面点实操制作等课程,并对完成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的学员发放初级证书,对成绩优异且有就业意愿者,将面向上海等地进行点对点就业推荐。

培训过程中,来自“徽网在线”的老师和专家们,深入细致讲解中国面点知识,并现场与村民互动。在实习操作环节,老师们边讲解、边操作、边示范、边纠正,直至学员们步骤规范、操作准确、产品合格为止。并对学员的作品进行现场点评。

城关镇组织此次“徽菜名厨培育”培训,是落实“十项暖民心”就业促进行动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举办“理论+实践”培训,让村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为稳就业多一份选择,为提高生活质量多一招技能。(郭登安)
日前,城关镇杨家村一条主干道换上“新装”,这条宽阔平坦的沥青路,给杨家村再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提升路面通行条件,方便周边群众出行,该村两委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多措筹资,并于4月中旬启动改造工程。为了抓进度、保质量,村干部们一线跟进,工人们加班加点,并在“五一”前完成沥青铺设、防护设置等项目工程,顺利实现通车。
近日,城关镇食安办联合舒城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督管所对实验小学花桥路校区、育才学校等校园周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加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督查组对校园周边餐饮店、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环境卫生、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督查。
通过此次督查进一步优化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稳定。(潘忠兵、郭登安)
大棚换茬忙,菜农抢时光。今年以来,城关镇蔬菜生产“产销两旺”,蔬菜生产稳定,市场“菜篮子”供应丰富。
为了抓好今年蔬菜生产,城关镇早计划、早部署,组织镇农业部门开展“送科技下乡”,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无公害高效蔬菜。及时发布农情预报,开展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结合农时农事,加大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蔬菜田间管理培训。指导菜农选好选准菜肥,抓好大棚温光调控。
眼下,在双丰村高效蔬菜标准园,白色大棚,整齐排列,满目葱茏,生机勃勃。茼蒿、青菜、生菜、韭菜、苋菜、西瓜等蔬菜瓜果旺盛生长。
立足市场,抓好蔬菜均衡上市。今年以来,该镇农技部门精心指导菜农调整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茬口与品种,延长蔬菜上市时间,丰富蔬菜品种。截止目前,全镇蔬菜及食用菌已种植5180亩,其中大棚或小拱棚种植4270亩。通过调结构、优品种、上规模,全镇蔬菜生产提档升级,蔬菜产量与质量比去年有明显提高。
目前,该镇舒中、伏虎、双丰、仁和、永安等蔬菜产业村都在积极抓换茬、保抢种、强春管,力保今年春季蔬菜生产好势头。同时,城关镇还重点加强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精品园等管理,推动伏虎村12亩精品园、双丰村90亩生产基地蔬菜生产提质增效,强化政策扶持,指导种植大户选优品种,大力发展高效无公害蔬菜,走科技强农路子,示范引领其他农户科学种植。(郭登安)
在城关镇杨家村,三月的丘岗,生机勃勃,春花盛开,移步换景。而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还是那大片的绿油油小麦和黄橙橙的油菜,金浪戏蝶舞,芬芳惹蜂飞。
从一个山岗延伸至另一个山岗,满眼都是小麦、油菜和待耕的水田,昔日的 “撂荒地”通过土地综合整治,400亩闲置土地被重新唤醒。
“过去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现在都种上了小麦、油菜,长势非常好。”杨家村金星组村民组长指着眼前麦地说,“经过土地整治,环境变美了,原先的撂荒地也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田。”
近年来,杨家村两委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后对该村金龙、金星、伍星等村民组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闲置和抛荒的土地块盘活,让小田变成了大田,让一般农田变成了良田,全村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和可适宜种植的耕地,彻底解决了抛荒和种植不高问题。
让荒地绿起来,让效益上起来。杨家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撂荒地整治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大对荒山荒坡改造政策扶持,全村412亩荒地荒坡得到有效整治,现在全部种上了粮油作物,补上了荒地没有产出的短板。
该村负责人介绍,杨家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坡地多平地少,在土地整治前撂荒问题突出。三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坡耕地整治,全村综合整治土地850多亩。“旱地无撂荒、水田四面光”,成为该村群众心中最美的风景线。(郭登安 孟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