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4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苏里南总统单多吉举行会谈时表示,中方重视发展同加勒比国家关系,愿同苏里南等发展中国家一道,加强多边协调和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苏里南是第一批同中国建交的加勒比国家之一。几十年来,两国虽相距万里,却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此次两国元首会谈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评论称两国关系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责编:赵光霞、袁勃)
春风拂面,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
万事农为首,粮为天下先。2024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走进农田深处,察看春耕备耕情况。
这些年,人们常常能看到总书记深入田间地头察粮情、问粮事的身影。一次次田间访“粮”,总书记牵挂的始终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延边光东村。
进村前,经过一大片水稻田时,总书记下了车,沿着泥泞的田埂走进稻田,同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农技人员攀谈起来。
一位农技人员拔起一把秧苗递到总书记面前说,插秧时3—5棵苗,现在已分出三四十棵了,今年有好收成。
总书记祝乡亲们大丰收。他嘱咐道:“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
2018年9月,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
建三江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丰收在望,10台收割机一字排开,正在实施联合作业。总书记走进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稻粒、观成色,一句“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意味深长。
当听说建三江通过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稳居中国农业企业“龙头”地位时,总书记十分感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2020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走进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在稻田深处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
村民们告诉总书记,他们每月务工费3000多元钱,年底还有分红。一位年轻村民笑着分享道,一亩地一年800元钱的土地流转费,乡亲们土地流转多的三四十亩地,少的十多亩地,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大家都是股东了!”总书记幽默的话语引来村民们会心的笑声。
“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总书记叮嘱道,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吉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松辽平原。
总书记步入玉米地深处,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并同在场的农业专家攀谈起来。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向总书记详细介绍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总书记关切地问:“这个模式总结推广了吗?”
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1年5月,中原大地正值初夏。
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临时下车,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庄稼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十分高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此次田间访“粮”,总书记特别叮嘱道,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022年芒种刚过,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首站便来到眉山永丰村。
总书记走进稻田深处,俯身察看秧苗长势,问:“现在苗情怎么样?”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马均教授告诉总书记:“从单株分蘖数来看,已经表现出高产的特征。”
“高产能达到多少?”总书记问。
“这里最高亩产900多公斤,平均680公斤。”马教授回答。
连续询问的背后,是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
放眼广袤田野,总书记思虑深远:“民以食为天。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靠我们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2024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便出现在湖南常德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春分之际走进田间地头,总书记再次强调,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离开稻田,总书记又到种粮大户家中看望。
“我常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们14亿多人靠谁都不行。现在生活好了,也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点。”
此行,总书记的话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他说,党中央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广大农村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4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密建交35周年。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中方支持密方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中方愿同密方一道,以两国建交35周年为新起点,保持各层级交流对话,加强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中密关系迈上新台阶。双方要坚守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定位,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基调,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密切文化、卫生、教育、地方等人文交流。欢迎更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青年来华深造。中国地方“送医上岛”、“送戏下海”等项目深受密联邦民众欢迎,双方可以开展更多类似项目。中方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向密方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援助、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加强在联合国、太平洋岛国论坛等多边框架内协调配合,共同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公道正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深厚的人民友谊,共同的发展需要。中方发展同岛国关系,是南南合作框架内的互帮互助,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该受到第三方干扰。中方主张,各国在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时,应该坚持岛国自主、坚持发展为先、坚持开放包容。岛国有权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有权同所有发展伙伴开展友好合作。中方愿继续为岛国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开展三方或多方合作。
西米纳表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等基本原则,双边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定支持中方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对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太平洋岛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帮助,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农业、渔业、经贸、投资、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合作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密方将继续积极促进岛国同中国合作。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农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双方将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联合声明》。
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西米纳和夫人安瑟莉举行欢迎仪式。
西米纳抵达时,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密两国国歌,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西米纳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当晚,习近平和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西米纳夫妇举行欢迎宴会。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 |
4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王宾)4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习近平请拉夫罗夫向普京总统转达诚挚问候。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为国际公平正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我和普京总统一致同意,继续保持密切交往,确保中俄关系始终顺利稳定向前发展。双方要以庆祝建交75周年和举办中俄文化年为契机,全面落实我和普京总统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
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俄罗斯人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俄方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方始终高度重视中俄关系发展,愿同俄方密切双边沟通,加强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战略协作,展现更多担当,以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的精神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力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拉夫罗夫转达普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俄方深感钦佩。俄对外政策的优先方针是全面巩固提升对华关系。普京总统顺利当选连任保证了俄中关系的连续性。俄中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超越了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显示了强大韧性。俄方愿同中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加强双边和多边协作,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为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作出贡献。
王毅参加会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0日 01 版)
天天学习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白河畔京冀首个跨界共建的森林公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正是植树好时节,总书记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春天都要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挥锹培土、围堰浇水、扶苗植绿……娴熟的动作间,自然流露出总书记多年未曾改变的绿色情怀。一株株蕴含希望的树苗被移植到新的田野上,每一铲土都在为美丽中国新画卷打下底色,每一滴水都在浇灌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希望。
总书记不止一次用“很有意义”来评价植树造林活动。
他曾亲切嘱咐一起植树的少先队员:“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十年树木 绿染华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6.8亿亩。全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13.14亿亩,位居世界第一。
放眼全球,近20年来增绿的四分之一都是由中国贡献。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2024年2月28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进行义务植树。
2023年4月4日,总书记在植树时谈起“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的伟大成绩,由衷感慨:“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
今年,总书记在植树现场要求绿化祖国要人人尽责,“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并提出“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的科学方法。
今年是新中国设立植树节45周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祖国大地播种绿色,接力奋斗,以启山林。亿万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公民义务,践行绿色承诺,终让千山荡绿、万水漾波,美丽中国,绿满山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总书记这样阐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称其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
百年树人 “种”下祖国未来的希望
2024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现场就是最好的课堂。每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总书记既教孩子们种树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也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
“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爱绿护绿的意识,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实践者,积极培育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美化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
“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等你们也成了父母辈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女子孙继续植树,一代一代做下去,美丽中国就是这么建设出来的。”
“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勤奋学习、锻炼身体、茁壮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国家栋梁。”
…………
总书记用一堂堂生动形象的生态文明劳动课,呵护“祖国小树苗”们茁壮成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石,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绿色发展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1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向“绿”而行的科学内涵。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今天,我们种下无垠绿色,就是为未来孕育无限发展生机。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刘禛
视 频丨李夏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4月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习近平指出,去年11月,我和总统先生在旧金山会晤,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这几个月,双方团队认真落实我们达成的共识,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受到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另一方面,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双方重视。
习近平强调,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对抗,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继续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向前走,而不应该走回头路。
习近平指出,今年的中美关系要坚持几条大的原则。一是以和为贵,坚守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不断提升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二是以稳为重,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三是以信为本,用行动兑现各自承诺,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双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强对话,以慎重的态度管控分歧,以互惠的精神推进合作,以负责的担当加强国际协调。
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于“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纵容支持,我们不会听之任之。希望美方把总统先生不支持“台独”的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美国针对中国的经贸科技打压措施层出不穷,制裁中国企业的单子越拉越长。这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如果美方愿意开展互利合作,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中方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涉港、人权、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
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双边关系。旧金山会晤以来美中关系取得的进展表明,双方可以积极推进合作,同时负责地管理分歧。我重申,美方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愿安排耶伦财长、布林肯国务卿近期访华,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避免误判,推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两国元首还就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局势等交换了意见。
两国元首认为,这次通话是坦诚、建设性的。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责成双方工作团队落实好“旧金山愿景”,推进外交、经济、金融、商务等领域磋商机制以及两军沟通,在禁毒、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对话合作,采取进一步措施扩大两国人文交流,就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中方欢迎耶伦财长、布林肯国务卿近期访华。
![]() |
4月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 |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刘华)4月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
习近平祝贺普拉博沃当选印尼总统,并请其转达对佐科总统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指出,过去10年,我和佐科总统共同引领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取得沉甸甸的成果,雅万高铁成为两国高质量合作的金字招牌,中印尼关系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印尼关系,愿同印尼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构建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印尼关系取得宝贵成就,关键在于坚持战略自主、坚持互信互助、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公平正义。中国和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代表。过去,两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始终相互支持,今后也应该精诚团结,打造互利共赢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双方应该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彼此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支持。中方愿同印尼保持密切交往,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入推进“两国双园”和“区域综合经济走廊”项目,持续深化海上合作。中方愿在减贫脱贫领域同印尼加强合作,提供支持。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双方应该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弘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加强多边协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印尼方一道,维护东盟团结和中心地位,维护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普拉博沃转达佐科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表示很高兴将中国作为当选总统后的首访国家。中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和印尼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对习近平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钦佩,愿学习借鉴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深化治国理政交流。中国是印尼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深入参与印尼经济建设,助力印尼国家发展。我完全支持发展更加紧密的印尼同中国关系,愿延续佐科总统的对华友好政策,坚持独立自主,恪守印尼政府一贯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同中方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推进两国关系更加全面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好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共识。印尼新政府愿积极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经贸、脱贫等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进一步造福两国人民。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主持公道正义,我深表赞赏。印尼愿同中方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协调合作,为南南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王毅参加会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2日 01 版)
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5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
南方+进行梳理,和您一起重温习近平主席的“博鳌金句”。
【策划】丁建庭 张哲
【文案】王庆峰
【设计】丁薇薇
![]() |
3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首相吕特。 |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郑明达)3月2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荷关系稳健快速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荷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欧合作“门户”。中方愿同荷方保持各层级交往,坚持沟通对话,坚持互利共赢,推动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方愿扩大荷兰优质商品进口,欢迎荷兰企业来华投资,也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双方要积极推进农业、水利、能源等传统合作,同时挖掘人工智能、绿色转型、银发经济等领域合作潜力。希望双方继续采取更多便利人员往来措施,鼓励教育、文化和民间交流。中方愿同荷方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挑战。
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或许遭遇逆风,但历史大势不会改变,“脱钩断链”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中方始终认为,你输我赢、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早已过时,真正安全的世界应该是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的世界。人为制造科技壁垒、割裂产业链供应链,只会导致分裂和对立。中国人民也有正当发展的权利,任何势力都无法阻遏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步伐。中国将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各方共享发展红利。中国对欧政策保持连续稳定,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和合作伙伴。希望荷方继续为推动中欧相互了解、发展建设性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吕特表示,2013年我作为首相首次访华,特别是2014年同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建立荷中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贸易额翻了一番,双边合作呈现巨大潜力和前景。“脱钩断链”不是荷兰政府的政策选项,因为任何损害中国发展利益的行动也会伤及自身。感谢中方为荷兰公民赴华提供15天免签待遇。荷方珍视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愿同中方持续深化伙伴关系,便利人员往来,加强经贸、减少碳排放等领域合作,密切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场合以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沟通协调。
王毅参加会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8日 01 版)
图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时期带有几何刻划的壶。
河流孕育生命,也孕育了人类文明。在距今约6200年至2500年的皖南地区,古老的郎川河缓缓流淌。磨盘山先民在这里依山傍水生活繁衍,除了捕鱼,耕种、狩猎、采集样样在行,展现出闲适的生产生活图景。
日前,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个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可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
新华社发(磨盘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2023年4月22日,考古人员在磨盘山遗址进行墓葬清理。
新华社发
图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时期杯形豆。
新华社发(磨盘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图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时期带有图画刻划的壶。
新华社发(磨盘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图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时期仿生型器物鱼尊、牛尊和猪尊。
新华社发(磨盘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图为磨盘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晚期房址发掘现场(2023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图为磨盘山遗址崧泽文化陶猪尊。
新华社发(磨盘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图为磨盘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玉璜。
新华社发(磨盘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2023年9月23日,考古人员在磨盘山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图为磨盘山遗址2023年度发掘区(2023年11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图为磨盘山遗址崧泽文化时期墓葬区(2015年12月30日摄)。
新华社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