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专题 融媒信息 龙头塔下 魅力舒城 看电视 栏目
全部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⑦】军民鱼水一家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革命者的铮铮铁骨何以祸福避趋之,大中华的朗朗乾坤照彻英雄不老魂。不管你是屈死他乡,还是冤沉海底,只要你是国家的功臣,人民的儿子,国家必定会记住你的名字,人民自然会倾注一片深情。就在胡底在四川被秘密杀害不久,舒城的东西港冲不灭的革命火种引来了一支在中国革命史上响当当的队伍。

    1938年5月,高敬亭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3100多人进驻舒城西南山区,创建了以舒城为中心的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新四军“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铁军精神”一直滋养着这片红色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军拥民、民拥军,军民情谊比海深。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我们党为什么能由弱变强?我们的队伍为什么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一切反动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因为我们党深深地植根于人民之中,我们的军队有着严明的纪律,我们的最初目标是为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所以,我们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拥戴。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⑥】龙潭虎穴建奇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回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发展到壮大,曾经非常隐秘的第二条战线始终存在,并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条战线的斗争并不为大众所知。

    image


    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央特科派遣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打入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被周恩来同志称赞为我党初期情报战线上的“三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胡底在长征途中,不幸被张国焘秘密杀害。1981年12月,胡底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胜利了不能宣扬,失败了无法解释。他们甘愿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带入坟墓。这该是保持怎样的沉默?但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在某一个瞬间就彻底改写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历史。让我们无数曾经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默默奉献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⑤】红日照舒茶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1958年9月16日,伟大领袖毛泽东视察舒茶人民公社,并发出 “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大大激发了舒城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一座座梯田迅速建成,一个个茶园竞发芬芳。从此,舒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4月份,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寻着主席当年的足迹,又一次来到了舒茶,看到舒茶巨大的发展成就,欣然提笔写下了“茶源”二字。饮水思源,饮茶思源,这是对一代伟人的追思,这是对茶乡人民的敬意。


    如今的舒茶,乘着茶谷建设的东风,围绕“九一六”核心区,实施红绿相融的发展战略,传承红文化,做足茶文章,着力打造“五色舒茶”。


    一直以来,茶乡人民追寻伟人的足迹,积极宣传舒茶光辉耀眼的历史,成功举办了大别山区名优茶传统工艺制作大赛,六安茶谷开茶节,山水文化旅游节,毛主席视察舒茶6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人民公社史料征集三年行动也喜获丰收。


    正是毛主席那一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号召,激发了舒茶人民移山倒海的干劲,才垒出了“九一六”那气贯长虹的一道道梯型茶园,才得以让舒茶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舒茶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舒茶人民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④】舒城民主政权建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1947年9月8日,刘邓大军三纵队八旅和杨震率领的舒六县大队解放了舒城。八旅旅长马忠全在码头千和行宣布中共舒城县委和舒城民主县政府正式成立。
    1949年1月22日晚,华东野战军七支队团长汪伯民率队再次解放舒城。23日清晨,舒城县委、县政府机关人员从城冲韩家大房迁入城关,杜野坪任县委书记,杨震任县长,整个舒城县城四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

    image


    苦儿山战斗和沈家山嘴战斗,是舒城解放过程中发生的两次较大规模战斗。1948年5月,皖西军区曾绍山司令和二分区马忠全司令率部转战到城冲,得悉敌农营和省保安团进“剿”舒城西南山区,军区首长决定就地歼灭该敌。经过10多个小时的激战,歼敌两个连。当年8月,在侦察摸清驻舒城南港的敌保三团情况后,舒城独立团配合皖西独立旅,在南港以北山地沈家山嘴设下埋伏,全歼敌保三团的两个营。这两次战斗,彻底改变舒城敌我斗争形势,加快了舒城的解放进程。


    image


    1949年3月,第二野战军开始准备渡江作战,舒城成立了渡江战役支前指挥部,组织开展大规模宣传动员和支前运动。4月3日,第二野战军指挥部在刘伯承司令率领下进驻舒城,指挥部设在舒城中学南楼。4月7日,二野指挥部在舒城中学大树林召开会议,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进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前动员。刘伯承司令员在舒城下达了《二野渡江作战的基本命令》。4月19日,二野指挥部由舒城推进至桐城。


    image

    安菜烈士公墓


    安菜烈士公墓,是1964年兴建。1947年,第二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洪庙、安菜一带驻有后勤机关及医院。在此期间的历次战斗中,先后牺牲祁荣富等57位烈士。山西太原籍战士胡世祥战伤治愈后,他主动要求当一名义务守墓人。2002年,96岁的胡世祥与世长辞,当地政府将他葬于烈士公墓旁。


    回眸红色岁月,牢记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铁骨铮铮向鬼魅,挥洒热血写忠诚。龙舒儿女勇于献身革命,造就了一大批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谱写了一曲曲高亢激昂的壮丽乐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大好局面,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幸福和谐舒城而努力奋斗!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③】新四军四支队在舒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1937年10月,舒城各阶层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舒城抗敌动员委员会随之成立。同年12月,在董必武同志的指导下,重新恢复了中共舒城特别支部,鲍有荪任书记,委员傅承铭、李默予。1938年8月,在高峰东港冲建立舒城县委,书记鲍有荪,组织部长徐平,宣传部长林轩。由于第一届和第二届县委均是女同志,故史称“舒城女县委”。 


    1938年6月,日寇占领舒城,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舒城县委积极发展党组织,组织工人贫雇农建立武装,广泛开展统战和抗日救亡工作。


    新四军第四支队于1938年2月正式成立,高敬亭任司令员。5月,高敬亭率领手枪团和指挥机关到达舒城,将司令部等移驻高峰东港冲韦家大屋。7月,司令部机关又移驻西港冲钝斧庵,政治部机关仍驻东港冲韦家大屋。舒城成了四支队东进抗日的指挥中心,董必武、叶挺等亲临过舒城。四支队也由最初的三千余人发展壮大到一万多人,他们在华中地区发动民众,打击日寇,消灭土匪,打响了新四军对日作战的第一枪。


    image


    高敬亭,1907年生于河南省光山县(现名新县),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入党。曾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红28军政委,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等职。


    高敬亭领导的红28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歼灭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为支持主力红军长征,坚持大别山三年红旗不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战时期,他领导的四支队创建了皖中抗日游击根据地,率先与国民党举行“岳西谈判”,实行停战抗日。在国共两党夹缝中生存的高敬亭,他的许多正确主张未被采纳,1939年被错杀于肥东县的青龙场。1975年毛泽东亲自批示为他平反。


    在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金飞霞、胡孟晋、周启瑞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image


    金飞霞烈士,1910年生于南港镇沙埂村金家庄,1930年入党。1937年4月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后调到八路军总司令部任秘书。1940年夏,被调到山东八路军115师344旅任宣传科长,同年5月在河北清丰县牺牲,时年31岁。


    image


    胡孟晋烈士,舒城百神庙人,1912年生。1938年5月,参加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当年10月入党。曾任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秘书、中共白湖中心县委宣传部长等。1947年3月,因病与世长辞,年仅35岁。


    image


    周启瑞烈士,1910年生于南港镇西衖村,1938年入党。1938年10月,参加新四军四支队,后任来安县复兴区委书记。1941年1月,在一次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2岁。来安人民为纪念他,把复兴乡改为启瑞乡。1962年,周启瑞烈士遗骨被迁回家乡南港镇郭店村。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②】红28军三年游击战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1934年11月,红25军进行战略转移。高敬亭组织鄂豫皖边区党的领导机构,以红82师和地方武装为基础重建红28军。在1934年11月至1937年7月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舒城是红28军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1935年2月,高敬亭在太湖凉亭坳重建红28军。高敬亭任军政委(未设军长),下辖红82师和手枪团。舒城晓天地区成为红28军的重要后方。当年,高敬亭在晓天苏平村白果树下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皖西特委,组建246团,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英山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这次的白果树军事会议为红28军在鄂豫皖边区坚持游击战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载入红28军战史。


    image


    1935年7月,红28军由太湖转战到潜山县天柱峰一带,发现敌安徽省保安团一个营由东向西朝舒城乌沙方向开进。当敌人进至黄巢尖东北侧姚家河附近时,早已埋伏的红军以猛烈火力杀伤敌人,冲向敌群,展开肉搏,敌大部被歼。黄巢尖战斗是红28军在坚持游击战期间的一次著名战斗,其战斗遗址因兴建龙河口水库而淹没。

    image


    平田烈士公墓,安葬有56位烈士遗骸,墓葬分为两层。第一层安葬的是1932年驼岭鸡笼寨战斗、1933年小涧冲至板仓一带战斗中牺牲的22位烈士遗骸;第二层安葬的是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在这里战斗牺牲的34位烈士遗骸。


    在土地革命时期,舒城涌现出胡底、吴展等一大批革命英烈。


    image


    胡底烈士,原名胡百昌, 1905年生于干汊河镇松园村,1925年入党。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央特科派遣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打入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被周恩来同志称赞为我党初期情报战线上的“三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胡底在长征途中,不幸被张国焘秘密杀害。1981年12月,胡底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image


    吴展烈士,原名昌鹏,1899年生于阙店乡卫庄村。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广州宪兵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1927年广州起义时,任独立营营长,后任工农红军第四师十团参谋长、团长。吴展于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任红四军十师参谋主任。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西征途中殉难于四川通江,年仅34岁。建国后中央给予他平反昭雪。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百年党史看舒城①】舒城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行各业忘我拼搏,努力奋斗,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百年党史看舒城》系列专题片,敬请关注!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科学和民主新思想很快传播到舒城各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舒城的知识分子和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发起抵制日货运动。

    领导这场运动的就是同盟会会员王仁峰,他是舒城的知名教育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担任桃溪二高校长时,创办了进步校刊《桃溪浪》,领导师生罢课游行,掀起反帝爱国、抵制日货的斗争运动。在担任舒城中学校长时,他广泛传播新思想,倡导民主科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舒城周边暴发的农民运动,为舒城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9年春,汪孝芝在舒城西北部的稻场岗建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之后相继成立了云雾党支部、板山党支部、张母桥党小组等。


    汪孝芝,舒城晓天镇人,1929年入党,秘密从事建党工作。1931年5月任中共六霍县委委员,领导了莽牛岗暴动。1933年4月被捕被害于六安县张家店,年仅42岁。她是最早活动于舒城区域的党组织领导人。


    1931年8月,“中共舒城特别支部”成立。1932年春,改名为“中共舒城县特区委员会”。机关均设在东林庵小学,(今柏林乡宋圩小学)。它是舒城本土最早的党组织,书记是宋于斯。1933年9月,特区委被敌破坏。


    宋于斯,柏林乡宋圩村人,1931年入党。他是舒城农民协会负责人,是舒城党组织最早的领导人。领导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和“五一宣言”传单散发活动。1933年秋在国民党准备逮捕他的前夕,盍然与世长辞,年仅27岁。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舒城红色故事⑥】革命红旗永不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舒城红色故事》展播,敬请关注!  

    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全国广大农村到处是武装革命的烽火。农民革命如火如荼,势不可挡。位于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的大别山区,先后爆发了黄麻、商南、六霍起义,创建了红军和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边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大“围剿”,到 1931 年底,边区的武装力量迅速壮大,红军主力达4万余人,成立了红四方面军,根据地向外猛扩,东到舒城,西迄京汉铁路,北濒淮河,南至黄梅、广济,范围包括26个县。成为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根据地。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国民党政府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1932年,蒋介石亲自出马,发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根据地军民进行了空前激烈的反“围剿”斗争,重创了国民党军队。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和主要领导人张国焘战略方针指导失误,导致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四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军先后成立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五军,在处境十分艰难的环境里,不屈不挠地与敌军作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鄂豫皖边区,开始长征。留下部分红军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

    这时,侵犯鄂豫皖边区的国民党军队仍有56个团以及一些军、师属的营、连,分四个“驻剿”区对根据地进行“清剿”。其中皖西北地区为第一、第四“驻剿”区。第一“驻剿”区由梁冠英第二十五路军负责,指挥部驻罗田,辖梁冠英第三十二师、郑廷珍独立第五旅和暂归指挥的第一〇六师,形成南线包围圈。第四“驻剿”区由刘镇华第十一路军负责,指挥部驻霍山,辖刘茂恩第十五军独立团及其第六十四师一九〇旅、刘镇华第六十五师一九四旅和暂归指挥的宋世科独立第四十旅。除上述正规部队外,鄂豫皖边区还有10多个保安团及地方反动民团等。

    敌人为尽快消灭边区红军,鄂豫皖剿总于1934年8月4日下达关于在苏区构筑碉堡制止红军活动的训令,限3个月内筑成主要地带的碉堡封锁线,并强调,凡是重要村镇、山岭、隘口应筑容量比较大的营连碉堡,其它次要地点筑排碉。碉堡的数量与密度,以能“节呆兵增活兵”、“互相通视火制”为要。到12月间,皖西地区的太湖、潜山、怀宁、宿松、望江、桐城、舒城、六安、霍山、霍邱、立煌(今金寨)11 个县,完工或接近完工的碉寨就达4000 座,未完成的碉寨,限一个月内全部完成。其中“舒城县预计新建碉楼455座,旧补碉寨76座,均将次第完成。”11月,鄂豫皖剿总副司令张学良又颁发以“构成碉堡地带截匪之窜路”为主旨的“清剿”计划,下令各部队及地方团队协同地方官吏,不时清查户口,大肆搜山;移民并村,组织保甲,实行“户籍连坐法”,“一户通匪,十户同罪”。在要道路口设关立卡,盘查行人和物品,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根据地受到极大摧残,田园荒芜,人烟稀少,边区革命陷入十分艰难的境地,形势险恶。

    当时,皖西革命武装仅红八十二师700余人和三路游击师170余人以及游击队、便衣队不足百人。

    为扭转困难局面1934年11月初,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令红八十二师以及三路游击师到舒城、霍山、潜山地区开展游击斗争。他们突破敌人重重封锁线,攻克潜山的衙前镇,歼敌保安队,到潜山天堂畈打击土豪劣绅,开仓分粮,发动群众。接着,红军挺进舒城的晓天山区,在晓天游击队的配合下,于11月10 日攻克晓天镇,没收了 10 几家富商、绅士的财产,获得了大批银元、钞票、布匹和粮食,并把部分粮食、布匹分给镇上贫民。随后,在舒城的晓天山区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斗争。

    根据鄂豫皖省委指示,1935年2月初在太湖县凉亭坳召开会议,成立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政委,军长暂缺。下辖八十二师和手枪团。八十二师政委方永乐。会议分析了边区斗争形势,提出寻找立足点,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方针。随后,即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边界地区转战,创建新的小块游击根据地。

    2月16日,红军来到舒城县境内驼岭附近的白果树,高敬亭召开会议,总结10几天来的行动,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红二十八军自重建以来,天天遭到敌人“追剿”、“堵剿”,没有一天不行军、战斗,红军消耗得不到补充,伤员难以安置,部队也没能摆脱困难境地;苏区情况不明,以大部队推进来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难以实现。于是决定成立中共皖西特委,派二四四团政委徐成基任特委书记,同时组建二四六团,由徐成基兼任政委,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英山一带创建游击根据地,并统一领导皖西各地便衣队。

    白果树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皖西特委和二四六团,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英山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这表明了以高敬亭为首的中共皖西北道委为建立新的立足点的决心,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重要决策。它为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边区坚持游击战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白果树会议后,红军分散活动,高敬亭和手枪团一分队去赤城、东南苏区了解情况,红军主力由师政委方永乐率领,在舒、霍、潜、太等地区开展游击斗争。

    中共皖西特委和红二四六团成立后,在方永乐率领的红军主力配合下,首先到舒城与潜山交界的沈家桥、主薄原、白果树、彭家河、魏岭一带建立党组织,发动与组织群众,打土豪,歼民团,发展便衣队,开辟根据地。

    由于决策正确,各项工作卓有成效。这时,又新组建了第四路游击师,帮助潜山县委扩大皖潜游击大队。红二四六团也扩编了一个战斗营,全团发展到500余人,装备也得到改善。这些武装深入舒、霍、潜、太边界山区,开展游击斗争,打击地方反动民团以及反动势力,安置伤病员,筹粮筹物筹款,建立党群组织,开辟新区。3月底,在石关象形地成立“舒霍潜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李明清。辖夹竹河,夺坪、花岩、主薄原,黄羊殿等村苏维埃。活动范围东达晓天、官庄,南到源潭铺、万山,西至鹞落坪,北抵黄尾河。此间,舒城县的平田也成立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怀清,范围包括平田、驼岭、张田、小涧冲等地。还成立了中共桐(城)舒(城)工作委员会,书记余海清,舒城与桐城边界地区党的组织得到进一步加强。4月初,中共皖西特委与活动在合肥、舒城、庐江等地的中共皖西北特委取得了联系。红二四六团也与皖西北特委领导下的皖西北独立游击师相互配合行动,使舒霍潜太游击根据地与皖西北游击区连成一片。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中共皖西特委和二四六团就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边区建立了一块方圆一百七八十里的游击根据地。舒城西部的晓天山区成为红二十八军的重要后方。在这里,红军战士可以不带武器,到处自由行走,与苏区根据地无异。

    在开辟边区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红二十八军和皖西特委积极开展武装斗争,镇压反动分子和土豪恶霸,歼灭反动民团和保安队。1935年2月中旬,奇袭潜山与舒城边界的王庄、活捉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余谊谧及9个反动分子,并在驼岭将其处决。随后,又配合储德纯游击队打掉平田团防队,镇压了反动绅士李绍连。

    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坚信共产党是自己的救星,红军是自己的队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支援红军。黄河乡农民程东南,不仅为红军买油、盐、肉、布、电池等日用品,而且为红军探消息、送情报。农民陈子怀为治疗红军伤病员,白天把伤员安置在山里地窑里隐蔽,送吃送喝;夜晚背回家,悉心调理护养,无微不至。由于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持,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1935年7月2日,红二十八军到达太湖县店前河,与皖西特委、二四六团会合。军政委高敬亭主持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总结红二十八军打破敌人“清剿”计划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新的情况下的作战原则,制定了军事方针。会议认为,红二四六团在皖西特委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创建并发展了舒、霍、潜、太游击根据地,工作卓有成效。

    店前河会议后,红二十八军主力仍在舒、霍、潜、太地区与敌周旋,寻找机会袭击敌人;红二四六团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游记根据地。

    舒、霍、潜、太游击根据地建立以后,皖西特委和二四六团还大力发展了武装,组建了既是武装队伍,又是基层政权的便衣队。便衣队是坚持大别山区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及其皖西特委的首创,是四县边区游击根据地的特有产物。

    在坚持鄂豫皖边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英勇无畏,艰苦游击,以舒霍潜太游击根据地为依托,紧紧依靠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时而南下,时而北上,纵横驰骋,行动自如,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5年7月6日晚,红二十八军经过艰苦转战,经舒城、桐城边界的二姑尖和舒城县庐镇关、山七里河,到达乌沙街以东的黄巢尖(今龙河口水库淹没区)。7日下午,红二十八军正准备转移时,发现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团一个营由东向西朝乌沙方向开来。军师首长见来敌是保安团,立即令二营在黄巢尖北侧山脚占领有利地形,控制制高点,从正面阻击敌人;令三营折回,从黄巢尖东南隐蔽迂回敌侧后。当敌大摇大摆进到黄巢尖北侧姚家河附近时,二营突然以猛烈火力袭击敌人,猝不及防的敌人一下子被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这时,三营又从侧后发起猛攻,并冲向敌群,展开肉搏。敌人遭受两面夹击,早已失去战斗力,约半个小时便结束战斗。敌大部被歼,残敌向舒城方向逃窜。俘敌100余人经教育后,发给路费,遣返回家。待敌主力潘支队赶到时,战斗早已结束,红二十八军已向南安全转移。

    1935年8月31日,红二十八军转战舒城,由沈桥行至小街附近,前卫手枪团发现有敌人驻扎,立即折向桐城县境内的唐家湾,全歼桐城县保安队270余人。9 月中下旬,红二十八军主力在方永乐率领下,在舒、霍、潜、太边界活动。9 月26日,红军主力到达舒城县大驼岭,翻越桃树岭时,发现敌第十一路军运输队从晓天方向开来,红军迅速展开,向敌发起猛烈袭击,打死打伤敌人30余名,缴获骡马数十匹。10 月上旬,红八十二师与红二四六团在舒城山区会合并整编部队。10 月中旬,方永乐率整编的一营在舒城、霍山、太湖东南一带游击,余部暂归二四六团指挥,在潜山、太湖一带活动。

    红军斗争的节节胜利,游击根据地的不断发展,震撼了敌人。蒋介石于1935年4月24日急电鄂豫皖剿总:“现高敬亭匪流窜如故,日见猖獗,若不迅予扑灭,贻患无穷”。“为彻底肃清永绝后患”,敌又重新部署两个月“清剿”计划,采取分片负责的划区驻剿、追剿、堵剿等手段,使用13个师1个独立旅共61 个团的兵力,对鄂豫皖边区实行“清剿”。4 月25日,敌第二十五路军下达作战命令“为彻底肃清该匪于舒城、霍山、流波䃥以南地区,决增抽五团兵力,不分畛域,继续穷追兜剿,其余部队扼要驻剿,务于本年六月终将匪罄数歼灭,完成任务。”安徽省政府则鉴于“皖西立煌、六安、霍山边境,为赤匪过去盘踞区域,舒城、霍山、潜山、太湖交界处为赤匪最近流窜之区”,乃制定“皖西清剿善后办法”,“以期军事政治兼施并进,早收彻底澄清之效”。敌人的“清剿”重点在舒、霍、潜、太地区。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1936年3月上旬,红二十八军在太湖县柴家山召开会议,决定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游击,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几个月来,既未予匪重创,而所提匪情亦多含糊”。

    1937年4月,国民党又集中8个师1个旅以及地方保安部队12个团的兵力,对红二十八军进行“追剿”、“会剿”,并实施移民并村,强化保甲,封锁山区,断绝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在新的考验面前,红二十八军紧紧依靠边区人民群众,顽强战斗,坚持不懈地与强大的敌人斗争,使蒋介石妄图消灭红二十八军的阴谋再次宣告破产。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舒城红色故事⑤】武装革命展大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舒城红色故事》展播,敬请关注!  


    人民拿起武器,开展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也是革命的必由之路。舒城各地党组织建立以后,一面大力发展农协会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为自身利益而斗争,一面组织赤卫队、游击队,武装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舒城各地的武装组织诞生于1930年。开始的组织名称也不统一,主要有赤卫队、游击队、青年先锋队等。所拥有的武器大多为大刀、长矛,土枪为数不多。当时的赤卫队人们又称“摸瓜队”,因赤卫队员用大刀偷袭敌军、反动地主豪绅而得名。早期成立的各地武装组织有:晓天游击队(开始为赤卫队),有队员20余名,不久发展到80余名,队长储德纯。这支游击队始终以深山密林为天然屏障,神出鬼没,机动灵活打击和牵制敌人,一直坚持斗争到全国解放。深寨冲游击队(开始为赤卫队),有队员9名,第二年发展到16名,队长胡志满。稻场岗游击队,有队员60余名,队长汪德友;稻场岗青年先锋队,有队员10名,队长赵贤必。舒茶傅冲陈道忠、张开云领导的游击队,有30余人,春秋山游击队(开始为赤卫队),队员10余名,队长张振祥。保民乡赤卫队,队长张道友,队员最多时达百名。东西港冲赤卫队,有队员14名,土枪6支,队长王谋成,副队长涂习贵。三拐井赤卫队,队长潘泽安,队员最多时达300人。板山赤卫队,有队员200余人,负责人卢养民、涂子真等。张母桥赤卫队,队长李华玉。随着农民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舒城县赤卫队于1931年春在板山成立,队员100余人,负责人梁建堂、张道友。

     

    这些农民武装,主要开展打土豪、掩护群众扒粮,为主力红军筹粮、筹款、筹物,组织暴动,参军参战等活动。

     

    1930年至1931年间,王谋成带领东西港游击队,先后杀联保主任华翠斋、劣绅徐玉道等8人,打吴方明、佘发理、韦怀青、韦孝康、韦光星、杨四郎等10余户地主豪绅百余次,缴获长短枪80余支,土枪、刀矛200余件,子弹39挑子,银元4万余元,并开仓放粮10余次,共1200余担。

     

    此间,春秋山赤卫队处决李老庄李姓地主。梁建堂率领县赤卫队,攻打张母桥高家庵土豪程欲之、朱养清,烧毁寨碉,缴获步枪2支。张道友带领赤卫队处决土豪张焕庭。郑才率赤卫队活动于九井、干镇、新街、汤池、张母桥、县城一带。

     

    当时的群众称这些农民武装为“光蛋队”(穷人组织起来的)、“执法队"(惩办剥削阶级)、“摸瓜队”(镇压反动派)、“宣传队”(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听话队”(刺探敌情)、“打狗队”(夜间行动打狗扫清障碍)等。

     


    组织或参加暴动,是农民武装的一项重要工作。1930年6月,陈道忠、张开云领导的农民游击队与桐城县陈雪吾领导的农民武装在舒桐交界的欧家岭,竖起造反大旗,创建根据地。六安新二区、新三区在中心县委直接领导下,决定于1932年3月发动北起张母桥鹭鸶庙,东到蔡家店、余家城,南到狗食岗,纵横数十里的农民大暴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舒城各地农民武装打造刀矛,磨刀擦枪,制做袖章,绣制红旗,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张母桥街上各商铺的红布一售而空,全部被赤卫队、游击队买去做红袖章和红旗去了。后来由于敌军强大等原因,暴动未能如期举行。但稍后于5月6日举行了舒六县交界,位于六安县境内的冇 [mǎo]牛岗暴动。中共舒城特支负责人在张母桥、鹭鸶庙、余家岗、狗食岗一带,组织150余人的赤卫队、游击队员,在李华玉大队长的率领下,高举红旗,扛着长矛、土枪,拿着大刀,浩浩荡荡跨过丰乐河,参加暴动。很多群众也跟随队伍过河扒粮。

     

    农民武装还为红军筹粮、筹款,支援红军。1930年春,晓天游击队奉上级党的指示,储德纯带领游击队,为在晓天一带活动的红军筹集经费(当时称打经济)。4月,打平田土豪、大树商吴梅奎经济,获银元2000元;5月,打下五显罗汉寺的中梅河联防局主任蒋少璜经济,获银元4000余元。1931年春,张母桥赤卫队打当地豪绅高凤池、汪赞庭、童福昌等5户经济,获银元2000余元,送给在当地活动的红军。秋,为给六安红军筹款,稻场岗赤卫队在梁建堂率领下,打大马厂徐成贤油坊,获银元200余元。此间,河棚地区党组织和赤卫队带领群众扒粮20余担,打经济2000余元,交给在该地活动的红军。这些打经济活动,为红军提供了活动经费,有力地帮助了红军部队的发展壮大,加快了革命进程。同时,各地赤卫队、游击队也在斗争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游击队还为红军当向导,配合红军战斗。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留在皖西根据地继续牵制和阻击国民党军队的红军组成红二十七军,为避开敌人锋芒,寻机打击薄弱之敌,在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以及七十九师师长徐海东等人领导下,掩护苏区2万余名地方干部、群众和伤病员,从苏区向外地转移。10月下旬,红二十七军从舒霍交界的头陀河转战进入晓天地区,国民党第二十五路军三十二师紧追不舍。储德纯率晓天游击队与红军取得联系后,迅速集中队伍,埋伏在驼岭侧翼的鸡笼尖,准备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军,掩护红军转移。与此同时,敌潜山县官庄团防局得知红军向驼岭方向开来的消息后,认为驼岭关是红军必经之路,于是在驼岭关设埋伏袭击红军。红军进入石关后,在当地党组织带领下,绕道苏家冲,直抵官庄,敌三十二师却直奔驼岭。当敌军进抵驼岭时,潜山县官庄团防局部误认为是红军,便以猛烈火力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枪炮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为沉寂的山林添上一道热闹非凡的风景,埋伏在鸡笼尖的储德纯游击队隔山观虎斗。敌双方交战一个多小时后,储德纯游击队又在鸡笼尖侧翼猛烈袭击敌三十二师,红军的一支阻击部队也在敌后袭击该敌。敌遭受三面袭击,在山沟里左冲右突,无奈被高山阻隔,火力难以展开,死伤惨重。当红军主力到达官庄,脱离险境后,红军阻击部队和储德纯的游击队迅速撤离战斗。而这时敌双方才发现陷入圈套,叫苦不迭,恼恨不已。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组织部、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舒城红色故事④】农民协会花遍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龙舒大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建立,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无私奉献。

    为传承革命先辈红色基因,激励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舒城红色故事》展播,敬请关注!  

    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战争。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千千万万的广大农民需要组织起来,为自己的翻身解放而斗争,这是农民的必由之路。于是,农民的自己组织——农民协会应运而生了。舒城农民协会组织的建立与党组织的成立是同步的。舒城党组织十分注重农民运动,通过宣传、发动,积极组织农民加入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作为党联系农民的纽带,领导农民起来革命。从而推翻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腐朽社会制度。为此,舒城党组织规定,每个党员和农民协会会员都有发展农协会员的义务。必须在短期内有重点地联系一些农民,发展三至五人加入农协组织,壮大力量。

    舒城农协会组织成立于 1929 年春,与党组织一样,由于派遣关系不同而分别隶属邻县农协会组织。大体分三个区域西北、西北和中部。


    革命思想启开了贫苦农民的心扉,农民要求革命参加农协会的情绪不断高涨,农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区级农协会组织先后成立。1930年春,西部山区建立起晓天红三区农协会,属潜山县,辖沈桥、查湾、香炉冲等乡农会,负责人储春贯、郑万才等。与此同时,西北部建立张母桥新二区农协会(1932年5月改为六霍县二区,也称六安新二区),属六安县农协会,辖刘家圩子、西八里、西十里等地(1932年10月,新二区改为舒一区,辖刘家院、八里桥、范家店、长冲、张母桥),负责人梁建堂、汪志常和一位姓周的。此间,六安三区成立,舒城县的三拐井、南子岗、棠树、秦家桥、林摆渡、分路口等地归属六安三区。舒城中部地区于1931年2月成立杜店区农协会,负责人郑耀庭、吴飞,辖曹家河、乌沙、杜店等农协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9年到1931年春,全县共成立了4个区10 余个乡农协会,会员达5000余人。


    舒城县农协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组织建设比较全面,机构完整。农协会设有委员、常委、执常委等,很多区、乡农协会还设立政治、宣传、武装、妇女、福利等部。农协会有严明的纪律,要求会员 “努力工作,经常斗争,服从决议,破除感情,保守秘密,牺牲个人”,“上不通父母,中不通夫妻,下不说儿女”,并履行严格的入会手续,填写登记表,发给红袖章或红布条子,上写 “农协会员证” 字样。后来,农会急风暴雨般的迅猛发展和打土豪、扒粮、抗捐、抗税等斗争的开展,农协会组织由秘密逐步转向公开化。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舒城绝大部分山区丘陵地区建立了农协会,出现了 “遍地黄花开” 的壮观景象。


    舒城党组织为发展大好形势,加强对全县农协会组织的统一领导,1931年3月10日,在张母桥板山头召开全县农协会干部大会,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由高峰、童子清主持。会上宣布成立 “舒城县农民协会”,推选梁建堂为主要负责人。舒城县农协会的成立,标志着舒城县农协会组织的壮大、完善,农民革命走上更大规模。舒城县农协会实际上起着临时政权的作用。她的成立,也标志着舒城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皖西根据地组成一个整体,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东方门户。她的成立,为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创造了条件。


    农协会的普遍建立,推动了舒城革命斗争的发展。各地农协会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当时,农协会主要开展两项活动:用贴标语、散传单、教唱歌形式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政治斗争;领导农民开展以扒粮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斗争。


    散传单、贴标语活动,既宣传发动了群众,又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振奋了群众的精神。三元程岗农协会,多次开展贴标语、散传单活动。1930年4月的一个夜晚,他们沿沈桥通往舒城县城的大道贴上了红、绿、黄色宣传标语、传单。长冲乡农协会把苏区传单标语贴到敌人控制的集镇和交通要道,还多次把标语贴到国民党驻军的营地,一次竟将标语机智地贴到官亭街国民党驻军的岗哨门框上。传单、标语主要内容是:“红军万岁”、“拥护红军!拥护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政府!”、“穷人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人人平等自由,不受压迫剥削!”、“铲富济贫!”、“穷人站起来,反对不平等!”等。


    教唱、演唱革命歌谣,是农协会开展启发、教育农民的一种有效形式,当时的农民贫困,上不起学,很少识字,而唱歌的形式活泼,歌词易记,能深入人心。当时流传舒城的革命歌谣很多。象宣传苏维埃,号召人民团结奋斗,建立新国家的《赤色苏维埃》、《跑步歌》、《革命歌》;象诉说劳动人民贫穷苦难的《穷人歌》、《养媳妇自叹歌》、《放牛歌》、《讨饭歌》、《小放牛》、《卖柴歌》等,题材广泛,针对性强,宣传效果好。歌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贴近穷人的心,道出穷人的情,有很强的鼓动性。沙河观乡农协会在正月十五组织农协会员到八里桥街上玩灯,演唱革命歌谣,散发传单。


    为了更紧密地团结广大贫苦农民,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农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扒粮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斗争。


    1930 年全县大旱48天,第二年春荒严重,广大贫民嗷嗷待哺,食不果腹;而地主土豪囤积居奇,仓廪富实;奸商乘机哄抬市价,巧取豪夺,米价飞涨。舒城党组织抓住这一时机,指示农协会迅速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反饥饿运动、开展扒粮斗争。


    3月12日至15日,县农协领导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全县扒粮斗争。这场斗争以梅河为中心,遍及范家店、张母桥、九井、大马厂、稻场岗、乌沙、东西港、春秋山、南港、缸窑、新街等地,席卷全县,影响深远。

    张母桥的扒粮大军在童春桃(女)、徐大桂等人领导下,第一天就集合了 300多人,在赤卫队、武装纠察队配合下,扒了张母桥牛姓、宋姓、张姓等4户稻米400余担。第二天,这支扒粮队伍又乘势而上,扒光北冲地主陈兴斋、季明友、周姓3户稻米1000余担,扒光三河米商装运的 40 多帮竹排大米 4000余担。扒粮斗争的初步胜利,增强了农民革命的信心,鼓舞了斗志,激起了一些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群众的革命热情,使他们纷纷加入扒粮斗争行列。第三天,涡阳、蒙城逃荒的难民500余人也汇人了这支队伍,扒粮队伍猛增到1000余人,声势更为浩大。与此同时,朱少清、周子龙、童新如等人领导的九井田家冲、葫芦冲农协会员和群众400多人,扒了贾信仇粮食300余担。六七天后,这支队伍又拥至新开岭鹰嘴石,扒光三河粮商5000 余斤大米。姚成山、赵启海等人领导的1000多人,扒了城关李树英的14船粮食2800多担。高峰、赵新如等人领导范家店乡农协会员及群众500余人,从油茶岭、上塘埂、古楼岗、廖家冲到宋家岭,分五路分别扒尹尚荣、高德州以及刘姓、蔡姓、徐姓和龚姓等地主粮食1000余担。沙河观乡农协会在张仲之领导下,扒了陈大律师家6000余斤粮。东西港、春秋山、南港、乌沙等地农民扒粮队伍,在王谋成、凤仞千、廖寅生等人领导下,开展得轰轰烈烈,仅春秋山扒粮就达万斤。6月,板山扒粮队伍400余人,先后扒了赵金堂、靳木宁等20多户地主豪绅粮食约6万斤,并在中家院搭粮台分粮。全县其它地区大多搭有粮台。贫困无粮的群众喜气洋洋地领到了救命粮,十分高兴。一些没搭粮台的,则各扒各要,多少不限。


    这次遍及全县的扒粮运动,充分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的力量,打击了地主豪绅,震撼了国民党舒城县政府。3月15日,国民党县政府急忙出动自卫队将这次斗争镇压下去。扒粮斗争虽然失利了,但是,扒粮斗争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的主张更加深入人心,群众从斗争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斗争信心,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出现了踊跃参加农协会的热气腾腾局面,大大推动了舒城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



    [详情]
    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 2021-04-08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主办:中共舒城县委、舒城县人民政府 主管:舒城县委宣传部 承办:舒城广播电视台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广厦路与005县道交叉口东南100米 舒城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