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召开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暨2022年度重点工作表彰大会。开发区全体班子成员,全体区、村(居)党员干部,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和优秀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宣读了《关于表彰2022年度重点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听取了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工作报告,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企业进行了表彰,对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2022年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工作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办好民生实事,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全区经济社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会议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要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一区两园”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招大引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要聚焦深化改革,持续优化全区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创新升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影响力。要聚焦赛马行动,牢固树立进位争先意识,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抓实抓牢“三次产业”赛马行动,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动能,全面推进工业强区、产城活区、开放兴区。要聚焦产城融合,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础,进一步提升全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要聚焦自我革命,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严格督导考核,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会议强调,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形成一股劲、构建一盘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舒城建设新篇章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赵旭泽)
2月7日,舒城职业学校2023年春季招生入学工作顺利完成。
在入学报名现场,舒城职业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志愿者到岗就位,向新生们介绍学校发展、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等情况,同时有序引导新生们办理报到、缴费、注册等手续,入学报到各个环节顺畅高效,整个报到过程井然有序。
据了解,舒城职业学校2023年春季共有376名新生入学报到,涉及幼儿保育、护理、汽车制造与维修、航空服务、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中餐烹饪等8个专业。(赵旭泽)

今年春节期间,20岁的大学生小李(化名)做出人生中的重要选择,捐献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挽救自己的父亲。
“我的生命都是爸爸给的,我还年轻,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对于给父亲捐献肝脏的决定,小李异常坚定。
“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
2022年12月,家住安徽涡阳的李大哥突然感到腹部胀痛,浑身没有力气,皮肤、眼睛也变黄了。
就诊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后,李大哥被诊断为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进行了7次人工肝治疗后,李大哥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家人前往山东、上海等多家医院咨询,得到同样的建议:要挽救生命,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肝脏移植。
随后,李大哥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普外科刘连新教授的门诊,立即被收治入院。经过检查,李大哥的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会因肝衰竭而危及生命。
刘连新教授带队为李大哥和小李进行术前检查。吴家炜摄
经过综合评估,肝胆外科团队给出两套治疗方案:等待公民逝世后肝脏捐献或者亲属活体肝脏捐献。
为了挽救李大哥的生命,家属主动提出由亲属捐献进行活体肝移植。李大哥的妹妹、爱人、孩子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经过严格筛选、综合考虑供肝质量等诸多因素,李大哥的小儿子成为捐献的最佳人选。
得知这个结果,李大哥沉默了。
小儿子今年刚满20岁,还在上大二。“儿子一直想参军,原打算明年就报名入伍了,给我捐了肝,兵就当不成了”,李大哥心疼儿子,执意拒绝。
儿子小李却反过来安慰父亲:“别担心,我的生命都是您给的。我还年轻,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
“我还想吃一碗您做的酸面汤”
经过安徽省卫健委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肝胆外科团队决定为李大哥进行亲属间活体肝移植。
“孩子的义举深深感动着我们医护人员,我们只有竭尽全力,保障移植顺利、父子平安”,刘连新介绍,相较于全肝移植,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技术要求更高,“我们既要评估捐献者的身体条件,又要计算切取供体肝脏的容量,既要保留足够的肝脏满足捐献者机体的需要,又要保证受体有足够的肝脏来维持代谢。”
器官移植手术中。吴家炜摄
器官移植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术前,由医院医务处组织,肝胆外科、手术室、麻醉科、ICU、超声医学科、影像科、输血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调沟通,制订移植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
1月18日上午,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紧邻的两间手术室内,肝胆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李大哥和小李的麻醉、手术有条不紊。
历经5小时,小李三分之一的肝脏被顺利切取、修整。李大哥病变的肝脏也被成功切除。经过近4个小时的血管吻合、胆道重建,小李的部分肝脏被成功移植给李大哥。恢复血流灌注后,移植的肝脏迅速恢复血色。
术后,小李被送入肝胆外科病房接受观察、护理,李大哥被送入ICU进行密切监护和继续治疗。
除夕,父子俩通过视频相互鼓励。吴家炜摄
“手术醒来后,第一感觉就是好饿,哈哈哈!”小李阳光的笑容给整个病房染上一层暖意。术后6小时,小李可以开始下地活动;术后12小时,他已经可以吃一些流食了。
1月21日农历大年三十,术后第三天,重获新生的李大哥通过手机视频与儿子见了个面。父子俩都很激动。
“爸爸新年好!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恢复得很好,能吃东西也能下床了。您也要赶紧好起来,我还想吃一碗您做的酸面汤。”小李说,爸爸之前是厨师,小时候每次生病,总会给他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酸面汤。
“我现在好得很,医生说我恢复得不错,咱们一块加油,争取早点回家,我给你煮面汤。”
看着儿子气色不错,李大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小李的朋友圈。中国科大附一院供图
1月22日大年初一一早,小李发了兔年的第一条朋友圈:“新年快乐,新的一年,新的一天。”
目前,李大哥恢复顺利,各项指标良好,已经转入普通病房,近期即将出院。小李也恢复良好,等着与爸爸一起出院回家。(文字/周坤、方萍 视频/吴家炜)











1月30日,安徽省卫健委正式批准舒城县人民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
据了解,自2020年6月,省卫健委正式批复核准舒城县人民医院按三级医院设置以来,该院上下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踏上攻坚克难的三级综合医院创建之路,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工作,组建空白科室,补齐短板科室,新建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血液内科、整形外科、临床营养科,增设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皮肤科、急诊科病区,加强精神科、疼痛科等专科建设;进一步夯实五大中心建设,“卒中中心”获得安徽省“五星卒中中心”称号;重新修订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成册后分发到各科室,组织培训学习,开展督导检查并不断整改落实;建成完善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为医院管理和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2022年11月18日,安徽省卫健委评审组一行根据等级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对舒城县人民医院进行了现场认证,该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工作,获得省评审组的一致认可。
国家级非遗跳五猖。人民网 张俊摄
人民网宣城1月26日电(汪瑞华、张俊)宣州区水阳太平灯、郎溪县大小锣鼓、旌德县跑竹马……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自腊月二十五以来,宣州区北门老街新春“闹”不停,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
大红灯笼挂起来、大小锣鼓敲起来,咚咚锵、咚咚锵……仅开幕式当天,宣城市首届春节民俗文化季巡演的12项民俗活动就赢得了市民们的阵阵喝彩。
76岁的周水生是国家级非遗跳五猖的一名旗手,扎着头巾,穿着旗服,巡演中,只见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别看年纪大,但一点也不输年轻人。“过去是业余,现在是爱好,但凡有需要,逢年过节都会和老伙计们跳上一场。”周水生说,从初学至今,已经跳了30来年。
据介绍,本届民俗文化季将持续至正月十五。活动期间好戏连台,“忆江南 醉宣州”“茶乡画郎 溪引八方”“山水竹乡 品味广德”“皖南川藏 多彩宁国”“宣纸之乡 泾彩纷呈”“灵芝之乡 祥瑞旌德”“徽州之源 自在绩溪”等主题巡演轮番上阵。
满满的仪式感,在展示宣城地域特色和民俗风味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宣味春节。
(责编:关飞、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