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舒城县武术协会徽武太极拳馆于5月20至5月21日集中举办了为期2天的“2023世界太极拳月”太极拳公益培训班。


01.jpg


全县5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培训活动。


02.jpg


通过现场学习和实操训练,大家对太极拳基础知识和入门套路有了初步了解和掌握。


03.jpg

培训过程中,还组织了太极拳、太极剑等个人和集体项目精彩展演。(葛明福  马邦武)



【详情】
时间:2023-05-23 17:35 来源:舒城县武术协会
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县“残疾人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

01.png


02.png


舒城县县级残疾人之家,位于舒城县经济开发区纬一路,建设面积约300平米,总投资60万元。残疾人之家设有残疾人阅览室,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及展示中心,残疾人心理咨询室,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宣传、心理咨询与治疗、康复服务和文化服务,是县残联帮助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一个服务窗口。(徐茹)



【详情】
时间:2023-05-22 08:19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5月20日上午,比亚迪海洋网六安信泰店携手舒城宏顺汽贸海鸥系列车型新品上市发布会在舒城县亿坤汽车城举行。县商务局负责人参加活动并为新车揭幕。

01.jpg

02.jpg

据了解,海鸥是一款都市小型车,车身造型潮流动感、青春个性,搭载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拥有305km和405km两种续航车型,配备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同时采用多项安全科技配置,有着很高的性价比。


03.jpg


04.jpg


本周末,亿坤汽车城除了有比亚海鸥系列车型新品上市,还有14家车商的多款品牌车型齐亮相。(李循)



【详情】
时间:2023-05-21 10:29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她是一位90后姑娘,命途多舛。面对生活的风霜雨雪,她心灯不熄,失明不失志,用双手按出光明路。她就是盲人创业者陈昌霞。


01.png


2004年,陈昌霞因病导致双目失明,开始在黑暗中努力探寻光明。她在合肥技术学校学习了盲人推拿后辗转多地从事推拿工作,2014年,她回到老家舒城,在县城春秋路开办了弘礼盲人推拿店,凭着过硬的技术,推拿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推拿店墙壁上挂满锦旗,“技艺精湛传四方,妙手回春医者心”、“绿色医术,德艺双馨”……一句句赞语是顾客对她的认可,也是她用自身的努力为生活增添光明的见证。

陈昌霞不仅自己追光,也希望为更多的视障残疾人点亮一束光。她推拿店里的6名员工,都是视障残疾人。推拿店管吃管住还有保底工资,也给了这些残障人面对生活的勇气。

02.png


如今弘礼盲人推拿店在县城已经开办了两家。陈昌霞用自己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在黑暗世界里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何冬明)


【详情】
时间:2023-05-20 09:26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网合肥5月19日电(李东标)初夏的安徽省黄山市,粉墙黛瓦掩映在满目青绿中,潺潺的新安江水蜿蜒流淌,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点缀在阡陌交错间,呈现出“一半烟火一半诗”的迷人景致。

        黄山市因山水奇秀闻名于世,美丽的“画里乡村”更是享誉世界。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切实加强传统村落和古民居、古建筑保护,深入挖掘、传承、活化徽文化,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以生态“高颜值”淬炼发展“好气质”,努力走出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游客在呈坎古村落游览。新华网李东标 摄

        开启“美颜”模式 乡村处处皆风景

        清晨,当缕缕晨曦洒满大地,千年古村落呈坎村开始了新的一天。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青石板巷……走进呈坎,一幅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一步一景皆成诗,处处流淌着江南风韵。

        “这里真的太美了!”在声声惊叹中,如织的游人徜徉在“水墨江南”之中,观景拍照,流连忘返。

        呈坎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拥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古遗址180多处,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之一。作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呈坎景区凭借独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徽省十大旅游古村镇、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呈坎村风光如画。新华网李东标 摄

        在呈坎,一座座古宅鳞次栉比,经过微改造后成了精致的民宿,备受游客青睐。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呈坎村依托“乡村”和“乡愁”等要素,通过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有序盘活农户闲置房,通过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目前,呈坎民宿旅游集群片区现有民宿88家,客房700余间,床位数1700余个。

        为提升人居环境及游览品质,近年来呈坎村将美丽乡村、重点项目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宝纶路旅游步道、众川河水土治理等一系列涉旅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

        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美颜”模式,既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让这里成为吸引游客的“强磁场”。今年4月份,呈坎游客接待量超过12万人次,环比增幅超60%,越来越多的游客将这里定格在相册里。

        如今的呈坎村,不仅环境更美,村民腰包也更鼓了。2022年,呈坎村通过门票收入分成、资产盘活、出资入股等方式,村集体经营收入达148万元。

    夜幕下的新安江畔。新华网李东标 摄

        保护利用发展并重 传统村落焕发生机

        黄山之美,秀在山水,美在人文。游走于黄山的乡间,随处可以看到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古牌坊群和古祠堂。

        据统计,黄山市现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492个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千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文书文献,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

        散落在徽州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构筑起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彰显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

        保护好传统村落,留住悠悠乡愁。“十三五”以来,黄山市徽州区全面加强文物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各级文物保护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相继实施了潜口民宅古建筑群修缮、岩寺文峰塔维修、唐模檀干园修缮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一大批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

    呈坎村美景。新华网李东标 摄

        “我们通过积极探索‘保护+传承+展示’等模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古建筑保护修缮模式,重焕百年徽州古建筑生机活力。”黄山市徽州区文物局副局长吴青介绍,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中,徽州区聚焦传统村落特点,促进文化旅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努力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为了让传统村落“活起来”,近年来徽州区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坎村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徽州古村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田园综合体+旅居休闲养生”四位一体的保护利用新模式。西溪南村在注重保护好村落水系、湿地、古民居的同时,强化创意产业业态的植入,形成了特色创意产业集群。

        “黄山是海内外驰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如何平衡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黄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一方面要基于徽州村落的独特文化价值,不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以最小干预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旅游城市特点,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村景一体,发展全域旅游,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呈坎村风景秀丽。新华网李东标 摄

        激发人才活力 赋能乡村振兴

        “就只看了你一眼,就已确定了永远。” 几年前,李莉来到位于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脚下,开了这家名为“云归里”的民宿。

        “2018年,我来到齐云山旅游,站在登封桥上,内心觉得特别平静,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当时就决定留在这里,开一间民宿。”当初的那份怦然心动,李莉至今难以忘怀。

        李莉年轻时跟戏曲结缘,曾就职于媒体,闯荡过商海,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最终选择齐云山下的小镇作为心灵的栖息地,成为了一名“新齐云山人”。

        与她一起留在这里的,还有来自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艺术家、企业家等,大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反哺社会,为这片土地的振兴默默贡献力量。除了开办文化艺术沙龙、捐建云山书院,还义务当起老师,让当地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感受人文气息。

    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新华网李东标 摄

        “我们与当地人相处融洽,我总是不自觉地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李莉说,她希望这家民宿能成为外界了解齐云山的一扇窗口,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投资兴业,将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努力让“归雁”成为乡村振兴“头雁”,在示范村落保护利用建设中,黄山市还积极鼓励当地能人回乡创业,村民回乡创业热情高涨,近年来呈坎、潜口、西溪南等古村落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民宿,社会投资累计5000余万元,回乡创业村民达320人。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解决‘政府干、农民看’的难题。”黄山市委农办负责人说,该市把美丽乡村“建什么、怎么建”的选择权交给群众,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一批“新黄山人”成为最美乡村推介官、最美乡村规划师、首席乡村运营师、旅行管家、民宿管家,有效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详情】
时间:2023-05-20 09:12 来源:新华网

为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5月19日下午,预防校园极端暴力事件送教走进舒城县城关第二小学。

01.jpg

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城关中心学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02.jpg

活动中,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徐婕为同学们讲解了校园安全知识。徐婕结合身边实际案例,讲授遇到突发极端事件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看待校园欺凌事件,如何预防欺凌事件发生,发生欺凌事件如何依法维权,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等问题进行详细剖析。


03.jpg


04.jpg

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四中队中队长叶春生和队员们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通过实地观察校园环境和现场交流,特警队员就遇到暴恐分子突然袭击如何开展紧急撤离、应注意事项等有关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他们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演练

05.jpg

本次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全校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维护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刘海燕  龚盛)


【详情】
时间:2023-05-20 09:12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围绕这一主题,县残联、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携手同行、共创美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图片


魏珠权:身残志坚勇创业 满腔热忱助乡邻
图片

01.png


在舒茶镇沙墩村,大家一提起魏珠权就纷纷竖起大拇指。魏珠权虽然是残疾人,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发展种植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用满腔热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02.png


魏珠权是土生土长的沙墩村人,早年,老魏怀揣梦想外出打工,因得了类风湿,导致腿部残疾。2014年,老魏回到家乡,再次创业。他从养鱼养鸭、种植西瓜到发展千亩稻田,从承包山场、流转土地到助力脱贫攻坚,帮助弱势群体。老魏用自己的创业经历,演绎了身残志坚者的蝶变人生。

03.png


魏珠权的努力下,青岗岭生态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从2020年开始,魏珠权全力配合沙墩村两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三年种植千亩油菜,为舒茶镇打造 “茶梦花田” 旅游景点做出积极贡献。( 汪亚飞)




【详情】
时间:2023-05-20 09:11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5月12日,舒城法院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会。

01.jpg

会议传达了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会及推进会精神,宣读了舒城法院《关于成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02.jpg

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强化主体意识,细化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迅速行动起来,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完成每一项工作;要密切配合,树立全局意识,共同将创建工作做实做细,牢固树立“一盘棋”观念,加强与社区等其他单位的协调配合,合力解决创建难题;要营造氛围,通过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广泛宣传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普及创建知识,调动群众创城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良好氛围;要强化督查,领导小组要担起文明创建工作的主要责任,强化目标管理,根据创城工作重点任务分工,定期督导督查,做到以督促干,以督促变,确保将文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03.jpg

会议强调,全院干警要鼓足干劲,全身心投入到创城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为全县圆满完成创城目标任务贡献法院力量。



【详情】
时间:2023-05-19 09:27 来源:舒城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日前,2022年安徽省跆拳道俱乐部冠军赛在定远县圆满闭幕。

01.png

02.png

舒城县跆拳道协会选派的23名小将经过激烈角逐,共取得4枚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其中倪振宇获男子39公斤级别冠军;王瑶、王思雯、王馨悦分获女子36公斤、21公斤、51公斤级别冠军。(杨冰





【详情】
时间:2023-05-19 08:33 来源:舒城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5月15日,县妇联在城关镇中大社区开展 “争创文明城,共筑绿色家,巾帼在行动” 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


01.png


活动现场,县妇联相关负责人宣读倡议书,呼吁广大家庭和妇女群众争做“绿色理念”的倡导者、“绿色生活”的实践者、“绿色家园”的创建者,营造人人参与服务、人人支持创城的浓厚氛围。随后,县、镇、社区三级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们向社区群众讲解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和“绿色家庭”创建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文明城市创建意识,倡导大家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徐茹)


【详情】
时间:2023-05-17 10:05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