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展出文物。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人民网淮南11月16日电(记者苗子健)安徽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历史上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历史文化悠久。11月15日,2023网聚美好安徽采访团来到寿县,走进全国唯一一座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感受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位于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5510平方米。建筑设计充分挖掘古城元素,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建筑理念,通过“瓮城”“方城”“斗城”建筑布局,融合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设计手法,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
馆内常设展览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楚大鼎、鄂君启金节、大府铜牛、楚金币等大量举世瞩目的楚国重器均陈列于此。此外还有北宋“重佛舍利”金棺、东汉八龙纹金带扣、战国越王者旨于赐剑、东汉“元和二年”鎏金银刻纹铜舟、春秋羊首铜尊、五代十国长兴三祀大铜钟等皆为代表性藏品。目前,馆内珍藏文物藏品及各类标本30000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二级文物159件套、三级以上文物2257件套。
大家好
我是小来
未来的“来”
我是一个“机器化学家”
我最近研究的重点是“火星制氧”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合成》刚刚报道了我
审稿人认为我的表现“令人兴奋”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我
请戳下面视频
0:00
/1:32
到火星上栖居是人类的梦想之一
人类已经在火星发现了水
但火星大气的含氧量很低
电解火星上的水析出氧气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就需要催化剂来“提效降耗”
低温、低气压、高辐射的火星环境
对人类登陆后就地取材研制催化剂很不利
而从地球上运过去,成本太高昂
于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实验室
创造了我
我开始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合作
研发火星制氧催化剂
“机器化学家”小来与科研人员“讨论”实验方案。新华社记者 周畅 摄
火星陨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从中提取并研制催化剂
一共有376万多种可能的组合配方
如果靠一个人类科研团队验证需要2000多年
而我只用了6个星期
就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
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大供图)
成功的基础在于
我是一个勤奋的“学霸”
这次我学习了5万多篇相关的化学论文
思考并设计出一个基础配方
我在此基础上既做模拟又做实验
根据结果数据建立智能模型
模型再指导不断调整配比
我才能在6个星期内快速找到最佳配方
在不远的将来
如果我能代表人类到地球之外的星球上
研制各种人类所需的物质
那么人类不仅能更好地适应太空生活
还能在宇宙中走得更远
人民网合肥11月14日电(记者陈浩)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高质量发展课题,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提出38条具体举措。
“《若干措施》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着力’。”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说。
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安徽提出,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持续完善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包括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
着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安徽正制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等“三个清单”。同时明确,除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额外对民间投资主体设置准入条件。
着力强化民营企业要素保障。安徽将建立“3个70%”要素保障机制,即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其中政府性引导基金投向民营企业的占比70%左右;保障用地需求,统筹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70%左右;保障能耗需求,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占全部项目比重达70%左右。
着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围绕转型升级,安徽正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
着力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若干措施》明确,加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培养,制定安徽省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培养规划,健全完善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
近年来,安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6.4%的税收、60.9%的GDP、70.4%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3%的企业数量。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秋色已暮,初冬降临。11月14日,记者跟随“2023网聚美好安徽”采访团走进定远县金山溪谷文旅度假区,在橙黄橘绿之季,去一场亲近山水的身心享受,来一次回归自然的养生体验。
“我们充分挖掘山水林田寺的资源优势,打造以康养度假、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据定远县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方瑗介绍,项目占地面积约760亩,背靠金山,面向湖水,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穿门而过,已逐渐成为周边地区人们休闲、旅游、商务、培训、疗养的一处佳境。记者发现,该度假区离淮南、蚌埠两市城区均在50多公里,距离省城合肥也仅需一个半小时车程。
除去享受依山而居、傍水而眠、品茶静坐、聆听自然的惬意生活外,度假区还充分利用场地优势、融合周边自然环境,规划出多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娱乐体验项目。
“围绕自然、亲子互动等元素,我们打造出无动力儿童乐园、帐篷营地、溪石花林、萌宠乐园等项目,让家长和孩子通过游戏,增进情感。”度假村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个时节,围炉煮茶,也正逢其时。不妨与妻儿老小,三五朋友,煮一壶岁月的清茶,在此坐拥一隅清欢,为平凡生活沏入几许优雅,为渐寒的空气增添一份暖意。
记者手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蓬勃向上,万物生长的规律,人亦如此。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一批批江淮儿女前赴后继,赶立潮头,用勤劳双手孕育出咱安徽向上的无限生机。忙碌之外,也请记住父老的嘱托,别干得太累,别行得太急。
当前,全省上下正打造一批“席地而坐”景区景点,预计到2027年,将培育50个省级以上度假区。闲暇之余,不如停下脚步,与家人一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为来日的风雨兼程,蓄满前进动力。(记者 孟一凡 段玉 李轶晗)
编辑: 黄曼曼
新华社记者马姝瑞
配有显示屏可以看着视频学做菜的燃气灶,既能紫外线除菌又能轻柔烘干的衣物护理机,装着摄像头随时纠正跑步姿势的跑步机……在家电产业大省安徽,越来越多智能家电、智能家居产品迭代升级,成为撬动产业链增长的新动力。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安徽家电产业已拥有智能家电(居)产品230余款、家电新产品近900个;今年1月至9月,全省家电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89.1亿元、同比增长5.1%。
家电产业是合肥首个迈入千亿元产值的产业。在合肥视源领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见的燃气灶、冰箱、跑步机、衣柜等家电、家居产品纷纷搭载了新功能。“比如这台燃气灶,加装显示屏后,可以一边投屏看视频,一边做菜,而衣物护理机既是衣柜,还能除菌、除湿、烘干、熏香。”视源股份生活电器事业群总裁王琪峰说。
“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不仅消费市场潜力大,也为智能算法、声学、热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供应链增长提供了更大空间,我们有信心取得更大的业绩和进步。”王琪峰说。
智能家电(居)产业是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之一。2022年,安徽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件”产量达8896.2万台,全国每三台冰箱、每四台洗衣机、每五台空调就有一台“安徽造”,形成了以合肥、芜湖、滁州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在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直播基地滚动发布上新链接,占据一整面墙的大屏幕上,订单、生产等数据实时刷新。
芜湖市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智能家电(居)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5家以上。
近年来,安徽不断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2022年,安徽家电产业新增亿元以上项目321个,飞利浦智能空调、格力智能产业园、创维产业园、美的华东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家电产业新增招引项目319个,投资额985.9亿元。
“聪明”的产品离不开智能制造的支撑。“家电产业是制造业‘互联网+’的主战场,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形成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安徽省经信厅一级巡视员柯文斌说。
记者了解到,为补齐小家电产业“短板”,今年上半年编制的《安徽省小家电“一链一策”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发展厨卫清洁、智能穿戴、适老护幼三类基础较好的小家电产品,拓展个护美健、视听娱乐、智能安防、开关照明、服务机器人等五类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家电新品。
柯文斌表示,下一步,安徽还将出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智能家电(居)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形成产业布局趋于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整构建的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温暖的冬阳下,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他们的认真态度、专注神情、整齐动作,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摩评比前,大班幼儿进行体能大循环展示。教师根据大班年龄段健康领域发展目标,并结合园所场地布局规划运动路径。创设平衡、跳跃、翻滚、综合障碍等区域,使走、跑、跳、爬、滚等基本动作融入其中,满足幼儿肢体均衡发展的需要。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全园的孩子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愿每一位孩子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在运动中蓬勃向上!(朱冰清)
我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改革作出部署,推进改革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惠及人民群众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资料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肖本祥 摄)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资料图:10月21日,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在“职引未来、振兴皖北”专场招聘会现场应聘。(陈彬 摄)
资料图:初冬时节,雨后放晴,安庆市岳西县冶溪镇出现迷人的云雾景观。(熊凤霞 摄)
新华社记者刘方强、屈彦
11月9日至12日,2023年“国际青年中国行”来到安徽省,来自10个国家的十几名青年在这里探寻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感受江淮大地涌动的科技创新活力,领略安徽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在安徽省会合肥,科研种子正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科里科气”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在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一个巨大的“罐子”吸引了国际青年的目光。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正聚力攻关、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国际青年与科学家们热切交流,了解人类“未来能源”——核聚变能源的科学知识。
“能亲眼看到创世界纪录的‘人造太阳’让我非常激动。太震撼了!”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来自克罗地亚的莫帕感慨道,“这项技术一旦成熟,人类将拥有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实现科技进步的同时,安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念好“山水经”,写活“绿文章”。漫步巢湖边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国际青年们仿佛置身画中。这里水草丰茂,鸟儿翱翔,近年已修复湿地超1100公顷,观测到鸟类110余种,生动展示着美丽安徽画卷。
此外,合肥也正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国际青年近距离观察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他们试乘产品、与企业负责人积极对话,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创新实践。
武汉好多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来自波兰的梅尔尼克称赞道:“在我眼中,蔚来汽车是全球顶级的新能源汽车,随着电动汽车出行越来越普遍,期待蔚来在材料、电池等方面都能有更多升级。”
最是文化韵流长,传统徽州文化在一次次“破壁”融合中实现着与现实的接续交融。烟雨蒙蒙、粉墙黛瓦,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黟县宏村,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向青年们讲述着古村历史,流经千年的水系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展示着徽派建筑独特魅力。
在黄山,国际青年们参加了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参观非遗技艺大展,感受“迎客松下,迎客天下”的包容壮阔。
安徽行中,国际青年还以图片故事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安徽印象”,展示安徽“中国风”与“国际范”的碰撞交融。
“徽州文化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美国的资深设计师谢敏说,“文化是跨越地域民族的全人类共通语言,更是我们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密码。”
“国际青年中国行”是“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框架下开展的机制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邀请国际青年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增进彼此友谊,促进共同成长。
【详情】合肥园博园。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人民网合肥11月14日电(记者苗子健)11月13日下午,2023网聚美好安徽采访团一行来到合肥园博园。虽然已过立冬,但园内依然绿草成荫、绿树成行。夕阳下,市民漫步园中,静享优美的黄昏时光。
据了解,合肥园博园前身是合肥骆岗机场,作为曾经合肥的空港门户,这里见证了合肥的飞速发展,也承载了无数合肥人的奋斗历程。为了留住一片绿,留住机场文化与乡愁,如今这里被改建成一座生态优美、功能完善的园林公园,保留老机场的历史元素,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成为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
据介绍,园博园区域规划面积323公顷,总体布局为“三区一馆”,包括百姓舞台区、生态园林区、城市更新区和城市建设馆。同时,园区建设有38个国内外城市展园,每个展园都有其独特亮点,展示各个城市的靓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