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舒城县万佛湖镇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探索建立乡村德治体系,帮助贫困群众斩断思想穷根,树立时代新风,一幅幅文明乡风的画卷徐徐展开,脱贫攻坚又添“新动能”。

立志坚,脱贫步伐稳起来

万佛湖镇长岗村“救急难”互助社成立仪式上,村民张应存从怀中摸出两张邹巴巴的百元钞票,郑重地走到台前,将还带着泥土味的钞票小心翼翼的投入捐款箱中。从村里人人避之不及的“借钱专业户”,到如今人生中第一次捐款,张应存的转变也让村民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今年58岁的张应存,曾经的他整天吊儿郎当,每天晃悠在村头街尾,偶尔出去打打零工挣点钱也是随手就交给了麻将桌,就这样,成了村里人避之不及的懒汉。

“我去年承包了7亩鱼塘,今年准备去邻村学习稻田养虾技术,再把养殖规模扩大起来”。如今,张应存仅养殖收入就超过3万元,2018年长岗村脱贫公示栏上,张应存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万佛湖镇扶贫工作着力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痛点”,在确保群众增收的同时,高度重视群众的精神脱贫,将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杜绝“以贫为荣”的观念,有的放矢治疗脱贫“软骨病”。

如今走在长岗村道路上,碧水蓝天相映如画,以前常见的破土房也被干净整洁的小洋房代替,时不时能看到喷绘在墙体上的宣传画。万佛湖镇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结合墙体壁画、沿路旗帜等形式,在全镇上下开展脱贫励志宣传。与此同时,该镇定期评选出“脱贫示范户”、“脱贫之星”、“星级清洁文明户”,并利用农村广播、村务公开栏、村级大会,广泛宣传近在咫尺的脱贫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立好“脱贫致富”之志。

扶智广,致富道路宽起来

“你别看我现在养的虾有模有样的,当初开始养的时候可真是操碎了心”沃孜村养殖大户陆奎勇在给来取经的村民介绍经验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自己刚刚创业时候的艰难。

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陆奎勇看着家中长期患病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想着找到门路摆脱贫困。随后,村两委和帮扶干部一起帮助他制定了脱贫致富计划,陆奎勇选择了自己很感兴趣的养虾产业。

然而,养殖的路并不好走,前期陆奎勇的虾苗长势很差。村两委立刻推荐他参加了技能脱贫培训班的学习,重点学习农业养殖技术。镇农综中心也定期委派专业技术人员为他进行指导,就这样,陆奎勇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2017年,仅仅出售龙虾,就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加之其他收入,年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贫困线标准,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脱贫示范户”。

富“口袋”要先富“脑袋”,万佛湖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稳定脱贫模式,通过定期开展扶贫技能培训、实地进行产业指导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好产业,不断提升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长效脱贫。仅2018年,万佛湖镇开展扶贫技能培训40余场次,超过600名贫困户学习了新的技术。

德传扬,文明乡风竖起来

“今年这个年,镇上真的安静了许多啊!”万佛湖镇街道居民潘煜感慨道。

今年新春佳节,万佛湖镇在镇内多处张贴倡议书,倡议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少放烟花,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倡导新风,鼓励市民坚持勤俭节约、移风易俗,以电子爆竹、喜庆音乐、悬挂灯笼、摆放鲜花等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式庆祝佳节,营造文明、守法、低碳、环保的生活新风尚。

以新风尚庆祝节日,是万佛湖镇探索建立乡村德治体系的一大成果。该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组建“不忘初心,干群连心”政策宣讲队,进村入户,讲述“舒城好人”、“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迹,让广大群众从凡人善举中汲取道德力量,在全镇上下营造“以讲文明道德为荣”的风尚,让“星光闪耀”促“文明开花”进而带动“争先脱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培养起贫困户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积极态度。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万佛湖镇用朴实的语言讲好每一个平凡却动人的故事。“脱贫之星”、“道德模范”等各式各样的评选贯穿在村民的生活中。一个典型一根标杆,一个楷模一种导向,一个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在全镇上下已蔚然成风。

扶志为基,扶智为要,德治为根,脱贫攻坚“新动能”为贫困群众斩“穷根”、添“光彩”,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也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万佛湖增添了充沛动力。(雷科)


【详情】
时间:2019-03-04 09:42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城关镇坚持不懈,持续在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上发力,不惜投入,稳步走好“打基础、建机制”水利建设路子,打好水利建设牌,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2018年,该镇对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提升改造,投入150万元,先后完成除险加固病险小水库1座(邓岗水库)、排洪闸2座、整治衬砌灌溉渠道160米。投入20万元,对太平、舒丰、孔集、付圩、双丰、河口、邓岗、杨家等村涵闸、渠道进行汛前除险和灌排渠道清淤加固。投入20万元,对朱槽沟河舒勤立交桥段200米圩堤进行加固,对三里河圩堤和朱槽沟河圩堤大平老公嘴至南关桥段圩堤进行清障,确保河道和防汛查险道路畅通。投入50多万元,对杭埠河、曹家河、朱槽沟河、杭北干渠淤积垃圾进行清理。全面开展了对杭埠河饮用水源地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先后搬迁200多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治理,城关镇建立并健全了河长制,编制了镇级所有河流治理方案,实现“一河一策”,制定了镇、村两级河长巡河制度,确保河长制全面落实。

2019年,该镇将抓住推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机遇,继续完善水利工程设施,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注入后劲。(郭登安)

【详情】
时间:2019-03-04 09:41

晓天镇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农村“双基”短板,助力脱贫攻坚,有力提升了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晓天镇把电稳、水净、住安、路畅作为双基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因村制宜,全面推进农村基层设施和基层基础公共服务建设。两年来,该镇共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新自来水厂建设工程,投入近2000万元完成了18个村的安全饮用水工程,确保全镇群众都能喝上安全饮用水。完成道路畅通工程累计304公里的建设任务,以及3个扶贫驿站、4个扶贫基地、5个扶贫车间建设等。处置农村危旧房,提升宜居环境。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四季攻势”等一系列活动,对全镇所有疑似危旧房屋全部入户核查,依据核查结果,结合房屋损坏及危险程度,因房施策,对每一户危房拿出具体处置意见。脱贫攻坚期内全镇共实施危房改造1393户,补偿资金1773万元。针对部分偏远村通讯信号差、群众联系不方便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与经信委以及铁塔公司、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进行协调,通讯网络改造得到落实。协调供电部门帮助查湾等村对小容量变压器进行升级改造,使全镇老旧电网得到更新和改造。(丁文新)

【详情】
时间:2019-03-04 09:41

2019年元月份以来,山七镇利用农闲和外出务工人员春节集中返乡的时机,开展2019年度一系列健康扶贫冬季暖心服务活动,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一、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该镇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主动上门服务,全面掌握签约对象健康状况。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的贫困人口落实规范管理。签约医生团队对签约家庭讲解说明签约服务内容和频次,建立了及时有效的沟通方式。

二、做好大病患者跟踪回访。县卫计委专家组来到该镇,对24种专项救治大病患者开展回访,共有64位大病患者接受回访,专家组详细了解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及时调整救治策略。对仍需后续治疗的患者做好救治工作的联系和对接;对转入康复阶段的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做好健康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免费为45-64周岁居民进行健康检查。该镇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为返乡的45-64周岁居民进行免费体检。让每位前来体检的居民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同时,工作人员还对他们进行健康指导。

四、开展健康教育。该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争取让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位成员掌握基本的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

五、简化办慢性病程序。该镇开放绿色通道,简化办证程序,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慢性病集中鉴定活动,让贫困慢性病患者能及时享受“180”政策。(谢贤勇)


【详情】
时间:2019-03-04 09:40

为落实扶贫惠民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稳定就业、稳定脱贫。今年来,千人桥镇立足镇情村况,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抓手,把促进就业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的重要途径,“四曲共谱”奏响就业扶贫“新乐章”。

一是摸清情况“做”准备。镇、村干部全面开展到村入户走访活动,在履行帮扶责任的同时,积极核实确定贫困户现有劳动能力及就业状况,并及时反馈到镇扶贫办贫困劳动力信息系统中,有错误立即更正、有变动确保更新。通过实现全面管理、动态管理,准确掌握贫困户就业、收入情况。

二是加强管理“出”效益。由镇集镇办牵头,镇人社所、扶贫办,城管中队配合,通过日常考勤、成效评定、民主测评、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等方式,严格执行考评到人、优奖劣惩。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是搭好平台“助”就业。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建立2家扶贫驿站、3家扶贫基地、3家扶贫车间,帮助解决89名贫困劳动人口就业问题。结合“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契机,积极与入驻企业联系,将适合企业用工需求的贫困户介绍到对口岗位工作,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四是宣传不断“保”增收。充分利用村民组会议、入户走访、发放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就业扶贫政策,传达扶贫驿站、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的最新就业情况,鼓励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自身状况积极申报合适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岗”,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潘阳子)


【详情】
时间:2019-03-04 09:40
2014年以来,干汊河镇推行八项扶贫工作举措,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政策。 【详情】
时间:2019-03-04 09:39

近期,家住棠树乡西塘村的李桂珍接到了棠树乡妇幼保健服务站医生打来的回访电话,医生亲切询问了近期她的脂肪肝有无好转,提醒她放松心情,注意饮食。“检查时车接车送,一直陪着,这检查完了,还打电话关心我,谢谢你们!”李桂珍在电话中感动地说。为完善出生缺陷干预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棠树乡通过“四个提高”举措扎实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服务及时、有效、到位。

大力宣传提高“知晓率”。充分利用计生宣传栏、卫生计生微信群等宣传方式,告知育龄夫妇可以免费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宣传优生优育常识,让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人心。

调查摸底提高“准确率”。对辖区内准备结婚、新婚和再生育未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摸清底数,做到村居底数清,服务对象清。

优质服务提高“参检率”。入户帮助群众填写服务卡、家庭档案和知情同意书等资料,告知注意事项;陪同检查,全程帮助指引;结束后及时送达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

做好跟踪提高“随访率”。根据孕优平台个人健康档案,对所有参检对象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做好随访。对外出流动参检人员定期电话随访;对检查出的高风险对象,由医务人员进行重点跟踪随访。

截至目前,棠树乡已为78对夫妻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丁玲燕)

【详情】
时间:2019-03-03 16:38

近年来,城关镇因地制宜,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乡村特色种养业,补齐产业不强、农民增收不快的短板,助力精准扶贫。

城关镇依托农综中心,以农业专业技术力量为支撑,让农技干部结合到村扶贫、帮扶联系、走访慰问活动等进村入户不同时期,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养,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截止2018年底,该镇为贫困户新建设施蔬菜产业扶贫基地800亩,水稻1.5万亩,养猪153头,养鸡5万只,建设养鱼塘100亩。同时,积极推进对河镇、石桥、凡坛等三个贫困村的“一村一品”达标以及全镇贫困户特色种养业达标认定。

为抓好贫困户特色种养,该镇建立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机制。由镇农技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因户施策,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帮助和支持贫困村、贫困户选择特色种养项目,并实行镇农技干部全程技术跟踪指导、把关和监测,确保产业和项目建一个,成一个,收益一个,使特色种养业成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郭登安)

【详情】
时间:2019-03-03 16:38

位于舒城县张母桥镇的车厢沟组地处幸福山脉,平均海拔300米,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樱桃生长的理想之地。现已形成特色车厢沟樱桃采摘林100亩。

满园果实助力精准扶贫。小果实促进大增收,村民优先就近就业,参与园区管理,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00余人,其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56人,带动大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靠樱桃销售每年就为车厢组贫困户带来7000元的收入。从整村推进的“输血”式扶贫,到现在特色种植的“造血”式扶贫,该镇脱贫攻坚正向纵深发展。

延展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樱桃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全镇樱桃走环保、绿色、无公害生产路子。结合板山农业生态园,同时发展无土水芹栽培、乌骨鸡原生态放养、莲藕栽植、水产养殖等项目,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突出“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靠现有种养植模式的带动,加强政府方向性引导,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开发“板山农业生态园”和“车厢沟樱桃采摘”品牌,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战略,把休闲度假、农业体验与种、养、加产业一体化,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新亮点。坚持打好幸福山旅游和车厢沟樱桃两张牌,深入做好‘旅游+’文章,积极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式农业特色旅游,推动景区内土地流转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走出一条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邱璇)

【详情】
时间:2019-03-03 16:38

万佛湖镇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共建设汪湾、龙河、梅岭、荷花4个安置点,通过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等程序,共落实68户210人搬迁入住。为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万佛湖镇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兜底保障”的方式,助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推进产业发展,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积极落实光伏发电,特色种养业和企业合作社等政策,帮助搬迁贫困户增收。截止目前,搬迁贫困户中享受小额信贷政策的有42户,光伏发电扶贫政策的有17户,特色种养业和企业合作社政策的有38户,通过各项政策层层落实,搬迁贫困户实现就地就业增收。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劳动能力。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能人大户现场教学,结合搬迁户的性别、特长、就业意愿、培训需求,加强特色种养业、水电、家政、护理等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搬迁群众脱贫技能。今年以来,该镇先后开展专场技能培训5场,培训人数150人次,搬迁群众劳动技能显著提升。

加强政策落实,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该镇积极落实教育、医疗、低保和五保、残疾人补助等保障政策,让搬迁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提供坚实保障。(李伦亮 舒畅)

【详情】
时间:2019-03-03 16:37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