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以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为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坚持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荟萃江淮的生动局面,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劲动能。


01.jpg

舒城分会场 赵旭泽摄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副书记程丽华,省领导陈舜、张韵声、丁向群、张红文、韩军、张曙光、任清华、单向前、孙勇、张祥安,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出席会议。会上,丁向群解读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的若干举措》,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个人才工作站授牌。会议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各省辖市、县(市、区)设分会场,县领导张秀萍、王庭美、陈宗银、张明、张辉、倪敬云、胡俊、汪健等在舒城分会场出席会议。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抓,系统论述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人才工作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平台持续提升,人才效能持续释放,人才政策持续优化,推动人才集聚力更加强劲,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发展驱动力不断增强。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持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开创“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韩俊强调,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出路在创新、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要在锻造一流人才队伍上走在前列,形成塔顶更尖、塔体更强、塔基更厚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让安徽成为引才汇智的“强磁场”。要在打造一流人才平台上走在前列,全力创建合肥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带动省内区域人才强市和特色人才中心加快布局,努力把安徽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要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通过创新链的驱动、人才链的滋养、教育链的支撑,让产业链“枝繁叶茂”,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要在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上走在前列,在人才理念、思路上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真心实意对待人才、真招实策服务人才、真金白银惠及人才,加快建设全要素汇集、全链条支撑、全周期服务的人才生态,让安徽成为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


韩俊指出,要海纳百川“引人才”,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聚焦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定期发布全省重大项目引才需求清单,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推动“皖才回归”。要多措并举“育人才”,深入实施江淮战略帅才项目、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推进高校大学生留皖、万名博士后聚江淮等行动,抓好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让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中各得其所、大显身手。要千方百计“聚人才”,建好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双一流”高校等高层次科教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强企计划,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强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通一条从“科学强、人才强”到“技术强、工艺强”再到“产业强、经济强”的价值转化链。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赋予用人主体更大的编制使用、职称评聘、经费预算等自主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以创新和经济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韩俊强调,要压紧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将人才引进纳入季度“赛马”,将人才工作成效列入综合考核,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勇于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送政策上门,根据人才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包”,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建设和力量配备,构建适应高质量人才工作发展需要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形成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才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新格局。要大力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的困难和问题,当好各类人才的服务员和“后勤部长”,让各类人才对安徽一往情深、来安徽一见倾心、在安徽一展身手,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徽篇章。


王清宪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各项工作。要精准有效地落实4.0版安徽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要切实履行人才工作各方责任,完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厚植创新生态,感召天下英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会前,韩俊、王清宪等省领导会见了第四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奖者。


合肥市、芜湖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大、长鑫存储、华晟新能源作了交流发言,天长市、界首市、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皖维集团、大众安徽、奇瑞汽车书面介绍了人才工作做法。省直各单位、部分高校和省属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层次人才代表、重点民营企业负责人,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主会场参会。



【详情】
时间:2023-07-09 13:49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综合

7月8日上午,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省委书记韩俊,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省领导张韵声、任清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汪克强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主持仪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汇报相关工作情况。

韩俊首先对研究中心揭牌表示祝贺,他说,成立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延伸布局,对于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心发挥平台优势,聚焦前沿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我们将扎实做好服务保障,着力营造拴心留人、创新创业的良好科研生态和工作环境,当好科学家和各类人才的“服务员”和“后勤部长”。

侯建国说,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对推动我国数理交叉科学前沿研究和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引领和支撑相关学科领域发展。希望中心积极发挥独特优势,高标准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全球创新人才高地,谱写基础科学的精彩篇章,创造交叉研究的生动实践,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创新贡献。

据悉,该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国际合作交流与基础科学研究,将聚焦数学、物理、信息等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满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能力的战略需求。中心由杨振宁先生担任名誉主任,面向全球引进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应用数学等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并邀请相关领域国际优秀学者、学术新秀来皖开展合作交流。


【详情】
时间:2023-07-09 12:46 来源:安徽日报

7月7日下午,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仪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讲话。省领导张韵声、张红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出席。副省长任清华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共同签署协议。

签约仪式前,韩俊、王清宪与侯建国、陈杰举行工作会谈。韩俊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安徽、中国科大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安徽力量。希望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安徽,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层次、挖掘潜力,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持续营造一流的研发环境、创新环境和人才发展生态,推动各方合作迈上新台阶。

侯建国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教育部、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大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此次三方签署新一轮协议、重点共建中国科大,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大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决策部署的有力实践。他希望中国科大在未来发展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要求,以潜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执着攻关创新为重要使命,以开放合作为重要抓手,把握新一轮三方共建的宝贵机遇,恪守定位、坚守初心,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王清宪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府。安徽将积极履行共建中国科大的属地责任,放百年眼光,举全省之力,支持中国科大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建设的新赛场上奋勇争先、勇攀高峰。要全面落实三方共建协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力服务和支持中国科大战略科技力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创新生态建设,推动中国科大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陈杰表示,新一轮共建协议的签署,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中国科大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需求导向,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力争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共同支持,中国科大能够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协议,三方将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把中国科大建设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详情】
时间:2023-07-09 12:36 来源:安徽日报

77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合肥隆重表彰第四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并为第15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代表授牌。省委书记韩俊,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副书记程丽华等省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2e570c8569a2a27efac210516654ec26

自2006年起,省委、省政府设立“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旨在表彰奖励我省获得重大国际奖、重大国家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同时,在全省启动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按照“项目+人才”模式组建团队,引育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今年,省委、省政府评选授予尹同跃、田志刚、吴文革、杨善林、孟国文、曹仁贤、彭寿等8人第四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称号;设立安徽大学聚烯烃工业研发、安徽农业大学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等50支第15批省“115”产业创新团队。

韩俊在颁奖、授牌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表彰的突出贡献人才表示热烈祝贺,向各类人才长期以来对安徽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全省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围绕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韩俊指出,人才是强省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希望受表彰的突出贡献人才和授牌的产业创新团队,全方位融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坚持敢为人先,发扬专业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促进成果转化,积极招引人才,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荟萃江淮、创新成果并跑领跑的生动局面。全省上下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以创新链为先导,以产业链为核心,以人才链为基础,以教育链为保障,强化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持续开展突出贡献人才奖、黄山友谊奖、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评选表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详情】
时间:2023-07-09 12:26
韩俊在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劲动能

王清宪主持  唐良智程丽华出席

7月7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以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为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坚持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荟萃江淮的生动局面,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劲动能。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省委副书记程丽华,省领导陈舜、张韵声、丁向群、张红文、韩军、张曙光、任清华、单向前、孙勇、张祥安,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出席会议。会上,丁向群解读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的若干举措》,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个人才工作站授牌。

韩俊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抓,系统论述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人才工作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人才平台持续提升,人才效能持续释放,人才政策持续优化,推动人才集聚力更加强劲,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发展驱动力不断增强。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持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开创“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韩俊强调,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出路在创新、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要在锻造一流人才队伍上走在前列,形成塔顶更尖、塔体更强、塔基更厚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让安徽成为引才汇智的“强磁场”。要在打造一流人才平台上走在前列,全力创建合肥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带动省内区域人才强市和特色人才中心加快布局,努力把安徽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要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通过创新链的驱动、人才链的滋养、教育链的支撑,让产业链“枝繁叶茂”,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要在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上走在前列,在人才理念、思路上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真心实意对待人才、真招实策服务人才、真金白银惠及人才,加快建设全要素汇集、全链条支撑、全周期服务的人才生态,让安徽成为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

韩俊指出,要海纳百川“引人才”,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聚焦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定期发布全省重大项目引才需求清单,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推动“皖才回归”。要多措并举“育人才”,深入实施江淮战略帅才项目、江淮英才培养计划,推进高校大学生留皖、万名博士后聚江淮等行动,抓好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让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中各得其所、大显身手。要千方百计“聚人才”,建好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双一流”高校等高层次科教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强企计划,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强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通一条从“科学强、人才强”到“技术强、工艺强”再到“产业强、经济强”的价值转化链。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赋予用人主体更大的编制使用、职称评聘、经费预算等自主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以创新和经济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韩俊强调,要压紧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将人才引进纳入季度“赛马”,将人才工作成效列入综合考核,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勇于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送政策上门,根据人才需求量身定制“服务包”,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建设和力量配备,构建适应高质量人才工作发展需要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理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形成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才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新格局。要大力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的困难和问题,当好各类人才的服务员和“后勤部长”,让各类人才对安徽一往情深、来安徽一见倾心、在安徽一展身手,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徽篇章。

王清宪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各项工作。要精准有效地落实4.0版安徽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要切实履行人才工作各方责任,完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厚植创新生态,感召天下英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会前,韩俊、王清宪等省领导会见了第四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奖者。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合肥市、芜湖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大、长鑫存储、华晟新能源作了交流发言,天长市、界首市、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皖维集团、大众安徽、奇瑞汽车书面介绍了人才工作做法。省直各单位、部分高校和省属企业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层次人才代表、重点民营企业负责人,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主会场参会;各省辖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详情】
时间:2023-07-09 12:17 来源:安徽日报

本网讯(通讯员 尔实 记者 王弘毅)7月6日下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全省防汛救灾工作专题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部署,传达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有关批示要求。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俊批示指出,防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当前,我省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近日部分地区将出现新一轮强降水并伴有强对流天气,防汛形势复杂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经验主义,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汛措施。要加强监测预警、会商研判、统筹协调,全面排查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扎实做好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出险、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防范工作,一旦出现险情要科学果断有效处置,全力抢险救灾。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把各项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王清宪批示指出,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把防汛备汛抗灾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和雨水情变化,及时开展会商研判,尽可能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延长预见期。要加强重点部位防御,加大值班值守和巡查力度,突出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区等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整治。要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严明工作纪律,完善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坚决打赢水旱灾害防御主动仗。

会议强调,要重点做好暴雨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气象监测,加密联合会商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果断提前转移群众。要进一步排查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尾矿库等关键部位风险隐患,制定城市排涝预案,视情采取“关停撤”等刚性措施。要主动靠前扛起责任,提前部署应急救援力量,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防汛工作督导检查,保障全省安全平稳度汛。


【详情】
时间:2023-07-07 15:40 来源:安徽新闻网

本网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 朱胜利)根据中央及省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部署要求和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安排,7月5日,省委常委会用一天时间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集中交流调研情况,并围绕正反面典型案例进行研讨,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省委书记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省委副书记程丽华,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央第六指导组副组长陈超英到会指导。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委常委同志坚持示范带动,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和分管工作,每人领衔1个牵头课题和1个专项课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直接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取得了阶段性调研成果。

会上,省委常委同志分别围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做大做强我省汽车产业集群”“提升我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等主题,着重谈调研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大家在发言中,还围绕省委常委会确定的“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2个正面典型案例和“我省部分国家湿地公园存在违规倾倒和侵占现象”1个反面典型案例,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和典型案例研讨,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进一步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深化了对“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科学内涵的理解把握,进一步提升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

交流研讨结束后,韩俊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这次会议是一次调研成果交流会,是一次触及思想的检视会,是一次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的工作推动会,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达到了预期效果。要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持续完善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推动对策建议落地落实,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让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要用足用好正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研讨,以小见大查摆问题,直达病灶分析问题,举一反三解决问题。要持续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聚焦打造“三地一区”,建设农业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等各项重点任务,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韩俊强调,第一批单位主题教育时间已经过半,要坚决防止懈怠松劲情绪,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一以贯之抓好各项重点措施落实。省委常委同志要坚持以身作则,带头贯彻党中央部署,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要带头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切实做好整改整治工作的跟踪督促,解决好堵点难点卡点问题。要带头履行好“一岗双责”,持续抓好所在地区、分管领域的主题教育,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央第六指导组成员,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省直有关单位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详情】
时间:2023-07-06 09:16 来源:安徽新闻网

本网讯(通讯员 宗 禾 记者 李明杰)7月4日下午,省委书记韩俊走访省委组织部机关,看望慰问组工干部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我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强保证。省领导张韵声、丁向群参加。

韩俊首先来到省委组织部机关相关业务处室,与机关干部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大家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立足本职,敬业奉献,提高本领,主动作为,推动干部、人才、基层党建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座谈会上,韩俊认真听取省委组织部工作情况汇报。他说,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的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积极贡献。

韩俊指出,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迫切需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强大的实践引领力、系统的科学方法论,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转化为管党治党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成效。要进一步树立鲜明导向,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严把选人用人关口,注重选用政治素养过硬、担当精神过硬、斗争本领过硬、纪律作风过硬的干部。要具象化精准考察识别,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要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兴皖工程,聚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人才创新创业,统筹抓好人才“引育聚用”工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引进培养更多的战略帅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助力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

韩俊强调,组织部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打造政治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要锤炼政治品格,当好“忠专实”“勤正廉”的表率。要恪守公道正派,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以公立矩、以公立信、以公立威。要发扬优良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永葆清廉本色,做到自身净、自身正、自身硬,以实际行动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


【详情】
时间:2023-07-06 09:15 来源:安徽新闻网

7月4日上午,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农业大学听取学校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情况介绍,督导调研高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本报记者 杨 竹 摄

本网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 李明杰)7月4日上午,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农业大学督导调研高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我省高校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以高质量主题教育推动高校高水平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筑牢人才智力支撑。省委副书记程丽华,省领导张韵声、丁向群参加。

在安徽农业大学,韩俊认真听取学校党建思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情况介绍,对该校扎根江淮大地、服务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茶学是安徽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学科,韩俊来到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情况。他说,安徽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主产省之一,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持续加强科技研发和市场营销,推出更多新品种、新产品,走绿色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道路,推动茶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来到资源与环境学院,韩俊听取学校“科技小院”建设、管理、服务地方产业情况介绍,并视频连线慰问在定远县肉羊科技小院开展科研实践的师生,勉励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韩俊指出,安徽农业大学作为我省“农字号”高校排头兵,要坚守强农兴农初心,勇担乡村振兴使命,把专业特色优势融入田间地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韩俊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省委教育工委和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等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汇报。他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委教育工委、各高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密联系教育特色、高校特征、师生特点,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注重把育人与育才、教学研究与服务全省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韩俊强调,全省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抓好主题教育政治任务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通融合。要突出以学铸魂,在加强理论武装上求深求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夯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根基。要突出以学增智,在锤炼过硬能力上求深求实,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加强党的建设,深化调查研究,全面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要突出以学正风,在从严办学治校上求深求实,健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理直气壮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突出问题整改,推动形成党风正、校风清、学风好的良好校园生态。要突出以学促干,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求深求实,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推进“双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深化与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有的放矢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展现更新气象。


【详情】
时间:2023-07-05 11:40 来源:安徽新闻网

6月30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召开。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重要论述,传达了省、市纪委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张秀萍作专题党课报告,并代表县委,向战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张秀萍指出,从嘉兴南湖承载革命火种的小船,到乘风破浪领航复兴伟业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不断引领新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102年的奋斗历程,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追逐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全县广大党员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奋进力量,全力打造六安绿色振兴新高地、赶超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

张秀萍要求,要充分认识政治生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针对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拓展政治生态建设专项行动成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张秀萍强调,要对标看齐、把准航向,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环接着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发展指标上、体现在改革突破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在民生改善上;要践行宗旨、一心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大兴调查研究,破除基层“八忧”,强化基层“八盼”,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团结奋斗、齐心合力,做到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不断凝聚建设现代化美好舒城的磅礴力量;要锤炼作风、永葆本色,坚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详情】
时间:2023-07-04 11:11 来源:舒城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