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煜主持召开全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暨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推进会,各乡镇、开发区、万佛湖管委会及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00


会议传达了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审计动员会精神,就我县切实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审计和全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明确提出工作部署和建议要求。

会上,王煜现场调度了各乡镇和相关单位上报环境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情况。

王煜要求,为全面做好全省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一要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要全力配合,建立工作专班,进一步压实责任;二要自查自纠,快速开展问题摸排,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三要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及时规范报送材料;四要加强沟通,认真剖析解释,做好问题答疑;五要强化保障,做到统筹安排,以优质服务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王煜强调,积极推进全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是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抓手,各地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自我加压,认真排查,狠抓整改。要不等不靠,边查边改;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要善作善成,力争多效;要群众参与,监督有力;要适度曝光,严肃问责。(袁亚琳  潘元凯)


【详情】
时间:2022-03-10 10:15 来源:六安市舒城县生态环境分局

3月9日,六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敏到舒城县开展信访接访活动。市政协副主席、舒城县委书记张秀萍,舒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倪敬云,市委宣传部、县信访局、县民政局、县残联、万佛湖镇相关负责人参加。


微信图片_20220310093836


接访中,李敏仔细听取了信访人的陈述诉求,与群众耐心沟通,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听取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以及政策法规方面的建议。

李敏对信访人的诉求进行了梳理分析,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并要求相关部门对事实清楚、政策明确的问题,要及时按照政策办理,给予解决和落实,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李敏在接访后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信访矛盾预防化解长效机制,畅通信访诉求渠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赵旭泽)


【详情】
时间:2022-03-10 09:40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3月9日,六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敏来舒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埠园区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倪敬云 ,县委常委、杭埠镇党委书记夏梅政,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县人社局、县经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310093321


微信图片_20220310100021


座谈会上,李敏先后听取了鼎峰智能建筑科技、德亚电池、刚毅电子科技、益农化工、信陆电子科技、东超五金科技等企业负责人的汇报和诉求,详细了解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和有关部门现场研究商讨解决办法。

李敏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聚焦企业问题诉求,主动加强与企业对接,精准详细了解企业需求,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持续优化为企服务。要着力破解企业在招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制约瓶颈,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补齐相关短板,确保企业健康、平稳运行。

李敏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企业发展提质扩量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 完善产业链条,实现要素资源加快向优质项目聚集,推动舒城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赵旭泽)


【详情】
时间:2022-03-10 09:36 来源: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3月8日下午,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兴旺到县市场监管局调研市场监管工作。


00


座谈会上,刘兴旺分别听取了该局各分管负责人关于分管领域业务工作的汇报,详细了解了商事制度改革、知识产权、个改企、质量发展与认证认可、投诉举报、执法打假、标准计量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刘兴旺强调,市场监管部门承担的职能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勇于担责,做好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保障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提高群众和企业的安全感、获得感。


【详情】
时间:2022-03-09 15:30 来源:舒城县市场监管局

央广网合肥3月8日消息 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保障。当前,安徽正处于大好发展时期,我们要开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自我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加强和改进作风,为此,省委春节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大会进行部署安排。会议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同时制定出台“1+2+N”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1”就是省委《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2”就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的意见》,“N”就是关于为民为企服务的若干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来信来访、为基层减负、联系服务群众、为企业解难题和推进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等工作机制。通过系统思考谋划,宣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坚定态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鲜明导向,推动全省上下形成比服务、讲奉献、重实干的浓厚氛围;提振创新创业、跨越赶超的强大信心,进一步凝聚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磅礴力量。实现这些要求,关键要“五做到”。

做到对标对表,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始终心系“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我们就重点抓什么;怎么部署要求,我们就怎么贯彻落实,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这方面,关键要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示要求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既不能“揣着糊涂装明白”,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要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准中央精神和本职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谋深谋实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使发展的每一步都出色、出彩、出众。

做到有求必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当好企业的服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群众和企业家最反感的是反映问题后,党委政府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市场主体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真正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耳听范围想到问题,不能听到企业和群众意见充耳不闻;所思所想直面问题,善于研究分析问题、敢于提出对策建议;所作所为解决问题,树立强烈的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涉及为民为企的事,有些对我们来讲,可能只是增加一点工作难度的事,但对群众和企业来讲则是“天大的事”。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群众和企业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多盼,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多一些措施和行动,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和企业的心坎上。特别是对信访工作,省委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省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规定》,省级领导干部分赴16个省辖市开展大接访,有效推动了信访事项解决。下一步,要构建“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工作机制,实行五级书记接访机制,推行基层党建重点考核信访工作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最大限度化解存量、遏制增量。要有“马上就办”的速度。“走在前列”是实干出来、辛苦出来的,凡事都要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紧张快干。无论是为民办实事,还是为企优环境,都要尽可能设定时限和可量化的指标,任务一明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事情一办好、马上就反馈。要有“办就办好”的力度。为民、为企服务,“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要坚持效率和质量并重,坚持精益求精,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决不能浮皮潦草,决不能大而化之,决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决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

做到真心真情,把群众和企业当家人,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家事,替家人着想,为家事出力。群众和企业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和企业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多操心,群众才能少忧心;我们多用心,企业才能真安心。要心中装着服务对象。深入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什么事“烦”就列入改革范围,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少些“纸上谈”,多些“现场干”,努力把“呼声”“哭声”“骂声”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今年,省委聚焦养老、就业、托育、教育、社保等领域,谋划实施了20项民生实事,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要全力帮助服务对象。当前,不少中小微企业“等米下锅”“盼水浇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做好“雪中送炭”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党委和政府始终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为此,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97条“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组织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实地解决问题,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该补的补到位。要把评价交给服务和管理对象。把群众和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制定出台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帮什么、支持什么,而不是我们想给什么。即使帮不了,也要给予理解、给予鼓励、给予信心,真正重视企业、尊重企业、支持企业。

做到求真抓实,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打造公平、公正、开放、便利、满意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是看口号喊得有多响亮,说得有多漂亮,而是要看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要认真贯彻“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切实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和时候,决不能对企业的呼声充耳不闻,对企业的困难视而不见,对企业的风险知而不防,决不能出现“避嫌”变“避责”、“走访”变“走秀”、“落实”变“落空”的现象,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要聚焦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要聚焦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增量、数字赋能,让产业发展更趋高端、企业发展更有韧性。要聚焦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作用,着力缓解耗能需求,强化用地供应保障,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要聚焦优化政务服务,以服务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施科学有效监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高效。

做到知敬畏守底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要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反思自我、检视言行,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要把握“亲”“清”有度的界线。严把公私标尺,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积极主动、依法依规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做到有交集不交换、有交往不交易,不能亲近而不清楚,或清楚而不亲近,只要一心为民为企,“亲”“清”就能坦坦荡荡。要筑牢修身正己的防线。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坚决克服特权思想,看重职责,看轻职位,工作多向高标准看,生活多向困难群众看,比干事不比待遇,比奉献不比职务,比业绩不比排场,比作风不比享受,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 郑栅洁)


【详情】
时间:2022-03-09 15:22 来源:央广网

人民网合肥3月9日电(陈浩)五保供养制度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多年实践,我国于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委书记叶露中看来,《条例》为全面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但步入新时代,其局限性也比较突出。为此,他建议,尽快启动对《条例》的修订完善工作。

他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时表示,《条例》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覆盖范围比较单一。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保障制度统一为特困供养制度。而《条例》仅针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健全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进程中,《条例》的单一性越来越不符合工作需要。

二是与现行规制不统一。民政部是我国特困供养工作的主管部门。2021年该部门印发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中,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未成年人覆盖范围由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而《条例》中的未成年范围还停留在“未满16周岁”。

三是与实际工作不相符。2020年中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程序将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以六安为例,2020年起该市在全省率先将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下放给乡镇街道(含功能区)。实际办理流程与《条例》中的办理流程已有实质性变动。

对于修订完善《条例》,叶露中提出三条具体建议:一是拓展保障对象,将《条例》中的保障对象拓展为所有特困人群,以满足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和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需求。二是匹配部门规章制度,即《条例》要与民政部门规章制度同速而行,要与时俱进。三是《条例》紧密结合当前特困供养工作实际,总结完善各地实践中的新理念、新做法,把实践上升至政策法规层面,进而指导特困供养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希望国家可以尽快启动《条例》修订完善工作,切实发挥好行政法规的规范指导作用,进一步提升特困供养工作法制水平。”叶露中说。


【详情】
时间:2022-03-09 15:20 来源:人民网

本网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 朱胜利 范孝东)3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栅洁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扣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以人大工作实际成效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

郑栅洁说,完全赞同栗战书委员长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求,立法修法迈出新步伐,监督工作呈现新亮点,代表作用发挥得到新加强,既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新担当新作为,又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郑栅洁指出,过去一年,安徽人大工作全面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依法护航促发展,强基固本提能力,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我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栅洁强调,做好今年全省人大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按照本次人代会的部署要求,着力提高安徽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人大的新使命新任务,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打造成为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定的坚强阵地。要认真履行职责使命,聚焦就业、耕地保护、要素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改进工作作风等重点工作找准履职切入点,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完善决定权和任免权行使,做到主动服务大局、敢于担当作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入倾听群众呼声,认真办好议案建议,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奋力开创新时代安徽人大工作新局面。


【详情】
时间:2022-03-09 09:58 来源:安徽新闻网

央广网合肥3月8日消息 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保障。当前,安徽正处于大好发展时期,我们要开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自我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加强和改进作风,为此,省委春节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大会进行部署安排。会议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同时制定出台“1+2+N”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1”就是省委《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举措》,“2”就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的意见》,“N”就是关于为民为企服务的若干机制,包括建立健全来信来访、为基层减负、联系服务群众、为企业解难题和推进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等工作机制。通过系统思考谋划,宣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坚定态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鲜明导向,推动全省上下形成比服务、讲奉献、重实干的浓厚氛围;提振创新创业、跨越赶超的强大信心,进一步凝聚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磅礴力量。实现这些要求,关键要“五做到”。

做到对标对表,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始终心系“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我们就重点抓什么;怎么部署要求,我们就怎么贯彻落实,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这方面,关键要入脑入心、真学真懂,真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示要求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既不能“揣着糊涂装明白”,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要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准中央精神和本职工作的切入点、落脚点,谋深谋实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使发展的每一步都出色、出彩、出众。

做到有求必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当好企业的服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群众和企业家最反感的是反映问题后,党委政府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市场主体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真正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耳听范围想到问题,不能听到企业和群众意见充耳不闻;所思所想直面问题,善于研究分析问题、敢于提出对策建议;所作所为解决问题,树立强烈的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涉及为民为企的事,有些对我们来讲,可能只是增加一点工作难度的事,但对群众和企业来讲则是“天大的事”。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群众和企业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多盼,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多一些措施和行动,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和企业的心坎上。特别是对信访工作,省委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省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规定》,省级领导干部分赴16个省辖市开展大接访,有效推动了信访事项解决。下一步,要构建“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专项整治+系统治理”工作机制,实行五级书记接访机制,推行基层党建重点考核信访工作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最大限度化解存量、遏制增量。要有“马上就办”的速度。“走在前列”是实干出来、辛苦出来的,凡事都要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紧张快干。无论是为民办实事,还是为企优环境,都要尽可能设定时限和可量化的指标,任务一明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事情一办好、马上就反馈。要有“办就办好”的力度。为民、为企服务,“解决”永远比“解释”更有说服力。要坚持效率和质量并重,坚持精益求精,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决不能浮皮潦草,决不能大而化之,决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决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

做到真心真情,把群众和企业当家人,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家事,替家人着想,为家事出力。群众和企业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和企业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多操心,群众才能少忧心;我们多用心,企业才能真安心。要心中装着服务对象。深入了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什么事“烦”就列入改革范围,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少些“纸上谈”,多些“现场干”,努力把“呼声”“哭声”“骂声”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今年,省委聚焦养老、就业、托育、教育、社保等领域,谋划实施了20项民生实事,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要全力帮助服务对象。当前,不少中小微企业“等米下锅”“盼水浇苗”,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做好“雪中送炭”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党委和政府始终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为此,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97条“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组织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实地解决问题,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该补的补到位。要把评价交给服务和管理对象。把群众和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制定出台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帮什么、支持什么,而不是我们想给什么。即使帮不了,也要给予理解、给予鼓励、给予信心,真正重视企业、尊重企业、支持企业。

做到求真抓实,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打造公平、公正、开放、便利、满意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是看口号喊得有多响亮,说得有多漂亮,而是要看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要认真贯彻“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切实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和时候,决不能对企业的呼声充耳不闻,对企业的困难视而不见,对企业的风险知而不防,决不能出现“避嫌”变“避责”、“走访”变“走秀”、“落实”变“落空”的现象,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要聚焦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要聚焦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增量、数字赋能,让产业发展更趋高端、企业发展更有韧性。要聚焦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充分发挥基金引导作用,着力缓解耗能需求,强化用地供应保障,推动经济提质扩量增效。要聚焦优化政务服务,以服务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施科学有效监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高效。

做到知敬畏守底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要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反思自我、检视言行,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要把握“亲”“清”有度的界线。严把公私标尺,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积极主动、依法依规解决企业合理诉求,做到有交集不交换、有交往不交易,不能亲近而不清楚,或清楚而不亲近,只要一心为民为企,“亲”“清”就能坦坦荡荡。要筑牢修身正己的防线。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坚决克服特权思想,看重职责,看轻职位,工作多向高标准看,生活多向困难群众看,比干事不比待遇,比奉献不比职务,比业绩不比排场,比作风不比享受,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 郑栅洁)


【详情】
时间:2022-03-09 09:58 来源:央广网

本网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 朱胜利 范孝东)3月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栅洁在审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时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抓好地方组织法学习宣传贯彻,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安徽实践。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郑栅洁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安徽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省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郑栅洁在发言中指出,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举旗定向把准政治性,与时俱进彰显时代性,发扬民主体现科学性。草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地方政权建设的最高政治原则,充分吸纳了近年来地方政权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实践、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新变化,健全了地方人大和政府的组织、职权及工作制度,体例结构科学、概念表述精准、理论逻辑严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

郑栅洁强调,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通过后,我们要广泛宣传这部法律修改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把这部法律的遵守和执行作为法律监督重点,组织修改我省相关法规及配套制度,监督推动各级人大、政府全面有效实施、依法履职行权,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筑牢法治根基。要以贯彻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奋力开创新时代全省人大工作新局面。


【详情】
时间:2022-03-08 16:52 来源:安徽新闻网

微信图片_20220308151637

“决不能让2020年夏天的沉痛教训再出现,淮河城东湖及入湖河道防洪治理刻不容缓!”这是我们见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委书记叶露中时,他一再强调的一句话。


正在北京参加2022年全国两会的叶露中,今年带来了“关于支持安徽省淮河城东湖及入湖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的建议”。这两年,淮河城东湖及入湖河道防洪治理,几乎成了叶露中的“心结”,急欲解除而后快。“这不仅是水利问题,更是事关生态建设和百姓福祉的长远大事。”叶露中说。


城东湖位于淮河干流中游、西依六安市霍邱县城关,1951年被确定为淮河蓄洪区,沿湖有汲河等大型河流汇入,设计蓄洪水位25.4m,蓄洪面积380k㎡,蓄洪容量15.3亿㎥,是做好淮河防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淮河流域系统治理,淮河流域整体灾害防御能力和水生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但与此相应的是,作为淮河流域的“神经末梢”,城东湖,特别是汲河这样的入湖河道治理问题,正加速凸显。


“2020年7月,汲河流域出现强降雨,形成超标准洪水,造成圩堤漫溢,流域内受灾人口2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亿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回首2020年7月的那场大水,叶露中至今记忆深刻而沉痛。


叶露中说,在城东湖及入湖河道的建设治理上,过去主要以湖区保庄圩达标建设为主,入湖河道治理尚未跟上。作为城东湖主要的入湖河流,汲河入湖段两岸圩口众多,圩堤标准不一,缺乏统一规划及系统治理,环湖道路尚不封闭;汲河流域局部河道仍存在部分堤防不封闭、防洪标准偏低、堤身单薄、部分河道淤塞萎缩等问题。“2020年7月,汲河堤防就多处发生坍塌、溃口。”


可喜的是,当前,淮河城东湖及入湖河道防洪治理迎来了政策利好。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支持将革命老区公路、铁路、机场和能源、水利、应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这都让叶露中对自己的建议信心倍增。


对此,叶露中建议,将安徽省淮河城东湖及入湖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作为蓄洪区治理或重要支流治理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工程主要任务是对淮河城东湖及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障、清淤疏浚、新建护岸、新建堤防、堤防加固及提标、防汛道路移民搬迁等,估算投资40亿元。


“相信随着城东湖及入湖河道治理工作的推进,不久的将来,流域内的防洪排涝能力、城镇化建设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美丽幸福河湖指日可待。”叶露中信心满满。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叶露中还带来了“关于修订完善《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的建议”和“关于支持六安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立足民生福祉,积极建言献策!



【详情】
时间:2022-03-08 15:18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