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从拍板决策实施武汉封城到有序复工复产,从举国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多重复合型冲击,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沉着应对、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兑现承诺。

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宁进行了一场手术后,得知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经过充分的自我隔离治疗,周宁痊愈了。他随即请战,来到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ICU病房。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直接部署、亲临一线、全程督战。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老人,在这场战疫中,人民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中国在病毒传染国内人口不到0.006%时就勒住了这匹“脱缰野马”,创造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史上的奇迹。

对于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村民肖青松来说,2020年很不寻常:新开张的农家乐,让他从“老肖”变成了“老板肖”。帮助肖青松脱贫摘帽的,是一朵朵“金耳朵”。通过引进优良木耳品种、推广吊袋木耳栽培方式等措施,金米村的木耳产业越来越红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截至2020年11月,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中国宝武马钢集团马钢股份一钢轧总厂工作人员郭煜是第三代马钢人。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种困难接踵而至。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紧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进工厂、下农村、访社区、探市场,来到广大干部群众中间,一次次重要讲话拨云见日、坚定信心。

江苏南通市民赵荣娟自23岁嫁到五山地区后,就始终生活在长江边,半个多世纪,见证了江豚从“畅游”到“消失”,再到“回归”的历程。近年来,五山地区逐步关停200多家“散乱污”企业,拆除河道周边违建,新增森林面积,在长江边逐步构筑起一道绿色廊道。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来自新西兰的罗伊,是在进博会上直接获益的参展商之一。这是纽仕兰第三次参展进博会。第三届进博会各国参展踊跃,累计意向成交达7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10月14日,广东深圳。11月12日,上海浦东。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地标,出席庆祝大会,擘画改革蓝图。

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详情】
时间:2021-01-04 10:57 来源:新华社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决战决胜。收官之际的2020年,万马战犹酣。


拼搏,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一张照片刷屏了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一张“五位书记同框”的照片刷屏了——

春雨初霁,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里,习近平总书记脚踩泥泞,沿着茶园小道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走来。在总书记身旁的,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一张菜单火了

制图:刘羽佳

产业扶贫是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重要举措。

有媒体将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考察关心过的扶贫产业总结成一份“小康菜单”:陕西柞水木耳炒山西大同黄花,河北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来一碟贵州盘州火腿,就一壶“人民小酒”,饭后再尝点黑龙江伊春蓝莓,饮一杯浙江安吉白茶……

“特殊带货员”是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20年4月20日傍晚,秦岭深处,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展销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带货员”。

直播台前,习近平总书记对着手机镜头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当晚,柞水木耳就火了!

2000万网友涌进直播间,20多吨木耳秒光。弹幕刷屏:“总书记也是拼了”。

千里迢迢看谁?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重庆石柱县华溪村,地处群山深处。

两年前,年过六旬的村民谭登周外出务工受了重伤,卧床4个多月,靠医保等兜底政策渡过难关。

乘飞机、转火车、换汽车,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千里迢迢、辗转奔波,来到老谭家。见到总书记,老谭一下子就哽咽了:“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坟上的草都这么高啦!”

习近平总书记紧紧握着老谭的手:“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两个瞬间泪目了

有两个镜头深深印在人民心中——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武汉东湖新城社区,疫情未解,习近平总书记慰问已居家隔离48天的居民。他仰起头,关切地注视着楼上的群众,挥手说道:“大家一起加油,再坚持一下!”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安徽蒙洼蓄洪区,骄阳似火,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看望洪水退后正在抢种补种的乡亲。总书记顾不上擦拭脸颊上的汗水,连忙问道:“闹这么大的洪水,乡亲们的生活怎么样?”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总书记真挚的话语温暖人心,更赢得民心。

【详情】
时间:2021-01-04 10:38 来源:新华社

2021年1月3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1月3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1例,累计治愈出院98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人;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治愈出院1例,在院治疗1例;累计报告医学观察2990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人。

截至1月3日24时,安徽省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例(境外输入)。

【详情】
时间:2021-01-04 10:00 来源:健康安徽HealthyAnhui

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八成以上,其中,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达到5260亿元,惠及7000万城乡群众。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民生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用有限的财力、在突出的领域,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目标,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坚持财政牵头、联动实施,打破部门分割、分散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沟通联系,会商解决问题。全省各项目主管部门、16个市和105个县区,强化主体责任,转变工作观念,树立“一盘棋”思维,围绕重点民生工作和33项民生工程,分级负责、通力合作,全省形成多方协同、上下联动、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

“十三五”以来,我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腾出更多财力支持保障改善民生,同时将财政资金向皖北地区、大别山区等财力困难地区倾斜,增强基层统筹财力改善民生的能力。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民生事业。滚动实施、深入推进民生工程,不断建立健全审核、实施、监管、验收、管养、评价等10多项工作联动管理机制,同时,强化台账管理、进度倒逼、平台公示、清单销号等目标任务推进机制,以健全的机制保障工作精准精细落实,推动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总体看,‘十三五’时期财政民生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公共服务更加均等,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各级财政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坚持财力下移,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让城乡居民得到真正实惠,有力推进了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详情】
时间:2021-01-04 09:00

2021年1月2日0-24时,安徽省报告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1月2日24时,安徽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1例,累计治愈出院98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人;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治愈出院1例,在院治疗1例;累计报告医学观察2990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人。

截至1月2日24时,安徽省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例(境外输入)。


【详情】
时间:2021-01-03 18:00

——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引发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引发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将按照习主席讲话精神和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聆听习主席新年贺词,印象最深的就是专门提及粮食生产‘十七连丰’,让我们农业工作者倍感骄傲和自豪。”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庐江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德好说,习近平主席十分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多次发表“粮”言“粮”语。作为一名从事小麦研究的基层科研人员,在精神振奋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2020年虽然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但是我省粮食生产依然喜获丰收,这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我的梦想就是多培育出几个国审小麦品种,特别是针对农民粮食生产中反响突出的问题,加强科技攻关,为我省农民朋友多打粮、打好粮提供更好品种,为我省粮食生产贡献一份力量。”王德好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驻阜南县蒲庄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谷猛沉浸在习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中。他说,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蒲庄村通过奋斗改变了贫困面貌,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带领村民建起了精品苗木花卉基地、乡村夜市、农家乐和返乡创业园,形成土地规模经营、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村民们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就医、就学、住房也不愁的幸福生活。“‘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主席的殷殷嘱托,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下一步,我们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强化就业、产业等帮扶措施,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谷猛说。

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在收看了新年贺词直播后表示,改革开放是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高起点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展望“十四五”,我省应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将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出更多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详情】
时间:2021-01-03 10:00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O二一年新年贺词,总结2020年中国抗击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和伟大成就,令人倍感振奋和自豪,在我省干部群众中持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提到科研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的贡献,令我备受鼓舞。在抗击疫情最白热化的阶段,我有幸参与‘托珠单抗+常规治疗’中科大方案的研制‘战斗’。”安徽援鄂医疗队第八批队员、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博士生张璟鹤说,在武汉期间,她从事新冠肺炎病人病理检测工作,为中科大研究团队发现的“炎症风暴”在新冠肺炎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概念提供了可靠的病理依据。“科技报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我将不断学习知识和技术,走好科研之路,努力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新年贺词提到‘00后’青年一代也为书写抗疫史诗作出了贡献。疫情期间,我们学校的‘00后’们有的捐出压岁钱,有的化身疫情‘谣言粉碎机’,用坚强和担当展示了‘后浪’们成长的模样。”合肥市师范附小校长冯璐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教育工作者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目标,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努力筑牢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拓展思政教育方式和途径,点亮学生理想信念之光。“我和同事们将不断完善和发展‘双线并进、三延并举’的思政教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宣传思想战线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全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娅琼说,新的一年里,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实施文化文艺繁荣工程,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继续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办好“我们的村晚”和“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界首市文化馆馆长王海涛说:“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最打动我的是又一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核心任务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2021年,将进一步激活村级文化阵地,创新开展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化生活添姿加彩,并组织文艺宣讲小分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年贺词让奋战一线的扶贫干部倍感振奋,安徽工业大学驻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沙岗店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孔洋波说:“自2018年驻村以来,我尝到了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见证了乡亲们脱贫后的幸福喜悦。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带领群众共同努力,为把沙岗店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绿色生态、乡风文明的富美乡村而奋斗!”

【详情】
时间:2021-01-03 08:01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引发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引发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将按照习主席讲话精神和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聆听习主席新年贺词,印象最深的就是专门提及粮食生产‘十七连丰’,让我们农业工作者倍感骄傲和自豪。”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庐江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德好说,习近平主席十分关注我国的粮食安全,多次发表“粮”言“粮”语。作为一名从事小麦研究的基层科研人员,在精神振奋的同时,也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2020年虽然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但是我省粮食生产依然喜获丰收,这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我的梦想就是多培育出几个国审小麦品种,特别是针对农民粮食生产中反响突出的问题,加强科技攻关,为我省农民朋友多打粮、打好粮提供更好品种,为我省粮食生产贡献一份力量。”王德好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驻阜南县蒲庄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谷猛沉浸在习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中。他说,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蒲庄村通过奋斗改变了贫困面貌,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带领村民建起了精品苗木花卉基地、乡村夜市、农家乐和返乡创业园,形成土地规模经营、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村民们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就医、就学、住房也不愁的幸福生活。“‘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主席的殷殷嘱托,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下一步,我们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强化就业、产业等帮扶措施,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谷猛说。

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在收看了新年贺词直播后表示,改革开放是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高起点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展望“十四五”,我省应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将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出更多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详情】
时间:2021-01-02 09:00

 新年前夕,

  国家主席习近平

  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

  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据央视相关报道,

  习主席的办公室内又有了新变化,

  摆放在办公室书架上的21张照片

  尤为引人注目,

  书架上的照片比去年增加了3张,

  其中13张是首次“上架”。

  13张首次“上架”的照片中,

  有8张都拍摄于2020年。

  有小伙伴已经发现了:

  这些照片中,

  有一张拍摄于安徽。

  2020年8月19日,在巢湖大堤上,习近平亲切看望慰问了在防汛抗洪救灾斗争中牺牲同志的家属、防汛抗洪一线人员、先进典型代表和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并向全国奋战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新闻回顾:

  安徽之行,习近平的五个非常“关心”

  2020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四天时间里,他先后来到阜阳、马鞍山、合肥等地,深入防汛救灾一线、农村、企业、革命纪念馆等调研。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我十分牵挂灾区群众”

  “我十分牵挂灾区群众,这次专程来看望乡亲们”,习近平说。

  2020年8月18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有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王家坝闸,详细了解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情况。之后,在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习近平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19日下午,在巢湖大堤上,习近平亲切看望慰问在防汛抗洪救灾斗争中牺牲同志的家属、防汛抗洪一线人员、先进典型代表和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官兵。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政知见、新华网、新华视点


【详情】
时间:2021-01-01 08:00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