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春节假期进入尾声,各行各业的追梦人即将开启新一年工作。本期“学习新语”和大家一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逐梦、实干拼搏的重要论述,一起加油!
策划:张宋红 周年钧
统筹:王浩程 唐紫宸
设计:潘红宇
新春伊始,红灯笼高挂、春联墨香飘逸、福字映照门楣,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
对于辽宁的父老乡亲来说,这个春节,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格外温暖。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葫芦岛、沈阳、本溪等地考察,访农家、探市场、看社区、进厂房……一串串欢声笑语里,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对“国泰民安”的祝福。
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富有特色的年节商品琳琅满目,一片喜气洋洋。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几个孩子雀跃着,给“习爷爷”送上糖果。总书记笑着接下:“你们的糖我收下,吃了你们的糖心里很甜。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
掌声、欢笑声,在市场久久不绝。
△202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考察时,同店主和顾客亲切交流,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提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总书记说:“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笑容,来自甜美的日子。
距“草原天路”15公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黛瓦白墙的二层小楼——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德胜村。村庄与周围美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走进村民徐海成家。坐在客厅里,总书记同一家人算起了收支账,同大伙儿一块谋划致富路。这让徐海成和乡亲们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
依靠发展马铃薯种植加工、生态养殖等产业,如今德胜村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比8年前翻了好几倍。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徐海成承包了120多亩地,种植马铃薯等作物,还买了新拖拉机。甜美的日子,就像他刚炸好的“开口笑”——热气腾腾、“笑口常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加快促进共同富裕。
“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喜悦溢于言表。
笑容,来自稳稳的保障。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这是什么时候改造的?”“老住户都搬回来了吗?”“社会车辆进不来吧?”习近平总书记一边浏览街巷风貌,一边询问旧城保护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还特意推开一间新改建的独立公共厕所的门,察看卫生状况。总书记对居民们说:“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就是要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解决好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看望慰问群众。
群众为重、民生为本,是总书记新春考察的不变主题。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家的蒙古包中,得知当地有的牧户在用电、通行上还有些困难,总书记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作出规划,努力加以解决;走进天津西青区第六埠村四世同堂的杜洪刚家,老人医保、孩子读书、年轻人就业,总书记问得细致;在贵州毕节化屋村村民赵玉学家,总书记同大家一起制作黄粑,并叮嘱当地干部,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
2016年2月,总书记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时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项项举措落地生效,实惠了百姓,温暖了民心。
笑容,来自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做大米粑粑,佤族新年的传统。每到此时,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都会念叨起习近平总书记那声“有福有喜”。
2020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李发顺家,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李发顺邀请总书记一起制作大米粑粑。总书记一连做了两个,笑着说:“摁了个福字,再来一个喜字,有福有喜。”总书记还鼓励孩子们“有志者事竟成”。
如今,李发顺的女儿已研究生毕业;当年想当兵参军的儿子,在部队一切都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
△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欢欢喜喜过新年。
同样在逐梦前行的,还有四川大凉山彝族女孩吉好有果。她梦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梦想的发端,始于2018年。
那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陡沟深的盘山公路,来到昭觉县三河村吉好有果家中。得知吉好有果喜欢唱歌,总书记问她:“要不要唱一首啊?”小姑娘爽快地回答:“要!”接着唱起《国旗国旗真美丽》。纯真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人们。总书记带头鼓掌,称赞她唱得好。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2023年,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吉好有果再次唱响这熟悉的旋律。发端于新春的梦想,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九州同乐,四海同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说:“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
温暖的话语,激励着大家接续奋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编辑丨江雨航 张亚楠
联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置办年货是家家户户迎接春节最重要的事情。
每到春节前夕年味渐浓时,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来到老百姓身边,看看大家日子过得怎么样,年货置办齐了没有。
在甘肃元古堆村、陕西梁家河村、江西神山村等地,总书记送上精心准备的年货,给乡亲们拜年;在云南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年货街、贵州贵阳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山西平遥古城特产店、辽宁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总书记仔细询问当地年货供应情况。一件件年货承载着沉甸甸的牵挂。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王卓婕
编 辑丨李丹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刘禛 王卓婕 宋春燕 闫田田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每到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山一程、水一程,总书记来到人民群众中间,察民情、问冷暖、送祝福。
1月22日,总书记来到辽宁葫芦岛市的一个村子,开启春节前夕看望慰问行程。隆冬时节,一座小山村温暖整个中国。
01
一次暖心踏访
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乡亲们早早地挂上了灯笼,贴上喜庆的对联、窗花,村子里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新房鳞次栉比,院落错落有致,眼前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曾遭遇一场严重的灾害。
△祝家沟村。(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一天时间下了一年的雨!”去年8月20日前后,一场历史罕见的超强降雨导致辽宁省葫芦岛市遭遇洪涝灾害。位于山区、地势低洼的祝家沟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乡村之一。村里积水最深处达到6米,51户村民住房受损,其中41户已经不具备在原址修复重建的条件。
△被洪水淹没的祝家沟村。
快过年了,乡亲们安置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这个年?带着这份惦念,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恢复重建情况。
洪水过后,村里为受灾最严重的41户186名群众异地重建了新居。新居比旧址高出近40米。根据每户人口数量和实际需求,分别设计建造了6种不同户型,面积从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水泥马路修到了家门口,水、电、网络入户,卫生间里还安装了马桶……不到两个月时间,一座“祝家新村”拔地而起。灾区群众在入冬前有了温暖的新家。
△祝家新村。(总台央视记者金雨秋拍摄)
总书记走进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质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况。
村民王宝维一家,早早为过年做好了准备。院子里的储物缸装得满满当当,东北特色的杀猪菜热气腾腾。农历小年前,在外务工的大儿子一家也回到家中。一家十口包饺子、蒸豆包,满是过年的喜庆。
△王宝维家中的年货、杀猪菜。(总台央视记者史伟、钟锋拍摄)
王宝维告诉《时政新闻眼》,去年那场暴雨把自己的老宅淹到了屋檐。没想到这么快一家人就住进了新居。他说,“有家的感觉,心里热乎乎的。有房子住了,有家了,这就不怕了。感谢党!”
△王宝维一家正在包饺子。(总台央视记者张垚拍摄)
△四世同堂的王宝维一家。(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春节前夕,在中国人最能感知温暖的时节,总书记走访受灾群众,察看重建,关注过冬,既温暖人心,又传递信心。
△祝家沟村的红灯笼。(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2
一份深情牵挂
“我一直牵挂受灾群众。”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受灾群众身边,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其中,既有春节前夕的看望慰问,也有国内考察期间的实地走访。
△祝家沟村。(总台记者王晓亮拍摄)
行程之中,有温暖惦念。
2015年1月,总书记当年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几个月前发生6.5级地震的云南鲁甸县。总书记指出,“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2023年11月,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总书记走进遭受洪涝灾害的村民李盟家中。他说,“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
不久前,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并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强调要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祝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广记者马喆拍摄)
行程之中,有细致部署。
2022年1月,总书记冒雪来到山西霍州市冯南垣村察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看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总书记很欣慰,“乡亲们在生产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党和政府要继续帮助解决。”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尚志市龙王庙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指出,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
△2023年9月,黑龙江龙王庙村村民在修缮在洪水中受损的房屋。(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行程之中,有深情礼赞。
在黑龙江尚志市龙王庙村,总书记强调,“在咱们中国,人民群众遇到困难,还是要发挥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全力支持!”
在河北涿州市万全庄村,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总书记同乡亲们说,“我从大家的表情看到了希望。我们灾后的生活比以前还会更好。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加快恢复重建、推进乡村振兴。”
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专门点赞:“面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大家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祝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03
一串新春足迹
这次到辽宁,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次国内考察,也是他担任总书记以来连续第13年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回顾这13次新春足迹,《时政新闻眼》梳理出这样一组数据:
6次前往西部地区:2013年赴甘肃、2014年赴内蒙古、2015年赴陕西、2018年赴四川、2020年赴云南、2021年赴贵州。2023年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六个省市的基层干部群众,其中有两个西部省份。
8次把首站选在了农村:2013年甘肃元古堆村、2015年陕西梁家河村、2017年河北德胜村、2018年四川三河村、2020年云南司莫拉村、2022年山西冯南垣村、2024年天津第六埠村和今年辽宁祝家沟村。
△祝家沟村。(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牵挂什么人,关心哪些事?这串新春足迹勾勒出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2013年,总书记首次春节前夕考察来到甘肃。他说,“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2014年1月,总书记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在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总书记说,“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24年2月,总书记在天津西青区第六埠村看望受灾群众时说,“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坚定话语,道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
△祝家沟村。(总台央视记者张垚拍摄)
总书记这次到辽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四次到辽宁考察。
在辽宁这片热土,总书记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谋新时代东北振兴……擘画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三年前,总书记在沈阳考察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监制|申勇 龚雪辉
主笔|时冉
记者|史伟 卢心雨 马喆 张垚 金雨秋 彭汉明 范凯 钟锋 郭鸿 段德文 杨立峰 范一鸣 邢彬 赵化
视觉|陈括 张晶
1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斯里兰卡传统友好。建交68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树立了不同国家友好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斯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当前,中斯关系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契机,双方要从战略高度把握中斯关系,共同打造中斯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把斯里兰卡置于周边外交重要方向,将一如既往支持斯里兰卡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斯方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斯方深化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加强两国各部门对话沟通。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斯里兰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方将积极支持斯方聚焦经济建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打造新的亮点。要加强双方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心联通”。中方愿同斯方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内的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事关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全球南方联合自强,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迪萨纳亚克表示,很高兴新年伊始来华访问。斯方钦佩中国在经济、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中国一直是斯里兰卡可靠的朋友和伙伴。斯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感谢中方在斯方维护独立、主权和正当权益上给予的宝贵支持。斯方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提升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斯投资兴业,愿同中方加强基础设施、能源、农业、金融、减贫、数字转型、旅游、海洋、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中国是全球南方重要引领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斯方愿同中方继续在多边场合加强协调、相互支持,维护好共同利益。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和农产品输华、社会民生、新闻广电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迪萨纳亚克举行欢迎仪式。
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斯两国国歌。迪萨纳亚克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当晚,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迪萨纳亚克举行欢迎宴会。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马卓言)1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
米切尔就西藏定日遭受地震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习近平对此表示感谢,指出此次地震发生在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中方在最短时间完成救援和临时安置,也将在最短时间开展重建,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格关系稳定发展,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人民友谊日益深厚。中方愿同格方一道,加强两国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中格合作收获更多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习近平强调,维护和发展中格关系,符合中格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要总结复交2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格关系长期高水平发展擘画新蓝图。中方支持格方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格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密切各领域友好交往。中国的发展将为包括格林纳达在内的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为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帮助,在新能源、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打造两国合作新亮点。中方支持格方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愿继续推动国际社会重视小岛屿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切和诉求。双方还要密切人员交往,加强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中方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愿同格方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中方始终高度重视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愿继续为这一地区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深化双方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米切尔感谢中方在去年7月格遭受特大飓风后及时提供援助。米切尔表示,格中关系过去20年来不断深化。格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格方从格中关系受益良多,期待不断加强对华合作。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领导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格方愿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引领者,一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事务中言行一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格方愿坚定同中方站在一起,落实好三大全球倡议,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王毅参加会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策划:孙志平、樊华
统筹:杨咏、杨云燕
编导:王洪流
配音:王帅龙
记者:梁爱平、谢晗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王沪宁主持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2月3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首都各族各界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2025年元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习近平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我们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习近平强调,一年来,人民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紧扣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加强自身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习近平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积极议政建言,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茶话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他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坚定信心、团结奋进,为全面完成202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广泛凝心聚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讲话,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茶话会上,习近平等来到各界人士中间,同大家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全国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最后,全场起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会场内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部分领导同志,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和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在京老同志出席茶话会。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2019年11月19日,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深情寄语。
自1989年至今,35年风雨历程,这项以“希望”命名,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初衷的社会公益事业,传递了党的温暖,点亮了数以百万计青少年的梦想和未来。
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时刻把青少年教育培养放在心中重要位置,始终对希望工程念兹在兹,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
“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冬梅很励志,考上福建师范大学了,我很高兴。一个贫困家庭走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我离开福建,县里的同志要替我多给予关心照顾,让孩子在大学里更好地成人成才。”2002年10月,离开福建到浙江任职前,习近平特别叮嘱平潭县的同志照看林冬梅。
1994年,就读于福建省平潭县新门希望小学的林冬梅,学习成绩优异,但因家里贫困交不上学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通过希望工程对接资助了这名贫困失学儿童。
按照当时规定,受助学生小学毕业后,资助人可以不再提供资助。但连续12年,习近平一直资助林冬梅,直到大学毕业。
直到今天,林冬梅还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习叔叔冒雨到她家里看望,和蔼地对她说:“你好好地努力学习,不用担心学费交不起,我就是来帮助你的”“参加希望工程帮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参与的同时,自身也深受教育”。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温暖了林冬梅的心,点燃了贫困学子成长成才的希望。
八次看望、五次回信,习近平的关心关怀始终指引着林冬梅的成长之路。“习叔叔在我心中播下了希望、奋斗、感恩的种子,教会了我踏实成长、自立自强,教会了我关爱他人、回馈社会。”参加工作后,林冬梅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扶智”……无论在地方还是中央工作,习近平始终牵挂着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他深知,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
寒冬时节,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旁的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内,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锻炼、笑声不断。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留下满怀深情的嘱托:“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所小学,习近平曾两次通信、两次到访,有着特殊缘分。
早在1995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发起“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杨家岭小学获助重建。当年3月,习近平给学校校长写来一封信。信中说:“有机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与你们建立联系,很高兴。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学生入学困难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内容。”
当年4月,习近平在福州出席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捐建仪式,指出“希望工程作为文明工程和人才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在同一蓝天下的少年儿童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今天与明天”。
在梁家河,办扫盲班;在正定,为山村小学捐款;在福建,启动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在浙江,要求设立“希望工程”基金,保证民工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在上海,嘱咐希望工程继续努力……
一路走来,习近平身体力行,传递真情和温暖,用“希望”的光芒照亮莘莘学子成长成才之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35年来,平均每天有580多名困难孩子得到希望工程资助。希望工程锲而不舍地追求一个朴素目标: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
“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看到来信,我回想起20年前为你们学校培土奠基的情景。”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的回信。
之江小学的前身是半山腰上的一所山区小学。山高路陡、校舍老旧,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一些孩子天不亮就得出门上学。
2004年初,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机制下,之江小学成为浙江在南充援建的160多所希望小学之一。那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为学校奠基,殷殷嘱托“要把这座学校建好,让山村里的孩子早日成才”。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如今的之江小学图书室、种植园、塑胶跑道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一块镌刻“感恩”二字的大石头格外醒目,上面还有两排小字:“浙江省对口援建,铭记2004年5月17日”。
贫困落后地区、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肠挂肚。
“我到一些贫困地方去看,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在家里待着,没有上学。贫困地区教育一定要搞上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上大学的机会,再过十年八年能够成为致富能手,起码有本事挣到饭吃,不至于再过穷日子。”
2018年农历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当要离开村子的时候,两个彝族小朋友大声喊道:“习爷爷,再见。”总书记向他们挥挥手说:“小朋友,再见”,并对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说:“小孩的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家外墙上用彝语和汉语书写的标语好像为这一幕做了生动的注脚——“江河流不尽,知识学不完”。
“孩子有没有学上”“孩子书读得怎么样”“孩子在哪里上学”……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时,看到家里有孩子就悉心询问。他一遍遍强调“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聚焦教育扶贫,拓展帮扶内涵,也是希望工程的不懈追求。
安徽省金寨县,是我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所在地,也是“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乡。改变“大眼睛”们命运的希望工程,正是从这里“萌发”。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考察,走进贫困户陈泽申家。听说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总书记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强调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如今,陈泽申的孙子已大学毕业留在合肥工作。金寨县希望小学也从“蜗居”于祠堂变为拥有两个校区、数栋校舍的现代化学校。
“总书记所说的‘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让我深有感触,教育给予‘志’与‘智’在贫瘠土地生根发芽的可能和空间。”从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到践行者,“苏明娟助学基金”的发起人苏明娟见证了山区“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蝶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及希望工程的使命也从“救助”向“救助—发展”转变,从物质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让农村孩子同等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拥抱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知识托举人生,教育点亮希望,这不仅改变了无数个“大眼睛”的命运,也承载和托起了教育强国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走进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北梁村,群山环抱中,几座红色教学楼格外醒目。书声琅琅、欢声笑语,让这里充满朝气。
数十年前,这所学校校舍破败,学生冬天上学还得自备火盆取暖。2000年,这里重建为北梁希望小学。十多年后,新建教学楼,希望工程再次捐赠100万元。
2018年儿童节前夕,听说学校即将恢复为完全小学,孩子们在校能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给孩子们回信,鼓励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滋养着幼小的心灵,孕育着无边的梦想。要当科学家、解放军、医生……每每说到梦想,小伙伴们总是可以谈论很久。
如今,学校更名为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教学楼楼顶上“托起明天的太阳”七个大字十分醒目。这也正是对希望工程的生动诠释。
爱心托举希望,希望成就未来。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希望工程共援建希望小学21141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0余万人。千千万万个孩子因希望工程的帮助,心怀感恩、努力学习,书写着更美好的明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19年4月,冒着早春细雨,习近平总书记沿着蜿蜒的山路,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支教多长时间了?”“现在工资水平和县城或者其他地方比怎么样?”“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中益乡小学操场上,习近平总书记暖人心扉的关怀,让老师们倍觉亲切。
当听到教师马影翠曾是中益乡小学学生,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育人,总书记高兴地说:“我就希望看到有这样扎根这里的一批乡村教师,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家乡培养这些优秀的后代。”
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希望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希望乡村教师”项目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志愿者支教,将更丰富多样的课堂跨越群山、送入村小……
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希望工程坚持既“走出去”又“请进来”,以多种举措为学校和教师赋能,不断拓展这一以助学为宗旨的公益项目新的维度。
在希望工程助力下,越来越多乡村教师耕耘在希望的田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开蒙启智、筑梦未来。
2007年,上海希望工程倡议“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得到市民积极响应,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老革命方耀熊夫妇一生简朴,却拿出全部积蓄100万元奉献爱心;退休职工浦幼源卖掉了自己的一处住宅,捐出25万元援建学校……
围绕这项工作,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叮嘱“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并称赞“上海市的希望工程工作十数年如一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效明显”。
沙石虽小,汇聚夯实可成巍巍巨塔;微光虽弱,万千集聚终能璀璨闪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希望工程“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
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229.64亿元。数字背后,是亿万善举的汇聚,更是爱心希望的绵延。
“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情深意长,指引这项播种“希望”的公益项目助力更多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追梦没有止境,护航希望的步伐就不会停止。新时代新征程,更多温暖的故事将继续书写。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7日 01 版)
新时代,“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
“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人“用得上”信息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
一枝一叶总关情。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考察。在远程医疗管理系统显示屏前,听说有1000多家医疗机构在用这个系统,总书记很高兴,感慨地说:“医疗卫生服务加上信息化,如虎添翼啊!要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更好为群众服务。”
言语间,民生萦怀。目前,国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率地市级已经达到10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普及应用”。
打通堵点,破解机制难题,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群众得以享受更优质信息服务。
“嘀!”轻轻一扫,结算完成。来自浙江的患者在北京一家医院,拿出手机点开“医保电子凭证”完成结算。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加速推进社保卡区域“一卡通”、全国“一卡通”,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打开电视,直接就是想看的节目。此前困扰用户的开机广告、“会员注册”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电视“套娃”收费,截至今年9月,全国超八成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实现开机看直播。
“慕课西部行计划”实施以来,累计向西部高校提供20.7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
“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
…………
如何降低使用成本,缩小数字鸿沟,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群众“用得起”信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记挂在心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惠包容发展让农村、偏远地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数字生活。截至今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04亿人,城乡数字鸿沟加速弥合;行政村通宽带率达100%……
2020年4月20日,秦岭深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金米村的村民们从拿锄头刨地转为用智能手机打理木耳种植,电商也联到了家门口,陕南几乎每个市县都有电商协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直播平台前,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3%。
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办事更便利。信息服务还要让群众“用得好”。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考察。总书记指出:“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一点一滴、一桩一件,关乎亿万群众所念所盼。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
“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着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
“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政务服务更便利。
如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成为现实;我国90%以上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
信息时代,活力涌动。数字社会,生机勃勃。
新征程上,奋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定能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