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先导力量。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和本省产业发展需要,“十四五”以来,安徽定目标、划主线、建机制、筑生态,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构建新支柱、打造新引擎。
今天上午,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瞄准深度推理、语音同传等细分行业,再次发布新技术、新能力。从2023年5月至今,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星火大模型已历经9次迭代升级,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一步一步实现了从快速追赶到主动引领。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庆峰
在这个领域中做到跟国际“比肩”,甚至在部分算法和应用场景中,我们做得在全球领先。
开发大模型,算力是基础。然而,在科大讯飞训练大模型的过程中,算力却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吴晓如
就是它(大模型)对算力的消耗,可能是我们以前的所做的各种技术跟它都不在一个量级上,就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别人只要有钱,他就可以买国外成熟的算力,我们那时候花钱有的资源是买不到的。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倒逼企业启动国产化算力建设。联合业界头部厂商,从底座搭起,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科大讯飞建成了国内首个全国产万卡平台,为大模型的快速成长进步夯实了根基。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庆峰
在构成算力集群来训(练)超大规模的人工智能的模型,比如说1万多亿的参数的模型上,我们要构建系统级优势,这方面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了一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在内,以未来产业为支点,安徽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这两年,省委、省政府把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技术创新、构建应用场景、引进优质项目;尤其是2024年,着重做好未来产业“立”的工作,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7个重点领域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等N个兼顾领域,全面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从牵头抓总的实施方案,到具体执行的行动计划,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高位推进。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发展处 处长 任晓凡
在集聚发展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星”企业,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启动筹建;在政策支持方面,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导向,统筹用好政府资金、耐心资本、科创金融等方式,扶持未来产业做强做大。
营造肥沃土壤,安徽省未来产业逐渐展露头角。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安徽正加快突破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到2027年要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整机产品;在商业航天领域,落户安徽池州的星河动力公司已先后完成15次发射,把54颗卫星送入太空,最高发射记录是9天3次。
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百奇
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们也是有信心,未来10年左右时间,我们能够追赶上国际上最先进的商业航天水平,甚至有机会在这个产业上实现超越。
从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到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秉承这样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当前安徽正在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未来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副秘书长 曾建平
安徽省在培养这种未来产业、高科技产业上是很有眼光的,是很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的。在更加确定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比如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核聚变,往这个“富矿”一直挖下去,会带来非常好的未来。
近期,安徽16市陆续召开两会,在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公布了2024年的成绩单,并明确了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在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和机遇,各地坚定信心,迈开坚实步伐。
合肥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左右,增幅居万亿城市首位。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
淮北
2024年“成绩单”:
经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亳州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
宿州
2024年“成绩单”:
生产总值超2400亿元,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蚌埠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阜阳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500亿元,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速与全省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
淮南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以上。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
滁州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六安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马鞍山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芜湖
2024年“成绩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
宣城
2024年“成绩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铜陵
2024年“成绩单”:
全市预计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池州
2024年“成绩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5%。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安庆
2024年“成绩单”: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
黄山
2024年“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首破1100亿元,较上年增长5.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018年以来最好位次,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为2013年以来最好位次。
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来源:中安在线综合
“好吃好看又好玩,赶大集真是太有意思了!”1月15日下午,在灵璧县钟灵文化广场,来自赞比亚的芈丽(中文名)带着儿子和女儿前来赶集,不仅欣赏到精彩的节目,还置办了心仪的年货,乐得合不拢嘴。
当天,以“年货大集 电商助力”为主题的2025中国·灵璧农文旅电商嘉年华开幕。本次活动旨在为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大户和电商主播搭建互动合作平台,为灵璧县及我省特色农文旅产品宣传推介助力。
早在半月前,这场“年货大集”就已提前宣传造势,不仅吸引了灵璧县及周边居民,也引起了一些居住在宿州的外国友人关注,他们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呼朋唤友,当天一大早就赶到集市上,边逛边买,十分开心。
这场别开生面的“年货大集”,既有线下年味市集,也有电商直播大赛;既有全省AIGC首届文创大赛,也有青年音乐节;既有国潮“韵”动特色演艺,也有现场说媒的相亲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让赶集群众大呼过瘾。
“年货品种多、有特色、年味足。”漫步设有200多个展位的“年味市集”,群众这样评价。灵璧特色农文旅工产品及省内部分优质农产品在市集上展销,掀起了一波消费高潮。钟馗画、剪纸、编草艺、糖画等手艺人现场制作非遗产品,吸引众人驻足观看。“食肆街”里,灵璧县内外特色小吃扎堆,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冯庙烧饼等摊位前排起了长龙。
为活跃市集气氛,驻村第一书记化身“推介官”,通过“直播逛展”与“直播带货”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与观众热烈互动,宣传推介灵璧特色农文旅产品,助力更多灵璧好物好品好景“上云出圈”。
当来自乌克兰的欧莉娅(中文名)走到娄庄镇汴河村的展位前询问农产品价格时,驻村工作队负责人特意用英语介绍,没想到欧莉娅连连摆手说:“我会中文,我们用中文交流吧。”一句话逗乐了周围群众。
年货热销的同时,“村播”电商大赛也在展开激烈角逐。灵璧籍及县域内从事电商网络销售直播人员各显神通,为灵璧特色农文旅工产品进行直播带货。“举办这场大赛的目的是进一步宣传推介大美灵璧,培育和挖掘‘村播’电商能人,提升灵璧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灵璧县政府负责同志说。
国潮“韵”动特色演艺结合嘉年华主题,通过“非遗+演出”的形式,为“赶集”群众献上了一道“欢乐盛宴”。
“宋韵白话说灵璧”以评书+快板形式,展现灵璧特色历史文化,令观众如痴如醉;融合传统唢呐与电子音乐的电音唢呐,体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吸引了许多年轻观众;舞龙、舞狮、锣鼓秧歌、划旱船……“踩街”民俗勾起了大家的美好回忆。宿州籍网红歌手“黑大婶”以一首火遍全网的“苹果香”博得满堂彩。“没想到‘黑大嫂’是咱家乡人。今天终于见到真容了。”一位年轻小伙一边录着视频,一边发朋友圈,显得特别激动。
这次“年货大集”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大型相亲活动,引得众多来“赶集”的群众围观和参与。通过“相亲角”留字条、抛绣球、情歌对唱、现场说媒等环节设置,增强了相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当天就有9对单身男女上台表白和互加微信。
“传统的、现代的,高雅的、通俗的,真是看都看不过来。在宿州居住了这么久,吃过符离集烧鸡,也吃过宿州面皮和地锅鸡,但这样的‘大集’还是头一回赶。”欧莉娅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不住地感叹。
■ 本报记者 何雪峰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肥西县的华翔汽车金属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5400吨的冲压机作业声轰鸣。截至目前,企业已为汽车整车厂供应3万套车身件等产品。“我们随大众安徽的投产而来,下一步将加快建设二期项目。”公司总经理张帆说。
此前,肥西的汽车产业以江淮轻卡基地为主,周边分布着50多家中小零配件企业。汽车产业产品附加值低、配套产业协同能力弱等问题,一度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居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肥西县投资促进中心党组成员高继武坦言。近年来,肥西县瞄准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作为增长赛道。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地从关键核心零部件着手进行项目招引。
河北金力是一家生产电池隔膜的龙头企业,有意落户安徽。在肥西县招商人员的努力下,企业很快确定了投资意向,并在肥西县官亭镇选址落户。如今,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肥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为更好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肥西县确定了12个重点经济部门作为服务单位,为项目提供从开工到达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作为专注于锂电池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安徽和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于2022年与肥西签约。之后,肥西县相关部门及时跟进,结合项目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要求,很快为企业选出了合适的地块。仅一年半时间,项目顺利实现投产。
截至目前,肥西县集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企业100多家,满产产值超1500亿元,形成了整车、高端零部件、后市场全产业生态的发展格局。
从以家电、汽车零配件为主的传统制造,到如今形成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肥西县瞄准新兴产业赛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近两年,当地累计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41个、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超百亿元项目6个,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人民网阜南1月14日电(记者赵越、王锐)“暖城阜阳用暖心、暖意、暖情迎接每一位归心似箭的游子和远道而来的游客。”1月13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举行的“文旅惠民促消费,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安徽文旅主题活动暨阜阳“千集百会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上,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明文以“三暖”致辞,欢迎归乡游子和远道而来的游客。
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东、颍泉3区,临泉、太和、阜南、颍上4县和界首市,户籍人口1081万,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人口超千万地级市之一。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阜阳之暖,暖在多彩的活动里。”胡明文说,阜阳将举办“2025阜阳新春文化进万家·千场文化惠民”主题活动,“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以及民俗表演巡游、舞龙舞狮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旨在让市民和游客品味浓浓的文化年味。
“阜阳之暖,暖在丰富的场景里。”胡明文介绍,双清湾夜游、八里河景区“颍上·行”实景演艺、“烟火水乡宋韵西湖”新春灯展等十大沉浸式演艺新场景,将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同时,阜阳市还将组织开展跨年巡街晚会、非遗灯火秀、雪地音乐节等活动,打造“夜购、夜食、夜娱、夜游”多业态融合的夜间消费新场景。
临泉国家级非遗展演肘阁抬阁。安徽文旅供图
“阜阳之暖,暖在地道的美食里。”胡明文说,过去一年,阜阳格拉条、阜阳卷馍、太和板面等阜阳美食的成功出圈,特色美食已经成为阜阳文旅的重要名片。“这些独具特色的美食,将让市民和游客的味蕾得到满足,同时感受到阜阳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春节期间,阜阳市将推动全市A级旅游景区实行门票特惠,激发节日消费活力。同时,还将组织开展特色街区促销活动,支持文创产品、非遗美食展销,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位于阜南县七彩幻城景区的打铁花表演。安徽文旅供图
烟火水乡、暖城阜阳。胡明文表示,阜阳市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全域旅游布局,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构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让阜阳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魅力,让每位市民和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惊喜和满足,以美好阜阳的出彩助力美好安徽的多彩。
1月14日清晨,在合肥市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恒通生活区,75岁的志愿者刘红珍经过一栋楼下,她抬头看了一眼二楼拉开的窗帘,心里瞬间踏实了不少。
楼上,82岁的金从江患有脑梗,卧床多年。比他小一岁的老伴王银霞不离不弃、照料着丈夫的日常生活。“这个窗帘装上去好几年了,他们跟我们约定,窗帘早晚正常开合,就是我们平安的标志。”王银霞指着窗帘告诉记者。
王银霞所说的约定,是恒通社区党建引领品牌公益项目“窗帘之约”。在辖区部分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家中安装带有“窗帘之约”字样的窗帘,社区“暖宝”幸福驿站志愿者与老人约定,每天早晨7:30拉开窗帘,晚上6:30合上窗帘,通过每天早晚巡查窗帘开合情况,确认老人是否平安。
其实,这群“暖宝”志愿者也是一群平均年龄74岁的老人。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军工企业——安徽省通用机械厂从舒城县迁往合肥市瑶海区,与合肥纺织机械厂合并,成为合肥恒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90年代末,这家工厂改制,轰鸣的机器声逐渐消失于城市变迁中。
恒通生活区作为家属院,居住着不少“老军工人”。围绕着小区治理、便民服务、文娱生活,一批活力老人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
2015年,恒通生活区迎来老旧小区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意识到,要想维护好改造成果,加强管理必不可少,事情谁来做?原军工厂13位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挺身而出,成立“永久”牌志愿服务队,成为小区自治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2019年,“暖宝”幸福驿站从“永久”牌志愿服务队分离出来,专门从事为民志愿服务活动。
将近8点,在恒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暖宝”幸福驿站,10余位老人陆续赶来,11台靠墙摆放的缝纫机“哒哒哒”响起,小小驿站热闹喧腾。
今年87岁的徐代英正踩着踏板缝纫一床被套。“这是居民拿过来让改小的被套,我们这里不仅给居民缝缝补补,还做包、围裙、护袖、坐垫……”徐代英向记者一一介绍,声音爽朗、动作利落。
在一旁的小房间,设计师、原军工厂机械师、73岁的周仕顺正在裁剪布料,他拿出自己用废旧的牛仔裤设计出的各种包,将废弃米袋子的黄色提手镶嵌在包上做成拉环,实用大方。
“我们的缝纫机和做布艺的各种材料,都是社区居民捐赠的。”“暖宝”幸福驿站发起人、81岁的老党员郝素云一边整理布料、一边告诉记者,做成的布制品会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时赠送给大家作为伴手礼。
相比于记者两年前探访时的情况,如今,“暖宝”幸福驿站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我们现有25名志愿者,其中有11位是党员,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2岁。”郝素云介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实现助人为乐,而且每天有事干,大家精神状态更好了!
恒通社区党委书记龚雪对此深有感触:“通过发挥老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既帮老人解决问题,又发动老人一起解决问题,让活力老人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今,恒通社区有志愿服务队伍10支,志愿者数量300余人。“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做志愿者”的理念在社区蔚然成风。
■ 本报记者 刘良慧
风,一直是难以驾驭的自然之力。如今,遍布山川湖海、戈壁平原的大小风电,已成为清洁电力的重要来源,而在风力发电行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远离家人陪伴、不顾严寒酷暑,日夜守护保障着风机的安全运行。
本台记者 赵华光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亳州市涡阳县祥风天成风电场。放眼望去,这些迎风而动的“大风车”其高度都在160米以上,平均每天单台机组就可发电4万度。风力发电,说起来简单,看起来容易,但如何保障它们持续干活不罢工,还少不了我身边这些运维人员的守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爬上百米风塔,近距离感受“追风者”云端的坚守。
数九寒冬,身处旷野,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儿地往身上钻。裹着硬实的防护服,配上沉甸甸的安全锁绳,运维工王晓松跟同事一道,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12号风机下,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
亳州市涡阳县祥风天成风电场运维班 班长 王晓松
现在的风机都可以实现高度智能化自检。你看这个就是自检一个报告,50多个风机运行数据。
记者:如果这份报告的显示参数都正常,是不是就不需要爬到机舱去检查了?
王晓松:也不是,这个报告显示的是一个设备运行的参数,相当于一个软件。另外,机舱零部件是否老化、机舱外部密封有没有问题等等,还需要人工去查看,这是巡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紧接着,王晓松和同事就开始了登塔作业。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也跟随其后,相比运检员的娴熟,塔内狭长幽闭的空间,让记者不免有些紧张。
亳州市涡阳县祥风天成风电场运维班 班长 王晓松
现在我们搭乘的是免爬电梯,以前都是徒手爬,然后到塔顶有160米,相当于咱们楼房的60层楼,1年下来每个人至少要爬100多趟,高度加起来相当于登顶珠穆朗玛峰两次。
记者:你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爬吗?
王晓松:第一次爬的时候,生怕一脚踏空,心里很慌。一个来回下来腰也酸、腿也软。现在好多了,有了这些辅助的设备就轻松很多,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差不多能到顶了。
眼前这个大约20来平方米、类似集装箱的空间,就是风机的核心部件——机舱。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发电机、传动轴、风机轮毂、等多种设备。由于是处在离地160米的高度,轻微的风速变化,都会引起不小幅度的晃动,维护过程中,必须克服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才能精准高效完成。
亳州市涡阳县祥风天成风电场运维班 班长 王晓松
现在咱们就是出舱了,是不是感觉风更大了,更冷了。
记者:是的是的,我就感觉到比机舱里面温度要低了好多,往身上钻,还有点眩晕,不敢往下看。
王晓松:一定要挂好安全带,挂好双钩。
机舱外,光秃秃的平台上,没有任何可以抓、靠的地方,工作时,两位运维员只能靠着安全带的保护慢慢挪动,平时再也平常不过的迈步、抬腿,在这里都要倍加小心。
亳州市涡阳县祥风天成风电场运维班 班长 王晓松
永康 硅胶递给我,风向仪下面的硅胶有些脱落了,好。
尽管补胶只是简单的几个动作,但处于这样的环境里,却需要极大的技巧和毅力。
王晓松:哎呀,手冻麻了!
记者 赵华光:太辛苦了!怕不怕?
王晓松:怕,一开始不敢上来,上来了也不敢动,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家孩子说我是蜘蛛侠,想想也对,每完成一项检修,看着风机重新转动,我都很自豪!
刚完成修补,稍作休息,又要赶往下一台风机,春节前要完成全部18台机组的巡检。
王晓松的同事 赵永康
晓松班长是我们这最忙的人,他技术过硬 胆识也十分过人,大家都喊他“风机医生”,跟着他干活心里特别踏实,进步也非常的快。这几年风电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就拿风机来说,单机高度从60米增加160米,功率从1.5mw到提升到了6.5mw。
完成一天的工作,王晓松又接到了电场征询春节值班意见的电话。返回宿舍的路上,车窗外已经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
亳州市涡阳县祥风天成风电场运维班 班长 王晓松
人们常说最幸福的路,就是回家的路,对于我们这一群“追风者”来说,尽管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但每次下班回宿舍的时候,走在路上看到一家一户点亮的灯,就感觉自己也为这万家灯火出了点里,心里特别充实、特别幸福,要坚守这个行业,建设更多的风车,点亮更多的灯。
他为救轻生少女,曾冒雨翻越湿滑的塔型楼顶;他曾与歹徒在洒满汽油的房间缠斗,勇夺歹徒手中的打火机;他曾狂奔两公里擒贼,手指骨折浑然不知……
从警21年,他成功调解各类纠纷6000余起,救助走失群众100余人,挽救危难群众30余人;研发各类大数据警务模型20余个,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深挖线索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获得群众赠送的锦旗100余面。
他就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塘西派出所所长沈刚。
“这时候哪能退”
2024年3月14日,马鞍山阴雨绵绵,一名16岁少女站在居民楼楼顶的屋檐边,随时可能一跃而下。
接到报警后的沈刚跟同事匆匆赶到现场。少女所在的阁楼位置房门紧锁,救援人员无法靠近。
千钧一发之际,沈刚毫不犹豫地冒险从隔壁单元翻窗爬出,顾不上湿滑的瓦片翻越坡顶,从7层仅有半米宽的屋檐艰难地向女孩挪动。
“我逼着自己不往下看,这时候哪能退,必须得把孩子拉回来!”沈刚坦言,自己不是不怕,而是当时要救下女孩的意志帮他克服了恐惧。
沈刚一边挪近,一边尝试劝导女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他借着递水给女孩的由头,一把将她拉回,成功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惊险场面,沈刚历经过多次。
2014年,在一起盗窃案件的抓捕过程中,沈刚遭遇犯罪嫌疑人的疯狂反抗,导致自己右手无名指骨折。他忍着伤痛,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后才去治疗。经医院诊断,沈刚的右手肌腱断裂,至今无法恢复。
沈刚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是在处置一起纠纷警情过程中。当时,犯罪嫌疑人将对方居住的房屋内倒满了汽油,手持打火机扬言要同归于尽。关键时刻,沈刚不顾个人安危,看准时机扑向犯罪嫌疑人,夺下了打火机。
时刻把百姓琐事记心上
身高1.83米的沈刚外表粗犷,实则耐心细腻,百姓家的琐事也时刻记挂在心上。
2024年9月18日10时许,正在所里办公的沈刚接待了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两位老人本是“冤家”,这天各自给沈刚送来一面锦旗。
两位老人3年前结婚,因性格不合,日子过得“鸡飞狗跳”。2024年6月,老两口吵架时,老先生气得拿起了家中的菜刀,老太太惊慌失措报了警。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这家务事不断不行。除了打电话,沈刚隔三岔五就上门给两位老人做调解工作。
起初,老太太有点钻牛角尖,一度埋怨来调解的沈刚,还说要去投诉他。可架不住沈刚“耐磨”,经过3个多月连续上门做工作,不时嘘寒问暖,陪老人拉家常,两位老人终于愿意听沈刚的劝说,解开心结,重归于好。
科技创新赋能基层实战
2023年6月14日,塘西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有群众在辖区的一家生鲜超市发生纠纷,此后又几次接到涉及该超市的报警电话。沈刚通过派出所“警情场景化分析平台”发现了这一重复警情。
经了解,门面房的二房东因经营不善,想与开生鲜超市的租客提前解约,双方产生了经济纠纷,因达不成共识,矛盾逐渐加深。
沈刚联系社区、司法所人员,一起上门为双方做调解工作。半个月内,沈刚组织双方进行了8次调解,最终达成和解。
这起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得益于沈刚用科技创新赋能基层派出所实战。
在塘西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屏幕上不时跳动的数据,展示着辖区警情变化的信息。近期哪类案件突出?哪个社区矛盾纠纷比较多?对这些问题,数据平台会24小时智能化监测分析研判,实现了一屏统揽、一目了然。
这是沈刚带着一批青年民警历时半年自主研发的“警情场景化分析平台”,“专业+机制+大数据”的现代警务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沈刚自研数据算法,优化警情反馈机制,打通了派出所调度指挥的“中枢神经”,将警情分类至社区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警务效能。
沈刚曾积极参与“云智办案通”“法智通移动办案助手”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100余条,实现了案件事前监督、法律条款智能引用、数据自动提取等功能,真正做到为基层民警减负,累计节约研发经费1000余万元。
2020年,沈刚两次站上“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最高领奖台,并被纳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专家后备人才。此外,他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公安部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个人”、2024“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
2023年,沈刚科技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沈刚带领青年民警,立足“打牢基层基础、优化创新效能、整合创新资源、贴合实战需求、完成数字化转型”五大目标开展实战研发,开发出一批小而精、符合基层派出所需求的信息化应用,多项创新成果被推广应用。
听说革命老区安徽六安市,围绕“一只鹅”形成了160亿元产业规模,记者感到很新鲜。新年伊始,迎着冬日暖阳,驱车扎进大别山里。
深冬的大别山依旧翠峰环抱、碧水潺潺。
第一站,记者见到了有着20万粉丝的“网红”金家群。
“我哪有粉丝,都是冲着皖西白鹅来的!”金家群眼里满是笑意。
在田野间散养的皖西白鹅。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10多年前,金家群和丈夫返乡创业,将目光锁定在鹅系列食品开发上,咸鹅、咸鹅爪、咸鹅肫等腌制品都是常年畅销的拳头产品。
生意一直红红火火,但金家群在与本地企业家交流时,发现大家不约而同流露出一丝“小遗憾”:皖西白鹅浑身都是宝,只做成腌制品,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2024年4月,在六安市裕安区政府、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推动下,皖西白鹅食品加工研究院正式成立。
高校在食品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六安鹅食品深加工产业实现落地。当地鹅食品深加工企业在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逐渐实现标准化生产,兼顾口感与营养的十余种鹅菜品,不仅登上本地人的餐桌,还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金家群也“赶时髦”做起了直播带货,自家企业一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还带动形成周边规模养殖户100多家。
以皖西白鹅为原材料烹制的美食。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160亿,光靠“金家群”们还不够。要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还需工业产业挑大梁。
第二站,记者走进位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展厅内,各类羽绒新产品,琳琅满目。
企业负责人张文军随手抓起一把羽绒,松开,霎时间无数“雪花”在他手中绽放,“看,皖西白鹅绒就是好!”
每年冬天,都是皖西白鹅绒质量最优的时期。一片鹅绒重不过一克,装进袋里,却能卖到每吨上百万元的高价。
高品质原材料意味着高起点。但羽绒产业想保持竞争力,提升科技含量才是关键一招。
张文军拿出一簇羽绒尝试点燃,却只见冒烟不见明火。“这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阻燃羽绒材料,已经用于户外徒步、消防等特种装备生产上。”张文军自豪地说。
2018年,海洋羽毛成立企业研究中心,与高校联手研发出抗菌绒、防水绒、彩色绒等科技羽绒产品,已成为国内外一线服装品牌原材料供应商。
海洋羽毛生产的各种羽绒。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除了经开区,乡镇也藏着“宝贝”。
第三站,记者来到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镇上3家羽毛球规上厂家去年起陆续收到国际赛事用球订单。
王莉是六安市宇翔体育用品公司质检员,每天的工作,是观察羽毛球飞行轨迹和落点给产品打分。
“都是机器制作,都是好球。”王莉顿了顿说,“家门口打工每个月能挣5000块,镇上羽毛球产业发展挺好!”数据显示“六安造”羽毛球已占全国训练用球的40%。
曾经的大别山贫困区,绘出如今的山乡新画卷。记者一路走,一路看,看到的是惊喜,收获的是信心。
“你看,绿水青山之间,每年超1700万只的鹅饲养量,完备、先进的制造业体系,还有日益提升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这不就是我们身在山乡、竞争全球的底气嘛!”张文军的话在记者耳畔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