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安徽日报》2025年2月13日 4版

从创新服务模式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我省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活动冒热气,为文旅融合添光彩——

徽风皖韵“进站”,群众当好“主演”

我省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12个,村级文化中心17600多个。这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单元连接城乡,服务发展,从创新服务模式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从提升设施利用率到增强群众参与度,把握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新变化,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了宝贵经验。
一个基层文化站里应该是什么场景?文化能人善比拼,文化品牌接地气,文化活动冒热气,文旅融合添光彩……
乡镇(街道)文化站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单元,承载着连接城乡、服务群众、传承文化、促进发展的重要使命。据了解,我省共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12个,从业人员4061人;村级文化中心17600多个。我省举办的“村晚”、“送戏进万村”、广场舞大赛、“歌唱祖国”主题群众歌咏会等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前不久,安徽省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们在合肥学习了解专家们带来的省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优质案例。
图片安徽画廊常态化举办优质美术作品展览。(资料图片)
“近年来,安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在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亮点频出。比如,安徽的‘村晚’历来走在全国前列,安徽的数字化建设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构建了以安徽公共文化云为核心的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网络平台。”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赵保颖认为,从创新服务模式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从提升设施利用率到增强群众参与度,安徽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在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体系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中,既有品牌如何常办常新,新创活动如何出彩出新?会聚一堂的文化站长们也分享了各自的经验,有哪些“好声音”和“金点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
登台,“村晚”历久弥新
在“中国好人”、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文化站站长沙扣年的记忆中,章广镇乡村春晚早在1966年至1978年间办过12届。在沙扣年担任文化站站长后,又连续举办了31届,而沙扣年也已经扎根山区从事基层文化工作42年。
“1993年农历十二月筹备举办章广第一届乡村春晚,48位演员编排了唢呐、小品、诗朗诵、三句半、舞蹈等16个文艺节目。演出时,观众有2000多人。”沙扣年说,章广镇的乡村春晚成为全国举办乡村春晚时间最长的乡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春晚发源地。一大批让群众满意的节目,给当地居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文艺节目是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演出,潜移默化改变村民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让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氛围更浓,让大家幸福感、获得感一天比一天多。”章广镇的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四届乡村春晚通过安徽省公共文化云直播,每场春晚浏览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从2000名观众到20万人次浏览点击量,是新时代群文工作创新路径方法的体现,也是一项活动走向品牌化的佐证。近年来,安徽的“村晚”,遍地开花、四季登台,并由单一的文艺演出逐渐成为与好物推介、文化传承、旅游引流等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村晚”火,火在有乡土气息,有民俗风味,有地域特色,有传统传承,这一文化品牌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建设、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片前不久,群文摄影人相聚六安发现民俗之美。(资料图片)
“进站”,共享文化港湾
“截至目前,我们中心注册的文化志愿者超过300人。”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文化站站长张报说。近年来,曹老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先后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特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省二级公共文化阅读空间等称号。
如何让各种资源得以整合并发挥最大效能?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文化站近年来探索出纯公益、半公益和半社会化三种合作模式,积极引导一些机构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投身公益事业。
“在本土资源挖掘上,我们注重发现和培养草根文化能人。例如,特邀农民书法家史超、市级花鼓灯传人安庆好、武当直趟八卦传承人朱林修等老师开班任教。此外,我们将周郢花鼓灯队、周集泗州戏小剧团、金山湖广场舞队等群众文化团体纳入中心的管理与扶持范围,将其打造成具有代表性的站办文艺队伍。通过整合辖区内社会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张报介绍,该文化站“进站”客流量逐年提高,2023年超过7万人次,2024年突破8万人次。
“不打烊”的文化站,是基层群众的温暖港湾。“无论是制度的创新还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张报的一席话赢得共鸣,只有坚守文化为民的初心,对文化有情怀、有热情,才能在工作中有付出、有成效。
创作,引来源头活水
“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肩负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与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而群众文化作品的发掘与编创,则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安庆市怀宁县凉亭乡文化站站长江恒非常关注如何编创佳作。
戏曲是怀宁的一张金字招牌。江恒介绍,怀宁县凉亭乡积极打造黄梅戏“小剧场+旅游”,把小剧场纳入当地文旅创建和旅游线路开发,为人们提供“白天观景、晚上赏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推动消费人气“聚”起来、文旅消费“旺”起来。凉亭乡的黄梅戏小剧场是一个个流动的剧场,到了晚上,老百姓们台子一搭、戏一唱,剧场就起来了,舞台简陋也会热气腾腾,可谓黄梅之音处处传。
图片近日,第四届安徽省群星奖评选舞蹈门类决赛在凤阳县花鼓大剧院举办。(冯晓曦 喻航 摄
“看见”素材、“听到”素材、“感悟”素材,将这些从群众生活中挖掘出的智慧珍珠,用创意的丝线串连起来,编织成美丽的“文化锦缎”,在江恒看来,这是基层文化站长需要练就的扎实“基本功”。江恒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点在群众文化作品编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就是基层群文工作者开展群众文化作品编创的源泉与宝库。我们应当深入群众生活,挖掘创作素材;注重群众参与,激发创作活力;创新编创手法,适应时代需求。”


【详情】
时间:2025-02-13 19:51

      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春节前后共同组织的公共就业服务知名品牌,2025年开年,安徽省“春风行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全省的求职者与用工企业在“春风行动”中搭建了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产业快速复工复产,促进劳动者就近就业增收。

  安徽各地纷纷行动,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等多种形式,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据了解,安徽省2025年“春风行动”将持续到3月中旬,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实现服务范围广覆盖、就业帮扶见成效、市场热度有提升。

  观望当下的安徽就业大市场,企业与求职者们正在阵阵吹拂的“春风”中陆续“牵手”。

春风舞,劲吹江淮大地

  “过去一年,你们怀揣梦想,告别家人,远离家乡,走南闯北,务工创业,用辛劳和汗水为家庭幸福创造财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展示了珠城儿女勤奋敬业、朴素善良的美好品质……”

  春节期间,返乡人员欧元博读着来自家乡蚌埠《致全市外出返乡人员的一封信》时,深受触动。“还是家乡最懂我们打工人的心声。信里提到了蚌埠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而且我看到招聘活动安排中还有多次云探厂等能直观感受蚌埠产业发展的内容,我将多了解家乡,如果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就留下来。”欧元博说。

  为利用有效时期给辖区内居民提供就业帮扶,蚌埠市人社部门在春节假期摸清有意留乡就业的劳动者信息,同时提供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指导。据悉,蚌埠市在1至3月共安排320场各类招聘活动,帮助更多返乡人员留在家乡就业创业。

  据统计,蚌埠市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54场,累计提供岗位5.9万个。“我们将持续开展‘送岗下乡’‘人企探岗’等活动,全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以上,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不必去远方,珠城就是好地方’的梦想。”该市人社局副局长邹振华表示。

  近日,走进安庆市体育馆内,2025年“春风行动”新春大型招聘活动让现场呈现一派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安徽省“春风行动”现场推进活动主场和安庆市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

  作为安徽省“春风行动”现场推进活动主场和安庆市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招聘会采取“线下招聘+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活动现场,215家企业提供1.8万余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000人。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家乡的这种线下大型招聘会,这个招聘会规模很大,企业提供的岗位和薪资待遇都不错,现在安徽的发展很快,很希望留在家乡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童瑶说。

  近年来,选择留在家乡发展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从招聘现场发布的岗位需求可以看到,本次招聘会涵盖汽车制造业、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食品电子、医药环保、科技商贸等多个行业。

  其中,安庆市128家企业提供了4000多个岗位。同时,招聘会还设有校企合作专区,搭建在宜高校和用工企业的对接平台,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现场还设有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和政策咨询专区以及三公里就业服务站专区,为求职者提供专业指导、岗位推荐等贴心服务。

  记者了解到,招聘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模式。16家代表企业参与直播带岗,共提供3790个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紧抓务工人员返乡择业的黄金期和企业复工复产等关键期,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全方位拓宽就业渠道。”安庆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密集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吸引更多返乡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全力以赴保用工、惠民生、助发展。

春风暖,贴近群众“接地气”

  如今,许多“宝妈”面临着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巨大挑战。兼顾好家庭和事业,是摆在许多女性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日,在2025年合肥市暨瑶海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就看到了“妈妈岗”专场区域,量身定制符合“宝妈”需求的岗位,共有30多家家政服务等企业参加。此次多模式、多工种、多层次“妈妈岗”的设置,满足了不同“宝妈”的就业需求,让更多“宝妈”实现“挣钱带娃两不误”。

2025年合肥市暨瑶海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设置“妈妈岗”

  人性化用人模式的创新发展,正体现了社会和企业对女性照顾家庭和工作需求的深刻理解。

  除了“妈妈岗”,招聘会还组织了111家重点企业设台招聘。包括合肥比亚迪、合肥海尔、安利股份、顶津食品、国轩电池等,提供就业岗位近8000个,覆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服务等多个热门行业领域,充分满足了不同专业求职者的多元化需求。

  春风行动在给求职者带来精准就业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搭建起了招纳贤士的桥梁。

  “春节后是我们企业用工的高峰期,这次招聘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会帮助我们快速招到合适的员工,有效地缓解用工难题。”一位参会的企业HR对特殊节点的招聘会表示十分满意。

  合肥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春风行动、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等为契机,结合全省“2+N”招聘年度安排计划,开展各类求职用工系列招聘行动,不断健全公共就业长效服务机制,线上线下多方推送岗位需求信息,以就业工作“开门红”助推经济发展“开门红”。

  除了合肥市的“妈妈岗”,针对女性的求职需求,安徽各地推出多种形式女性专场招聘活动,拓宽基层妇女就业渠道。

  2月7日,淮北市2025年“春风送岗 情暖姐妹”招聘会举行,通过线上线下举办“家政进社区”“女性专场”“校园招聘”等活动;2月11日—12日,亳州市利辛县举办“巾帼风采”女性专场招聘会;阜阳市在全市2025年迎新春招聘季的活动现场,开展“春风送岗·巾帼招聘”就业服务活动,市妇联在现场设置了“妈妈岗”宣传咨询台……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期以来,安徽省工会就业援助也一直在行动,助力求职者在家门口就业,满足用人单位招聘需求。

  正月初十,“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2025年安徽省工会就业援助行动现场招聘会在全省各地统一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通过省市县三级工会联动,组织7000余家企业提供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25万个岗位,首日即吸引16.7万人次咨询,达成就业意向3.98万人。

  “本次我们带来了涵盖研发工程师、智能制造技师、客户服务专员等600余个岗位。工会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工会还协助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助力人才快速适应产业发展。”在工会就业援助招聘会现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党工部负责人林彬介绍。

  记者了解到,2025年,安徽省总工会计划归集超3万家企业80万个岗位,举办3000场次线上线下招聘会,重点服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构建“月月有专场、季季有主题”的常态化就业服务体系。

春风拂,劳务品牌亮出“金名片”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劳务品牌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亳州养生、源潭制刷、黄山徽匠、淮南牛肉汤、黄冈柳编、临泉葫芦烙画……近年来,安徽各地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技能过硬、口碑良好的劳务品牌,有力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增收。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宣传合肥市的优秀劳务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在合肥市近期火热开展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中,就特别设置劳务品牌展示区,老乡鸡、大海家政、长丰草莓等10家劳务品牌参加现场展示。这些劳务品牌涵盖了家政、餐饮、保安、保洁、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

东至县招聘活动中的“创业集市”

  “今年的春风行动招聘会加入劳务品牌展示后,我们的招聘效果明显好了很多,求职者对我们品牌的认可度也更高了。”招聘负责人石经理说。

  不仅如此,全省各地通过高质量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实现群众增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目前,劳务品牌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强引擎。

  在安庆市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特别开设了劳务品牌、中华老字号小吃和非遗3个展区。劳务品牌展区展示了怀宁蓝莓、望江织女和源潭制刷三大劳务品牌,非遗展区展出了龙山剪纸、泥缘陶瓷和《女驸马》戏曲动漫IP项目,中华老字号小吃区则摆出了胡玉美和麦陇香两大本土品牌,同时为招聘会增添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另一边,正月初十,池州市东至县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春节的余韵,一场招聘活动给寒冷的天气增添了一抹温暖的春风。

  踏入当地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32家企业携1100个岗位摆摊揽才,600余名求职者纷纷入场咨询。随着招聘会的推进,460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其中脱贫劳动者29名。

  箱包袜业是东至县尧渡镇的特色产业,因成功为很多陪读妈妈、退役军人以及大龄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拟被认定为东至县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在此次活动中,特色劳务品牌企业通过发放工厂自制的袜子和皮包产品、播放厂区宣传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吸引了众多求职者。

  “从车间到学校、到家,整个来回不到15分钟。除去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时间,每天能工作六七个小时,每个月保底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样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好岗位,我真的非常满意!”尧舜社区的叶女士当场与尧舜袜业达成就业意向。



【详情】
时间:2025-02-13 19:49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近日,安徽省发布《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举措》,明确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今年将实施多项政策举措,加大对农机购置应用和报废更新、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在加快建设“江淮粮仓”方面,统筹安排财政资金20亿元左右,对农机购置应用和报废更新给予补贴。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省财政资金1亿元,引导建立属地负责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建设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等高能级育种平台,推动合肥“种业之都”建设。整县制、整片区推进大中城市周边设施农业更新改造。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全年新增涉农贷款1500亿元。

  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今年安徽省财政统筹安排10亿元左右,支持建设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在下达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内安排20亿元左右,支持建设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农村改厕20万户,加大对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提升支持力度。新改建农村公路2600公里,建立健全“万村清万塘”长效管护机制。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对畜禽养殖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的第三方企业处理设施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面,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00个左右。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将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6万户以上。因地制宜推进“好房子”建设。扩大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探索收购存量房用作“租购同轨”人才住房新模式。


【详情】
时间:2025-02-13 15:38

“这里英雄辈出,有说不完的英雄故事。”2月11日,在合肥市淠河东路与青阳路交汇处,记者看到,展示墙上红色标语十分醒目,仿佛把行人带进英雄的世界。

图片1

淠河东路,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青阳路社区。“这条850米的道路,沿线汇聚了合肥市军休三所和四所、核工业二二一局合肥管理处,以及中国电科38所、解放军901医院等单位。”合肥市蜀山区政府工作人员说。

透过展示墙看到,这里有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功臣模范:63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0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401名英雄儿女参加二二一厂建设,对“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沿淠河东路南侧从西往东行走,“英雄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还有自力更生、精研国防的科技专家和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抗疫先锋:3268人参与过预警机等“大国重器”研制;40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疫、301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这里,811人获得国家或有关部委颁发的勋章、奖章、纪念章,523名共产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图片2

沿途经过的团安新村,有500人是上世纪90年初从青海221基地搬迁而来。记者走进小区,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暖阳下说笑着。小区南边的二楼活动室,老人们围坐一起,玩起了扑克牌。

据了解,从1958年开始,先后有一万多名科技英雄隐姓埋名到青海“金银滩”大草原,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基地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随着基地的关闭,221基地近五万人分到全国536个县市,其中有500名“英雄儿女”来到合肥,居住淠河路。

图片3

团安新村大门旁边,硕大的红色展示墙上,“英雄在我们身边”七个大字立起来了,行人争先恐后“打卡”。一位年轻人自言自语道:“真没有想到,这条路上居住着这么多的英雄人物!”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内生力量的精神内核。淠河东路,一条写满英雄故事的光荣之路。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当前,如何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让这些英雄故事“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进而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值得深思。          




【详情】
时间:2025-02-13 15:34
小字号

2月8日,正月十一。

一场寒潮将室外气温降至冰点,安徽省铜陵市天井湖公园一间小屋内却格外热闹,不时传出悠扬婉转的唱腔。

“王昭君一似海枯石烂,手挽着金镶玉嵌琵琶儿一面。”

这天上午,国家一级演员王丽娟带领铜陵市艺术剧院一众演员,为枞阳腔(吹腔)演出进行排练。

王丽娟(左四)与剧院演员排练枞阳腔。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jpg

王丽娟(左四)与剧院演员排练枞阳腔。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枞阳腔是明清以来兴起于安徽枞阳、石牌一带的戏曲声腔,因用笛子伴奏,又名吹腔,是徽班、徽戏的主腔之一。随着徽班辗转各地,枞阳腔(吹腔)也被各地戏班截留,成为当地戏曲的一部分。吹腔经典剧目《贩马记》就是京剧、昆曲的常演剧目,也是吹腔戏的代表作之一。

“剧团在外演出时,一定会表演枞阳腔。很多观众虽然不清楚枞阳腔具体是什么,但总感觉在哪里听过。”作为安徽省级非遗枞阳腔代表性传承人,王丽娟最近几年都在忙一件事:让枞阳腔“破壁”出圈。

怎么“破”?

带着枞阳腔(吹腔)走到群众身边去,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戏曲,想要出圈,先要“好看”。随着戏曲的受众群体逐渐年轻化,以枞阳腔(吹腔)为底子,创作出好看、好玩、好听,符合新时代审美的舞台剧,成为王丽娟和团队追求的目标。

“枞阳腔(吹腔)传承了三百多年,想有新发展,必须积攒更高的人气。”近年来,铜陵市艺术剧院复排了《贩马记》《昭君出塞》《百花赠剑》《五台会兄》《戏牡丹》等多出吹腔经典剧目。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汤生与鹂娘》是铜陵市艺术剧院正在排练的新剧,“这出戏,在音乐上采用黄梅戏和枞阳腔(吹腔)多种声腔融合来表达,用轻喜剧的方式进行展现,希望能为黄梅戏的音乐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也为吹腔重回故里找到新的归宿。”王丽娟说。

王丽娟演出枞阳腔剧目《御史夫人》。受访者供图

王丽娟演出枞阳腔剧目《御史夫人》。受访者供图

推动枞阳腔(吹腔)出圈,同样离不开传播形式创新。2024年初,一场《贩马记》的演出直播,王丽娟感触很深:不到半小时,线上观看人数已达到5000人以上。

如果通过直播,让众多的戏曲爱好者来了解枞阳腔(吹腔),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去年9月,王丽娟带领铜陵市艺术剧院12名戏曲演员开启了“直播生涯”,也让枞阳腔(吹腔)成功“破壁”。在直播间,王丽娟不仅普及枞阳腔(吹腔)理论知识,还会将枞阳腔(吹腔)与流行音乐结合,在线演绎,收获了一大批95后、00后粉丝,甚至还有湖南粉丝追到线下,来到铜陵现场观看演出。

如今,铜陵市艺术剧院和铜陵市部分中小学联合成立了枞阳腔(吹腔)校园传承基地,以理论知识讲座和舞台演出等形式,将枞阳腔(吹腔)送进校园,并通过“铜都好戏”“送戏进万村”“铜都文艺角”等文化惠民活动让更多观众了解枞阳腔(吹腔)。每逢重大节日,枞阳腔(吹腔)也会登上景区舞台,与游客见面。

“下一步,剧院将继续加快整理复排枞阳腔(吹腔)传统剧目,努力打造新剧《汤生与鹂娘》,让枞阳腔(吹腔)这支流传了三百多年的戏曲薪火相传,更好地展示于当代、流传于后世。”王丽娟说。

(责编:关飞、张磊)


【详情】
时间:2025-02-13 15:33

在阜阳市颍东化工园区,高约10层楼的“航天炉”格外醒目。这个“巨无霸”就是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20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每年能生产30万吨合成氨、40万吨尿素并联产20万吨己内酰胺,年产值12亿元。

“航天炉”看起来高大无比,控制它只需要七八个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数字化成果应用,设备运行效率更高、更精准。”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气化车间主任张洪刚告诉记者。

经过数字化改造,该公司已从传统的化工企业变成了智能化的绿色工厂。“我们的智能工厂建设已经覆盖了生产及质量控制、仓储配送、设备管理、采购、销售、财务、人力等全流程环节。”昊源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孟少林说。

阜阳市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覆盖率。

2024年,阜阳市47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占年度任务125%,累计完成数字化改造1021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69%。培育出9个省级智能工厂和57个省级数字化车间,昊源化工被认定为省数字化转型龙头典型示范企业。

如果说生产端的数字化改造夯实了产业升级的根基,那么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则为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增添了底气。2023年12月,阜阳市信易贷平台正式上线,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助其快速发展。“平台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政务数据建立金融主题数据库,汇集企业纳税、‘双公示’、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相关数据。在获取企业授权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可使用平台数据,获取企业授信情况,快速完成贷款审批。”阜阳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焦华伟说。

截至目前,阜阳市信易贷平台(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阜阳)注册企业289174家,入驻平台的金融机构共28家,累计上线金融产品366项。累计授信企业59182家,授信总额3374.95亿元,累计获贷企业58489家,放款总额2493.48亿元。

在阜阳软件产业园,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系统与浪潮的云计算平台交相辉映,85家高新技术企业构筑起数字生态圈,数字产业集群的崛起勾勒出未来发展的新图景。

令人欣喜的是,阜阳本土培育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已实现从“技术输入”到“方案输出”的跨越,安徽米乐信息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已经走出阜阳和安徽,安徽河姆渡的智慧农业系统走向全国市场。

数字经济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场景。“阜阳是人口大市,数字经济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阜阳市数据局副局长孙冠奇说。

2024年,阜阳软件产业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营收突破13亿元,增速高达35%。数字经济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阜阳市将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等行动,推动数智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数字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安耀武 李鹏


【详情】
时间:2025-02-13 15:32

新春伊始,安徽工业战线铆足干劲谋发展、开足马力抓生产,坚持干字当头、创先争优,用“闯”的魄力、“创”的劲头、“实”的举措,奋力“往前赶”,冲刺“开门红”。

春节刚过,全省各地一批工业企业传来好消息:在安凯客车,企业迎来海外销售的重大突破,270多台高端产品驶向沙特、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展现了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中联农机,220多辆小麦机、玉米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从园区发车,浩浩荡荡开往国内春耕“主战场”;在铜冠铜箔,1.5万吨高精度超薄电子铜箔项目投入试生产;在国科能源,总投资近百亿元的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已正式量产。

国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 总经理 高洪森

省里的“新春第一会”也给我们企业很大鼓舞,今年我们也正加紧大尺寸、大容量600安时以上的电池新品开发。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今年,安徽提出要锚定“三地一区”建设,开展制造业投资巩固提升行动,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眼下,安徽工业战线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新春第一会”的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今后三年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左右。在安芯电子,省里重点打造的车规级大尺寸晶圆设计制造项目正加紧建设安装,预计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能够填补当地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汪良恩

池州经开区和池州市帮助我们引进了有10位的高端人才,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有一个多亿,对企业来说,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包括安芯电子在内,今年,依托半导体、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池州市将进一步强化“专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形成1个千亿级、3个300亿级产业集群,为经济增长塑造“硬核支撑”。

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局长 赵晖

2025年将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稳增长、育企业、建集群、优服务,确保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新的一年,安徽继续把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围绕数字化转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全年将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绿色园区,引领广大企业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在长虹美菱,企业以问题为导向,去年在冰箱发泡、内胆装配等关键环节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十大试点示范。今年一开年,这些试点示范已经陆续在整个工厂推广应用。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技术所 所长 胡明勇

在传统情况下依靠人去装配,他的效率不高、精度不高。我们现阶段用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去解决我们生产过程当中用传统的工业技术方法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催生新质生产力,工业发展“往前赶”。截至2月11号农历正月十四,全省24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96.5%,较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员工到岗率超过96%,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总经济师 张曙光

我们抓住节日期间,428户连续生产企业的“包保”服务;2月底之前,我们有接近3亿(元)的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就要兑现到位,有力地推动了节后企业的复工复产。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企业,订单都非常饱满,我们有两个重要的增长点支撑拉动,一季度整个工业生产有望实现良好的开局。


【详情】
时间:2025-02-13 15:31

 

  当前,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持续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省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聚集资本的强大“引力场”。

  这段时间,在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视涯显示科技公司,目前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制造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每天可实现产品出货超过300片。作为国内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消费品市场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今年,他们将持续加大在合肥的投资,并积极申报“科创板”上市。

  合肥视涯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总监 王贺强

  投资了一条新的产线,这条新的产线投资下来会使我们的产能有一个倍增,能够奠定视涯在全球(同行业)产能领先的一个地位,也能够有助(合肥)新型显示,特别微型显示产业,在全球一个龙头的地位。

  包括视涯科技在内,目前,合肥新站高新区已集聚京东方、维信诺、欣奕华等一大批新型显示龙头企业,年产值超千亿元,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就在去年下半年维信诺投资550亿元,建设安徽首条高世代AMOLED产线项目开工后不久,康宁玻璃四期项目也落户新站区。在这一系列大项目的有效带动下,合肥新站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1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

  合肥新站高新区经济发展局 副局长 邓其福

  我们要探索建立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培育体系,谋划好一批(投资)1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重大项目,促进这些项目从纸面落到地面。

  新的一年,安徽聚焦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及其细分领域,正加力开展有效投资专项行动。向“新”力强,成为安徽投资的显著特点,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这几天,位于六安的明天氢能科技公司,正在加快生产氢燃料电池组件,目前,企业先后投入5000万元研发出的2款自主知识产权制氢装备产品,即将进行市场化应用,助力安徽打通氢电一体化产业新业态。

  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总监 张健

  我们在合肥、六安、上海等于设了三地的研发中心,今年我们又专门投入了一个氢能事业部的研发力量,会加大制氢和新型储能这一块的业务拓展,来实现真正的节能减碳。

  将更多的投资引向新兴产业,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安徽第一批开工的622个项目中,投向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5.3%,高技术项目占比40%,呈现规模大、结构优、含新量高的特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均居全国第8位。

  中国科学院 院士 房建成

  安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在未来产业的培育,做得非常好的,源头有国家实验室引领,再加上我们政府的有力支持,再加上非常良好的产业环境,我相信高科技未来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详情】
时间:2025-02-12 20:46

“春节假期,1969老电厂文化街区、夔牛天街通过举办新春市集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2月10日,淮北市建投文旅集团文娱事业部部长刘文静对记者说。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1969老电厂文化街区,挂满红灯笼的“巳蛇迎春巷”映入眼帘,巷道两侧是完整保留并修复了的红砖墙,整个街区工业风特色鲜明。

如何为不可再生的工业遗址重新注入生命力,让老电厂焕发新生机?近年来,淮北市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保护利用工业遗址,挖掘地方工业文化,让老电厂成为展示城市风采、助推城市发展的文旅新地标。

淮北发电厂始建于1969年,曾是安徽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2018年电厂关停后,老厂区的“去向”问题,一度成为淮北人关注的焦点。“淮北发电厂旧址作为建市之初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淮北几代人的记忆,厂区内的工业遗址是记录淮北城市历史、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刘文静告诉记者,2023年,淮北市建投文旅集团充分利用腾退空间培育新业态,对工业遗址不仅没有推平建房,还因地制宜实施了改扩建项目,让工业遗址“潮”起来。

“这里原本是发电厂的热工楼,现在虽然改成了涂鸦楼,仍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淮北市建投文旅集团工作人员刘路说,1969老电厂文化街区由原生产辅助区改造而来,打造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空间,如今成为不少市民的休闲新去处。

淮北发电厂旧址被惠黎路西延段分为南北两区,淮北工业博物馆和夔牛天街项目位于南区,与北区的1969老电厂文化街区隔路相望。

记者走进淮北工业博物馆和夔牛天街项目施工现场,这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淮北工业博物馆作为淮北首个工业主题的大型博物馆综合体,建成后可一馆纵览淮北工业发展史。

据介绍,夔牛天街项目包括夔牛天街与夔牛公园两部分,夔牛天街利用电厂旧址改造商业、游艺、研学、餐饮复合式文商旅综合体,设计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夔牛公园对电厂旧址北侧烟囱进行工业风格的商业性改造,以夔牛IP为核心,打造皖北片区独具特色的无动力亲子乐园。

目前,淮北工业博物馆和夔牛天街项目初见雏形,计划今年内建成开放。

“老电厂工业遗址改扩建项目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淮北发电分公司职工任贻文说,改造中,配套建设了部分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和拥有500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后·

工业遗址是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淮北市在城市更新中勇于探索创新,挖掘工业遗址魅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彰显城市发展记忆,塑造城市新名片,以工业文化创新实践赋能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记者 吴永生


【详情】
时间:2025-02-12 20:45

“到地儿啦!”2月7日晚,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巴驶入了合肥新站高新区。这一声充满惊喜的河南话响起后,大巴上的乘客陆续醒来,沉寂已久的大巴瞬间活跃了起来。

这辆“特殊”的大巴就是合肥新站高新区派出的“春风”专列。这一天,“春风”专列往返于安徽省合肥市与河南省三门峡市两地,护送在合肥就业的外地员工回到工作岗位中来。

从三门峡接回员工的大巴深夜抵达新站。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从三门峡接回员工的大巴深夜抵达新站。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普忠喜、张艳梅夫妇是合肥冠怡涂层有限公司的员工,他们都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居民。早在2月5日,他们便随着“春风”专列从元谋老家返岗。据了解,“合肥—楚雄”专列不仅是“春风”专列中首批开通的线路,同时也是路程最长的一条线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

“合肥到楚雄没有直达高铁,往年我们都是从昆明中转,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要坐38个小时的列车。”回忆起早些年的返乡路,普忠喜的话语中有着说不完的辛苦,“当年行李又多、抢票还难,为了返乡和返岗,我们还试过买机票,每年春运对我们家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担子。”

2020年末,了解到园区内腰部企业在春节期间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等痛难点,合肥新站高新区与企业主动谋划“春风”专列,通过包车接送员工的方式,解决外省员工春运路上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留在新站。

“4号上午九点从楚雄出发,5号下午六点就到了新站,接工大巴舒适又宽敞,我们和孩子都很满意。”张艳梅说。

“合肥—楚雄”专列出发前夕。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合肥—楚雄”专列出发前夕。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今年是“春风”专列跑起来的第四年,四年来冠怡涂层在用工上发生的变化,副总经理吴信强看在眼中。

“最明显的就是企业内楚雄员工的占比在逐年增加,今年已经超过了50%。”吴信强说,“‘春风’专列开通前,春节期间员工流失尤为严重,十个人返乡可能只有两个人返岗,年后无法开工是常态。现在‘春风’专列不但为我们送回了老员工,还为我们带来了新面孔。”

这一点张艳梅深有感悟,“这些年来,我家不少亲戚都来到了新站找工作。原因无他,每年春节看到我被政府大巴送回老家,他们就觉得合肥新站的用工环境一定好!”

今年春节以来,“春风”专列已通往云南楚雄、甘肃天水、河南三门峡三地,带回173名外地员工返岗,往返里程超过8000公里。

“‘春风’专列的推行,是合肥新站高新区向外省员工抛出橄榄枝的诚心之举。近年来,新站的教育、医疗、文旅等各领域都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相信这些为留住人才所做出的努力,最终也都会体现在新站的发展之中。”新站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彭俊说。

这趟跨越千里的“春风”专列,不仅载回了返岗的奋斗者,更承载着城市的温度与发展的愿景,为人才与机遇的双向奔赴铺就了一条温暖之路。



【详情】
时间:2025-02-12 20:44

主办单位: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桃溪东路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64-8623660 传 真:0564-8624824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4-8624824 信箱:8623660@163.com

皖ICP备07011113号-1 皖网宣备070025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200051   舒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152302000107号    技术支持:舒城传媒 访问统计